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8章 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81.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八章 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等于:A. 配位体数B. 配位体中的原子数C. 配位原子数D. 配位原子所具有的孤对电子总数2.在FeCl 3溶液中加入KSCN 试剂,则:A. 生成复盐B. 产生沉淀C. 无现象D. 生成配离子3.在FeCl 3与KSCN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NaF 试剂,则:A. 无现象B. 有红色出现C. 红色变为无色D. 有沉淀4.下列物质能溶于氨水的是:A. Ag 2SB. AgClC. AgID. PbCl 25.已知AgCl 的sp K Θ 及[Ag(NH 3)2]+的f K Θ ,则AgCl + 2NH 3[Ag(NH 3)2]+ + Cl -的平衡常数为:A. sp K Θ⨯f K ΘB. sp K Θ/f K ΘC. f K Θ /sp K ΘD. 1/[sp K Θ⨯f K Θ ]6.在[Co(en)2Cl 2]+离子中,钴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为:A. 0和4B. +2和4C. +3和6D. +2和67.下列配离子中最稳定的离子是:A. [AgCl 2]-B. [Ag(NH 3)2]+C. [Ag(S 2O 3)2]3-D. [Ag(CN)2]-8.下列物质中,不能作配位体的是:A. -NH 2B. CH 3NH 2C. NH 4+D. NH 39. 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 ()()()/MY (MY)M Y =f c K c c ΘB. [][][]/f MY M Y =K Θ C. [][][]f MY (MY)M Y =K D. [][][]f M Y (MY)MY =K 10. 利用酸效应曲线可选择单独滴定金属离子时的:A. 最低酸度B. pH 突跃范围C. 最低pH 值D. 最高pH 值11. 当M 与Y 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 存在,若αM(L) = 1,则:A. M 与L 没有副反应B. M 与L 的副反应严重C. M 与L 的副反应较弱D. [M]=[L]12. 下列关于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稳定性愈大;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小;C. pH 值愈高,酸效应系数愈大;D.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的pM 突跃范围愈大。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B ) B. S (AB )>S (A 2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 (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荧光黄 C. 曙红曙红 D. 铁铵矾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偏低 B.偏高偏高 C.无影响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相应离子 浓度浓度 有关。
;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 1.05×1.05×1010-5 , 1.1×1.1×1010-4 。
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2、人们先后制得多种钴氨配合物,其中四种组成如下:(1)CoCl 3·6NH 3 (2)CoCl 3·5NH 3 (3)CoCl 3·4NH 3 (4)CoCl 3·3NH 3若用AgNO 3溶液沉淀上述配合物中的Cl -,所得沉淀的含氯量依次相当于总含氯量的0313233、、、,根据这一实验事实确定四种氨钴配合物的化学式?答:[Co(NH 3)6]Cl 3 [Co(NH 3)5Cl]Cl 2 [Co(NH 3)4Cl 2]Cl [Co(NH 3)3 Cl 3]4、在1.0L 氨水中溶解0.10molAgCl ,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2.16×10–3)mol.L (22.21002.21.01.01002.2)(Cl )])[Ag(NH ()(NH 1-33-1233=⨯⨯=⨯⋅=--+c c c 在溶解的过程中要消耗氨水的浓度为2×0.1=0.2mol·L -1,所以氨水的最初浓度为 2.22+0.2=2.42mol·L -15①AgI 不能溶于NH 3而能溶于KCN,因为溶解反应K ⊙=Ksp*K (稳),K(稳)Ag (CN )2>>K(稳)Ag (NH 3)2 ∴AgI 溶于KCN 的平衡常数很大而溶于NH 3的平衡常数很少②AgBr 能溶于KCN 而Ag 2S 不能,,∵K ⊙=Ksp*K (稳)Ag 2S 的Ksp<<AgBr 的Ksp ∴溶解反应的K 会很小]/)Ag ([])/(NH []/)Ag ([]/)Cl ([])/])([Ag(NH [])/(NH []/)Cl ([]/])Ag(NH [[θ2θ3θθθ232θ3θθ23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③Fe 与SCN -会生成血红色的配合物 ④略6、0. l0mol ∙L -1的AgNO 3溶液50mL ,加密度为0.932g ∙ mL -1含NH 3 18.24%的氨水30mL ,加水稀释到100mL ,求算这溶液中的Ag +浓度。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所应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达到平衡的速率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即反应能定量进行。
(2)沉淀的组成恒定,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在沉淀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
(3)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
2.写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测定Cl-的主要反应,并指出各种方法选用的指示剂和酸度条件。
答:(1)莫尔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铬酸钾酸度条件:pH=6.0∽10.5(2)佛尔哈德法主要反应:Cl-+Ag+(过量)=AgCl↓Ag+(剩余)+SCN-=AgSCN↓指示剂:铁铵矾。
酸度条件:0.1∽1 mol/L(3)法扬斯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荧光黄酸度条件:pH=7∽10.53.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1)BaCl2,(2)KCl,(3)NH4Cl,(4)KSCN,(5)NaCO3+NaCl,(6)NaBr,各应选用何种方法确定终点?为什么?答:(1)BaCl2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莫尔法能生成BaCrO4沉淀。
(2)Cl-用莫尔法。
此法最简便。
(3)NH4Cl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当、[NH4+]大了不能用莫尔法测定,即使[NH4+]不大酸度也难以控制。
(4)SCN-用佛尔哈德法最简便。
(5)NaCO3+NaCl用佛尔哈德法。
如用莫尔法、法扬斯法时生成Ag2CO3沉淀造成误差。
(6)NaBr 用佛尔哈德法最好。
用莫尔法在终点时必须剧烈摇动,以减少AgBr吸附Br-而使终点过早出现。
用法扬斯法必须采用曙红作指示剂。
4.在下列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1)在pH=4的条件下,用莫尔法测定Cl-;(2)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既没有将AgCl沉淀滤去或加热促其凝聚,有没有加有机溶剂;(3)同(2)的条件下测定Br-;(4)用法扬斯法测定Cl-,曙红作指示剂;(5)用法扬斯法测定I-,曙红作指示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长江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化学主要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A:错 B:对答案:对2.卢瑟福提出了量子化原子模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构造奥秘,认识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A:对 B:错答案:错3.化学变化的特点是()A: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且有新物质生成B:电荷守恒C:质量守恒D:能量守恒答案: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且有新物质生成4.把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但原子不变的运动称为()A:物理运动B:核反应运动C:化学运动D:微观运动答案:化学运动5.被恩格斯称为化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盖斯B:拉瓦锡C:道尔顿D:门捷列夫答案:道尔顿6.发现氧元素的科学家是()。
A:波义尔B:道尔顿C:拉瓦锡D:门捷列夫答案:拉瓦锡第二章测试1.稀溶液的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A:对 B:错答案:对2.质量相同的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它们的体积比为7:8。
()A:错 B:对答案:错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答案:高温、低压4.由过量KBr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得到的溶胶,其()A:溶胶是负溶胶B:反离子是NO3-C:电位离子是Ag+D:扩散层带负电答案:溶胶是负溶胶5.比较① 0.1 mol·L-1 Na2SO4溶液;② 0.1 mol·L-1 CH3COOH溶液;③ 0.1mol·L-1 C6H12O6溶液④ 0.1 mo l·L-1 NaCl溶液。
各水溶液的渗透压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①﹥③﹥④﹥②B:④﹥③﹥①﹥②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①﹥④﹥②﹥③6.68%HNO3(相对分子质量为63,密度ρ为1.40g.ml-1)水溶液,质量摩尔浓度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0.900%,密度为1.01g·mL -1,若配制此溶液3.00×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0.900%×3.00×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0.38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10.4mol·L -1 (3)b (C 2H 5OH) =-125-3430.0g(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13.0mol·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 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16. Al3+与EDTA形成( C)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A. [Fe(C4)]3- B. [AlF6]3-C. [Mn(NH3)6]2+ D. [AgCl2]-13. 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 A)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其原因是:( B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A.NaCl B. AgNO3 C. NH3· HO D. KCN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A. [Ag(S2O3)2]3- B. [Ni(NH3)6]2+C. [Fe(C2O4)3]3- D. [HgCl4]2-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 C)(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作者:————————————————————————————————日期: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 B )B. S (AB )>S (A 2 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 (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 1.05×10-5 , 1.1×10-4 。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南京大学)(第四版)第8章习题答案1.命名下列配合物:(1)K2[Ni(CN)4] (2)(NH4)2[FeCl5(H2O)](3)[Ir(ONO)(NH3)5]Cl2 (4)Na2[Cr(CO)5]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3)[Al(H2O)4(OH-)2]+ (4)[Cr(C6H6)2]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16. Al3+与EDTA形成( C)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A. [Fe(C2O4)]3- B. [AlF6]3-C. [Mn(NH3)6]2+ D. [AgCl2]-13. 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 A)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其原因是:( B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A.NaCl B. AgNO3 C. NH3· H2O D. KCN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A. [Ag(S2O3)2]3- B. [Ni(NH3)6]2+C. [Fe(C2O4)3]3- D. [HgCl4]2-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 C)(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目录第1章分散体系 (1)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5)第4章物质结构 (22)第5章分析化学概述 (27)第6章酸碱平衡 (31)第7章酸碱滴定法 (36)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 (44)第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49)第10章配位化合物 (53)第11章配位滴定法 (62)第12章氧化还原反应 (67)第13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第14章电势分析法 (83)第15章吸光光度分析法 (86)第16章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介 (90)第17章重要生命元素简述 (93)第18章原子核化学简介 (96)第1章 分散体系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NaCl %,密度为1.01g ·mL -1,若配制此溶液×103g ,需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配制该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m (NaCl)=%××103g=27.0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3-1-327.0g/58.5g mol (NaCl)==0.155mol L (3.0010g/1.01g m L )10c ⋅⋅⨯⋅⨯ 1-2.把30.0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g 四氯化碳(CCl 4)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8g ∙mL -1,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摩尔分数。
解:(1)w (C 2H 5OH) =25254(C H OH)30.0g (C H OH)(CCl )30.0g 50.0gm m m =++= (2)-12525-1-3(C H OH)30.0g/46g mol (C H OH)[(30.0+50.0)g /1.28g mL ]10n c V ⋅=⋅⨯==·L -1(3)b (C 2H 5OH) =-125-3430.0g (C H OH)46g mol (CCl )50.010kgn m ⋅=⨯=·kg -1 (4)x (C 2H 5OH) =-125254-1-130.0g (C H OH)46g mol =30.0g 50.0g (C H OH)+(CCl )+46g mol 153.6g mol n n n ⋅⋅⋅ =0.650.660.650.33=+1-3.将5.0g NaOH 、NaCl 、CaCl 2分别置于水中,配成500mL 溶液,试求c (NaOH)、c (NaCl)、c (12CaCl 2)。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解答1. 什么叫金属的电极电势?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为例说明它是怎么产生的?1.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在金属与溶液间由于电荷不均等原因而产生了电势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会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过程。
一方面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受极性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
另一方面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吸引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使其沉积到金属表面。
这两个过程可表示如下:M(s)M (aq)e n n +-+垐垐?噲垐?溶解沉积当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
一般地说,在溶解和沉积过程中,由金属表面进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总数与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总数并不相等,这样在金属与溶液间就由于电荷不均等而产生了电势差。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2. 在Cl 2+H 2O=HClO+HCl 中:Cl 2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4. 举例说明常见电极的类型和符号。
4. 常见电极共有四种类型:(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置于其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
如Zn(s) | Zn2+(2)气体-离子电极 这类电极的构成需要一个固体导电体,该导电固体与所接触的气体和溶液都不起反应,但它有时能催化气体电极反应的进行。
如Pt | H 2(g) | H +(3)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表面涂有该金属的难溶盐(或氧化物)的金属浸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即构成此类电极。
如Ag | AgCl(s) | Cl-(4)“氧化还原”电极 将惰性导电材料(铂或石墨)放于含有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离子的溶液中即构成此类电极。
如Pt | Fe 2+,Fe 3+5. 写出5种由不同类型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和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 (1)(-)Pt | H 2(p ) | H +( c 1 ) || Cu 2+(c 2 ) | Cu(+) (2)(-)Pt | H 2(p ) | H +( c 1) || Cl -(c 2 ) | AgCl | Ag(+) (3)(-)Zn | Zn 2+(c 1) || Cl -(c 2) | AgCl | Ag(+) (4)(-)Zn | Zn 2+(c 1) || Fe 3+(c 2 ), Fe 2+(c 3) | Pt(+) (5)(-)Pt | H 2(p ) | H +( c 1) || Fe 3+(c 2), Fe 2+(c 3 ) | Pt(+) 6.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 4 Zn +10 HNO 3(极稀) = 4 Zn(NO 3)2 + NH 4NO 3 +3 H 2O(2) K 2Cr 2O 7 + 6 KI + 7 H 2SO 4 = Cr 2(SO 4)3 + 4 K 2SO 4 + 3 I 2 + 7 H 2O (3) 5Na 2C 2O 4+2Kmn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5Na 2SO 4+10CO 2+8H 2O(4) 3H 2O 2 + Cr 2(S O 4)3 + 10KOH = 2K 2CrO 4 +3 K 2SO 4 +8 H 2O (5) 2Na 2S 2O 3 + I 2 = Na 2S 4O 6 +2NaI(6) 5K 2S 2O 8 + 2MnSO 4 + 8H 2O = 8H 2SO 4 + 2KmnO 4 +4K 2SO 47.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5)为酸性介质,(6)~(10)为碱性介质]。
7. (1) IO 3-+ 5I -+6H += 3I 2+3H 2O(2) 2Mn 2++ 5NaBiO 3 +14H += 2MnO 4-+ 5Bi 3++5Na ++7H 2O (3) 2Cr 3++ 3PbO 2 +H 2O = CrO 72-+ 3Pb 2++2H +(4) 5C 3H 8O + 4MnO 4-+12H += 5C 3H 6O 2 + 4Mn 2++11H 2O (5) 10HClO + 3P 4+18H 2O = 10Cl -+ 12H 3PO 4+10H +(6) 2CrO 42-+3 HsnO 2-+ H 2O = 2 CrO 2-+ 3 HsnO 3-+ 2OH -(7) 3 H 2O 2 + 2 CrO 2-+ 2 OH -= 2 CrO 42-+ 4 H 2O (8) I 2 + H 2AsO 3-+4OH -= AsO 43-+ 2I -+ 3H 2O (9) Si + 2OH -+H 2O = SiO 32-+ 2H 2 (10) 3 Br 2 + 6OH -= BrO 3-+ 5Br -+ 3H 2O8. 根据电极电势判断在水溶液中下列各反应的产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8. (1)2Fe + 3Cl 2= 2FeCl 3 (2)2Fe + 3Br 2= 2FeBr 3 (3)Fe + I 2 = FeI 2(4)Fe + 2HCl = FeCl 2 + H 2↑ (5)2FeCl 3 + Cu = 2FeCl 2 + CuCl 2 (6)2FeCl 3 + 2KI = 2FeCl 2 + 2KCl + I 29. 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符号。
9. (1)Ni 2++ Fe ƒFe 2+ + Ni(-)Fe| Fe 2+( c 1 mol·L -1) || Ni 2+(c 2mol·L -1) | Ni(+) (2)H 2 + Cl 2ƒ2HCl(-)Pt | H 2(p 1)|H +(c 1 mol·L -1) || Cl -(c 2 mol·L -1) |Cl 2 (p 2) | Pt(+) (3) Ag ++ Br -ƒAgBr(-)Ag | AgBr (s)| Br -(c 1mol·L -1) || Ag +(c 2 mol·L -1) | Ag(+) (4) AgCl + I -ƒAgI + Cl -(-)Ag | AgI (s)| I -( c 1mol·L -1) || Cl - (c 2 mol·L -1) | AgCl (s)|Ag(+)(5)2+2342MnO 5Fe 16H Mn5Fe 8H O -+++++++ƒ (-)Pt| Fe 2+(c 1mol·L -1) ,Fe 3+(c 2mol·L -1) ||2+4345MnO (), Mn (),H ()c c c -+| Pt(+)10. 已知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是无法测量的,人们只能通过定义某些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来测量被测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
若假设Hg 2Cl 2 +2e -ƒ2Hg+2Cl -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则2(Cu /Cu)E θ+、2(Zn /Zn)E θ+变为多少?10. 查得甘汞电极标准电极电势为+ 2(Cu /Cu)E θ+=-= 2(Zn /Zn)E θ+=--=-11. 已知NO 3-+3H ++2e -ƒHNO 2+H 2O 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HNO 2的解离常数为K a θ=×10-4。
试求下列反应在298K 时的标准电极电势。
NO 3-+H 2O +2e -ƒNO 2-+2OH -11. 3333a 2122[NO ][H ][NO ][H ]0.0592V 0.0592V lg 0.94V lg2[HNO ]2[H ][NO ]K E E θθθ-+-++-=+=+2a 3w 2[NO ]0.0592V 0.94V lg 2[NO ][OH ]K K θθ---⎛⎫⎛⎫ ⎪=+ ⎪ ⎪ ⎪⎝⎭⎝⎭23a w 22[NO ]0.0592V 0.0592V 0.94V lg lg()22[OH ][NO ]K K θθ---=++ 当[3[NO ]-=[NO 2-]=[OH -]=1 mol·L -1时()224142a w 0.0592V 0.0592V 0.94V lg()0.94V lg 5.110 1.0100.014V 22E K K θθθ--⎡⎤=+=+⨯⨯⨯=⎢⎥⎣⎦12. 反应3A(s)+2B 3+(aq)ƒ3A 2+(aq)+2B(s)在平衡时[B 3+]=·L -1,[A 2+]=·L -1。
(1)求反应在25℃时的E θ,K θ及r m G θ∆;(2)若E =,[B 3+]= moldm -3,求[A 2+]=?12. (1)反应3A(s)+2B 3+(aq)ƒ3A 2+(aq)+2B(s)平衡时:2334322[A ]0.005 3.12510[B ]0.02K θ+-+===⨯ 由0.0592nE K θθ=lg 得 0.05920.0592(0.0346V 6K E n θθ⨯===-lg lg3.125-4)11r m 696485(0.0346)J mol =20.03kJ mol G nFE θθ--∆=-=-⨯⨯-⋅⋅(2)32223230.0592V []0.0592V 0.1lg 0.0346V lg 0.05917V 6[][]B E E n A A θ+++=+=-+=解得24-1[] 1.4610mol L A +-=⨯⋅13. 某酸性溶液含有Cl ,Br ,I ---离子,欲选择一种氧化剂能将其中的I -离子氧化而不氧化Cl -离子和Br -离子。
试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应选择H 2O 2、Cr 2O 72-、Fe 3+中的哪一种?13. 由附录6查得E Θ( I 2/ I -) = , E Θ( Br 2/ Br -) = , E Θ( Cl 2/ Cl -) = ,222(H O /H O) 1.77V E θ=,2327(Cr O /Cr ) 1.33V E θ-+=,32(Fe /Fe )0.771V E θ++=。
222(H O /H O) E θ)>E Θ(Cl 2 /Cl -) >2327(Cr O /Cr )E θ-+>E Θ(Br 2/ Br -) > E Θ( Fe 3+/ Fe 2+)>E Θ(I 2/ I -)H 2O 2溶液能将I -、Br -、Cl -氧化成I 2、Br 2、Cl 2; Cr 2O 72-溶液能氧化I -、Br -,而不能氧化Cl -;Fe 3+溶液只能氧化I -离子成I 2,而不能氧化Br -离子、Cl -离子。
故按题意应选用Fe 3+作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