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环境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一课大树的功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以及该如何来爱护树木。
教学准备有关绿树的图片、投影、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征集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吗?大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那你知道它有哪些作用呢?挡风遮雨、消暑纳凉、提供食物、提供木材、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降低噪声、美化环境、储存水分、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等。
出示一首儿歌,让学生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二、探究1、投影出示探究园地连线。
学生交流。
由于人类对大树的功劳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
2、出示小资料:一棵树的价值学生朗读并讨论。
想想生活周围有没有破坏树木的现象?指导学生交流并讨论3、小答卷考查对树木相关知识的了解。
4、出示关于植树节的小资料三、作业我们能为大树做些什么?明确爱护树木、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之后让学生交流一些保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制成小卡片展示。
走出校园,领养一棵树,帮它建立档案卡,并照顾它。
爱护树木的标语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森林。
9、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0、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1、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12、绿色——生命之源。
13、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树步何妨。
14、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
15、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16、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三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和教案199级级3级1、学生情况分析:级3学生基本掌握了1、2年级开设的课程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个别学生之间有差异。
他们滞后的原因是个别学生环保意识差,缺乏学习兴趣,很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1)双基: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改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采取适当措施,长期保护生态环境。
(2)思想教育:1。
体验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3.教材简要分析:本教材以主观单元的形式组织成三个单元:美丽的家园、珍惜生命和简单的生活,以专题研究的形式组织了两个专题:绿色志愿者——“我身边的废物”——“儿童眼睛条例”——“保护野生动物”这本书基于“欣赏自然-珍惜生命-穿越简单生活”的理念。
设计的内容标准是:欣赏自然美;保护自然,珍惜生命;崇尚自然和简单的生活;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环境,学会思考、倾听和讨论。
每个单元和专题都从学生周围的环境问题入手,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获得基本的环境知识,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生对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并理解了爱护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爱,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从小就树立了环保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化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与和谐,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名学生提高了环保意识,树立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风尚5,教学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健康教育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5.在课堂上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六、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周2 4 6 8 10 12 14 16 18 4月22日是地球日,明年的这一天,你打算用什么礼物来祝贺地球母亲?7,总结:只有一个地球。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生活环境2. 环境问题的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地球家园4. 环保行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噪音、绿色出行等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环保意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认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大气、水、土壤、动植物等。
2. 生活环境:城市、乡村、学校、家庭等。
三、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概念。
2.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环境问题。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环境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和区分。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展示不同环境的照片,让学生区分并谈论各自的特点。
4.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环境状况,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2.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3. 环保行动的具体实践: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等。
七、教学重点1.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影响。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一)双基: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一)教学内容: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10、聆听春的脚步。
11、室内花卉本领大。
12、鸟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进昆虫王国。
16、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7、拥抱夏的热情。
18、节约是一种美德。
(二)重点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
2. 环境问题的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 环境保护的方法: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 环境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保措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环境的概念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环境吗?环境包括哪些方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概念。
2. 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三、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环境问题的表现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的概念,你们知道环境都存在哪些问题吗?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表现。
2. 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思考:我们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做些什么?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后续课时依次讲解环境保护的方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等。
三年级安全环境教育第一单元美丽的家乡1、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山东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山东省的哪些地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济南美景介绍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一组:五岳之尊——泰山二组:人间仙境——蓬莱三组:荣成天尽头——海驴岛四组:济南泉水——趵突泉五组:潍坊石门坊六组:临沂溶洞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2、齐鲁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而,了解齐鲁大地的米苏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当地民俗齐鲁大地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坊的风筝节就让风筝这项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潍坊、认识了齐鲁之邦。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研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什么是环境?- 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保护环境?- 环境破坏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有哪些?3.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 节约用水和用电- 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教学步骤1. 导入环境概念- 让学生思考、讨论环境的定义和作用。
-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用案例和图片展示环境破坏的后果。
- 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理由和意义。
3. 研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分组完成垃圾分类游戏,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 观察水和电的使用情况,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用电。
- 观察校园和社区的植被状况,讨论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 检查学生对环境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 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游戏表现- 评估学生在垃圾分类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 评估学生对节约用水、用电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利用视频资源展示环境保护实践的案例,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动力。
2. 安排环保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3.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学到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教学资源1. 展示案例图片、视频资源2. 垃圾分类游戏材料3. 环境保护手工制作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的概念、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通过参与垃圾分类游戏、讨论节约用水、用电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方法,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教师要在教学中提供充足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目标: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重点: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教学难点: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有关资料与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
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大树的功劳)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
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
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3)你们看到过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吗?如果有你该怎么办?(4)过渡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让学生畅说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5)让学生完成探究园地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6)小资料:植树节(7)征集爱护树木的提示语。
绿色是地球的本身。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绿色——生活之源。
板书设计:大树的功劳教学反思:第2课:找寻珍稀动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
提问: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教师: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2)开动脑筋。
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
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
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
简单介绍外形生活习性数量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
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200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
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板书设计: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2、懂得废纸也有利用的价值,它可以制作成纸工艺品,能做到珍惜每一张纸。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教学难点:懂得废纸也有利用的价值,它可以制作成纸工艺品,能做到珍惜每一张纸。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寻找生活中的伤心纸,如果你就是那张伤心纸,你有什么话要想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寻找伤心纸,它们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人们把废纸丢弃在哪些地方?思考:被人们丢弃的废纸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扮演伤心纸诉苦)观看:多媒体资料教师结合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纸的伤心思考。
通过观看触目惊心的资料让学生体会伤心纸对环境的污染。
活动二:制作伤心纸小档案伤心纸小档案名称颜色被丢弃的地方板书设计: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教学反思:第4课画出秋的绚烂教学目标:1.让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让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
4.通过制作书签,培养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
教学重点:秋天的特点观察及落叶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秋天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有关资料与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开动脑筋:1、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三、畅所欲言:1、引导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谈感受。
2、小组讨论: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四、走出校园:鼓励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板书设计: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教学反思:第5课:滴嗒滴嗒下雨了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点: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教学难点: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2、游戏: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水污染如何防治?五、小记者调查行动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八、总结延伸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3、演示广告语九、实践活动: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
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
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红旗塘、芦墟塘、嘉善塘、三店塘、茜泾塘、幸福河、伍子塘、和尚塘等)各一试管。
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
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
)3、阅读阅读材料一、二、三、四、五。
板书设计: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教学反思:6、与动物交朋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2.了解野生动物有关的知识,懂得怎样爱护它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教学难点: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1.录像片《大熊猫》。
2.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
3.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大熊猫》a. 你在录像里看到什么?(大熊猫)b. 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样子长得太可爱了)(二)学习新课1.认识我国重点保护的几种珍稀野生动物。
(课件显示)a. 国宝—大熊猫b.丛林之王、森林卫士—东北虎c.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d.长寿吉祥象征—丹顶鹤e.东方宝石—朱鹮2.四人小组讨论:a.为什么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野生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有功于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现存数量很少,有的濒临灭绝。
)b.“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邻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了它们保持护生态平衡,没有它们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