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正弦波振荡器N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70
详解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为正弦波的振荡器称为正弦波振荡器。
正弦波振荡器由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两部分组成,反馈电路将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正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周而复始即形成振荡,如图7-2所示。
图7-2 正弦波振荡器原理正弦波振荡器包括变压器耦合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等多种电路形式。
1.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电路如图7-3所示,LC谐振回路接在晶体管VT 集电极,振荡信号通过变压器T耦合反馈到VT基极。
图7-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电路正确接入变压器反馈绕组L1与振荡绕组L2的极性,即可保证振荡器的相位条件。
R1、R2为VT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VT有足够的电压增益,即可保证振荡器的振幅条件。
满足了相位、振幅两大条件,振荡器便能稳定地产生振荡,经C4输出正弦波信号。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工作原理如图7-4所示。
L2与C2组成的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VT的集电极负载,VT的集电极输出电压通过变压器T的振荡绕组L2耦合至反馈绕组L1,从而又反馈至VT基极作为输入电压。
图7-4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原理电路由于VT的集电极电压与基极电压相位相反,所以变压器T的2个绕组L1与L2的同名端接法应相反,使变压器T同时起到倒相作用,将集电极输出电压倒相后反馈给基极,实现了形成振荡所必需的正反馈。
因为并联谐振回路在谐振时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所以只有谐振频率f0能够满足相位条件而形成振荡,这就是LC回路的选频作用。
电路振荡频率变压器耦合振荡器的特点是输出电压较大,适用于频率较低的振荡电路。
2.三点式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是指晶体管的3个电极直接与振荡回路的3个端点相连接而构成的振荡器,如图7-5所示。
3个电抗中,Xbe、Xce必须是相同性质的电抗(同是电感或同是电容),Xcb则必须是与前两者不同性质的电抗(电容或电感),才能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
图7-5 三点式振荡器原理电路三点式振荡器有多种形式,较常用的有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等。
正弦波振荡器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产生正弦波信号的电路或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反馈回路和谐振现象。
首先,正弦波振荡器通常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放大器负责提供信号的放大,而反馈网络则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输入端,从而使电路产生振荡。
具体来说,当正弦波振荡器开始工作时,放大器会放大输入信号。
将一部分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反馈网络返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叠加。
这就形成了一个反馈回路。
在反馈回路中,存在向前传输的放大路径和反馈传输的路径。
放大路径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而反馈路径则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输入端。
在理想情况下,放大路径和反馈路径的增益相等,从而使得回路保持稳定。
当反馈回路的增益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回路会产生谐振现象。
也就是说,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在回路中互相加强,形成一个持续不衰减的振荡。
为了保持回路稳定,正弦波振荡器会引入一些稳定元件,如电容和电感。
这些元件能够提供适当的频率选择和谐振调节,以确保输出信号的频率稳定和准确。
总之,正弦波振荡器通过反馈回路和谐振现象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合适的放大器、反馈网络和稳定元件的组合能够实
现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振荡器。
这在电子通信、信号处理、声音合成等许多应用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产生正弦波形的电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反馈回路和振荡条件。
正弦波振荡器的核心是反馈回路。
它包括一个放大器和一个滤波器。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以弥补后续滤波器的损耗。
滤波器的作用是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并滤除其他频率的干扰。
在很多正弦波振荡器中,滤波器通常是一个RC网络,由电容器和电阻器组成。
振荡条件是实现振荡的必要条件。
这个条件要求放大器的增益和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满足一定的准则。
具体来说,放大器的增益必须大于等于1,并且当信号通过滤波器时,相位延迟要达
到360度。
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正弦波振荡。
当电路初次启动时,可能没有足够的信号被放大器放大到满足振荡条件。
因此,正弦波振荡器通常还会使用一个起始信号来启动振荡。
这个起始信号可以是一个外部输入,也可以是来自电路中的其他信号源。
一旦正弦波振荡器开始工作,它将不断地产生正弦波形的信号。
这个信号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例如音频放大器、通信系统和仪器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正弦波振荡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许多应用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正弦波振荡器时需要考虑尽
量减小非理想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噪音和电源波动等。
这样才能确保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信号质量良好。
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电路,用于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它由几个基本组件构成,包括放大器、反馈电路和频率控制元件。
首先,放大器是振荡器的核心部分。
它负责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提供足够的反馈信号以维持振荡器的振荡。
接下来是反馈电路。
它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形成正反馈回路。
这样,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后再次进入放大器,形成持续的振荡。
最后是频率控制元件,通常是由电容或电感构成的电路。
它的作用是控制振荡器的频率。
通过调整电容或电感的值,可以改变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
当振荡器开始工作时,初始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进入反馈电路。
由于正反馈的存在,输出信号不断增大,直到达到稳定的振荡状态。
振荡器的稳定性取决于正反馈回路的增益和频率控制元件的精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噪声和元件的非线性等。
因此,设计和优化正弦波振荡器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正弦波振荡器工作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连续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或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负反馈和多级放大。
首先,正弦波振荡器需要一个放大器来提供正反馈。
放大器输入一个小的信号,经过放大后得到一个较大的信号,然后再经过反馈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这个反馈信号会与输入信号相加,形成一个增强的信号。
其次,放大器需要一个频率选择网络。
频率选择网络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而抑制其他频率的信号。
这个频率选择网络由电容和电感组成,被称为谐振电路。
谐振电路能够产生一个特定的频率,使其成为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
最后,通过不断调整放大器增益和频率选择网络的参数,正弦波振荡器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产生连续的正弦波信号。
当输入的幅度大于输出信号的放大倍数时,放大器会把它抑制回到指定的幅度,使信号保持稳定。
总结起来,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反馈和多级放大实现连续的正弦波信号输出。
频率选择网络能够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而抑制其他频率的信号。
不断调整放大器增益和频率选择网络的参数,可以使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正弦波振荡器工作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设备,用于生成连续的正弦波信号。
它通常由几个主要组件组成,包括放大器、反馈网络和振荡元件。
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负反馈的概念来解释。
负反馈是一种电路配置,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返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
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输出信号,使其趋近于输入信号,从而实现稳定的正弦波振荡。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振荡器的放大器部分。
放大器是振荡器的核心元件,它负责放大电压信号。
放大器接收来自振荡元件的信号,并将其放大到合适的幅度。
振荡器中最常使用的放大器是操作放大器(Op-Amp)。
操作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一个正输入端(+)和一个负输入端(-)。
负反馈是通过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负输入端连接来实现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振荡器的反馈网络部分。
反馈网络的作用是将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返回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反馈网络包括电容器、电感器和电阻器等元件。
这些元件的组合和连接方式决定了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
在负反馈的作用下,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返回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形成一个环路。
这个环路中的信号通过放大器被放大并再次经过反馈网络。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
当相位差为180度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完全相消,输出信号趋近于输入信号的波形。
这种相位差为180度的反馈条件称为“Barkhausen准则”。
为了实现振荡器的稳定工作,还必须满足振荡器条件。
其中一个条件是放大器的增益必须大于1。
只有当放大器的增益大于1时,输出信号的幅度才能保持稳定。
另外,反馈网络必须提供足够的相移来实现180度的反馈相位差。
相位移的大小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组合和电路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正弦波振荡器用于许多领域,如无线通信、音频信号产生等。
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反馈网络元件和调节放大器的增益来调整。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包括Colpitts振荡器、Hartley振荡器和RC相移振荡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