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下表现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0.46 KB
- 文档页数:1
简析四种较为常见的食道癌的早期症状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处于晚期才被诊断出来,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
然而,如果早期能够察觉到食道癌的症状,就可以及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的机会。
本文将对四种较为常见的食道癌的早期症状进行简析。
1. 咽下困难咽下困难是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症状。
患者在进食时感到食物卡在喉咙中,不易咽下,特别是固体食物更加困难。
这是由于食道肿瘤阻塞了食物通过的通道,导致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2. 胸骨后疼痛胸骨后疼痛也是食道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
患者常常感到胸骨后有一种灼烧感或压迫感,疼痛可以放射到颈部、背部或腹部。
这是由于食道肿瘤的存在导致食道组织扩张,加重了压力,引起疼痛的感觉。
3. 增加的唾液分泌食道癌患者在早期常常会出现唾液分泌的增加。
这是由于食道肿瘤对唾液腺的刺激导致了唾液分泌的增加。
患者可能会感到口水多于平时,而且唾液也可能带有一些血迹。
4. 消瘦与食欲减退由于食道癌影响了食道的正常功能,患者常常会出现消瘦和食欲减退的症状。
由于食道狭窄或阻塞,进食困难导致患者减少了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引起体重减轻和肌肉萎缩。
除了以上四种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外,食道癌的其他早期症状还包括:•反流症状:患者常常感到胃酸或胃内容物回流到口腔和喉咙中,引起烧心和咳嗽等不适感。
•声音嘶哑:食道肿瘤压迫了声带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变得低沉。
•恶心和呕吐:食道狭窄或阻塞导致食物不能顺利通过,引起恶心和呕吐。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食道癌的症状常常很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混淆。
如果出现上述的症状,尤其是出现持续性和加重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总之,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食道癌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了解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食道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广大读者能够有所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请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食管癌的早、中、晚期表现1.肿瘤部位分布临床上通常将食管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食管入口至要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上段,自下肺静脉下缘至贲门口为下段。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新的食管癌部位分段标准: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为颈段,其下为胸段。
胸段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为胸上段,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食管贲门交接处)平面以上为中段,以下为下段。
2.病理类型(1)大体类型:食管癌可分为早期和中晚期两大类。
早期食管癌是指原位癌(上皮内癌)和早期浸润癌。
后者癌组织侵入黏膜下层,但尚未侵及肌层。
①早期食管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轻微,只有在食管癌高发区经细胞学普查才可发现早期病例。
病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见不到明显肿块,故在肉眼分型时,早期与中晚期食管癌不同。
病理特点,主要病变局限于食管壁的浅层,除少数乳头状肿瘤外,均无明显的肿块而表现为黏膜病变,近20年来对早期食管癌切除标本的形态学研究,一般将早期食管癌划分为以下四型:A.隐伏型:病变处食管黏膜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平齐,在新鲜标本可见病变处黏膜色泽较正常深,呈粉红色,黏膜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现为轻度充血斑或黏膜皱襞增粗,镜下均为原位癌。
该型为食管癌最早的表现,极易在内镜检查中漏诊。
B.糜烂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凹陷或轻度糜烂,糜烂处色泽较深,边缘不规则呈地图状,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
糜烂区呈细颗粒状,偶有残存的正常黏膜岛。
除个别病例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外,多数糜烂面较清洁,镜下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各占一半。
C.斑块型:病变处食管黏膜略肿胀隆起,表面粗糙不平,色较灰暗,呈苍白色,有时可见小的糜烂区。
病变边界清,有时可累及食管全周。
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与中断,黏膜表面粗糙,呈现粗细不等的颗粒与牛皮癣样表现。
此型原位癌占1/3,早期浸润癌占2/3。
D.乳头型:肿瘤呈明显结节状隆起,病变处食管黏膜呈乳头状,或蕈伞状向食管腔内突出,直径为1~3cm,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表面一般比较光滑,可有小的糜烂,有时有灰黄色炎性分泌物覆盖,偶有糜烂。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手术前后的病理分析卞卡【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手术前后的病理特征。
方法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实施食管内镜下黏膜剥离或内镜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观察分析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征和手术前后的病理变化。
结果无瘤变或异性增生、无法明确瘤变或异性增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16.4±3.1) mm、平均面积(225.0±6.7) mm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癌患者的平均直径(25.5±2.8) mm、平均面积(286.0±7.4) mm2。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内镜形态主要以Ⅱb型(表面平坦型)21例,Ⅱc型(浅表凹陷型)11例;浸润性癌患者的内镜形态Ⅱc 7例,Ⅱb型3例,无Ⅱa型(轻微隆起型)病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0例患者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0%(42/60),术后病理类型级别加重23.3%(14/60),减轻6.7%(4/60)。
结论术前病理诊断无法表明食管黏膜病变的实质,对于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必须进行及时的内镜下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1【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特点;手术前后病理【作者】卞卡【作者单位】451200 河南省巩义瑞康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极高,我国患有食管癌的患者约占世界食管癌患者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食管癌患者早期病灶较小,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食管癌发展至中期,患者的死亡率会显著提升[1,2]。
为探讨研究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及手术前后的病理特征,本研究特对本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0.2±9.2)岁。
早期食管癌的病例集锦:白光主要作者:孙震薛润国苏彬姜鸿雁吴刚随便想想此篇为早期食管癌(图谱)锦集系列文章。
我们此次病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特点,提高发现对早期食管癌的意识,并总结分析,从而运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当中。
1早期食管癌(图谱)白光病例①男,53岁,门诊,无痛胃镜0-IIb型病变:黏膜粗糙,色泽明显发红,见散在白色颗粒样坏死物(坏死物大小如颗粒形状,类似白苔,通常出现于褪色病灶周围,不易冲洗干净。
注意过力冲洗病灶时出血。
)②男,63岁,门诊,无痛胃镜见一条状黏膜不规则发红,周围见散在大小不等样微隆起白色角化物。
(注意镜身不经意摩擦黏膜时所造成的假象)③男,58岁,门诊,无痛胃镜散在白色颗粒样坏死物,黏膜粗糙,色泽发红,黏膜僵硬?轻微狭窄变形。
④男,58岁,门诊,无痛胃镜见散在白色颗粒样坏死物,黏膜粗糙,色泽轻微发红。
⑤女,66岁,门诊,无痛胃镜黏膜粗糙,色泽发红,边界明显,段差感明显。
(段差感:高低平面的差别)⑥男,60岁,门诊,无痛胃镜散在白色颗粒样坏死物覆盖,黏膜粗糙,色泽发红。
管腔变形狭窄。
⑦男,70岁,无痛胃镜黏膜色泽轻微发红,粗糙,僵硬变形。
⑧男,73岁,无痛胃镜见散在白色颗粒样坏死物,黏膜粗糙,色泽发红,边界明显。
段差感强。
2总结与提炼通过以上病例在内镜白光下的表现,总结以下几种为常见特点:1:白色颗粒样坏死物2:黏膜色泽改变(发红)3:黏膜形态改变(黏膜伸展欠佳,僵硬,变形)4:发病年龄段(50岁以上)另外:早期食管癌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中最具有价值意义。
其发病年龄段稳定在45~50岁以上人群。
好发于:男性,常年饮酒史,肿瘤一级家属,肿瘤高发地区等。
综述以上内容,检查医生可当即归类需重点观察(精查)患者。
建议在检查时对已达年龄患者再次进行询问了解。
作为内镜领域的权威新媒体,“镜路同行”致力于成为内镜人的职业发展平台。
全面解析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前些日子,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2016年上海食管疾病诊治论坛”在交大医学院隆重召开。
在会议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宛新建教授作了《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疗》的报告,对早期食管癌内镜诊疗进行了非常精彩的介绍,小编在这里简要整理,以飨读者。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作者:橙子审稿:赵洪礼什么是早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 (early esophageal cancer):目前国内较为公认的定义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如何分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依照 2002 年巴黎分型标准和 2005 年巴黎分型标准更新版,表浅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Type 0) 分为隆起型病变 (0-Ⅰ)、平坦型病变 (0-Ⅱ) 和凹陷型病变 (0- Ⅲ )。
0-Ⅰ型又分为有蒂型 (0-Ⅰp) 和无蒂型 (0-Ⅰs)。
图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分型(巴黎分型,2005年)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变层次分类病变仅局限于上皮内,未突破基底膜者,为M1(原位癌/重度异型增生;Tis);早期食管癌分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黏膜内癌分为M2和M3;M2 指病变突破基底膜, 浸润黏膜;M3指病变浸润黏膜肌层。
黏膜下癌根据其浸润深度可分为 SM1、SM2、SM3, SM1指病变浸润黏膜下层上1/3;SM2指病变浸润黏膜下层中1/3;SM3指病变浸润黏膜下层下1/3。
对于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以200 μm作为区分黏膜下浅层和深层浸润的临界值。
病变内镜下形态与病变层次的关系黏膜内癌通常表现为0-Ⅱb型、0-Ⅱa 型及0-Ⅱc型,病灶表面光滑或呈规则的小颗粒状;而黏膜下癌通常为0-Ⅰ型及0-Ⅲ型,病灶表面呈不规则粗颗粒状或凹凸不平小结节状。
我国学者将早期食管癌病理形态分为隐伏型 (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 隐伏型多为原位癌;糜烂型大部分为原位癌,部分为早期浸润癌,癌细胞分化较差;斑块型最多见,大部分为早期浸润癌,癌细胞分化较好;乳头型主要为早期浸润癌,癌细胞分化一般较好。
食管癌的影像表现食管癌是由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病理与临床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由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发病与生活条件、不良的饮食习惯、阳性家族史和食管慢性炎症有关。
组织学分型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腺棘皮癌等类型,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
腺癌多发生在食管下段,占食管癌的0.8%~8%。
大体病理上分为浸润型(或称缩窄型)、增生型(或称蕈伞型)和溃疡型。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不明显,可有进食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感及背痛等。
进展期表现为吞咽困难症状进行性持续性加重,胸闷或胸背痛明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进食呛咳。
晚期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
2、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1)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①食管黏膜皱襞的改变:病变部位黏膜皱襞迂曲增粗,可见部分黏膜中断破坏,边缘毛糙。
黏膜皱襞迂曲增粗为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征象;比较少见,增粗的黏膜面上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小龛影,一般直径小于5mm;③小充盈缺损:为向腔内隆起的小结节样改变,较表浅或呈乳头状,直径约5~20mm;④功能异常:局部管壁舒张度减低,偏侧性管壁僵硬,蠕动减慢,钡剂滞留等。
(2)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为食管癌最典型X线表现。
局部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甚至消失,腔内锥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龛影和充盈缺损,病变管壁显示僵硬和蠕动消失。
各型主要表现如下:①浸润型:病变食管呈环状对称性狭窄或漏斗状梗阻,病变长约20~30mm,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僵硬,边缘多较光整,近段食管显著扩张;②增生型:管腔内偏心低平的充盈缺损,边缘不整,形如菜花或蘑菇样,病变中部常显示表浅腔内龛影,晚期出现管腔偏侧性狭窄;③溃疡型:显示为大小和形态不同的腔内龛影,边缘不光整,部分龛影底部超出食管轮廓。
溃疡沿食管长轴破溃伴边缘隆起时,出现“半月征”,周围绕以不规则环堤。
析四种较为常见的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前言食道癌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危害巨大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被查出时已经处于晚期。
因此,了解并识别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四种较为常见的食道癌早期症状进行分析和解答,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 咽部不适和吞咽困难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咽部不适和吞咽困难。
患者可能感觉食物卡在喉咙中,吃饭时出现咳嗽或咕噜声。
这是因为食道癌引起食道腔狭窄,导致食物通过食道时遇到阻碍。
如果这种症状持续出现,特别是伴随体重减轻或进食量明显减少,应考虑进行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防范方法: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食道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饮食上要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烟熏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保持膳食均衡。
此外,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的异常情况。
2. 胸痛和胸部不适食道癌引起的胸痛和胸部不适是食道癌早期症状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这种胸痛通常是持续性且难以缓解,有时还伴有背部不适。
这是因为食道癌局部侵犯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胸部不适的症状。
•防范方法: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预防食道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食道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减少或戒烟、限制饮酒有助于降低食道癌的发病风险。
3. 消化不良和胃灼热感食道癌早期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和胃灼热感。
患者可能感到腹部胀气、恶心等。
这是因为食道癌堵塞了食道,导致食物消化和胃酸排出的困难。
这些症状多数发生在进食后不久,尤其是在躺下或睡眠时。
•防范方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和进食不当时间。
不要躺下或睡觉前进食,适量进食有助于防止胃灼热感的发生。
4. 声音嘶哑和咳嗽食道癌还常常引起声音嘶哑和咳嗽。
患者可能感觉嗓音变得沙哑,难以说话,咳嗽持续存在。
这是因为食道癌压迫了喉咙和气管,导致声音嘶哑和咳嗽的症状。
•防范方法:定期体检和及早发现是预防食道癌的重要策略之一。
食管早期癌内镜诊断(附6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的特点。
方法:分析60例早期食管癌临床、内镜形态、病理资料。
结果:内镜分型ⅰ(表浅隆起型)16例;ⅱ(表浅平坦型)37 例;其中ⅱa(轻度隆起型)14例;ⅱb(平坦型)13例;ⅱc(轻度凹陷型)10例;ⅲ(表浅凹陷型)7例。
原位癌13 例,黏膜内癌 22例,黏膜下层癌25 例,均为鳞癌。
结论:观察仔细、不放过可疑病变,就能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14-02Endoscopic diagnosis of early esophageal carcinoma (a report of 60 cases) Nie Daohong.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21220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60 case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clinical, endoscopic morphology, pathology data. Results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of I-type (superficial elevated type) in 16 cases; II (table shallow flat type) 37 cases; the II a (slightly elevated type) in 14 cases; II B (flat) in 13 cases; II C (mild depression type) in 10 cases; III (table shallow depression type) in 7 cases. In situ carcinoma, 22 cases, 13 cases of carcinoma of the mucosa, 25 cases of submucosal 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spicious lesions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Key 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Early diagnosis食管癌是我国上消化道常见的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重要的防控手段,而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便成为其中关键。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特征(附93例分析)
许亚平;蔡为民;周春锁;高振军;付白清;姚俊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14)004
【摘要】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食管粘膜下层以内,未累及肌层,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M癌)、粘膜下癌(SM癌),亦称浅表性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尽管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已成为可能,但内镜诊断仍缺乏统一的标准。
本篇旨在对早期食管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作一探讨。
【总页数】2页(P332-332,334)
【作者】许亚平;蔡为民;周春锁;高振军;付白清;姚俊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病理科,江苏,镇江,212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
【相关文献】
1.胃上部癌的早期诊断探讨:附93例分析 [J], 方道连;孔照如
2.食管癌放疗中瘘的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附12例分析) [J], 梁平;黎振林;梁靖英
3.内镜下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附64例报告) [J], 邱玉艳
4.内镜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附22例分析 [J], 仇维荣;陈方焘
5.内镜下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附19例分析) [J], 周君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
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常常在进入晚期时才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管癌的常见症状以及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
一、食管癌的常见症状1.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会感到进食时饭菜卡住或堵塞在喉部的感觉,并伴有反复打嗝、胀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这是由于食道肿块导致了进食过程的机械阻碍,使得吞咽功能受到限制。
2. 胸骨后或上腹部不适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早期体征。
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热感、胸闷、不适甚至剧痛等,尤其在进食或体位改变后加重。
这是因为肿瘤压迫了食管周围的神经和血管,造成疼痛感觉。
3. 呕吐、恶心、体重减轻食管癌患者常有上述胃肠道不适,并伴随呕吐和恶心。
由于进食困难使得患者进食量降低,导致体重明显减轻。
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性症状。
4. 咳嗽和声音嘶哑当食管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肿块逐渐压迫气管和喉部,引起呼吸道症状,如持续干咳、声音嘶哑或失音等。
二、食管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可以选择胃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胸腹联合切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
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达到治愈的效果。
2. 化疗和放疗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或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
化疗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和控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
放疗则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辐射技术来杀灭肿瘤细胞。
常见的放化疗方案包括草药中西医结合放化疗、超分子复合放化疗等。
3.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该方法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
有些新型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很好的效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提供了希望。
4. 营养支持与姑息治疗在高危险度手术后,应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好地康复。
16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下表现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5T14:39:43.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翟建欣
[导读]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翟建欣
(登封市人民医院胃镜室河南郑州 45247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食管癌患者胃镜下的表现。
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共36886例,其中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共168例,均采用PENTAX EPM3000系列胃镜检查,对疑有食管病变者行胃镜下活检及内镜下碘染。
结果 168例患者镜下提示发病在食管上段28例,占16.67%。
食管中段106例,占36.09%。
食管下段34例,占20.24%。
病理组织学检查156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2.86%。
12例为腺癌,占7.14%。
充血型20例,占11.93%。
糜烂型112例,占66.67%。
斑块型21例占12.5%。
乳头型15例占8.93%.结论虽然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轻微,且缺乏典型性,但作为胃镜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探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食管癌胃镜碘染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286-02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1]。
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完全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经胃镜下及外科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治疗效果十分乐观[2]。
早期诊断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我院16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胃镜下特征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率,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6886例,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共168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102例。
其中男108例,女60例,年龄43-88岁,平均53.8岁。
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38例,咽下食物不适感30例,烧心26例,嗳气28例,胸前区痛20例,吞咽困难8例,咽干、咽异物感或哽噎感6例,无症状12例。
1.2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PENTAX EPM3000系列胃镜检查,对疑有食管病变者行胃镜下活检及内镜下碘染。
2.结果
168例患者镜下提示发病在食管上段(距门齿约24cm以上)28例,占16.67%。
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30cm)106例,占36.09%。
食管下段(距门齿约31cm以下)34例,占20.24%。
病理组织学检查156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2.86%。
12例为腺癌,占7.14%。
充血型20例:表现为小片状不规则充血,质脆,易接触性出血,占11.93%。
糜烂型112例:在充血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糜烂,中央凹陷,边缘不齐,占66.67%。
斑块型21例:病变黏膜发白,呈颗粒状,表面不平,可伴有糜烂,占12.5%。
乳头型15例:病变呈乳头样或结节息肉样,表面充血伴糜烂,占8.93%。
3.讨论
提高早期食管癌病灶的检出率是胃镜医师最大的责任。
进境缓慢观察法能加大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胃镜在进入食管腔时,宜一边进境一边观察食管黏膜状态,进镜速度不宜过快,进境时应注意观察食管的任何微小变化,对局限的黏膜充血、糜烂、斑块及小隆起等异常情况都应特别注意,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都具有重要意义[3]。
否则退镜时由于镜身摩擦食管黏膜造成出血,会影响观察与诊断,常常会看到新鲜出血,而看不清病变的真实形态,影响诊断、照像及活检,所以进境缓慢观察法对诊断早期癌症时十分重要。
对食管黏膜表面边界清楚的充血、糜烂、凹陷、斑块及轻度小隆起、黏膜粗糙及颗粒样改变、碘染色时病灶不着色都应高度重视,这些异常情况大部分为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
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4]。
按照《消化内镜学》分型标准,早期食管癌分为4型:充血型多为小片状充血性潮红面,血管网消失,触之易出血;糜烂型镜下表现为充血病变基础上伴糜烂,中央凹陷,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斑块型镜下表现为稍隆起于黏膜面的病灶,表面粗糙、颗粒状或伴糜烂;乳头型表现为突起黏膜面的乳头状或结节息肉状,表面充血或伴糜烂。
本组168例患者资料表明:以糜烂型最多,112例,占66.67%;充血型20例:占11.9%;斑块型21例:占12.5%;乳头型15例:占8.93%。
病理结果为151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17例为腺癌。
病灶大小为0.2-5.5cm,其中3例为“一点癌”。
食管癌的症状和肿瘤大小、侵润肌层深度以及食管全周受累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早期食管癌虽然肿瘤在黏膜和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但仍有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早期症状[5],最典型的症状为吞咽时胸骨后不适、烧灼感、针刺样轻微疼痛及食物通过食管时有停滞感、疼痛感或咽喉部异物感,有的有轻度进食哽噎感。
虽然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轻微,且缺乏典型性,但作为胃镜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探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海军,段国婕,刘安祥,等.内窥镜诊断或可疑早期食管癌265例活检病理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12(10):272.
[2] 杨公利,童强,邓卫平,等.早期食管癌内镜检查与术后浸润深度相关性9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6(13):137.
[3] Kumagai Y,Inoue H,Nagai K,et al.Magnifying endoscopy,stereoscopic microscopy, and the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rcinoma. Endoscopy . 2012,36(04):1380-1381.
[4]肖建,纪律,时宝忆.食管癌基因谱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9(08):125.
[5] 张月明,王贵齐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消化内镜.2008,13(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