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免费)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38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5、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6、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7、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8、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2.学习通过案例从地理的视觉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3.通过实例了解我国是如何做责任大国的。
(二)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头脑风暴式”引入:教师提问:当提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你们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总结:中国目前的现状、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在世界中”。
板书: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讲授新课]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阅读: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阅读,归纳三个重要时段中国的成就表现,利用展台展示小组归纳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之后相关的图片,介绍中国的成就。
(板书)板书:Array三个重要时段: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由于我们不是生于那个年代,所以认识可能比较少,但21世纪是我们的时代,对于21世纪以来的成就大家比较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师生归纳: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和科学研究等角度入手展开讨论。
下面我们继续来完成活动题。
活动: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分小组完成任务,分别从科技、政治、社会等领域任意联想。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课标要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是对中国地理的“收笔之作”。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世界地理的地域发展差异中要求到,“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这两条要求,与本章内容有所关联。
在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中并没有针对本章的课标要求内容,但是本章的内容意义重大。
在整个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结束之前,我们应该清楚,“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都是本章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收笔之作”让我们审视自我、放眼全球,让我们每个国人看清自己的现状,明确发展的方向,在世界中定好自己的位置。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知道我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过程与方法】本堂课遵循“怎样的中国、在世界中做什么的学习思路”,通过参与国际中学生论坛的情境模拟,首先“介绍自己的祖国──中国”,说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接着运用图文资料,举例说出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然后运用文字资料,说出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论坛的最后共议“今日世界之特点”,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联,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替代式教学策略,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较多内容,帮助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成功的学习。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一、【知识框架图】基本国情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在世界中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做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负责任的大国和谐世界二、【知识点】→【亲爱的同学们,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
2、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①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全方位开放格局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第一大货物出口国③21世纪的发展成就: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机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3、人地关系不够和谐表现在: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②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色能源短缺;③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区域发展不平衡(1)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
(2)主要表现:①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②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③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3)措施:①实施西部大开发;②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③促进中部崛起;④推动城乡一体化。
5、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①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存在争议。
②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合理解决这些争议。
【三】、做负责人的大国6、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参与国际事务。
7、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三、【试题精选】→【亲爱的同学们,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1、建立经济特区是在()A 一五计划B 改革开放初期C 20世纪90年代D进入21世纪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A 上海B 深圳C珠海 D 厦门3、导致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自然环境③经济基础④地理位置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①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②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③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④南方与北方发展不平衡A ①②④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国家出台的战略决策是()A西部大开发B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C推动城乡一体化区D促进中部崛起6、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旨在解决()A东、西部发展不平衡B沿海与内地的差距C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D东部与中部发展不平衡7、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相应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B北京欢迎你 C 和谐世界 D 和平世界8、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A 发达国家B 半发达国家C 发展中国家D 落后国家9、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建成在()A “一五”计划期间B改革开放之初 C 20世纪90年代D进入21世纪10、“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是()A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B深圳被设为特区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即将实现()的宏伟目标A实现四个现代化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举办北京奥运会12、我国人地关系不和谐表现在()①我国资源、环境、人口矛盾越来越突出②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③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④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方面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应对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措施有()①协调人地关系②建设生态文明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增加农民收入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4、我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有()①人口增长快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③区域发展不平衡④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5、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主张保卫我国海洋权益的立场的是()A 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和其他国际法B武力解决海洋争议C公平、合理解决这些争议问题D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解决。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结束部分,教材简单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还有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教材利用三个典型事例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然后列举了我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包括人地关系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提醒同学们不要盲目乐观。
最后运用实例说明了我国现在是一个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提出的发展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地理的全部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从资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可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也能够独立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没有问题。
但是本节课以情感目标为主,现在学生普遍出现重知识目标、轻情感目标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要认清楚我国面临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启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教案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我国的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阶段一.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
出示图片:①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②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③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3.阶段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1)深圳速度(2)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展示我国的海南经贸特区和喀什经济特区(1)分析图表数据,初步认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说一说(3)联系生活见闻,说一说4.合作交流:(3)我国一直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4)为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我国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1年底,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其中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3.归纳整理(二)区域发展不平衡(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补充: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2)展示东西部地区的建筑和交通状况(3)解决措施有哪些?补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4)资料介绍: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总理提出。
1.互动交流2.说一说:读一读: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②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④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C.我国资源丰富,不存在短缺现象D.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3.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由于诸多因素存在差异,其中不包括( )A.地理位置的差异B.自然环境的差异C.经济基础的差异D.文化发展的差异4.为了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大力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B.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C.优先发展中部地区战略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我国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其中尤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及其管辖海域的归属问题为焦点。
对此回5~6题。
5.这则材料表明( )A.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B.我国海洋资源丰富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6.面对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 )A.以武力解决B.让出岛屿,交给别国开发C.遵循国际法,公平合理解决这些争议问题D.交给第三国仲裁7.“美丽中国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
下列措施对建设美丽中国不利的是()A.洞庭湖区退田还湖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D.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读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图,完成8~10题。
8.西电东送工程北线输送到的地区是()A.辽中南工业区B.京津唐工业区C.沪宁杭工业区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9.西电东送工程南线输送的电力类型是()A.火电B.水电C.风力发电D.核电10.西电东送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A.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减少B.绿化面积增加C.用电量减少D.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读图,回答11~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