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
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
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 (由哇奴普汀quinupristin 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 7()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 (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
ΠI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
新讨论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噗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 同样有效。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很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
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马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 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
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甘类抗生素耐药性严峻, 特殊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消失。
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转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
目前尚无抱负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纳联合用药,如氨苇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
依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昔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宇+环丙沙星。
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喳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
十大类药物用药介绍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 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第三代头孢: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头孢噻呋等。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敏试验,比较不同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抑菌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检测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可以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常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2.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克洛、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3.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4.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18-24小时,得到新鲜菌落。
2. 将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10^8 CFU/mL。
3. 将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平皿中,待凝固。
4. 将抗生素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距离边缘约1cm。
5. 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轻压纸片,使纸片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6. 将平皿倒置,37℃培养18-24小时,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纸片周围无抑菌圈。
2. 头孢克洛: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克洛中度敏感,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约为15mm。
3. 红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高度敏感,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约为25mm。
4. 氨苄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不敏感,纸片周围无抑菌圈。
5. 庆大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约为20mm。
6. 环丙沙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约为30mm。
7. 复方新诺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约为18mm。
根据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3种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作用的研究苏润雨;聂伯尧;杨百亮【摘要】为了解来苏儿、百毒杀、84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通过采集脓汁并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抑菌试验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对来苏儿、百毒杀、84消毒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84消毒液和百毒杀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明显大于来苏儿,且5~20 min 内能快速高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苏儿的杀灭率较低.来苏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百毒杀和84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84消毒液优于百毒杀.【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消毒剂;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作用【作者】苏润雨;聂伯尧;杨百亮【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31;S152.7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饲料、人和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常引起人和动物组织器官脓肿、创伤化脓以致败血症、脓毒败血症以及食物中毒等,也可引起葡萄球菌病,其临床表现为消瘦、精神沉郁,伴有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温暖和潮湿季节多发,属于人兽共患病原菌[1]。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化脓感染和手术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目前在宠物行业越来越多见,因此采用有效的消毒剂来对病原体进行消灭,对其传播途径进行切断,控制疾病的蔓延,保护易感种群显得十分必要。
近年来,消毒剂在细菌污染方面的广泛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消毒剂的种类多,作用原理大不相同,来苏儿是含50%煤酚的肥皂溶液,又称为煤酚皂,其主要杀菌成分为甲酚,属于酚类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使酶系统失活,能抑制和杀死部分细菌的繁殖体和亲酯病毒,属于低效消毒剂[2]。
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 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Ⅴ、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Ⅴ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⑴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
二、《头孢菌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202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治疗方法感染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第二重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人类致病微生物,可引发多种传染病,例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菌血症和致命性M炎。
此外,根据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i近几十年来,由于细菌的进化和抗生素的滥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MRSA的感染已逐渐增加,MRSA的感染率也在增加,并且针对MRSA的临床抗感染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尤其是对于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MRSA o因此,及时了解MRSA的耐药性并从分子水平阐明其耐药机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人员认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设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基础。
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演变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文综述了MSSA和MRSA的研究现状,内在抗药性和获得性抗药性的详细机制,抗MRSA 抗生素的先进研究以及新型的MRSA治疗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谩医院和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许多传染病,例如轻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菌血症和致命性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于1880年由外科医生亚历山大•奥格斯顿(A1exanderOgston)从溃疡疮患者中首次发现。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类。
革兰氏染色阳性,直径约0.8μm,需氧或厌氧显微镜下排列在〃一串葡萄〃中;并在37℃和pH7.4下最佳生长。
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厚而有光泽,呈圆形,直径为1〜2mm o它们大多数是溶血的,在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形成泡子或鞭毛,但具有胶囊,可以产生金黄色颜料并分解甘露醇。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MSSA的耐药比较研究目的比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构成比及耐药率,为临床葡萄球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配套GP药敏板,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3株和MSSA110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除青霉素、氨苄、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外,MRSA和MSSA对同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现VRS株。
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性;MSSA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好,临床用药控制较好;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MRSA的监测,以防止MRSA 耐药率的提高以及VRS株的出现。
标签:葡萄球菌;金黄色;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最多,毒力在葡萄球菌中最强,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剂耐药,甚至累及到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剂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之一。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克林霉素耐药率是95%,MSSA克林霉素也达到68%,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率分别是95%和77%,而MRSA这两种抗生素耐药是10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并逐渐扩展到社区。
及时准确的检测MRSA并合理应用抗菌素,采取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对于控制MRSA院内暴发流行,限制向社区蔓延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菌株来源菌株来源于我院就诊的患者的各种细菌标本。
MRSA医院感染的诊断按《临床医院感染学》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1.2仪器设备: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选用购自英国Oxoid公司抗菌剂纸片及梅里埃生产的MH琼脂板。
MRSA和MSSA的药敏结果比较和MRSA检出率变化趋势目的比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15种药敏结果并监测MRSA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配套GPS110药敏板,检测2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9株,MSSA152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2010年和2011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42.5%和40.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除青霉素G、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外,MRSA和MSSA对同种抗生素耐药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年的MR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化趋势不明显,见表2。
3 讨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化脓性骨髓炎、伤口感染和脓毒症等多种疾患,其引起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80年代以来以MRSA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问题[4]。
本文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坦啶、利奈唑烷的耐药性较低,其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耐药株。
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很高,均达到95%以上。
除青霉素G、呋喃坦啶、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外,MRSA和MSSA对其他抗菌素耐药性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MRSA 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左旋氧氟沙星有很高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四环素、莫昔沙星也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呋喃坦啶、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有较好的敏感性。
由于同类药物结构及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而某些药物虽化学结构明显不同但作用机制相似,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胺等,其作用靶位均在核糖体50S亚单位上,以阻止肽链延长。
因此,该类药物常见的耐药原因是细菌获得了多个与红霉素耐药甲基化酶有关的基因(erm),核糖体甲基化后则对此类药物耐药;对喹诺酮类耐药产生主要是由DNA 旋转酶的GyrA 亚单位和拓扑异构酶Ⅳ的ParC 亚单位突变引起;四环素耐药通常是由于获得外源性DNA 编码产生四环素主动外排蛋白或保护核糖体蛋白所致[5];β-内酰胺酶的产生致该类药耐药[6]。
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最佳药物治疗摘要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多种脏器和组织的感染,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骨和关节感染以及深部组织脓肿等。
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的治疗进展。
最近发现:近年研究认为,优化抗菌药物剂量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严重感染管理的基石。
本综述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抗葡萄球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目标,及在临床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的预期剂量。
同时对替考拉宁和头孢唑林用于CNS感染的最新进展以及联合治疗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另外,还详细阐述了药物相关毒性的研究。
总结:本文详细总结了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的药物的不同PK/PD目标,和不同的情况下的管理策略,和达到目标的药物剂量以及药物毒性。
关键字:抗菌药物,剂量,药代动力学,脓毒症,葡萄球菌前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各种感染,从皮肤和软组织到更严重的脏器感染,包括心内膜炎、人工关节感染和脑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SAB)是一种严重感染,可发生在所有阶段,并与疾病严重性和高死亡率相关。
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在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之前,SAB的死亡率高达75- 81%。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已将总体死亡率降低至13-30%(取决于细菌菌株、机构和随访时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RSA)比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SSA)死亡率更高。
在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中,MRSA菌血症3个月的全因死亡率为37%,MSSA菌血症为27%。
为了进一步降低SAB的死亡率,关键在于使用更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但不幸的是,迄今为止,这些方法都可能是不成功的,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剂量的优化和抗菌药物暴露。
优化剂量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基于PK/PD数据,药物最优暴露所对应的剂量即为优化剂量。
抑菌或灭菌的药效学目标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体外静态时间灭菌研究,动物模型中动态中空纤维模型,以及临床PD研究。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4 文章编号:1674-8085(2021)02-0094-04蘘荷与抗生素配伍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的比较蒋 平1,2, 李雅茹1, 孙桃桃1,2, 陶 颖1, 张新义1, 倪仁洁1, 汪 磊1, *黄仁术1,2(1. 皖西学院生物制药工程学院, 安徽,六安 237012;2. 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 安徽,六安 237012)摘 要:目的 为了探讨常用抗生素与蘘荷配伍后的联合抑菌效果。
方法 使用蘘荷、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青霉素和头孢呋辛为试验药物,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试验菌种,采用倍比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检测最小抑菌浓度和联合抑菌浓度指数。
结果 表明蘘荷、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 mg/mL 和0.25、2、2、0.5、0.125 μg/mL ,蘘荷分别与头孢曲松、青霉素联用后表现为相加作用,蘘荷分别与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联用后表现为无关作用,蘘荷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表现为拮抗作用。
结论 表明蘘荷分别与头孢曲松、青霉素联用可以达到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的作用,对蘘荷临床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蘘荷;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联和抑菌指数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085.2021.02.016COMPARISON OF ANTIBACTERIAL EFFECT AGAINSTSTAPHYLOCOCCUS AUREU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BINATIONOF ZINGIBER MIOGA WITH COMMON ANTIBIOTICS IN VITROJIANG Ping 1,2, LI Ya-ru 1,2, SUN Tao-tao 1,2, TAO Ying 1, ZHANG Xin-yi 1, NI Ren-jie 1,WANG Lei 1, *HUANG Ren-shu 1,2(1.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 ’an, Anhui 237012, China;2. Anhui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Lu ’an, Anhui 23701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common antibiotics combined with Zingber mioga in vitro . Methods: Zingber mioga , penicillin, cefradine ,ceftriaxone, cefuroxime and levofloxacin were selected as investigational drug, and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ed bacterium, and then the method of double dilution and chessboard dilu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and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Z. mioga, penicillin, cefradine, ceftriaxone, cefuroxime and levofloxaci were 32 mg/mL, 0.25第42卷第2期 V ol.42 No.2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月 Mar. 2021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9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20-10-12;修改日期:2021-01-07 基金项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CARS-21);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KJ2018A0413, KJ2017a407);安徽省本科质量工程项目(2016sjjd079,2018zygc075, 2018jyxm1153,2018jyxm1155,2018SXZX49);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10376056);皖西学院本科质量工程项目(wxxy2017116,wxxy2018026,WXXY2019006);皖西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WXZR201932);皖西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WXZR201629);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gxgnfx2018027),皖西学院校级扶贫专项(WXZR201740)作者简介:蒋 平(1989-),男,安徽定远人,助教,从事中西药药理及中药应用研究(E-mail:****************);李雅茹(1996-),女,安徽宿州人,皖西学院生物制药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E-mail:*****************);孙桃桃(1992-),女,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西药药理及中药应用研究(E-mail:****************);陶 颖(1998-),女,安徽芜湖人,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E-mail:*****************);张新义(1998-),男,安徽蒙城人,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E-mail:****************);倪仁洁(1997-),女,安徽芜湖人,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E-mail:*****************);汪 磊(2001-),女,安徽安庆人,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E-mail:*****************);*黄仁术(1977-),女,新疆阿克苏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及中西药药理研究(E-mail:*************).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μg/mL, 2 μg/mL, 2 μg/mL, 0.5 μg/mL and 0.125 μg/mL, respectively. It showed the additive action in antibacterial effect for the combination of Z. mioga with penicillin or ceftriaxone, independent ac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with cefradine or cefuroxime, and antagonistic ac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with levofloxacin.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Z. mioga and penicillin or ceftriaxone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S. aureus, which has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Zingber mioga; antibiotics;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细菌耐药性,尤其是超级细菌的出现,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
常见抗MRSA抗菌药物
众所周知,目前细菌耐药日渐加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上病原学的变迁,我们仍然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流行范围广、治病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病原菌;人体一旦感染,特别是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较长时间应用光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和老年人,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和毒血症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对比了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抗MRSA抗菌药物的基本
信息,以供临床使用时参考;
对于最常见的医院获得MRSA感染,我们不仅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更要注重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重视手术中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
2.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面面观
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
1880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Staphylo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
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
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一。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
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
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99%)。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明显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有抑制作用等。
万古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较大,这两者主要是早前生产的不纯的万古霉素产生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在50年代中期进行的万古霉素临床试验中显得尤其严重。
然而在后来的试验中,由于采用的更纯净的万古霉素,肾毒性的发生率变得很低。
实际上万古霉素的肾毒性实际上是被高估了,多数危重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期间发生的肾功能障碍绝大多数与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不足有关,与万古霉素肾毒性无关,近年来这个问题已经被反复提及。
此外,万古霉素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
静脉给药时,万古霉素必须在溶剂稀释的条件下缓慢给药,最短给药时间为60分钟(一次总给药量大于500mg时最大给药速度小于10 mg/min)。
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局部疼痛和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很高,以及为了避免一些输液反应如红人综合症(或称红脖综合症)的发生。
红人综合症通常发生在开始输液后4-10分钟,或刚刚输液完成后,通常表现为面部,颈部以及上肢躯干部潮红或者有红色皮疹产生。
这些症状是由于非特异性肥大细胞脱颗粒所引起而并非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以治疗或者预防这些症状的发生。
缓慢输液也可以减少发生的几率。
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静滴时必须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静滴过快有皮肤反应,浓度过高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可致剧烈疼痛,故不可肌注。
二、利奈唑胺
是一种全新类别的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与细菌50S亚基上核糖体RNA的23S位点结合,阻止形成70S始动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对耐万古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仍有效。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1%,且呈非浓度依赖性,口服吸收快速、完全,服药后约1-2小时达血浆峰浓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静滴滴注/口服序贯给药无需调整剂量,口服给药时无须考虑进食时间。
给药后药物快速分布于灌注良好的组织,组织穿透力强,能穿过血脑屏障。
老年患者≥65岁,肾功能不全患者,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利奈唑胺与类肾上腺素能(拟交感神经)或5-羟色胺类药物有潜在相互作用,利奈唑胺为可逆的、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在肺泡中浓度较高,一般用于肺部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是个很具争议的问题,首先应用利奈唑胺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虽说停药后可恢复,但是临床上很多重症感染患者本身就存在血小板下降的情况,而且输注血小板不像红细胞那样方便,这给选择利奈唑胺带来一定顾虑,如果应用,也很难判断血小板下降的原因。
利奈唑胺的血小板下降问题实际是骨髓抑制的问题,换句话说血小板下降是利奈唑胺骨髓抑制副作用中的典型表现,千万不要单纯的认为这就是单纯的血小板下降。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建议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尤其是血小板低于5x109/L者都应该直接停用利奈唑胺,换用万古霉素(MRSA)或其他抗球菌药物。
从疗效上看,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之间有显著的疗效学的差异,因此初始治疗的选择绝不应该轻视万古霉素的杀菌作用。
客观说,利奈唑胺在对付MRS球菌方面的确厉害,但是正是因为太厉害了,在用药数天后,容易造成菌群紊乱,使与其合并使用的抗阴性菌药物失效,往往临床疗效不满意,甚至病人死亡率升高。
这个在美国FDA 早有警告。
2007年3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关于利奈唑胺的安全性警告,警告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了该药新的安全性信息。
在此临床研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利奈唑胺分别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试验中所有对比抗生素比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死亡率与病人感染的菌型有关。
单独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因此FDA建议,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时候应该考虑上述试验研究发现的新的安全性信息,并提醒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注意,因此,在美国利奈唑胺没有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更糟糕的是全球都在报告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目前为止,不下几百株。
国内也有不少报道。
当然,利奈唑胺也有优点,那就是分子量小,组织浓度高,意味着短期使用在组织内能发挥更好的疗效,所以对于肺部组织浓度,以及脏器血药浓度要高于万古霉素,疗效也就更好些。
尽管两者都不是药效浓度依赖性药物,可事实是利奈唑胺的疗效要优于万古,当然,价格也要贵些。
但是在血液里也就浓度很低了。
也有好多学者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性菌株多的原因之一是在一个病区或者实验室里爆发,并不是散发。
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数量较大。
有一点必须肯定,利奈唑胺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肺部感染和一些实质器官内感染,疗效是明显高于万古霉素的。
只是价格也要稍高点。
另外,在经脑室腹膜分流术的儿童患者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显示,给予单剂或多剂利奈唑胺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差异较大,且未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脑脊液的治疗浓度。
因此,不推荐利奈唑胺经验性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替考拉宁
也是糖肽类抗生素,对金葡菌,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还有梭状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
耐万古霉素的VanB, VanC等VRE对本品仍敏感。
半衰期长,与蛋白的结合为90-95%,能迅速分布到组织中,尤其是皮肤和骨,随后是肾、支气管、肺,肾上腺达到很高的浓度,分布较万古要广,在胆汁中也有浓度。
也较难透过血脑屏障。
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耐药或过敏的葡萄球菌感染。
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平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仍有抗菌活性。
替考拉宁抗菌谱同万古霉素相似,对厌氧及需氧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较万古霉素少,比较重要的有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听力丧失,前庭功能紊乱。
替考拉宁可肌注,可静滴,1-3d可0.2-0.4/d,bid,后面0.2 qd 维持。
但需指出,替考拉宁存在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疗效没有万古和利奈唑胺那么好,治疗初期起效慢。
根据国内外的资料,该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不是说明书上的24小时,而是(或者至少是)72小时!换句话说,这么长的时间对于重症感染的治疗是在太慢、太危险了。
所以其不能成为一线用药,任何时候选用替考拉宁都需慎重。
总结一下:
利奈唑胺,优点很多不再赘述,但是耐药性和副作用不可忽视,注意不合理应用;万古霉素,不要忽略其治疗MRSA方面一线药物的地位,临床应用权衡利弊;
替考拉宁,蛋白结合率高,耐药率高,起效慢,临床效果稍逊万古、利奈唑胺,一直不能作为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