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旅游文学知识第四章至第五章
- 格式:pdf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117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题库及冲刺试题2020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全套资料【考点手册+真题精选+题库+考前冲刺】目录•试看部分内容汉字与导游语言第一章汉字文化导游知识【考点1】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概述(1)汉字的历史①文字一般源于图画。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语音、意思、形状都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
②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
a.甲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说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甲骨文是遵循一定规则而形成的汉字体系。
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不仅具有人类文字早期“象形、指事、会意”的方法,还出现了“形声”字,并有了“转注、假借”这些古人总结的用字方法。
c.最初的文字没有形成造字规律,只是不成系统的零散字例。
③汉字的萌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④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生活器具,是伴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交际对语言的需求而产生的。
(2)汉字的种类①从形体演变上划分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出土地区为殷王朝都城的遗址,称殷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刻写的文字,又称契文;因文字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故而又叫贞卜、卜辞。
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是有固定字形、语音和意义的系统性文字;一般用刀刻写,因而笔画拐弯多为方笔;字形参差不齐、大小不均;单个字呈细瘦状。
在旅游景点常作为一种旅游景物或文化背景出现。
b.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铸的字突出被视为“阳字”称“识”,刻出来的字凹下去被视为“阴字”叫“款”,金文又被称作“彝器款识”。
商、周、秦、汉都有金文,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字形显得工整一些,笔画趋于圆润,已带有书法的美感。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篇汉字与导游语言一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一)汉字与旅游的关系1汉字的历史是()的发展史答:中华民族2人类经历了用实物()契刻,最后发展用()记录和传递信息。
答:结绳;图画3文字一般源于()。
答:图画4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发展成(有形状、有语音、有意思)的都比较固定的()。
答:象形文字5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答:甲骨文6甲骨文已有( )历史,说明汉字是世界上()的文字之一答:三千多年;最古老7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具有的()方法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8汉字萌芽在()晚期。
距今()年。
答:新石器;五六千9西安半坡村陶器,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个。
是目前发现最原始文字。
郭沫若称:中国原始文字的()。
答100;孑遗10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答:生活器具11汉字形体变化的次序:()()()()()()()答: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12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上的文字答:龟甲、兽骨13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此地为()都城的遗址答:安阳小屯村,殷王朝14甲骨文又叫()()()()答:殷虚文字、契文、贞卜、卜辞15出土的甲骨文有()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多个,已识别的()多个答:15万;4500;100016殷商统治者占卜问凶吉,把要问的()和()都刻在龟骨和牛骨上答:事情结果17甲骨文文字内容涉及()()()()()()等社会生活答:祭祀、战争、游猎、出行、疾病、生育18()的字形特点:外形参差、大小不等、拐弯方笔、用力不均答:甲骨文19金文指铸或刻在()上的文字答:青铜器20金文盛行于(),()()()()都有这种文字答西周;商周秦汉[NextPage]21金文又叫()()()()答: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彝器款识22古人称阳字为()阴字为()答:识;款23篆文就是()使用的文字答:官府24篆文流行于()和()答:春秋战国;秦代25广义的大篆是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 答: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26狭义的大篆的代表字有()和()答:籀文;石鼓文27石鼓文是()秦人作品答:战国中期28石鼓文是周代金文到()的过渡答秦代小篆29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答:小篆30我们所说的篆体一般指()答:小篆31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答:琅玡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32隶书由( )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第2章华北地区旅游景点诗文2.1 复习笔记一、北京市旅游景点诗文1.诗词【作者】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乾隆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
【赏析】这首诗是在咏故宫御花园初春晨景。
作者通过描写“堆秀山”前景、晴日的“霭烟光”“负冰游文沼”的“锦鬣”、缤纷的“彩燕”“韶阳”等景象,描绘出御花园的一派欣欣生机,充满了自然界的芬芳和活力。
最后一句中作者通过“追赏”“春倍长”的表达,抒发了作者赏花、观景之后的愉悦之情,以及其对春光的留恋、赞赏。
【景点】御花园位于故宫中轴线的北端,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
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全园的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彩石路面,尽显古朴别致。
【注释】①霭(ǎi)烟光:云气聚集。
②锦鬣(liè):指有花纹的鱼。
文沼:美丽的池塘。
③文禽:有彩色羽毛的水禽。
试暖文禽绕鱼堂:化用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
④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土地神的节日,这里指春社。
⑤旛(fān):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
韶阳:美丽的春光。
⑥花事:指赏花之事。
⑦通闰:即闰月。
【作者】戴梓(1649~1726),字文开,号耕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火器制造家。
【赏析】诗人在松月之夜,看到庄严肃穆的天坛,却已被丛生的杂草所“乱”,感到“冷”意“溶溶”,诗人通过描写“月明”时的飞鹊、老松以及古殿的“空翠”“远钟”等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景点】天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试题※考生注意:请将答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种对旳答案,请将对旳答案前旳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中对应题号后旳空格内。
每题1分,共44分。
)1、我们目前见到旳最古老旳中文甲骨文已经有()数年历史。
A、3000B、4000C、5000D、60002、在中文旳造字措施中,用象征性符号表达意义旳叫()。
A、象形B、指事C、形声D、会意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强令使用旳文字是(),这是我国文字史上初次出现旳规范性字体。
A、石鼓文B、金文C、隶书D、小篆4、山东曲阜碑林以收藏()碑刻闻名。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5、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旳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对联,上联体现旳内容是()。
A、描绘昆明景观B、描绘滇池历史C、描绘滇池风光D、描绘昆明历史6、狭义大篆旳代表字体有籀文和()。
A、甲骨文B、金文C、石鼓文D、小篆7、中级导游员要深入提高()旳语言艺术水平。
A、导游讲解B、导游阐明C、导游用语D、导游简介8、描绘我国著名旳“五岳”形态时,要抓住个性化特点,运用不一样旳词语体现其风格,如:华山如立,衡山如()。
A、行B、飞C、卧D、坐9、对人文景观旳讲讲解明要注意描述性形容词与阐明性()旳结合。
A、演讲词语B、比方词语C、专业词语D、简介词语10、生活是文学旳源泉,旅游文学产生旳基础是()。
A、旅游日志B、旅游景观C、旅游活动D、旅游传说11、诗句“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出自爱新觉罗·弘历旳()。
A、御花园花朝B、琼岛春阴C、颐和园仁寿殿联D、避暑山庄后序12、诗句“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中旳“第一峰”指旳是()。
A、居庸关B、八达岭C、嘉峪关D、慕田峪13、曹操旳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旳“澹澹”是形容( )旳样子。
A、波涛汹涌B、风平浪静C、白浪滔天D、水波荡漾14、诗句“长自雄东北,嵯峨俯塞州”(《长白山》)旳作者是()。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复习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复习(网络收集整理的)1、御花园花朝78(爱新觉罗·弘历)(御花园:故宫北端)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
霭烟光:云气聚集。
负冰锦鬣游文诏,试暖文禽绕鱼堂。
锦鬣:有花纹的鱼。
文诏:美丽的池塘。
文禽:有彩色羽毛的水禽。
彩燕缤纷先社日,青旛摇曳引韶阳。
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土神的节日。
指春社。
旛:一种窄长的旗子。
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
韶阳:美丽的春光。
花事:指赏花之事。
通闰:闰月。
2、天坛松月(戴梓清康熙发明家) 79深夜冷溶溶,圜丘露气浓。
溶溶:盛广的样子。
清冷凄清。
圜丘:圜丘坛。
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
化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古殿浮空翠,晴山落远钟。
古殿:祈年殿。
空翠:清蓝色的天空。
当年禋祀地,短草乱遗踪。
禋yin祀:古代祭天的一种仪式。
3、颐和园81(爱新觉罗·溥杰)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
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
棹:zhao船桨。
划船。
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
岚:lan玉泉山里的雾气。
云塔:玉泉山的华藏塔。
廊:长廊。
728米,273间,彩画万余幅,故称画廊。
梵楼:佛香阁。
合璧大圆横玉带,斜阳无语卧铜牛。
玉带:玉带桥,西堤六桥之一。
合璧大圆。
璧:古玉器,圆形中有孔。
4、登万里长城84(康有为清政治家)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卢龙:古塞名,河北迁安,关防重地。
曹操北征乌桓时曾路过此地。
第一峰:八达岭。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盘:盘绕、弯曲。
外部: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
数:历历可数。
疆封:边界。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清时:没有战争的年代。
堡堠:烽为台。
传烽静:没有战事。
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控弦:开弓,代指手持武器的士兵。
一鞭冷月踏居庸:国势日衰,列强入侵。
5、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86(陈谦当代人)聚五千年浩气,凝四亿众深情,化万仞泰山,而成烈魄;超八百里湖光,挟七二峰岳色,壮微躯秭米,来仰丰碑。
全国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历年真题及详解(15-19年)一、单项选择题1.汉字传统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在文字的创造初期,主要是()。
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答案】B【解析】文字一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用实物、结绳、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B.C.D.【答案】A【解析】B项,参与(yù)、弹劾(hé);C项,眼睑(jiǎn);D项错误,觊觎(yú)。
3.赵孟頫《杭州灵隐寺联》“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岩桂月映湖光”在写作方法上属于()。
A.反对B.正对C.串对D.流水对【答案】B【解析】正对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思上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题干对联在写作方法上属于正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灵隐寺的景色,互相补充。
A项,反对是指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CD两项,串对又称流水对,是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4.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一只铸造的铜牛,牛背上刻有《颐和园铜牛铭》,其字体为()。
A.草书B.楷书C.篆书D.隶书【答案】C【解析】《颐和园铜牛铭》是清代乾隆帝所作,字体为篆书,表达长久地降服洪水之愿望。
5.《峨眉山佛光记》的作者是()。
A.苏东坡B.范成大C.徐宏祖D.姚鼐【答案】B【解析】《峨眉山佛光记》的作者是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6.“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题联写于()。
A.成都青羊宫B.新都宝光寺C.青城山天师洞D.杭州灵隐寺【答案】C【解析】题中文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被道教奉为圭皋。
历年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真题及模拟题模拟题全国中级导游考试导游知识专题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的相应题号后的空档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1.中国传统文化是以( C)为主体的文化。
A、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B、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C、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D、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农家文化2.我国京剧脸谱表示“忠勇”、“奸诈”的象征颜色分别是( B)A、黄色、黑色B、红色、白色C、赫色、银色D、黑色、白色3.构成中国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是( C)A、汉字的笔墨B、汉字的笔韵C、汉字的体势D、汉字的意蕴4.从今文化的书法演变来看,行书是由( A)变化而来的。
A、楷书B、草书C、隶书D、篆书5.20世纪我国画坛“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人物是( A)A、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B、程十发、唐云、齐白石C、黄宾虹、齐白石、程十发D、傅抱石、刘海粟、唐云6. 下列道教信士中对中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B)A、邱处机B、孙思邈C、王重阳D、赫大通7. 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依次被称为( B)P96A、红、花、白、黄教B、花、红、白、黄教C、白、黄、红、花教D、黄、白、花、红教8、“重己贵生”是道教的人生观。
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著名道教人物是( A)A、葛洪B、王重阳C、葛玄D、寇谦之9. 佛教对中国建筑影响颇深,其中在装饰点缀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B)A、石狮子 B莲花纹C、宫廷式建筑D、塔10.基督教从犹太教经典继承而来的经卷是( A)A、《旧约全书》B、《新约全书》C、《圣经》D、《古兰经》11.自然界中的水、火、山、泽,在“八卦”中为___C、_______A、乾、坤、坎、离B、、兑、震、C、坎、离、、兑D、乾、坤、震、坤12.“八卦”中的“”卦指__________A、天B、地C、山D、水13.《易传》作者是____D、______A、伏羲B、黄帝C、老子D、孔子14.把《周易》神秘化的是___B、_______A、学理易B、术数C、连山易D、归藏易15.“阴阳五行”、学说最终形成体系是在____D、______A、夏B、商C、西周D、春秋战国16.“五行”一词最早见于____A、______ P12A、《尚书》B、《春秋》C、《左传》D、《史记》17.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学派出现于____B、______A、春秋B、战国C、秦代D、汉代18.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最为开放,流派创建最为众多的黄金时代是____A、______A、春秋战国B、秦汉C、三过两晋D、南北朝19.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A、______A、墨翟B、孟轲C、韩非D、孙武20.代表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的“百家学说”的是____C、______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墨家学说D、道家学说21.作为传统文化,其尤其突出的特征是____D、______A、民族性B、地域性C、时代性D、传承性22.下列文化为物质文化形态的一组是____A、______A、万里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外滩建筑群B、清明扫墓、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C、“郡县制”、“科举制”、金瓶掣签、包产到户D、忠孝节义、知恩图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3.下列四组文化,全属行为形态文化的是____C、______A、泼水节、竹竿舞、兵马俑、铁犁B、司母戊鼎、战国竹简、除夕守岁、初一拜年C、龙华撞钟、春节晚会、彩车巡游、冬至祭祖D、见义勇为、元宵观灯、《反分裂国家法》、神舟六号24.下列文化为制度形态文化的是___C、_______A、仰韶文化彩陶B、端午吃粽子C、《婚姻法》D、“精神胜利法”25.下列文化,为精神形态文化的是____A、______A、毛泽东思想B、东方明珠塔C、黄金周旅游D、活佛转世26.下列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的是___D、_______A、物质形态文化B、行为形态文化C、制度形态文化D、精神形态文化27.我国古代世界级的哲学家是____A、______A、老子B、孙子C、张衡D、成吉思汗28.创始“八卦”的是___A、_______A、伏羲B、神农C、尧D、舜29.主要发展思念占巫术的研究“易”的流派是____D、______A、连山易B、归藏易C、学理易D、术数易30.《周易》中乾卦、坤卦、震卦、卦所代表的自然现象是___B、_______A、水、火、山、泽B、天、地、雷、风C、天、泽、水、风D、雷、风、水、火31.从层次角度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文化为( B)。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9金文指铸或刻在()上的文字第一篇汉字与导游语言答:青铜器一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20金文盛行于(), ()()()()都有这种文字(一)汉字与旅游的关系答西周;商周秦汉1汉字的历史是()的发展史 [NextPage]答:中华民族 21金文又叫()()()()2人类经历了用实物()契刻,最后发展用()记录和答:钟鼎文、吉金文字、铜器铭文、彝器款识传递信息。
22古人称阳字为()阴字为()答:结绳;图画答:识;款3文字一般源于()。
23篆文就是()使用的文字答:图画答:官府4这种图画式的表达方式,发展成(有形状、有语 24篆文流行于()和() 音、有意思)的都比较固定的()。
答:春秋战国;秦代答:象形文字 25广义的大篆是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5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 答: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答:甲骨文 26狭义的大篆的代表字有()和()6甲骨文已有( )历史,说明汉字是世界上()的文字答:籀文;石鼓文27石鼓文是()秦人作品之一答:三千多年;最古老答:战国中期7从造字方法上看,甲骨文具有的()方法 28石鼓文是周代金文到()的过渡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答秦代小篆8汉字萌芽在()晚期。
距今()年。
29我国文字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性字体是() 答:新石器;五六千答:小篆9西安半坡村陶器,上面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 30我们所说的篆体一般指() ()个。
是目前发现最原始文字。
郭沫若称:中国原始答:小篆文字的()。
31小篆的代表字体有()()()()答 100;孑遗答:琅玡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10汉字最初的载体是各种() 32隶书由( )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答:生活器具答:篆书11汉字形体变化的次序:()()()()()()() 33隶之胥吏,官府中办文书的(),出现在()答:甲骨文、金文、篆文(大篆小篆)、隶书、楷答:小吏;秦代书、行书、草书 34隶书是秦始皇时期的()总结的12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上的文字答:程邈答:龟甲、兽骨 35楷书指()()的意思13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此地为()都城的遗址答:整齐、楷模答:安阳小屯村,殷王朝 36楷书又叫()()()14甲骨文又叫()()()() 答:正书、真书、今楷答:殷虚文字、契文、贞卜、卜辞 37楷书产生于()盛行于()15出土的甲骨文有()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 答:汉末,魏晋多个,已识别的()多个 38我国历史上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时()答:15万;4500;1000 答:楷体16殷商统治者占卜问凶吉,把要问的()和()都刻 39()的字形特点:字形方正,横平竖直,书写方在龟骨和牛骨上便,笔画布局精密细致,笔道形态丰满。
第4章华东地区旅游景点诗文4.1 复习笔记一、上海市旅游景点诗文1.诗词【作者】曹锡宝,字鸿书,清代人。
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
【赏析】本诗通过描写龙华寺里飞塔、晚钟等景象,展现出龙华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抒发了作者对龙华寺日渐衰落的感慨之情。
【景点】龙华寺,位于上海徐汇区,是江南地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据文献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后屡经兴废,现寺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建。
寺南的龙华塔,高40.55米,八角七层,砖木结构,系北宋初期(977)所建遗物。
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①岧(tiáo)峣(yáo):原形容山高,这里指塔高。
②赤乌:三国孙权年号。
传说龙华寺建于赤乌十年(公元247年)。
茸茸:指草短密和柔软。
③飞塔:指寺南的龙华塔。
④晚钟:“龙华晚钟”曾为“沪城八景”之一。
⑤梵呗(bài):佛教徒念经的声音。
⑥沧江:指吴松江。
【作者】陈诏,今人。
【赏析】本文通过描写豫园内春波、薜萝、粉墙等景象,勾勒出繁华闹市中豫园的一派田园风光。
在清曲、笛声、鸟语的反衬下,豫园格外显得幽静和有韵味,让作者浮躁的心,暂时得到宁静,烘托了豫园景色的秀丽宜人。
【景点】豫园,坐落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是明代四川右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建于1559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与设计风格,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建园目的是尽其孝道。
“豫园”,即取“豫悦老亲”之意命名。
豫园是上海唯一以古典园林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附近有多家著名食店,包括以小笼包著名的南翔馒头店、绿波廊及上海老饭店。
【注释】①洋场:指旧时洋人较多的都市。
十里洋场:指上海,这里指上海繁华闹市区。
翠螺:喻豫园景色秀丽,青翠葱郁。
②粉墙:白色的墙。
③薜萝:薜荔、女萝,都是花草名。
2.对联【作者】陶澍,字子霖,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等。
第5章华中地区旅游景点诗文5.1 复习笔记一、河南省旅游景点诗文1.诗词【作者】张继,唐代诗人,其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最为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赏析】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鼎盛一时的宫廷寺院,已成“断碑残刹”。
“萧萧茅屋”,秋风夜雨,诗人因“羁思浓”而难以成眠,“羁思”什么,没有说,但诗人对唐王朝的兴衰之慨,在字里行间,已流露出来。
【景点】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2公里参天古林丛中。
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尊为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寺经历代修葺增缮,以唐代为最盛,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重修后,始成今日之规模,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①白马驮经:东汉明帝刘庄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蔡愔、秦景为使,往西域请佛求法。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经是由白马驮来的,白马寺也由此而得名。
②羁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作者】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赏析】这首诗写嵩山不但山势顶天立地,花木苍古繁茂,也是夏王朝的发祥地,贤臣名士的诞生处。
作者通过写嵩山,遥想历史,寄寓自己匡时救世的志向和高洁的品格。
【景点】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部,为五岳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东西两座高山组成,东部的叫太室山,西部的叫少室山。
嵩山共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形赋名,千姿百态,各具妙趣。
嵩山是佛、道、儒的荟萃之地。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注释】①位宅:位居。
中央正:中原的正中。
②石开曾出启:源于传说禹妻涂山氏在嵩山化为石人,石裂而生启,启即夏朝第一代国王。
第3章东北地区旅游景点诗文3.1 复习笔记一、辽宁省旅游景点诗文1.诗词【作者】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即乾隆皇帝。
【赏析】康熙曾作过一首七律《盛京旧宫》,乾隆在第四次东巡(1783)时,按康熙原韵,和了这首诗。
在诗中,乾隆借盛京旧宫的营建,赞颂了先帝的雄才大略及其统一天下的伟业。
【景点】盛京旧宫,即今天的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营建的皇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大陆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仅次于北京故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①枚枚:细密的样子。
青琐:官门上雕刻的青色图文。
银铺:门环的饰物,铜质银饰。
②奠寰区:指统一天下。
③旗民:八旗民众,即满族。
④戎衣:指与明王朝的战事。
【作者】韩承训,明嘉靖监生、诗人,自称“襄平千山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行”“长”“茫”“祥”几个韵脚的使用,读来朗朗上口,十分押韵。
诗人通过对千山花木葱郁的奇异景致以及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千山怡人风光的盛赞之情。
【景点】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
千山人称有999座峰峦且庙宇众多,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的美誉,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为四大景观,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注释】①五寺藏:指始建于唐而盛于明的五大名寺:龙泉寺、祖越寺、中会寺、大安寺、香岩寺。
五寺均处于青峰环抱,古木耸立的山谷中。
②银屏:银白色屏障,喻雪后的千山。
③锦帐:五彩的绣帐,喻春天的千山。
④生花笔:传说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喻杰出的写作天才。
⑤五色祥:指五色祥云。
传说五色云现,必有状元出。
千山曾出现过五色云。
【作者】缪润绂,清代诗人,号钓寒渔人。
【赏析】诗人通过平白的语言将“石径梨花”的景象描摹得鲜活生动。
清明时节,朦胧山月,野风吹拂,峡谷幽径,梨花竞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别有一番情趣。
【景点】龙泉寺,位于千山北部景区的山谷,是千山五大寺庙中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
第2章导游语言2.1 复习笔记一、概述1.导游语言的分类从实用功能上分为交际用语和导游讲解两大类。
2.导游讲解(1)含义导游讲解是导游员引导、介绍游览的讲解词。
(2)作用它通过导游工作者对旅游景点、景观、景物的讲解,使旅游者感受旅游语言表达的服务。
(3)地位①是导游语言中最能体现职业特点和专业水平的表达形式。
②是语言活动在旅游行业最具变异功能和特点的言语形式。
二、导游词概述1.导游词的概念(1)导游词的内涵①含义导游人员(工作者)为引导游客游览而对游览对象所作的说明、讲解词。
②构成要素a.导游员是语言表达的主体。
b.游客是导游词的受众。
c.介绍、讲解、说明旅游景观是导游词的基本内容。
③对导游工作者的要求找准讲话的定位,充分考虑语言接受对象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不同的要求,把握旅游景观的讲授内容,做到游览讲解有别于教师、学者、作家等其他社会行业对旅游客体的论述。
(2)导游词的表达风格①总体要求与分类导游词的介绍或讲解要根据对象、目的、背景、场合等多种语境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
a.口语语体中有演讲、谈话、讨论、聊天等不同风格。
b.书面语语体中有科技、事务、政论和文艺四种主要形式。
②具体要求a.口语语体第一,慎用日常聊天式的语气,它有时会破坏旅游景观的严肃和完美。
第二,不宜用深奥冗长的语句,它们可能会使游客感到费解而产生距离感。
第三,一般口语导游应该用通俗而又经过加工的言语表述。
b.书面语语体第一,导游词的内容是对旅游景观进行说明、介绍、讲解,让游客首先有感官的体会,在视觉、听觉的享受中增长知识。
第二,不能本末倒置,为讲知识而忽略游览者的接受能力和游览休闲的目的。
第三,应不同于论文、公文、教科书等文章体裁。
2.导游词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类①自然风光对形态各异、变幻万千的风景描述要用词丰富、华丽、精当,尽显大自然的造化,让游客通过不同的词语深受游览景观的感染;对形态雷同、形状相近的景观要找出不同的讲解角度,用“纵横比较”方式讲出特色、新奇。
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复习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2013年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复习(网络收集整理的)1、御花园花朝78(爱新觉罗·弘历)(御花园:故宫北端)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霭烟光。
霭烟光:云气聚集。
负冰锦鬣游文诏,试暖文禽绕鱼堂。
锦鬣:有花纹的鱼。
文诏:美丽的池塘。
文禽:有彩色羽毛的水禽。
彩燕缤纷先社日,青旛摇曳引韶阳。
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土神的节日。
指春社。
旛:一种窄长的旗子。
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
韶阳:美丽的春光。
花事:指赏花之事。
通闰:闰月。
2、天坛松月(戴梓清康熙发明家) 79深夜冷溶溶,圜丘露气浓。
溶溶:盛广的样子。
清冷凄清。
圜丘:圜丘坛。
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
化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古殿浮空翠,晴山落远钟。
古殿:祈年殿。
空翠:清蓝色的天空。
当年禋祀地,短草乱遗踪。
禋yin祀:古代祭天的一种仪式。
3、颐和园81(爱新觉罗·溥杰)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
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
棹:zhao船桨。
划船。
岚光叠翠巍云塔,湖影回廊漾梵楼。
岚:lan玉泉山里的雾气。
云塔:玉泉山的华藏塔。
廊:长廊。
728米,273间,彩画万余幅,故称画廊。
梵楼:佛香阁。
合璧大圆横玉带,斜阳无语卧铜牛。
玉带:玉带桥,西堤六桥之一。
合璧大圆。
璧:古玉器,圆形中有孔。
4、登万里长城84(康有为清政治家)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卢龙:古塞名,河北迁安,关防重地。
曹操北征乌桓时曾路过此地。
第一峰:八达岭。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盘:盘绕、弯曲。
外部: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
数:历历可数。
疆封:边界。
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清时:没有战争的年代。
堡堠:烽为台。
传烽静:没有战事。
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第9章香港、澳门、台湾省旅游景点对联9.1 复习笔记一、香港旅游景点对联【赏析】香港为世界繁华之地,闹中藏古寺,更突显青山古寺清幽的特点,有“日色冷青松”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古寺的喜爱之情。
【景点】青山禅院,又名青山寺,位于香港新界屯门区西青山山腰,是香港三大古寺之一,为香港三大古刹之首,也是新界最著名的千年古刹。
它初建于东晋,位于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游人甚众。
【赏析】这副古寺联别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寺庙联多讲佛论道,充满宗教气息,而是颇具有世间的人情味,通过“惜别”“风磐”等词,透露出人生之艰难。
【景点】新界长山古寺,位于新界粉岭坪輋,是香港新界的一座寺庙,现存结构建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为香港法定古迹,是香港有名的古刹之一。
【注释】①长亭:《唐宋白孔六帖·九馆驿》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饯别的地方。
②歧:即歧路,岔路。
③雨笠:遮雨用的竹篾编的帽子。
④风磐:即风雨如磐,形容行路艰难。
二、澳门旅游景点对联【赏析】妈祖,是沿海居民共同祀奉的海神。
此联通过描述海域澄明,波澜不兴的景象,来歌颂妈祖的神功伟业,表达了航海者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景点】妈祖阁,位于澳门半岛西端,又名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是护佑航海平安之神。
【注释】①贡士波臣:贡士,文士,清代会试中录取者称贡士。
波臣,亦称波神。
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
圣人伊母也力:指妈祖神的功劳。
《元史·祭祀志五》载:“南海女神惠灵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
……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
”庙称天妃庙、天妃宫、天后宫等。
②凫艘:即凫舟,鸟形之船,或言船如水鸟。
目 录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前冲刺卷及详解(一)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前冲刺卷及详解(二)全国中级导游资格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考前冲刺卷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应题号后的空格内。
每小题1分,共45分。
)1旅游文学是以社会的( )为题材,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反映社会的旅游生活和表达作者意趣的“语言艺术”。
A.旅游者B.旅游服务C.旅游资源D.旅游现象【答案】D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
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解析】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表现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抒情性、审美性、知识性、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片段性是旅游文学的特点。
2与旅游相关的楹联产生较晚,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为碧波亭所题的对联“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题写的( )联。
A.碑文B.游览C.园林D.铭文【答案】B据《吴越春秋》的描述,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一日,侍忠懿王(吴越王钱鏐,【解析】907~931年在位)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
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联句“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于碧波亭亭柱。
这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题写的游览联。
3“姑苏城外寒山寺”,其中寒山寺这一名称与( )有关。
A.人名B.地名C.桥名D.山名【答案】A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被称为“和合二仙”。
二人于唐代贞观【解析】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寒山寺。
4《枫桥夜泊》这首诗中的“眼”和“魂”是( )。
A.江枫B.月落C.乌啼D.钟声【答案】D【解析】这首诗是唐代张继所作,因为这首诗,“寒山寺”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诗中“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使得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故其是这首诗的“眼”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