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4.00 KB
- 文档页数:59
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
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AD=SAS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AD—AS模型,又称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
1、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所示: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SAS 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
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