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 格式:doc
- 大小:0.63 KB
- 文档页数:1
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和作用1.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
常用溶液有5%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
常用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3)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
常用碱性液有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
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常用20%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
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输入后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等。
(3)血液制品: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静脉高营养溶液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主要用于不能通过消化道供给营养或营养摄入不足的病人,可用静脉插管输注静脉高营养溶液的方法来维持营养的供给。
其成分主要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组成。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进行核对(三查,八对)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2)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3)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配伍禁忌,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4)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5)携用物至床旁,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排气;(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放小垫枕及治疗巾,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握拳(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静脉,对需要长期输液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7)再次核对及排气,取下护针帽,绷紧皮肤,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8)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三松)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输液帖固定;(9)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10)整理用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数,嘱患者输液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1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12)输液完毕,轻揭胶布,轻压穿刺上方敷贴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休息。
医学继续教育手写笔记
1、常用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目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静脉输液常用溶液有哪几类?
答:静脉输液常用溶液有4类: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利尿溶液和非肠道高营养液。
3、静脉输液晶体溶液包括哪几类溶液?举例说明。
答: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高渗溶液:20%甘露醇、25%山梨醇、20%-50%葡萄糖溶液
4、静脉输液胶体溶液包括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右旋糖酐:中分子有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聚乙稀吡咯酮血浆制品:5%白蛋白、血浆蛋白。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知识脉络图第一节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原则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一)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常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者,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
2.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常用于治疗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3.输入药液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脑及各种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经静脉输入药物的治疗。
4.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病等患者。
(二)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补充血容量通常先采用晶体液(平衡溶液),但晶体液扩容作用短暂(1h左右),而胶体溶液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管壁,扩容作用持久,所以在查明患者情况后应尽快补充胶体溶液。
糖溶液经体内代谢后成为低渗液,扩容作用相对减小。
2.“先快后慢"早期输液速度应快,以初步纠正体液失衡,待病情基本稳定后逐步减慢。
一般在开始的4~8h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1/2,余量在24~48h内补足。
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心肺肾功能调节输液速度。
3.“宁少勿多”一般先初步纠正失液,然后1~2日内继续补液直至完全纠正。
监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估计补液量是否足够。
当每小时尿量为30~40m1,比重为1.018时,说明补液量恰当。
4.“补钾四不宜”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二、常用溶液及作用(一)晶体溶液品体溶液的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效果显著。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一、静脉输液的概念及目的静脉输液是将药物、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静脉管道注入病人体内,以达到治疗、补液或营养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通过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二、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需要快速有效治疗的病情,以及需要大量补液或营养支持的情况。
2. 禁忌症:静脉输液对于存在组织水肿、血管壁损伤、缺血坏死和感染等情况的病人禁忌。
三、静脉输液常见药物及药理学知识1. 常见静脉输液药物: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
2. 药理学知识: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有助于正确、安全地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四、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检查病人的医嘱、确认病人身份、准备静脉输液药物和器具等。
2. 静脉通路的建立: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做好静脉穿刺,并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3. 输液药物的贮备和配制:将药物按医嘱准备好,确保药物的名称、用量和浓度无误。
4. 输液器具的连接和设置:连接输液管和输液瓶,进行滴速和滴速器的调节等。
5. 监测:定时监测输液瓶的液位、输液速度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等。
6. 输液后处理:输液结束后,及时拔出输液管,做好伤口消毒,并对病人进行观察。
五、静脉通路的观察和护理1. 静脉通路的观察:定时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输液是否泄漏,静脉是否有红肿、硬结等情况。
2. 静脉通路护理:定期更换输液点滴,定期消毒静脉通路,保持通路清洁干燥等。
六、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 静脉炎:定期更换输液点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避免静脉破裂和感染等方式预防。
2. 漏液:定期观察输液器,保持输液器和输液管的贴合,避免输液泄漏。
3. 过敏反应:了解病人的过敏史,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七、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周围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围静脉输液相关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和补液原则。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力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技术。
1.这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首先通过静脉注射能够及时给患者补充水和电解质,从而维持酸碱平衡。
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水,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例如一些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等。
其次,可以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这常常用于一些严重烧伤,大出血,或者休克等病人身上。
再次,可以通过输入药物而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我们临床上常用的头孢类静滴就是为了控制感染,而异烟肼则是为了治疗结核。
最后一点,它可以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
临床上的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输液来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所以能常常都是用在一些胃肠道吸收障碍的患者例如一些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初期,或者无肠者.2.常用溶液(1)晶体溶液(分子量小,血管内存留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和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a葡萄糖溶液:包括5%和10%,后者虽然是高渗,但不产生高渗作用,你知道是为什么吗?b等渗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等。
a和b是临床常用的溶媒。
前者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c碱性溶液:5%和1.4%碳酸氢钠,11.2% 和1.84%乳酸钠溶液。
碱性溶液在临床比较少用,因为临床有宁酸勿碱的原则,相对酸中毒而言碱中毒更难解决。
其中乳酸钠不宜用于一些休克,肝功能不好,缺氧,有心衰的患者和新生儿使用。
因为他们对乳酸的利用能力差,很容易加重乳酸血症。
d高渗溶液。
临床最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常用于脑外伤的患者,可以降低颅内压。
(2)胶体溶液胶体溶液与晶体溶液不同在于它分子量大,所以能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长,这样就能够有效维持血桨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升高会让一些通过渗透进出膜两侧的小分子,例如水分子,进入血浆中,从而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1.输入液体和药物以达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2.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
4.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
二、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穿刺成功后再加入液体内。
3.根据病情需要和治疗原则,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结果。
4.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外)。
5.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人应选择适当血管,局部肢体需用夹板固定。
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如滴速是否适宜,有无漏水或脱出,局部是否疼痛、肿胀等,如有上速情况须及时处理。
7.输液前要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及时更换或添加溶液,以免空气进入静脉形成栓塞。
8.连续24小时以上输液者,须每天更换输液管。
三、常见输液反应的防治:1、发热反应的防治:(1)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2)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源的处理。
(3)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管送检,做细菌培养。
2、肺水肿的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速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对心脏病病人、老年及儿童尤须加以注意。
(2)如发现有急性肺水肿症状,须立即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漏出液的产生。
同时吸氧时用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强心药物。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以阻止静脉回流,减少回心血量。
3、静脉炎的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应用,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静脉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经过静脉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
静脉输液主要通过静脉管、皮肤穿刺点、输液器等设备将药物溶液从容器中经离心泵或重力作用注入到人体静脉血管内。
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包括:1.给药:静脉输液是给药的一种途径,可以使药物迅速地进入循环系统,快速发挥作用。
一些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发挥效果的药物,如抢救中使用的抗生素、抗心绞痛药物等,常采用静脉输液给药。
2.补液:在临床上,一些疾病或情况下,如严重脱水、失血等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溶液补充体液。
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液体可以快速、准确地达到治疗效果。
3.输血:静脉输液还可以用于输血,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补充其体内缺少的血液成分。
输血可以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加血容量,改善病人的病情。
静脉输液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输液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途径,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感染。
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洁净,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敷料等。
2.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太快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容量负荷过多等问题,而输液速度过慢可能会延缓治疗效果。
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输液速度,遵守医嘱。
3.留意输液反应:静脉输液后,有些病人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如过敏反应、疼痛、感染等。
当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以便及时处理。
4.注意输液器材的正确使用:静脉输液时,需使用一次性高压精密过滤器,在输液器材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方法正确操作,避免出现问题。
5.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使用一定时间后可能会存在交叉感染等问题,应根据医嘱及时更换输液滴数、输液管等器材,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注意局部皮肤穿刺点的处理:静脉输液时,要注意皮肤穿刺点的消毒、固定,避免引起局部感染和漏液等问题。
总之,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给药和补液等目的,但同样也存在风险。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静脉输液和输血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节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一)晶体溶液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有:1.葡萄糖溶液临床上常用溶液为5%、10%葡萄糖溶液。
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
2.等渗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等,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高渗溶液常用溶液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用于利尿脱水。
4.碱性溶液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用于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二)胶体溶液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常用的胶体溶液有1.右旋糖酐,分两种(1)中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7万~8万。
可扩容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2)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2万~3万,可改善微循环,减低血液粘稠度,回升血压。
2.羟乙基淀粉又名706代血浆,可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 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 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三)其它一般指静脉高营养液,高营养液能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改善营养状况。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三、补液原则(一)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二)先快后慢“快—较快—慢”三个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一、常用溶液及作用1.晶体溶液(1)5%~10%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
(2)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供给电解质。
(3)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1)右旋糖酐――扩展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提升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水解蛋白注射液――促进组织修复,主要用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4)浓缩白蛋白注射液――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3.其他静脉低营养液。
二、输液目的与适应证1.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
2.适应证(1)大出血、休克、轻微灼伤。
(2)不能由口进食或不能消化经口摄人的食物。
(3)某些药物易被消化液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时。
(4)各种中毒及严重感染时。
三、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评估病人1.周围静脉输液法(1)常用的静脉外科手术部位就是上肢静脉、下肢静脉。
(2)外科手术部位挑选的原则①根据穿刺的目的和输液时间:一般注射量大、输液时间短者可选用大静脉;需长期输液则由远端末梢小静脉开始选择使用。
②根据药物的性质:存有刺激性、黏稠度小的药物宜采用很大的血管。
③根据病人静脉的状况:通常多挑选弯曲、坚硬、存有弹性的静脉,特别注意皮肤状况,存有淤伤、血肿应当躲避,已多次外科手术的部位应当防止再次外科手术。
④根据病人的安全、活动和宽敞的须要:静脉外科手术部位应当尽量挑选病人活动最少的部位,例如躲避关节部位。
(3)密闭式输液法(4)开放式输液法(5)静脉南武线针2.头皮静脉输液法3.颈外静脉外科手术法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静脉输液法一、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例题:对大出血合并休克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目的是A.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E.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二、常用溶液和作用1.晶体溶液(1)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
有: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常用的有5%碳酸氢钠。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
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2.胶体溶液(1)右旋糖酐: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②低分子右旋糖酐: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其他:包括代血浆、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和水解蛋白注射液。
3.静脉营养液常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例题:1.患者,女性,36岁,因突发性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入院,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医嘱要求给予脱水治疗,首选的液体是A.低分子右旋糖酐 B.中分子右旋糖酐 C.代血浆 D.浓缩白蛋白 E.20%甘露醇2.下列哪种液体为胶体溶液A.中分子右旋糖酐 B. 10%葡萄糖 C.5%碳酸氢钠 D.复方氯化钠 E. 20%甘露醇3.下列哪种药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A.低分子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溶液 C.升压药 D.抗生素 E.生理盐水三、常用静脉输液法1.周围静脉输液法(1)操作方法要点1)密闭式静脉输液法:①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备输液贴,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②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固定针柄,“三松”(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
①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③输入药物,过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④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⑤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过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过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2、常用溶液①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②供给电解质:0.9%氯化钠液、5%葡萄糖氯化钠等。
③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等。
④增加血液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有各种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
⑤利尿脱水: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等。
⑥其它: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水解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