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冷热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24
冷热疗法课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3. 学会使用冷热疗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和疼痛症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运动损伤模拟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5分钟)。
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介绍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包括冷疗和热疗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制。
第三步,讲解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15分钟)。
详细讲解冷热疗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让学生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冷热疗法,以及何种情况下需要注意避免使用。
第四步,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20分钟)。
老师现场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冰敷、热敷、热水浴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第五步,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用实物模型和运动损伤模拟器进行冷热疗法的操作练习,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六步,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热疗法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作用、适用范围和禁忌症,通过PPT、视频资料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冷热疗法的操作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冷热疗法的禁忌症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使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冷热疗法禁忌症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冷热疗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
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冷热疗法的应用技能。
冷热疗法概述冷疗法的应用热疗法的应用概述(一)概念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1.生理效应冷、热疗法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发应,其效应是相对的。
2.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如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但持续用热30~45分钟后,则血管收缩;同样持续用冷30~60分钟后,则血管扩张,这是机体避免长时间用冷或用热对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防御反应。
因此,冷、热治疗应有适当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如需反复使用,中间必须给予1小时的休息时间,让组织有一个复原过程,防止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应有的生理效应。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式因水是一种良好的导体,其传导能力及渗透力比空气强,因此同样的温度,湿冷、湿热的效果优于干冷、干热。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变部位和治疗要求进行选择,同时注意防止冻伤、烫伤。
2.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
冷、热应用面积较大,则冷、热疗法的效果就较强;反之,则较弱。
但须注意使用面积越大,病人的耐受性越差,且会引起全身反应,如大面积热疗法,导致广泛性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若血压急剧下降,病人容易发生晕厥;而大面积冷疗法,导致血管收缩,并且周围皮肤的血液分流至内脏血管,使病人血压升高。
3.时间冷、热应用的时间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其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抵消治疗效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疼痛、皮肤苍白、冻伤、烫伤等。
4.温度冷、热疗法的温度与机体体表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小。
其次,环境温度也可影响冷热效应,如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传导散热被抑制,而在干燥冷环境中用冷,散热会增加,热效应会增强。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冷热治疗可产生相对的生理效应,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冷热疗法的技术。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一)生理效应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局部生理反应如下:生理效应热疗效应冷疗效应细胞代谢增加减少需氧量增加减少血管扩张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增加血液流动增快减慢淋巴流动增快减慢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强减慢神经传导增快减慢体温上升下降(二)继发效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作用,称为继发效应。
因此,病人用热或用冷 30 分钟后应停止,给予 1 小时的复原时间后,再按规定反复应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 .方法: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的效果好。
2 .部位: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
另外,皮肤薄或经常部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
3 .时间: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 .面积: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就较强,反之,则弱。
5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散热效果减低。
6 .个体差异: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
第二节冷热应用的应用一、冷疗法(一)目的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组织的肿胀与疼痛、减轻局部出血、控制炎症扩。
(二)冷疗的禁忌1.冷疗的禁忌血液循环不良时、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时、组织损伤、破裂或有开放性伤口处不用冷。
2.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发冻伤;心前区:用冷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腹部:用冷易引发腹痛、腹泻;足底:用冷易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同时也可能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三)冷疗的应用方法冷疗方法分局部法与全身法两种。
第十二章护理学基础试题第十二章冷热疗法一、选择题:A1型()1、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禁忌用热,其原因是:A、易加重病人的疼痛B、易加重局部出血C、易掩盖病情D、易造成面部烫伤E、易导致颅内感染()2、昏迷病人用热时,温度不可过高是因为:A、病人对热的敏感性差B、机体抵抗力低下C、血管反应敏感D、局部循环不良E、热刺激可加重原发病()3、红外线灯照射做局部热疗时,合适的时间和距离是:A、5~10min,10~20cmB、5~10min,30~50cmC、5~10min,60~80cmD、20~30min,30~50cmE、20~30min,60~80cm()4、下列哪种病人不宜热水坐浴:A、肛裂感染B、外阴部充血C、痔疮手术后D、急性盆腔炎E、会阴疾病()5、可用热敷的病人是:A、胃出血B、脑水肿C、妊娠晚期D、腰肌劳损E、踝部急性扭伤()6、足底禁忌用冷是为了防止:A、冻伤B、心率减慢C、传导阻滞D、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E、心律失常()7、下列哪种病人禁用冷疗:A、急性踝关节扭伤B、牙痛C、麻疹高热D、扁桃体术后E、鼻出血()8、腹部禁用冷疗是为了防止:A、体温聚降B、循环障碍C、腹泻D、心律失常E、掩盖病情()9、乙醇拭浴时,置冰袋于头部是为了:A、防止反射性心律失常B、防止脑水肿C、防止头部充血D、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E、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10、高热病人乙醇拭浴后,体温降至多少度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A、37.5℃B、38℃C、38.5℃D、39℃E、39.5℃A2型()11、一位病人突然腹痛难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值班护理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通知医生B、询问病史C、即刻腹部置热水袋缓解疼痛D、测生命体征E、安慰病人()12、一位中学生体育课上不慎致踝部扭伤,当即来院急诊,护士的正确处理是:A、热敷B、冷敷C、冷、热敷交替D、热水足浴E、按摩推拿A3型方某,男,30岁,发热待查入院,病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39.8℃,拟行乙醇拭浴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