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教学重点文艺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事业的成长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3.教学难点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教学课时:1课时5.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注意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
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6.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2)、文艺、体育的影像资料等。
7.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视频,它们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全中国人民身受鼓舞,这组照片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学生:北京申奥成功。
教师:对,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18时11分),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一个特大喜讯降临华夏大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
申奥成功,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它不仅反应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肯定。
除了体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外,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获得繁荣发展。
具体都有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课件显示标题: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文学的繁荣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系统地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从而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教师让学生阅读文学的繁荣这一框的内容。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的一颗耀眼金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走向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必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渗透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高等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二、设问导读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许多反映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涌现出来。
2、“文革”以后,特别是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先是反思“”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二)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的、和戏剧、、、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大力开展运动。
2、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合作探究:
为什么建国以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三、自我检测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三个面向”D:面向世界,接轨国际
2、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A:《丝路花雨》B:《日出东方》
C:《大决战》D:《梁山伯与祝英台》
3、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下列获奖的作品是()
A:《班主任》B:《哥德巴赫猜想》C:《冬天里的春天》D:《红岩》
4、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新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是()
A:容国团B:许海峰C:李宁D:刘国梁
四、巩固训练
1、下列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的是()
A:《东方红》B:《青春之歌》C:《林则徐》D:《狂人日记》
2、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舞剧是()
A:《武则天》B:《丝路花雨》C:《白毛女》D:《梁山伯与祝英台》
3、最早提出“健康第一”的国家领导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4、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仅派出刘长春一名运动员。
从刘长春一个人孤零零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改善B:交通运输发展
C:对外交往增多D:综合国力增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6年,(我国)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文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又迎来了一个创作的春天。
材料二: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
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
请回答:
(1)1956年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的崭新局面得益于党的什么方针?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激情奔放的时代,请举出这一时代的优秀作品。
(3)材料二中茅盾先生设立茅盾文学奖的目的是什么?举出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不少于2例)
五、拓展探究
请列举新中国诞生后,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每一方面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六、课堂小结: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文学的繁荣
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2.“文革”后的文学界
二、艺术的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
2.竞技体育的成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