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古陶二中 刘锦明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资本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列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两条主线:一条是外国列强不断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争取民族独立。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另一条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而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即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修订后的《课标》,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突出了时序性特点,改专题叙述近代史的思路为以编年叙述近代史的思路。从内容上来说,中国近代史部分有增加的内容,也有删减的内容,有些则是表述上的变化,这样三大类。
中国近代史删除的内容:
1.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4.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5.黄埔军校的创建。
中国近代史新增加的内容:在这增加的10个小点中,有些是我们比较熟悉、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对原实验稿的《课标》内容的进一步细化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2.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了解(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4.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5.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6.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7.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8.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9.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0.知道茅盾、齐白石的主要成就。
修订后的《课标》共选择了27个学习要

点,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急需开辟世界市场。
2、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损害英在华鸦片贸易的利益
 4、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 (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4)影响: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原因:首先,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其次,鸦片战争导致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它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再次,自然灾害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索,或者说是直接原因。
2、性质: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3、经过:
(1)兴起: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
(2)发展 : 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3)高潮:经过北伐、西征、东征,于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a.北伐: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奋战两年,最后失败。
b.西征: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在鄱阳湖打败湘军水师。
c.东征 (天京保卫战):打垮威胁天京的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巩固天京。→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4)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8月),洪秀全密诏韦昌辉回京,杀杨秀清及其家属;石达开返回天京,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对石达开又动杀机,石达开连夜出逃。洪秀全下诏杀韦昌

辉。石达开重回天京,但因受洪秀全猜忌,率10万精兵负气出走,最后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
(5)后期防御战: 1860年,李秀成与陈玉成再破江南大营,李秀成乘胜东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此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退回苏州。1861年秋,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1862年陈玉成被俘就义。
(6)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不久陷落。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罪行: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结果:《北京条约》增辟通商口岸
4、 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建议北 60多完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 中俄 《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定》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 44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公里
四、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忻为代表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内容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3)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5、结果:失败。A、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把先进的技术嫁接到腐朽的肌体上)
 6、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认识.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1).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封建

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力,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2)思想上开通了向西方学习的风气,引进外国科技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人留学,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些条件。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拓荒作用,70年代从中分化出了早期的维新派。
 (3).民用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根本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根本排除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等封建思想意识的改造,思想在封建土壤上,移植一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枝芽,借以强化封建主义的根基。
这也说明了:在近代中国,仅仅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有限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能求得国家富强的。不摆脱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而一切依赖外国,也只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五、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爆发的背景: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
黄海战役(1894):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辽东战役(1894):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3、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A、时间:1895年4月 B、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侵略方式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且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影响: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维新变法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主要活动:(1)组织公车上书(1895年春,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2)创办维新变法刊物(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3)组建维新变法团体(组织强学

会和创办《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4)开展维新变法
3、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前后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内容:政治:开放言论,改革政府机构,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注:后来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政全部废除)
4、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
5、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七、义和团运动(1899——1900)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2、爆发:1899年,山东义和团
3、口号:“扶清灭洋”
4、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5、中心:京津地区
6、影响: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的利益
3、 罪行: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4、 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A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 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C 完全沦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九、辛亥革命(1911年)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2、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在它的影响下,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5、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一个组织筹划反清武装起义。
第一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决策者、发起人和领导者。
第一个全面分析中国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制定者。
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2——1928)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对内复辟帝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充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理人,出卖民族利益,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的复辟和独裁统治也正说明了“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艰难。
简述袁世凯的主要罪恶活动。
(1)1898年,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戊戌六君子”被害。
(2)1899年任山东巡抚后,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
(3)中华民国成立后,威逼清帝退位,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后,袁世凯控制内阁,武力镇压国民党,建立独裁专制。
(5)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为此不惜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6年,复辟活动失败。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南京国民政府。
(2)期间经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几个军阀
(3)袁世凯死后:
皖系: 段祺瑞 投靠日本
直系: 冯国璋 后以曹锟、吴佩孚为头子 投靠英美
奉系: 张作霖 投靠日本
北伐战争前皖系以失去实力,所以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直系的吴

佩孚、孙传芳、奉系的张作霖
(4)特点: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各派军阀争权夺地、连年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十一、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③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思想以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5、性质: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反对旧文学。 (3)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吃人礼教
7、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8、作用: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十二、五四运动(1919)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3、结果:(1)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性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十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1)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2)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的斗争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
(3)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④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十四、北伐战争
1、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革命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概况 :(1)时间:1926年7月——1927年4月(2)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主力和先锋:主力是国民革命军;先锋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5) 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6) 结果: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最终蒋介石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十五、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3)、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1927年9月 ,毛泽东,湘赣边界 (2)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意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
4、红军的长征( 1934—1936 年)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实行战略转移
 (2) 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意义:突破了敌人的包围,保存了骨干力量,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
十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柳条湖事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2)、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3)、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4)点评: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是中国的国耻纪念日
2、西安事变
(1) 背景: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2)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1) 、经过: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进攻,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 月,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性
5、中国军民的抗战: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1 938年 李宗仁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主动抗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抗日英烈 杨靖宇、赵一曼等地方人物
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国性。
6、中共七大
(1)、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2)、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
(3)、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③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4)、意义: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
7、抗日战争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
(2)、抗战胜利的原因(国内和国际):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②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③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爱国华侨对抗日的贡献。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3)、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彻底胜利。②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 了重大贡献。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十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①背景: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②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
③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④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⑥斗争的焦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内战爆发: 1946 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走向战略进攻:
(1)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陈毅、粟裕指挥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3、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三大战役 :
①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②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注: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1949年1月31日,北 平和平解放。
(2)渡江战役
①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战果: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 往台湾。
③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十八、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史以政治、外交、军事领域的事件为主干,兼顾经济、社会等领域,力求全面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如:张謇办实业、剪发辫、易服饰、京师大学堂等内容,都说明了这一点。
1、民族工业:
(1)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
(2)曲折发展。
时 期 洋务运动到清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发展状况 民族工业萌芽,难以生存、发展 黄金时代 日趋萎缩
原?? 因 封建制度阻碍 辛亥革命冲击了旧制度,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的压迫
总体特征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体是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3)特征: ①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②整体水平落后 ③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城市。
2、社会生活:
 (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习俗:剪发辫、易服饰、废缠足等
3、教育科学和思想文化
 (1)、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3)、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茅盾的代表作是《子夜》,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巨匠,代表作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小结:中国近代史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过程。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认识:
第一,“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第二,“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三,“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中国人民不仅表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而且开始了救亡图存、促进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探索、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强发展道路。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开出了一剂又一剂救国方案,其方案内容有异,实施手段有别,但拯救中国于未亡的目标是相同的。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始终。
第四,就是“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第五,“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