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8
河南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河南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一、稳定经济预期,避免减弱和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在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情况下,要注意到有关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诸如国家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对低水平扩张行业的调控力度;财政支持经济方式将发生改变,政府调控经济要善于同财税政策、用经济杠杆间接管理;粮食主产区推行粮食补贴改革,中央财政增投"三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市场多元化;我国将进入兑现WTO承诺的关键时期等。
对这些变化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以稳定政策,进而稳定预期,稳定经济增长。
二、要把好投资效率关。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由于市场的需求,那些高投入、粗放型的、浪费型的发展方式有可能增多,原已处于"关停并转"状态的企业可能重新投入生产。
河南省在当前各行业迅速增长的投资热中,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子,有些干脆就是地方政府主导。
在这种形势下,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河南省要正视当前出现的诸如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否则就有可能使局部问题演变为全面性问题,影响甚至葬送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措施适当,对问题的性质原因要准确判断,要区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和"行政性的重复建设",虽然这二者都将导致预期过高、投资过热,但前者由于产权和预算约束是硬的,发现问题后纠正的速度也快,而后者主要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容易造成行为短期化,发现问题后要使经济"凉下来"也很困难。
因此,要把市场经济环境中生产能力过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加以权衡,适时适度调节,避免和减弱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加强市场的基础作用,改进政府的管制方式,加强信息指导和服务,稳定经济发展。
三、对新的结构性矛盾要加以解决,缓解部分供给能力可能出现的紧张。
2024年河南省成考(专升本)经济学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假定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Y,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若MRSXY>PX/PY,则为了增加效用,理性的消费者将______A.增购X,减购YB.减购X,增购YC.同时增购X、YD.同时减购X、Y2、在生产者短期生产的理性决策区间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平均产量不断下降B.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C.边际产量递减D.总产量不断下降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______A.富有弹性的B.缺乏弹性的C.单元弹性的D.不能确定4、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是指______A.政府调控B.市场机制C.计划指导D.法律手段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______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B.计划手段和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D.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6、假定消费函数为C=40+0.8Y,当Y=500时,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分别是______ A.0.2,60B.0.8,440C.0.2,440D.0.8,607、微观经济学解决的是______A.生产的问题B.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C.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D.宏观调控的问题8、关于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以下属于供给量的变化的是______A.某企业预计产品在未来会涨价而增产B.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产品供给量大增C.羽绒服到了夏季供给量减少D.某产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供给量减少9、经济效率最高的市场是______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10、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所得到的______A.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B.总效用是递减的C.平均效用是递增的D.总效用是递增的11、在AD-AS模型的一般情形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经济的影响是______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下降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下降12、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______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D.利息率13、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不包括______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其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B.同一坐标平面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C.凸向原点D.凹向原点14、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关于乘数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投资乘数和税收乘数相等B.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相等C.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相等D.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相等15、若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则这两种商品的关系为______ A.互补关系B.替代关系C.无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16、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______A.必然得到最大利润B.不可能亏损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17、根据序数效应理论,由______可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政策效果评估的双重差分方法政策效果评估在政府工作中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从而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作为一种常见的政策效果评估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重差分方法在政策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优势、挑战及改进建议。
双重差分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政策效果评估、医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组与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差异,来评估政策的实际效果。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双重差分方法在政策效果评估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调查机构和相关研究机构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同时,还需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洗、整理等,以保证数据分析的质量。
因变量即政策效果评估的指标,应根据具体政策的不同进行选择。
例如,教育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评估;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可以通过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来评估。
在选择因变量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的指标。
自变量即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包括政策实施前后的时间趋势、地区差异、人群特征等。
在选择自变量时,需要充分了解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并对自变量进行合理控制和分析。
例如,在评估教育政策效果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
双重差分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差异来评估政策效果。
需要确定实施组和对照组;需要对其在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应用双重差分方法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和处理潜在的混淆因素。
以某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其效果。
收集该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前后的相关数据,包括垃圾产生量、分类投放情况、回收利用率等。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调查等。
第24卷第2期2010年4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 a tion Vol .24.No .2Apr .2010 [收稿日期]2010-01-20[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 3)[作者简介]李晓斌(—),男,湖北潜江人,新乡医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基于灰相关原理的河南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李晓斌(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 要]近些年河南省“投资高、消费低”表现得较为突出,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值为系统的特征行为序列,以各类消费支出量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利用灰色系统软件,计算出相关系数值。
分析表明,河南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的原因有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不足等。
为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投资、消费共同主导转变。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灰相关[中图分类号]F127.61;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10)02-0030-04 现阶段的河南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超过10%,高于国内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近些年来河南省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2000~2007年,全省资本形成率由41.6%上升至55.7%,而消费率却由54.4%下降至45.5%,“投资高、消费低”表现得较为突出。
在当前外贸形势不景气、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的条件下,研究河南省消费需求的特征及其增长的制约因素,对于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经济学的乘数原理,对某一部门产品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会转化为该部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又会用于购买其他部门的产品,消费需求又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在这样一轮又一轮的需求拉动效应下,消费需求对不同部门增长贡献的拉动作用也不相同。
优化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研究-企业管理论文优化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研究姚水安(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要: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范围及政策取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地方财政体制紧迫任务。
本文深入分析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调整的依据和重点,对河南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财政体制;政府职能;财政支出结构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03-04财政支出结构,指的是不同类型的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支出结构体现了政府的活动的职能范围和投资方向,是国家调控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
今年来,伴随着河南省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在现阶段优化财政结构,是我省经济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科学地、持续的发展,政治安全稳定的需要。
一、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下面是对河南省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由于2007年新的财政支出分类调整较大,2007年之后的数据与之前乏可比性,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有了较大的改善。
新的支出分类结构更加突出了,我省财政的特点和动向,因此在财政支出结构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2007年—2012年的各项财政财政。
从表(一)与表(二)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2007至2012 年,我省教育支出数额快速增长,由366.12 亿元增加为1106.51 亿元,增长了3倍,教育支出规模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是最大的,2012年末达到22.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由355.71亿元增为663.07亿元,增长1.86倍,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3.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由281.22亿元增为631.61亿元,增长2.25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2.62%;农林水事务支出由152.51亿元增为551.73亿元,增长3.6倍,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1.0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1. 引言1.1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消费是维持生产和就业的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提升。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企业进行生产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消费还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向着更加多元化和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河南省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消费扶持政策,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潜力,将有助于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
消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推动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1.2 河南省消费现状河南省消费现状:目前,河南省消费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持续增长的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河南省消费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各类消费品种繁多,消费需求多样化。
在消费方式上,河南省居民开始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消费理念逐渐从“买便宜”转变为“买合适、买好”。
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品在市场上受到青睐,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
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也在河南省普及开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河南省消费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与一线发达城市相比,河南省消费水平仍有差距。
政府应加强消费扶持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推动消费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随着消费升级的推动,河南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正文2.1 消费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
据资料显示,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32.68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8.8%;实现利润376.52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8.6亿元,财政支出877.9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全省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17亿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15元。
2、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200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9亿元。
从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34.02亿元;工业投资1085.6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10.45亿元。
三次产业的结构和增加值亦趋于优化。
3、化改革力度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2004年河南的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7%。
4、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
全省不但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也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004年全省共筹措63.8亿元用于农村道路、饮水工程建设和救灾、发放助学贷款等,为群众生活排忧解难。
5、科技教育发展迅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省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开发和创新能力进—步提高。
2004年全省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财政支出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27个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顺利进行,新组建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二、河南省经济的良好走势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等主要经济指标,2003、2004两年的增长量相当于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中原崛起迈出坚实步伐。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省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3.09•【字号】豫财预〔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省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豫财预〔2021〕18号一、出台背景近年来,按照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有关要求,省级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全面加强部门预算基础管理,改变了以往“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着力破解支出预算固化格局,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减税降费等政策积极有效实施,我省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增幅下降,省级可用财力增量有限,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预算管理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如预算统筹力度不足、约束力不强、项目库管理薄弱、部分支出规模及方向固化、预算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新时代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二、实施意义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内容《方案》分为总体目标和原则、主要措施、保障措施三部分。
其中,主要措施部分从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河南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姓名朱广艳学号20094120127专业经济学院指导教师乔雅君副教授2012年6月9日摘要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结合河南省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财政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并且分析了各类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运用Eviews5.0为分析工具,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统计年鉴中关于河南省财政支出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本文并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的政府部门更合理地使用税收政策和科学地分配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并根据各部门的影响力大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Abstra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f is 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 Nan Province, He Nan tot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concluded: various type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 has a certain role. In addition, the use of Eviews5.0 analysis tools,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data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the He Nan Province in the Statistical Year book analyzes and the outcome of th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He Nan Province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irrational factors, the structure of expenditures to be further adjust and improve. The He Nan Provinc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more rational use of tax policy and scientific alloca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iscal revenues and expenditures to better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 at 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Key Words: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research目录引言 (1)一、理论综述 (1)(一)国外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作用 (1)1.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1)2.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2)3.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或者没有显著影响 (2)(二)国内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2)1.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2)2.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3)3.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取决与外部条件 (3)二、研究现状 (3)(一)河南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 (3)1.河南省财政支出的研究现状 (3)2.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 (5)(二)数据说明 (5)三、实证分析 (8)(一)建立模型 (8)(二)估计结果 (8)(三)模型检验及修正 (9)1. 统计检验 (10)2. 自相关检验 (10)四、研究结论 (10)(一)模型的结论 (10)(二)政策建议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引言经济增长是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财政支出结构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效率的财政支出结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本身的效率和经济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究竟产生怎样的效应问题,其本身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对各省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不尽相同。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除了保持适当的财政总量外,更重要的是要施行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
不同的公共支出项目、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
本文着重从经济建设支出方面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理论综述(一)国外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就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
其中内生增长模型给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许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开创性理论研究,将公共资本存量纳入生产和消费函数,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最终会有双重作用,既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公共服务又给消费者带来效用。
结论显示外生的政府支出的变化仅影响经济转移动态,而不会改变经济的稳态增长率。
在随后人们的研究中,不同的经济学家通过不同的模型分析法以及采用不同的变量,得出的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各不相同。
1.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拉姆(Ram,1986)利用115个国家1960-1970年,1970-1980年的产出、投资、政府消费、人口数量等因素对政府消费大小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政府消费的系数为正且至少在1%水平上显著,这种正效应在低收入国家更强。
罗宾逊(Rubinson,1977)认为较大的政府规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巴罗(Barro,1990)利用1965-1985年98个发展和发达国家样本数据进行若干回归分析,将支出分为生产性公共投资和非生产性公共消费,认为生产性投资具有正的影响。
Devarajan,Swaroop和Zou(1996)利用43个发展中国家1970-1990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对人均真实GDP的5年移动平均增长率具有正的影响,经常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也具有正的增长效应。
同时Devarajan,Swaroop 和Zou承接TBarro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即为各种财政支出产出弹性之比。
Willer和Russek(1997)利用39个国家1975.1984年的数据回归,发现全部样本国家政府消费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取决于资金来源:通过税收增加财政支出能刺激经济增长。
2.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
兰多(Landau,1983)利用104个国家1960-1971年的有关数据对经济平均增长率进行了回归,发现人均真实GDP的增长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显著负相关。
然后他(1986)又利用T65个欠发达国家1960-1980年的数据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发现不包括国防和教育的公共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g/Y)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反向效应。
Grier和Tullock(1989)利用24个OECD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真实GDP的增长与政府消费占GDP比例的增长显著负相关。
巴罗(1991)分析了政府真实消费购买支出减去教育和国防支出后占实际GDP的比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或者没有显著影响。
格默尔(Gemmell,1983)通过分析27个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非市场部门增长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Kormendi和Meguire(1985)利用47个国家1961-1980年的样本分析了总产出增长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现真实GDP的平均增长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及其增长没有显著关系。
纳尔逊和辛(Nelson,Singh,1994)利用欠发达国家的数据研究表明,中央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例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有负影响,在80年代不显著。
埃文斯(Evans,1997)研究结果也表明,政府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与人均产出的相关性不显著。
(二)国内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关于中国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也没有达成共同结论,分别有以下几种说法。
1.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马拴友(2000)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应扩大政府在文教卫生和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在他的另一项研究中,结果表明中国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约为0.55,公共投资对市场化的私人部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庄子银和邹薇(2003)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增长率、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并不存在的挤出效应,相反两者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效应。
娄洪(2004)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公共投资政策一包含一般拥挤性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一文中,通过构建包含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和包含由公共投资形成的内生公共基础设施本的动态模型得到的结论是,包含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中,无论是纯公共性还是拥挤性的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都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
张明喜和陈志勇(2005)也发现中国的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系数显著大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