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摄影用光
- 格式:ppt
- 大小:93.16 MB
- 文档页数:134
摄影用光一、光的作用●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3.营造气氛●4.特殊的光影效果二、光的性质●亮度:能量强弱的指标●色温:色光组成的指标●光质:光线的软硬程度●光位:光线的方向与角度三、光质分析1、硬光●能使物体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
●直射光源:阳光、闪光灯、聚光灯●阴影浓郁、反差强烈、影调明朗●表现刚强、坚毅、爽朗等题材2、柔光●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扩散柔光、反射柔光等●反差较弱、影调柔和、层次丰富●表现细节、温柔、典雅等题材四、光位分析五、常见用光☐顺光 ☐前侧光 ☐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顶光照射角度1、顺光☐定义:顺光照明亦称平光照明(又叫正光),是指光源和照相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照相机光轴同向的照明。
特点:①被摄体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②只能看到被摄体的受光面,看不到背光面和投影,故能隐蔽、掩饰对象凸凹不平的特点,不能表现粗燥表面质感;③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被摄体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但亮的被摄体具有暗的轮廓形式;④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
用散射光及多灯照明均可形成顺光照明效果。
在拍摄高调画面时顺光多作主光用。
一般多用于“商业”人像的拍摄。
2、前侧光☐定义:前侧光亦称“三角光”、“伦伯朗光”,指和照相机光轴成45度左右的光线照明。
是摄影、摄像常用的主光形式。
☐特点:这种照明形式能使对象产生明多暗少的明暗变化,故能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能比较好地表现出画面的层次。
是各种摄影常用的“不败”用光形式。
3、侧光☐定义:侧光亦称“阴阳光”,指光源方向和照相机光轴成90度的照明形式。
☐特点:是被照明对象明暗各半。
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使用侧光要注意光比,光比不能太大,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照明人物,避免阴阳脸(多要用补光),表现有个性的人物常用侧光。
侧光照明对粗糙表面质地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4、侧逆光☐定义:侧逆光又称后侧光、轮廓光,是指光源方向和照相机光轴成130度左右的照明形式。
摄影用光的作用
摄影用光在摄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塑造画面主体:光可以影响画面的明暗、色彩和影调,从而影响主体的表现效果。
通过不同的光线角度、强度和颜色,摄影师可以突出或隐藏主体的一部分,或者改变主体的视觉效果,以实现创作意图。
2.表达情感和氛围:不同的光线条件可以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软光可以带来柔和、自然的感觉,而硬光则可能更加鲜明、强烈。
此外,光线的颜色和强度也可以影响观众的情感反应,例如暖色调可能带来温馨、浪漫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能带来冷静、专业的感觉。
3.形成画面层次感:通过光线的明暗和阴影,摄影师可以在画面中创造出深度感和层次感。
光线可以使画面中的元素更加突出或退后,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层次关系。
4.强调或减弱细节:通过控制光线的照射范围和强度,摄影师可以强调或减弱画面中的某些细节。
例如,强烈的局部光可以突出主体的一部分,而柔和的光线则可以使细节更加细腻。
5.创造特殊效果:在某些情况下,摄影师可能会使用特殊的光线效果,如光晕、星芒等,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些效果通常需要特定的光线条件或设备来实现。
总之,摄影用光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情感氛围以及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第四章摄影用光第一节光线的作用和意义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2.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3.营造特定气氛4.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第二节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1.光度:光度是指物体的表面受光源的照射所呈现出的亮度2.光质:光质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3.光位:光位是指光源所处的位置4.光型:光型是指摄影过程中拍摄不同的摄影主体使用不同光型的光线5.光比:光比是指被摄体的收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6.光色:光色是指装饰光物体所发射的光线的颜色(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影响光度的因素:摄影光源的强度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表面的照度被摄体表面反射光的亮度作用:●影响曝光控制光度强,曝光时间短光度弱,曝光时间长●影响影调和色调的再现(二)不同光质的运用在摄影创作中,常常将不同软硬的光分为:1.直射光无云雾等遮挡的太阳光,以及聚光灯、闪光灯、碘钨灯等人工光源在未加用散光片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光线被摄体受光面的亮度很高,非受光面的亮度很低,反差强烈,投影浓重,投影边缘清晰光质强硬,鲜明有力如:人像摄影中可表现人物刚毅性格2.散射光光源发射出的经过有一定密度的介质柔化后射向被摄体的一种光线被摄体投影浅淡,光比小,光线无明显的方向性光质柔和,照片明暗反差小,影调柔和●宜于表现少女和儿童,拍摄人像可拍摄出质感细腻的高调照片●拍摄风光照片,被摄体的透视感、立体感、纵深感不易表现3.反射光光线通过某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再照到被摄体上,提高了被摄体表面的亮度。
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质地(如:反光板、雪地、水面等)(三)不同光位的运用不同位置的光线对同一物体进行照明时,会出现不同的照明方向和照明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1.正面光(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特点:正对照相机一面受光面大,光比很小投影落在被摄体的后面,不能很好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纹理表现不明显,质感较差分为:高位正光面、水平正光面、低位正光面高位正面光:灯光的高度高于主体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照片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立体感稍强。
摄影用光要素一、光度二、光型:指某一照明光源在拍摄时所承担的角色或作用(一)主光:塑形光,是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
其亮度在画面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直射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1.应照亮被摄体主要部分或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一部分2.主光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光源亮度的强弱、距离的远近、位置的高低、被摄对象的性格特点、环境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画面构图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二)辅光:除主光之外的一切摄影照明光线,通常,辅光在被摄景物上的照度不得超过主光的1/41.补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分的亮度、揭示阴影细节、减小影像反差,对主光的缺陷起弥补作用的光。
大多利用散射光,同时严格控制数量,尽量精简作用:调整画面影调,改善画面反差帮助塑造被摄体立体形态,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帮助表现质感补光灯:阴补灯——一般配置在拍摄点或左或右两侧的位置,用来补充主光照明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不能过高或过低,略高于人物头部或平行于头部均可。
阳补灯——是介于主光灯与阴补灯之间打出的一种灯,它的任务是在脸部阴阳光调之间起到逐步过渡的作用(或称接茬作用),能够软化主光灯在人物脸部投下的生硬投影。
2.轮廓光:勾勒被摄体轮廓形状、线条的光线。
能够有效地区别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被摄体的立体感。
逆光安置在被摄对象左、右两侧后方的双边轮廓光应当照射在景物的外形体轮廓上3.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并朝背景方向照射的光线,利用背景光可以调整被摄对象的环境及其背景影调。
作用:1.突出主体,把主体衬托在有利于主体表现的背景上2.烘托主体,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光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时间、地点等,对主体表现起烘托作用4.修饰光:装饰光,是有目的地对被摄对象的局部进行用光细节的修正,使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
目的:1.弥补上述几种光线照明上的不足2. 追求画面的照明平衡3.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灯三、光位:主光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投射方向与镜头光轴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摄影用光的概念摄影用光是摄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摄影中,光线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效果和观感。
正确地掌握和利用光线,能够帮助摄影师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首先,了解光的特性对于掌握摄影用光至关重要。
光的特性包括颜色、强度、方向、质地等方面。
颜色光源对照片的色彩表现有直接影响,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温度,例如白炽灯会产生暖色调的光线,而日光灯则会产生冷色调的光线。
强度指的是光的明暗程度,光线越强照片越亮,反之越暗。
方向指的是光线入射的角度,不同的光线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
质地指的是光的质感,柔光和硬光会影响照片的纹理和细节表现。
了解光的特性后,摄影师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利用光源。
首先,选择合适的光源。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如自然光、人工光源或者闪光灯。
自然光是最常见的光源,拥有丰富的颜色和质地,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人工光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是实现特定效果的好选择。
闪光灯可以提供额外的光源来增强照片的细节和纹理。
其次,合理调整光线的强度和方向。
调整光线的强度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和亮度来实现。
光源的位置决定了照片中的主光和阴影的分布,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例如正面光、侧面光、背面光等。
调整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距离和面积来实现。
光源越远照片越暗,反之越亮。
面积较大的光源可以产生柔和的光线,面积较小的光源则可以产生硬朗的光线。
调整光线的方向可以通过使用反射板、软盒和遮光板等工具来实现,这些工具可以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强弱,帮助摄影师控制光线的效果。
最后,摄影师还需要注意利用光线的质地来增强照片的效果。
柔光可以创造出柔和、温暖的氛围,常用于肖像和拍摄食物等场景。
柔光可以通过使用强光经过漫射板或反射板来实现。
硬光可以创造出锐利、鲜明的效果,常用于拍摄建筑和运动等场景。
硬光可以通过直接使用强光源或者使用反射板控制光线角度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