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解直角三角形初三下册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1. 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位置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1) 三边关系:222c b a (2) 锐角关系:∠A+∠B=90°; ( 3 ) 边角关系:正弦: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sinA ,即sinA =c a余弦: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cosA ,即cosA=c b;正切: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tanA ,即tanA=ba;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①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平方关系:1cos sin 22 A A ; 商数关系:tanA=AAcos sin ②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A=cosB; sinA=cos(90°-A) ; cosA=sin (90°-A ); tanA=cot(90°-A )2.实际问题仰角:进行高度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叫做仰角。
俯角:进行高度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叫做俯角。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垂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记作i=h:l。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a,即i=h:l=tana.方位角:从某点的正北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角叫做方位角。
方向角:从正北方向或正南方向到目标方向形成的小雨90°的角叫做方向角。
典型例题:题型一:特殊三角函数值1、计算2sin30°-sin245°+cot60°的结果是()A、B、C、D、2、已知a=3,且(4tan 45°-b)2+=0,以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A、6B、7C、8D、93、已知a为锐角,且sin(a-10°)=,则a等于()A、50°B、60°C、70°D、80°4、在△ABC中,∠C=90°,∠B=2∠A,则cosA等于()A、B、C、D、5、如图,如果∠A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A的值等于()A、B、C、D、16、△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cosB=,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7、计算:sin213°+cos213°+sin60°-tan30°.8、求下列各式的值:(1)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c+b)(c-b)和4c-5b=0,求cosA+cosB的值;(2)已知A为锐角,且tanA=,求sin2A+2sinAcosA+cos2A的值.题型二: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C=90°,∠B=6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CD=2,DE=1,则BC的长为()A、2B、C、2D、4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腰长为2cm,则它的底边长为()A、cmB、cmC、2cmD、cm3、如图,梯形ABCD中,AD∥BC,∠B=45°,∠D=120°,AB=8cm,则DC的长为()A、cmB、cmC、cmD、8cm4、如图,在Rt△ABC中,∠ACB为90°,CD⊥AB,cos∠BCD=,BD=1,则边AB的长是()A、B、C、2 D、5、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后得到△AB′C′,若AC=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6、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A、B、C、D、7、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AOB=60°,AB=5,则AD的长是()A、5B、5C、5D、108、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BE=2,则tan∠DBE的值()A、B、2 C、D、9、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D都是矩形,且点C恰好在EF上.若AB=1,AD=2,则S△BCE为()A、1B、C、D、10、如图,在Rt△ABC中,∠A=90°,AB=AC=8,点E为AC的中点,点F在底边BC上,且FE⊥BE,则△CEF的面积是()A、16B、18C、6D、7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90°,AB=,点E在AB上,∠AED=45°,DE=6,CE=7.求:AE的长及sin∠BCE的值.1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AD=6,DE⊥DC交AB于E,DF平分∠EDC交BC 于F,连接EF.(1)证明:EF=CF;(2)当tan∠ADE=时,求EF的长.题型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如图,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A、450a元B、225a元C、150a元D、300a元2、如图,AB是斜靠在墙上的长梯,D是梯上一点,梯脚B与墙脚的距离为1.6m(即BC的长),点D与墙的距离为1.4m(即DE的长),BD长为0.55m,则梯子的长为()A、4.50mB、4.40mC、4.00mD、3.85m3、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AB与地面成30°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的影长BC为10m,则大树的长为()m.A、5B、10C、15D、204、如图,小明同学在东西走向的文一路A处,测得一处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点P在北偏东60°方向上,在A 处往东90米的B处,又测得该服务点P在北偏东30°方向上,则该服务点P到文一路的距离PC为()A、60米B、45米C、30米D、45米5、如图是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提高传送过程的安全性,工人师傅欲减小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使其由45°改为30°.已知原传送带AB长为4米.(1)求新传送带AC的长度;(2)如果需要在货物着地点C的左侧留出2米的通道,试判断距离B点4米的货物MNQP是否需要挪走,并说明理由.(说明:(1)(2)的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2.24,≈2.45)6、如图,河流的两岸PQ、MN互相平行,河岸PQ上有一排小树,已知相邻两树之间的距离CD=50米,某人在河岸MN的A处测得∠DAN=35°,然后沿河岸走了120米到达B处,测得∠CBN=70°.求河流的宽度CE(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35°≈0.57,cos35°≈0.82,tan35°≈0.70,sin70°≈0.94,cos70°≈0.34,tan70°≈2.75)7、某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决定修建人行天桥,原设计天桥的楼梯长AB=6m,∠ABC=45°,后考虑到安全因素,将楼梯脚B移到CB延长线上点D处,使∠ADC=30°(如图所示).(1)求调整后楼梯AD的长;(2)求BD的长.(结果保留根号)8、某河道上有一个半圆形的拱桥,河两岸筑有拦水堤坝.其半圆形桥洞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已知上、下桥的坡面线ME、NF与半圆相切,上、下桥斜面的坡度i=1:3.7,桥下水深=5米.水面宽度CD=24米.设半圆的圆心为O,直径AB在坡角顶点M、N的连线上.求从M点上坡、过桥、下坡到N点的最短路径长.(参考数据:π≈3,≈1.7,tan15°=)题型四:坡度坡角问题及仰角俯角问题1、如图,是一水库大坝横断面的一部分,坝高h=6m,迎水斜坡AB=10m,斜坡的坡角为α,则tanα的值为()A、B、C、D、2、如图,在平地上种植树木时,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4m.如果在坡度为0.75的山坡上种树,也要求株距为4m,那么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A、5mB、6mC、7mD、8m3、周末,身高都为1.6米的小芳、小丽来到溪江公园,准备用她们所学的知识测算南塔的高度.如图,小芳站在A处测得她看塔顶的仰角α为45°,小丽站在B处(A、B与塔的轴心共线)测得她看塔顶的仰角β为30°.她们又测出A、B两点的距离为30米.假设她们的眼睛离头顶都为10cm,则可计算出塔高约为(结果精确到0.01,参考数据:≈1.414,≈1.732)()A、36.21米B、37.71米C、40.98米D、42.48米4、一次数学活动中,小迪利用自己制作的测角器测量小山的高度CD.已知她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为1.6米,小迪在B处测量时,测角器中的∠AOP=60°(量角器零度线AC和铅垂线OP的夹角,如图);然后她向小山走50米到达点F处(点B,F,D在同一直线上),这时测角器中的∠EO′P′=45°,那么小山的高度CD约为()(注:数据≈1.732,≈1.414供计算时选用)A、68米B、70米C、121米D、123米5、如图,已知楼高AB为50m,铁塔基与楼房房基间的水平距离BD为50m,塔高DC为m,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60°;B、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60°;C、由楼顶望塔顶仰角为30°;D、由楼顶望塔基俯角为30°6、已知小芳站在层高为2.5米的六层楼的屋顶上来估计旁边一支烟囱的高度,当小芳以俯角∠COB=45°向下看时,刚好可以看到烟囱的底部,当小芳以仰角∠AOB=30°向上看时,刚好可以看到烟囱的顶部,若小芳的身高为1.5米,请你估计烟囱的高度(=1.414,=1.732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A、22.1米B、26.0米C、27.9米D、32.8米7、如图,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 处的俯角为60°,巳知该山坡的坡度i(即tan∠ABC)为1:,点P,H,B,C,A在同一个平面上,点H、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且PH丄HC.(1)山坡坡角(即∠ABC)的度数等于多少度;(2)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8、如图,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点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点的高度AB为2米,台阶AC的坡度为(即AB:BC=),且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题型五:方向角问题1、如图,已知一渔船上的渔民在A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60°方向,这艘渔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看见灯塔M在北偏东15°方向,此时灯塔M与渔船的距离是()A、7海里B、14海里C、7海里D、14海里2、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霞同学从营地A点出发,要到距离A点10千米的C地去,先沿北偏东70°方向走了8千米到达B地,然后再从B地走了6千米到达目的地C,此时小霞在B地的()A、北偏东20°方向上B、北偏西20°方向上C、北偏西30°方向上D、北偏西40°方向上3、如图,小亮家到学校有两条路,一条沿北偏东45°方向可直达学校前门,另一条从小明家一直往东,到商店处向正北走100米,到学校后门;若两条路程相等,学校南北走向,学校后门在小明家北偏东67.5°处,学校前门到后门的距离是()A、100米B、米C、米D、米4、综合实践课上,小明所在小组要测量护城河的宽度.如图所示是护城河的一段,两岸ABCD,河岸AB上有一排大树,相邻两棵大树之间的距离均为10米.小明先用测角仪在河岸CD的M处测得∠α=36°,然后沿河岸走50米到达N点,测得∠β=72°.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帮小明他们算出河宽FR(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36°≈0.59,cos36°≈0.81,tan36°≈0.73,sin72°≈0.95,cos72°≈0.31,tan72°≈3.08)5、如图,自来水厂A和村庄B在小河l的两侧,现要在A,B间铺设一知输水管道.为了搞好工程预算,需测算出A,B间的距离.一小船在点P处测得A在正北方向,B位于南偏东24.5°方向,前行1200m,到达点Q处,测得A位于北偏东49°方向,B位于南偏西41°方向.(1)线段BQ与PQ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B间的距离.(参考数据cos41°=0.75).6、如图所示,一艘轮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得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轮船航行2小时后到达B处,在B处时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45°方向.当轮船到达灯塔C的正东方向的D处时,求此时轮船与灯塔C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里,参考数据≈1.41,≈1.73).7如图,港口B在港口A的西北方向,上午8时,一艘轮船从港口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同时一艘快艇从港口B出发也向正北方向航行,上午10时轮船到达D处,同时快艇到达C处,测得C 处在D处得北偏西30°的方向上,且C、D两地相距100海里,求快艇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时,参考数据≈1.41,≈1.73)8、(2010•陕西)在一次测量活动中,同学们要测量某公园的码头A与他正东方向的亭子B之间的距离,如图他们选择了与码头A、亭子B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点P在点P处测得码头A位于点P北偏西方向30°方向,亭子B位于点P北偏东43°方向;又测得P与码头A之间的距离为200米,请你运用以上数据求出A与B的距离.练习作业:1、在Rt△ABC中,∠C=90°,∠B=35°,AB=7,则BC的长为()A、7sin35°B、C、7cos35°D、7tan35°2、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c等于()A、acos A+bsin BB、asin A+bsin BC、D、3、如图AD⊥CD,AB=13,BC=12,CD=3,AD=4,则sinB=()A、B、C、D、4、如图,已知一坡面的坡度i=1:,则坡角α为()A、15°B、20°C、30°D、45°5、如图所示,CD是平面镜,光线从A点出发经CD上的E点反射后到达B点,若入射角为α,AC⊥CD,BD⊥C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D=6,CD=11,则tanα的值是()A、B、C、D、6、如图,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ABD=145°,BD=500米,∠D=55度.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A、500sin55°米B、500cos55°米C、500tan55°米D、500cot55°米7、如图,在矩形ABCD中,DE⊥AC于E,设∠ADE=α,且cosα=,AB=4,则AD的长为()A、3 B、C、D、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D,BD⊥CD.(1)求sin∠DBC的值;(2)若BC长度为4cm,求梯形ABCD的面积.9、路边路灯的灯柱BC垂直于地面,灯杆BA的长为2米,灯杆与灯柱BC成120°角,锥形灯罩的轴线AD 与灯杆AB垂直,且灯罩轴线AD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心线(D在中心线上).已知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为12米,求灯柱BC的高.(结果保留根号)10、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CD的高度,先在地面上用测角仪自A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30°,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向建筑物前进了100m,此时自B处测得建筑物顶部的仰角是45°.已知测角仪的高度是1.5m,请你计算出该建筑物的高度.(取=1.732,结果精确到1m).11、如图,某船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测得小岛O在北偏东60°,船航行了10海里后到达点B,这时测得小岛O在北偏东45°,船继续航行到点C时,测得小岛O恰好在船的正北方,求此时船到小岛的距离.。
第五讲解直角三角形一、【知识梳理】知识点 1、 解直角三角形定义: 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2、解直角三角形的工具:1、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 b a bsinB=cosA=ctanA=cotB=cotA=tanB=cba2、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
(两锐角互为余角)知识点3、解直角三角形的种类:能够概括为以下2 种,(1)、已知一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题的几个名词和素语1、方向角:( 2)、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在航海的某些问题中,描绘船的航向,或目标对观察点的地点,常用方向角.画方向角时,常以铅直的直线向上的方向指北,而以水平直线向右的方向为东,而以交点为观察点.2、仰角和俯角在利用测角仪察看目标时,视野在水平线上方和水平线的夹角称为仰角,视野在水平线下方和水平线的夹角称为俯角(如图). 在丈量距离、高度时,仰角和俯角常是不行缺乏的数据.3、坡度和坡角:在筑坝、修路时,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 l 的比叫作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 表示(如图( 1)),则有 ih, 坡面和水平面的夹角叫作坡角.明显有: ih tan,l. l这说明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坡角越大,坡度也越大二、【典型题例】考点 1、解直角三角形例 1.、 1、在 ABC 中,C 为直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 b 、 c .( 1)已知 b3 , A30 ,求 a 和 c .( 2)已知 a20 , b 20 ,求A .2、如图,已知△ ABC 中∠ B=45 °,∠ C=30°, BC=10 , AD 是 BC 边上的高,求 AD 的长3、已知,如图,△ABC 中,∠ A=30 °, AB=6 , CD ⊥ AB 交C AAB 延伸线于 D ,∠ CBD=60 °。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九年级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与勾股定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能够准确地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本文将围绕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以及解题技巧展开讨论。
一、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是 90 度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被称为锐角和钝角。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其中一个角是 90 度,而且满足勾股定理。
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 a² + b² = c²,其中 a 和 b 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 是斜边。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问题。
例如,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我们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的长度。
同样地,如果已知斜边的长度和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三、三角函数除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也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用到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sin)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度的正弦值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cos)是指对于一个角度,余弦值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tan)是指对于一个角度,正切值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通过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我们可以使用反正弦函数来计算该角的度数。
同样地,如果已知一个角的余弦值,我们可以使用反余弦函数来计算该角的度数。
四、解题技巧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1. 利用相似三角形:有时候,直角三角形与其他的三角形相似,我们就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2. 利用特殊三角函数值:特殊角有比较特殊的三角函数值,如30 度/60 度/45 度三角函数值都很容易记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利用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直角三角形总结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和作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深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直角三角形未知的边长、角度和面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的数量。
1、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和思路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是用三条边的比来表述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
因此,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质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
如图1,在Rt△ABC中,∠C=90°,设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以下字母同),则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1)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ac, cosA=sinB=bc,tanA=cotB=ab,cotA=tanB=ba。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以上每个边角关系式都可看作方程,解直角三角形的思路,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选择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式,通过解一元方程来求解。
2、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我们知道,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而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还有三条边及两个锐角共五个元素,那么什么样的直角三角形才可解呢?如果已知两个锐角能否解直角三角形呢?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跟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作图有着本质的联系,因为已知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也可以作出直角三角形,即此时直角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可解的。
由于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是不确定的,它们是无数多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因此求不出各边的长。
所以,要解直角三角形,给出的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是边。
这样,解直角三角形就分为两大类,即已知一条边及一个锐角或已知两条边解直角三角形。
四种基本类型和解法列表如下:已知条件解法一边及一锐角直角边a及锐角A B=90°-A,b=a·tanA,c=sinaA斜边c及锐角A B=90°-A,a=c·sinA,b=c·cosA两边两条直角边a和b ,B=90°-A,直角边a和斜边c sinA=ac,B=90°-A,例1、如图2,若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α,AE=1,求AB的长。
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鉴于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2019
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数学有所帮助。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1.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 ;cosA= ;tgA= ;ctgA= .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30 45 60 90
sin
cos
tg /
ctg /
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
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5.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 依据:①边的关系: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 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度:
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略)
这篇2019年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是精品小编精心为同学们准备的,祝大家学习愉快!。
初三数学知识点解说—解直角三角形下面是小编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而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解说解直角三角形,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纲要☆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 Rt△ ABC 中,C=Rt ,则 sinA= ;cosA= ;tgA= ;ctgA= .2.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030456090sincostg /ctg /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90-)=cos4.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2.依据:①边的关系:②角的关系: 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页/共3页注意:尽量防备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责问题的办理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睁开,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拦学生能力发展的授课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沥尽心血。
其实,只要应用适合 , “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其实不矛盾。
相反,它正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 俯、仰角: 2.方向角、象限角:3.坡度:“教书先生”生怕是街市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敬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可是更早的“先生”看法其实不是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其实不是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道德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自己就有“先生长辈,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切的“教师”之意,倒是与此刻“先生”的称呼更凑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其实不是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录,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教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精编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精编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给大家编辑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复习。
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的应用:
1.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正弦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
2.三角形解的个数
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已知a,b 和A),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A为锐角时:
,如下图所示:
⑵若A为直角或钝角时:
余弦定理的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边,求各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是中考数学的⼀⼤考点,但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分的难,下⾯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是⼩编为⼤家带来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解直⾓三⾓形的依据(1)⾓的关系:两个锐⾓互余;(2)边的关系:勾股定理;(3)边⾓关系:锐⾓三⾓函数 2.解直⾓三⾓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斜边和⼀个锐⾓解直⾓三⾓形;(2)已知⼀条直⾓边和⼀个锐⾓解直⾓三⾓形;(3)已知两边解直⾓三⾓形. 3.解直⾓三⾓形的应⽤: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根据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 b c ∠A ∠B 6 30° 10 45° 2、所⽰,在△ABC中,∠A=30°,,AC= ,则AB= . 变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离⼤楼15m的地⾯上看⼤楼顶部仰⾓65°,则⼤楼⾼约 m. (精确到1m, ) 4、铁路路基横断⾯为⼀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1:,顶宽为3⽶,路基⾼为4⽶, 则坡⾓= °,腰AD= ,路基的下底CD= . 5、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向⾛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向⾛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m. 【解题指导】 例1 在Rt△ 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长. 例2 34-4所⽰,某居民⼩区有⼀朝向为正南⽅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楼是⾼6m的⼩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15m处要盖⼀栋⾼20m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平线的夹⾓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新楼的影⼦刚好部落在居民楼上,则两楼应相距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3某校初三课外活动⼩组,在测量树⾼的⼀次活动中,34-6所⽰,测得树底部中⼼A到斜坡底C的⽔平距离为8.8m.在阳光下某⼀时刻测得1m的标杆影长为0.8m,树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求树⾼AB.(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4 ⼀副直⾓三⾓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 【巩固练习】 1、某坡⾯的坡度为1: ,则坡⾓是_______度. 2、已知⼀斜坡的坡度为1:4,⽔平距离为20m,则该斜坡的垂直⾼度为 . 3、河堤的横断⾯1所⽰,堤⾼BC是5m,迎⽔斜坡AB长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 4、菱形在平⾯直⾓坐标系中的位置2所⽰, ,则点的坐标为 . 5、先锋村准备在坡⾓为的⼭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平距离为5⽶,那么这两树在坡⾯上的距离AB为 . 6、⼀巡逻艇航⾏⾄海⾯处时,得知其正北⽅向上处⼀渔船发⽣故障.已知港⼝处在处的北偏西⽅向上,距处20海⾥; 处在A处的北偏东⽅向上,求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 cm. 2、某⼈沿着有⼀定坡度的坡⾯前进了10⽶,此时他与⽔平地⾯的垂直距离为⽶,则这个坡⾯的坡度为__________. 3、已知5,在△ABC中,∠A=30°,tanB= ,BC= ,则AB的长为__ ___. 4、6,将以A为直⾓顶点的等腰直⾓三⾓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使点与C重合,连结,则的值为 . 5、7所⽰,在⼀次夏令营活动中,⼩亮从位于A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向⾛了5km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向⾛了若⼲千⽶到达C地,测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向,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B) (C) (D) 6、8,⼩明要测量河内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测得,在C测得,⽶,则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 (A)25 (B) (C) (D) 7、9所⽰,⼀艘轮船由海平⾯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向⾏驶40海⾥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向⾏驶40海⾥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A)30海⾥ (B)40海⾥ (C)50海⾥ (D)60海⾥ 8、是⼀⽔库⼤坝横断⾯的⼀部分,坝⾼h=6m,迎⽔斜坡AB=10m,斜坡的坡⾓为α,则tanα的值为( ) (A) (B) (C) (D) 9、11,A,B是公路l(l为东西⾛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便村民出⾏,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0、是⼀个半圆形桥洞截⾯⽰意图,圆⼼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位线,CD∥AB,且CD = 24 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 .(1)求半径OD;(2)根据需要,⽔⾯要以每⼩时0.5 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排⼲? 11、所⽰,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条⾼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 12、,斜坡AC的坡度(坡⽐)为1: ,AC=10⽶.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条彩带AB 相连,AB=14⽶.试求旗杆BC的⾼度. ⼆、选做题: 13、,某货船以每⼩时20海⾥的速度将⼀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向的B处,经过16⼩时的航⾏到达.此时,接到⽓象部门的通知,⼀台风中⼼正以40海⾥每⼩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向移动,距台风中⼼200海⾥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⑴ 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⑵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到达后多少⼩时内卸完货物? 14、所⽰,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
理
第九章解直角三角形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提要☆
一、三角函数
.定义:在Rt△ABc中,∠c=Rt∠,则sinA=;cosA=;tanA=;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0°
°
0°
sinαcosαtanα3.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cos α;…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
.查三角函数表
二、解直角三角形
.定义:已知边和角→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初中数学复习提纲
②角的关系:A+B=90°
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初中数学复习提纲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
四、应用举例。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给大家整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1解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函数(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设BC=a,CA=b,AB=c,锐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1)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ca,(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cb,(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ba,(4)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aAAAb的对边的邻边cot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锐角A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2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ca,cb,ba,ab四个比值的大小同△ABC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2)sinA不是sinA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122sinCOS(2)倒数关系:tana cota=1(3)商数关系:sincoscot,cossintan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sin22是的简写,读作“sin的平方”,不能将22sin 写成sin前者是a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tan,1223030cossin22,而1cossin22就不一定成立。
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几何表示:∵∠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C=90°∠A=30°∴BC=21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21AB=BD=AD 4、勾股定理:222c b a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CD ⊥AB ∴ BD AD CD ∙=2AB AD AC ∙=2 AB BD BC ∙=2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AC BD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 α≤1,0≤cos α≤1,tan α≥0,cot α≥0.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2)倒数关系 tanA ∙tan(90°—A)=1 (3)弦切关系 tanA=A Acos sin cotA=AA sin cos (4)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α sin αcos αtan αcot α30° 12 3233345° 22 221160°3212333说明: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需要运用到多个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知识点,并阐述其应用。
一、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也是解决许多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
勾股定理表达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长度的平方和。
即a² = b² + c²,其中a表示斜边的长度,b和c分别表示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二、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
根据定义,正弦等于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等于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正切等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这些三角函数的计算可通过公式或查表完成。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已知条件: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确定出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长度或角度信息。
2. 选择适当的公式: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用的定理或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3. 计算并解决问题:根据所选公式,进行计算并求解问题。
注意角度的单位要统一,一般使用弧度或度。
4. 检验答案:通过重新计算或其他方法,检验所得解的准确性。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的长为3,斜边的长为5,求另外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答。
根据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5² = 3² + b²,得到25 = 9 +b²,再经过计算可得b² = 16,最后得到b = 4。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导即可获得答案。
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含有直角三角形的航海、测量、工程设计等实际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考点全梳理考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例题1在Rt△ABC中,∠C=90°,∠B=α,若BC=m,则AB的长为()A .B.m•cosαC.m•sinαD.m•tanα变式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下列各组线段的比不能表示sin ∠BCD的()(第一题图)(第二题图)(第三题图)A .B .C .D .变式2如图,BD⊥AC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O,则图中线段的比不能表示sin A 的式子为()A .B .C .D .变式3如图,△ACB中,∠ACB=Rt∠,已知∠B=α,∠ADC=β,AB=a,则BD的长可表示为()A.a•(cosα﹣cosβ)B .C.a cos αD.a•cosα﹣a sinα•a•tanβ考点2 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计算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各边的长度,有时还会运用面积法来求解关键边的长度.例题2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BAC的值是()A .B .C .D .变式4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都在格点上,则∠OAB的正弦值是.变式5如图,将∠BAC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如果顶点A、B、C均在格点上,那么∠BAC的正切值为.变式6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sin∠ACB的值为.考点3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例题3sin58°、cos58°、cos28°的大小关系是()A.cos28°<cos58°<sin58°B.sin58°<cos28°<cos58°C.cos58°<sin58°<cos28°D.sin58°<cos58°<cos28°变式7比较大小:(1)cos35°cos45°,tan50°tan60°;(2)若sinα=0.3276,sinβ=0.3274,则αβ.变式8比较大小:sin81°tan47°(填“<”、“=”或“>”).变式9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OB∠COD.(填“>“,“=”或“<“)考点4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平方关系:sin2A+cos2A=1;(2)正余弦与正切之间的关系(积的关系):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比,即tanA或sinA=tanA•cosA.例题4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横坐标为3,sinα,则tanα=()A.B.C.D.变式10若∠a为锐角,且tan a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sinα等于()A.1B.C.D.变式11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sin A+cos A<1 B.sin A+cos A=1C.sin A+cos A>1D.sin A+cos A≥1变式12已知sinαcosα,且0°<α<45°,则sinα﹣cosα的值为()A.B.C.D.±考点5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α)=cosα,cos(90°-α)=sinα,例题5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sinα=sin B;②sinβ=sin C;③sin B=cos C;④sinα=cosβ.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变式13已知α为锐角,sinα+cos(90°﹣α),则α=.变式14若a<60°,且sin(60°﹣a),则cos(30°+a)=.变式15化简:.考点6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1)2sin30°+3cos60°﹣4tan45°(2)tan260°变式16计算:3tan30°cos45°变式17计算:变式18计算(1)3tan60°﹣tan245°﹣2cos30°.(2).考点7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中的新定义问题例题6嘉琪在某次作业中得到如下结果:sin27°+sin283°≈0.122+0.992=0.9945,sin222°+sin268°≈0.372+0.932=1.0018,sin229°+sin261°≈0.482+0.872=0.9873,sin237°+sin253°≈0.602+0.802=1.0000,sin245°+sin245°=()2+()2=1.据此,嘉琪猜想:在Rt△ABC中,∠C=90°,设∠A=α,有sin2α+sin2(90°﹣α)=1.(1)当α=30°时,验证sin2α+sin2(90°﹣α)=1是否成立.(2)请你对嘉琪的猜想进行证明.变式19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sin αcos αtan α一般地,当α、β为任意角时,sin(α+β)与sin(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例如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sin75°=;sin15°=;(2)在Rt△ABC中,∠A=75°,∠C=90°,AB=4,请你求出AC和BC的长.考点8 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解直角三角形(Rt△ABC,∠C=90°)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2=c2;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④解直角三角形中常见类型:①已知一边一锐角.②已知两边.例题7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C=14,AD=12,sin B.(1)求线段CD的长度;(2)求cos∠C的值.变式20如图,在Rt△ABC中,设a,b,c分别为∠A,∠B,∠C的对边,∠C=90°,b=8,∠A的平分线AD,求∠B,a,c的值.变式21如图,Rt△ABC中,∠A=90°,AD、AE分别是BC边的中线和高,若cos B,BC=10.(1)求AB的长;(2)求AE的长;(3)求sin∠ADB的值.变式22如图,在△ABC中,∠ACB=90°,cos A,BC=12,D是AB的中点,过点B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E.求:(1)线段CD的长;(2)cos∠ABE的值.考点9 解斜三角形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垂线将斜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而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例题8如图,在△ABC中,∠BAC=120°,AC=6,AB=4,则BC的长是()A.6B.2C.2D.9变式23已知.在△ABC中,BC AC,∠BCA=135°,求tan A的值.如图,在△ABC中,∠A=30°,tan B,AC=6,求AB的长.变式24如图,在△ABC中,∠B=45°,∠C=75°,夹边BC的长为6.求△ABC的面积.考点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脚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坡度坡脚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题9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现测得坝顶DC=4m,坡面AD的坡度i为1:1,坡面BC 的坡角β为60°,坝高3m ,( 1.73)求:(1)坝底AB的长(精确到0.1);(2)水利部门为了加固水坝,在保持坝顶CD不变的情况下降低AD的坡度(如图),使新坡面DE的坡度i为1:,原水坝底部正前方2.5m处有一千年古树,此加固工程对古树是否有影响?请说明理由.变式25如图,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BC的坡角α为30°,背水坡AD的坡度i 为1:1.2,坝顶宽DC=2.5米,坝高5米.求:(1)坝底宽A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在上题中,为了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加固堤坝,要求坝顶CD加宽0.5米,背水坡AD的坡度改为1:1.4,已知堤坝的总长度为5km,求完成该项工程所需的土方(结果保留根号).考点11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俯角仰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俯角仰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例题10如图,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然后他们沿着坡度为1:2.4的斜坡AP攀行了26米,在坡顶A 处又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1)坡顶A到地面水平线PO的距离;(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用非特殊角三角函数和根号表示即可)考点1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位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方位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变式26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8km到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2°方向航行至C港,已知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1)直接写出∠C的度数;(2)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及根式表示即可)。
解直角三角形一、知识点讲解: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2、其他有关公式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3、角三角形的条件在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4、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关系式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勾通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结合部,只要题目中已知加未知的三个元素中有边,有角,则一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应如何从三角函数的八个公式中迅速而准确地优选出所需要的公式呢?(1)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已知角的某三角函数(2)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斜边放在分母),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3)在优选公式时,尽量利用已知数据,避免“一错再错”和“累积误差”。
5、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这是数形结合为一种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2)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3)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二、例题解析: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和是16cm,另一条直角边为8cm,求它的面积,解:设斜边为c,一条直角边为a,另一条直角边b=8cm,由勾股定理可得,由题意,有c+a=16 ,b=8说明:(1)由于知两边和及第三边的长,故相当于存在两个未知量,因为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沟通关系。
(2)由于是求解未知量问题,所以要运用方程思想,把问题转化为与未知量相关的方程问题,用方程知识求解。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因为∠C=90°,所以∠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C=90°,且∠A=30°,所以BC=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因为∠ACB=90°,D为AB的中点,所以CD=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ABC中,因为∠ACB=90°,所以a²+b²=c²。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因为∠ACB=90°,CD⊥AB,所以CD²=AD•BD,AC²=AD•AB,BC²=BD•AB。
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b=c•h)由上图可得:AB•CD=AC•BC。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ABC中,∠C=90°,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为sinA=a/c,cosA=b/c,tanA=a/b,cotA=b/a。
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1≤sinα≤1,-1≤cosα≤1,tanα≥0,cot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即sin²A+cos²A=1.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即tanA•tan(90°—A)=1,cotA•cot(90°—A)=1.3)弦切关系:tanA= sinA/cosA,cotA=cosA/sinA。
精编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不定期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给大家编辑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复习。
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的应用:
1.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正弦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
2.三角形解的个数
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已知a,b
和A),用正弦定理求B时的各种情况:
⑴若A为锐角时:
,如下图所示:
⑵若A为直角或钝角时:
余弦定理的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边,求各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点在一个顶点上。
3.勾股定理: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4.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外角和等于360
5.等边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等于45,两个外角为135,另一个等于90。
有了查字典数学网给大家整理的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