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PPT课件入则孝三
- 格式:pptx
- 大小:8.11 MB
- 文档页数:13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目录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核心思想与内容•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应用•弟子规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实践•弟子规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弟子规》精神01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背景《弟子规》概述及作者介绍《弟子规》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作者介绍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学者多出其门下。
著有《弟子规》三卷、《次礼》等。
创作背景与历史文化价值创作背景《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为了教育子弟养成良好品行而编写的蒙学教材。
当时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人们道德观念淡薄,为了挽救这种局面,李毓秀以儒家经典为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部浅显易懂的儿童启蒙读物。
历史文化价值《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良好品行,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同时,《弟子规》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清朝时期的教育状况和社会风气。
传承情况《弟子规》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它不仅被用作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
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将其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必读书目。
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弟子规》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对《弟子规》进行新的诠释和解读;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弟子规》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一部分入则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子女的,但是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难道都是对的吗?如果父母犯了错,子女又应该怎么办呢?针对这些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弟子规》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好的建议呢?入则孝之三:《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是相当明白易晓的。
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长辈很爱我吗?那么我也回报长辈以爱,没有什么难的啊!亲憎我、孝方贤,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是显出你的贤明。
亲有过、谏使更,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有一些过失,有一些不当的地方,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
但是,在劝谏的时候要怡吾色,你不能板着脸用批斗的态度去跟尊长说话,这不行。
你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柔吾声,声音要放低一点,轻柔一点,柔和一点,不要这样;这个不行。
这是《弟子规》的规定。
我们知道长辈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是普世的,什么是叫做普世的?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全人类很少有,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这个很少,也几乎没有不爱孙辈的祖辈的。
全世界都很少。
在不同的文化里面,在不同的传统里面,这种爱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精神是一样的。
有一个人叫刘墉,一位作家。
他里面提到过一段早期爱斯基摩人的习惯,爱斯基摩人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爱斯基摩人有一个什么习俗?大家知道吧?一旦孙辈出生,(孙子、孙女生下来了)而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了,大家知道爷爷奶奶会怎么办呢?会默默无声地走向冰天雪地的荒原深处,干什么?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太严酷,没有那么多食物,没有那么多粮食,养不活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