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品种及质量等级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制品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生物制品实验动物分为生物制品生产用实验动物和检定用实验动物。
生产用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实验动物,检定用动物则是用于生物制品检定的实验动物。
本通则是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和检定用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质量控制要求。
实验动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分类按照实验动物携带微生物与寄生虫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实验动物。
普通级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CV) animal]系指不携带所规定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清洁级实验动物[clean (CL)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系指不携带普通级和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病原,并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无菌级实验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SPF 鸡胚是指由SPF 鸡所产的受精卵,在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条件下,经孵化后所生成的鸡胚。
疫苗生产与检定应采用适宜级别的实验动物,具体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
二、检测要求1、外观要求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2、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常用实验动物检测要求见表1-8。
必须检测项目,在日常检查时必须定期检测;必要时检测项目,在供应商评估或者怀疑有感染时进行检查,根据需要而定。
3、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频率一般不少于 3 个月。
表 1 生物制品生产用、检定用小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检测项目Hantavirus (HV)Ectromelia Virus (Ect.)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SV)小鼠肺炎病毒 Pneumonia Virus of Mice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 Ⅲ (Reo小鼠细小病毒 Minute Virus of Mice脑脊髓病毒Theiler ’。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
序号标准号中文标准名称状态1 GB 14922.1-2001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现行2 GB/T 18448.1-2001实验动物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3-19943 GB/T 18448.2-2008实验动物 弓形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8448.2-20014 GB/T 18448.3-2001实验动物 兔脑原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6.35-19945 GB/T 18448.4-2001实验动物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6-19946 GB/T 18448.5-2001实验动物 艾美耳球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7-19947 GB/T 18448.6-2001实验动物 蠕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8-20018 GB/T 18448.7-2001实验动物 疟原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9 GB/T 18448.8-2001实验动物 犬恶丝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10 GB/T 18448.9-2001实验动物 肠道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11 GB/T 18448.10-2001实验动物 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0-199412 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现行 2011-11-01实施13 GB/T 14926.1-2001实验动物 沙门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199414 GB/T 14926.3-2001实验动物 耶尔森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7-199415 GB/T 14926.4-2001实验动物 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199416 GB/T 14926.5-2001实验动物 多杀巴斯德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5-199417 GB/T 14926.6-2001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6-199418 GB/T 14926.8-2001实验动物 支原体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8-199419 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 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9-199420 GB/T 14926.10-2008实验动物 泰泽病原体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10-200121 GB/T 14926.11-2001实验动物 大肠埃希菌0115a,c:K(B)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1-199422 GB/T 14926.12-2001实验动物 嗜肺巴斯德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2-199423 GB/T 14926.13-2001实验动物 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3-199424 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4-199425 GB/T 14926.15-2001实验动物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5-199426 GB/T 14926.16-2001实验动物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6-199427 GB/T 14926.17-2001实验动物 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7-199428 GB/T 14926.18-2001实验动物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8-199429 GB/T 14926.19-2001实验动物 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9-199430 GB/T 14926.20-2001实验动物 鼠痘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0-199431 GB/T 14926.21-2008实验动物 兔出血症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21-200132 GB/T 14926.22-2001实验动物 小鼠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2-1994备注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2-199433 GB/T 14926.23-2001实验动物 仙台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3-199434 GB/T 14926.24-2001实验动物 小鼠肺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4-199435 GB/T 14926.25-2001实验动物 呼肠孤病毒Ⅲ型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5-199436 GB/T 14926.26-2001实验动物 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6-199437 GB/T 14926.27-2001实验动物 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7-199438 GB/T 14926.28-2001实验动物 小鼠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8-199439 GB/T 14926.29-2001实验动物 多瘤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9-199440 GB/T 14926.30-2001实验动物 兔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0-199441 GB/T 14926.31-2001实验动物 大鼠细小病毒(KRV和H-1株)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1-199442 GB/T 14926.32-2001实验动物 大鼠冠状病毒/延泪腺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2-199443 GB/T 14926.41-2001实验动物 无菌动物生活环境及粪便标本的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1-199444 GB/T 14926.42-2001实验动物 细菌学检测 标本采集现行 2002-05-01实施45 GB/T 14926.43-2001实验动物 细菌学检测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现行 2002-05-01实施46 GB/T 14926.44-2001实验动物 念珠状链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47 GB/T 14926.45-2001实验动物 布鲁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48 GB/T 14926.46-2008实验动物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46-200149 GB/T 14926.47-2008实验动物 志贺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47-200150 GB/T 14926.48-2001实验动物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51 GB/T 14926.49-2001实验动物 空肠弯曲杆菌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52 GB/T 14926.50-2001实验动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行 2002-05-01实施53 GB/T 14926.51-2001实验动物 免疫酶试验现行 2002-05-01实施54 GB/T 14926.52-2001实验动物 免疫荧光试验现行 2002-05-01实施55 GB/T 14926.53-2001实验动物 血凝试验现行 2002-05-01实施56 GB/T 14926.54-2001实验动物 血凝抑制试验现行 2002-05-01实施57 GB/T 14926.55-2001实验动物 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现行 2002-05-01实施58 GB/T 14926.56-2008实验动物 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6-200159 GB/T 14926.57-2008实验动物 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7-200160 GB/T 14926.58-2008实验动物 传染性犬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8-200161 GB/T 14926.59-2001实验动物 犬瘟热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2 GB/T 14926.60-2001实验动物 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3 GB/T 14926.61-2001实验动物 猴逆转D型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4 GB/T 14926.62-2001实验动物 猴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5 GB/T 14926.63-2001实验动物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6 GB/T 14926.64-2001实验动物 猴痘病毒检测方法现行 2002-05-01实施67 GB 14923-2010实验动物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现行 2011-10-01实施,代替GB 14923-200168 GB/T 14927.1-2008实验动物 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7.1-200169 GB/T 14927.2-2008实验动物 近交系小鼠、大鼠免疫标记检测法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7.2-2001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4-199470 GB 14924.1-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现行71 GB 14924.2-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卫生标准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4-199472 GB 14924.3-2010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营养成分现行 2011-10-01实施,代替GB 14924.3-873 GB/T 14924.9-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74 GB/T 14924.10-2008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氨基酸的测定现行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4.10-200175 GB/T 14924.11-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维生素的测定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76 GB/T 14924.12-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现行 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77 GB 14925-2010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现行 2011-10-01实施,代替GB 14925-200178 GB 50447-2008实验动物 设施建筑技术规范现行 2008-12-01实施(住建部、质检总局联合公布施行)79 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现行 2012-05-01实施(住建部、质检总局联合公布施行)80GB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现行 2010-06-01实施81GB 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现行 2010-06-01实施82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行 2007-07-01实施83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现行 2004-05-01实施。
常见实验动物分为几级?
根据guowuyuan批准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级动物;二级,清洁级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四级,无菌级动物。
(1) 普通级动物 conventional (CV) animal: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简称普通动物。
(2) 清洁级动物 clean (CL) anima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简称清洁动物。
(3) 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
简称为SPF动物。
(4) 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GF) animal:动物体内、外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简称为无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系根据我国实验动物的使用情况和国外文献报道的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为: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猫和非人灵长类中猕猴。
有些专业或课题或教学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鸡、鸭、鸽、长爪沙鼠、棉鼠、雪貂、羊、猪和树鼩等。
一、小鼠(mouse,musmusculus)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品系多,可供选用的范围广,性周期短,生育力强,产量大,饲养管理方便,一次可以获得数量较多、健康素质一致的动物,价较廉。
加上对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遗传学工作做得比较深入和广泛,实验积累的资料也较丰富,因而素为科研工作者所乐用。
小鼠形体小,听嗅觉好,视觉差,生来有五怕:怕过冷过热、怕饿怕渴、怕强光噪音、怕惊吓疾病、怕挤拥暴力。
室温差2~3℃就能引起它们生理上的改变,低温性周期延缓、食量增加,深低温易感冒或冻死。
过热生育能力下降,母鼠不哺育幼鼠,雄鼠睾丸萎缩,成精能力下降,高温则死亡。
怕饥饿,供水量不足造成脱水,精神萎靡不振。
强光造成视网膜损伤,影响生殖能力。
噪音、超声波小鼠烦躁不安,小鼠能听到超声波段音响、DBA/2出现听源性癫痫、有些品系则瘫痪不能走动。
小鼠的疾病颇多,病毒性疾病就有20多种,细菌性疾病10多种。
挤拥做成小鼠应激,影响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反应。
对小鼠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粗暴都会带来小鼠应激和异常反应,改变其生理状态,给饲养繁殖生产、实验研究带来不良的影响。
按照遗传学的要求和饲养繁殖的不同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可分为近交系(inbredstrain),封闭群(远交系)(closedcolony,outbredstock),和突变系(mutant)小鼠。
(一)近交系1985年小鼠标准化遗传命名国际委员会第8次公布近交系233个品系,其中有我国TA1,TA2,6153个品系,被列为国际公认的品系。
一个品系或基因型相似的品系,经过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的品系称为近交系。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病症症状体征接触性荨麻疹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导气管高反应性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验人员易于感染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生过本病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46.77%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
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失生育能力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实验用动物的级别是怎样区分的按遗传学控制方法,根据基因纯合的程度,把实验动物分类为:近交系、突变系、杂交群、封闭群四类,其规定要求各不相同,而杂种(Mongel)是未经遗传学控制而进行无计划交配繁殖的动物1.近交系动物(Inbred strain animals):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为之纯系动物。
是采用兄妹交配(BXS——brother sister)或亲子交配(PXO——parent xoffspring,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纯品系动物。
一般以小鼠为典型代表。
所以把啮齿类动物同胞兄妹连续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亦可用亲子(父女、母子)连续交配20代以上达到近交目的,其近交系数可达99%。
但必须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而且亲子交配不能同兄妹交配混用。
很多学者认为,较大动物的纯种培育很难获得成功,因为成功率低,往往成为经济上的学生负担。
例如犬和猫连续兄妹交配20代需经20年左右。
鸡和兔亦也花费较长时间。
但目前毕竟因研究上的特别需要,已培育出兔、犬、猫、鸡、羊、猎等的若干近交系。
有些学者提议:禽类和兔的血缘系数达到80%以上时(相当兄妹交配四代),即可称为近交系。
2.突变系动物(Maiant strain animals)是保持有特殊的突变基因的品系动物,也就是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品系动物。
生物在长期繁殖过程中,子代突变发生变异,其变异的遗传基因等位点可遗传下去,或即使没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等位点,但经过淘汰和选拔后,仍能维持稳定的遗传形质。
这种变化了的能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的品系,称之为突变品系。
在小鼠和大鼠中,通过自然突变和人工定向突变,已培育出很多突变品系动物。
3.杂交群动物(Hybrid animals)也称杂交一代动物或系统杂交动物。
是指两个近交品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
简称F1动物。
一般只用子一代F1,有时也用子二代F2。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一、实验动物的分类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
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
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
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
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