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唐代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其风格多样、变化丰富,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华之一。
唐代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特点在于富有生命力、情感表达强烈,至今仍然备受人们的赞赏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唐代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美好的时期,天宝年间更是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繁荣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绘画中去,塑造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绘画风格。
二、唐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笔触奔放、纵横自如唐代绘画以笔触的运用为主,笔触粗旷、奔放,作品呈现出刚柔并济、富有张力的特点。
唐代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就是“草墨泼辣”风格,即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墨汁和水,使笔触得到很好地发挥,其完成度非常高,气韵独特。
2、色彩鲜艳、浓郁唐代绘画中的色彩非常丰富,用色鲜艳而浓郁,不仅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还能够表达出作品作者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3、注重寓意、意境唐代绘画中较为常见的主题是山水及花鸟,这些物件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意义。
唐代绘画家通过山水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相信自己的生命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三、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唐代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它开创了绘画风格的新纪元。
唐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主题意义都影响了后人,后世的绘画艺术都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
1、开创了新的绘画艺术风格唐代绘画风格的突破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纪元,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手段。
唐代绘画通过纵横自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深刻的意境,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与理解。
2、创造了新的艺术主题唐代绘画注重表现自然、宣扬人文关怀,表现出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形态。
4、唐代绘画艺术家的成就唐代绘画艺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代绘画艺术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14纸 贵本文主要探究从夏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绘画题材与时代背景的客观联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各个朝代绘画题材变化的原因,使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周时期,已出现明确的等级分层,贵族占统治地位。
在这个青铜文化昌盛的时期,统治者以不同的题材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日、月、蛟、龙等动物纹最多,表现人物活动的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
商周尊神重鬼,出现了神兽、巫师等题材。
周朝还重视政治教化,借历史帝王形象吸取兴衰成败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制度革新,各国为富国强兵,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贵族讲究礼仪,过着奢华的生活。
时代生活的变化为艺术提供了新的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以新的姿态出现,如采桑、射鸟、宴会宾客、水战、陆战等多种情节,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攻战纹铜壶可以证明。
战国流行神仙文化,战国帛画中出现人物与龙凤升仙的题材,表现了对死者升天的祝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局面。
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和文化艺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兴盛,造纸术发明和改造,建筑、炼铁和纺织技术提高,涌现出大量生产、出行、宴饮、百戏的活动题材,统治者运用美术炫耀其富有及权势。
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出现孝子、烈女、烈士题材。
墓室壁画绘以表现死者生前权力、财富、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为题材。
汉朝重视绘画的教育功能,壁画以真实故事为题材,达到明显的政治宣教目的。
西汉中期,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长生不死为主题的神仙美术成为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一政权瓦解,陷入长期分裂,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战斗中实现了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突破传统题材;迂腐经学、虚伪名教及正统儒学受到冲击,颓放通脱的风气在士大夫中流行;统治者对美术的支持态度,使得魏晋时期绘画丰富多彩,思想自由,创作题材范围扩大。
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更是在唐朝达到了蓬勃发展的巅峰,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篇章。
本文将从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法上的创新唐朝花鸟画的技法,不仅延承了汉代、魏晋的风格,还加深了笔墨技法的研究和创新。
唐朝画家们采用“点染”、“淋漓”、“泼洒”、“拂拭”等多种技法,使得花鸟画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得以提升。
例如,画家张萱的点染法,通过描绘花瓣上的细微纹路和色彩变化,使得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逼真感。
2、形式上的多样性唐朝花鸟画不仅在技法上创新,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唐代的花鸟画不再是单纯的描绘花卉、鸟兽的形态,而是以一种更自由、更舒展的方式,表现出自然万物的气质和特征。
画面上所表现的花卉、鸟兽,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充满着生气和美感的。
例如,画家僧贞所绘的《游鸟图》,画面上的鸟儿不再是静态的雕塑形态,而是展翅翱翔于天空中的活生生的动物。
3、寓意上的象征唐朝花鸟画往往融合了诗词、佛教、道家等思想,概念的和哲学的影响,赋予了画作更加深远和博大的内涵。
画家们常常通过花鸟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个人情怀。
例如,画家王维的《竹石图》,通过配合诗词来概括竹、石的性格和精神,使得花鸟画不再只是一种视觉方面的体验,而是更多的引导观者静心、思考。
二、唐朝花鸟画的文化背景唐朝花鸟画的文化背景不可忽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1、唐朝时期社会文化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繁荣、最开放、最包容、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文化、艺术、科技和思想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样的社会背景自然也促使了花鸟画的发展。
唐朝花鸟画承袭了前代,创新了技法,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外来的画风,形式上也变得更加自然、流畅、生动。
2、佛教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唐代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样的思想与花鸟画互相交融,既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也丰富了花鸟画作品的内涵。
论唐代绘画发展作者:张晨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9期摘要:唐代以来,人物画家们将历代人物画程式化技法和造型与写实完美的结合,开始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之路。
本文选择此题目是因为唐朝社会的激烈变化导致唐代人物画多元风格的审美趋向变迁。
通过思考感悟和再认识,试图对唐代人物画演变作一些梳理。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仕女画;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一、唐代的时代特征与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唐高祖神尧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都是神明英武的圣贤哲人,对各门艺术都相当精通,书法与绘画都很擅长,可见唐代社会对艺术的重视。
唐代人物画的产生、发展和衰微有其自身的历史原因,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历史中一个空前的繁盛时期,开拓了人物画的现实主义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在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二、唐代人物画形式的多样性在唐代,题材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材是绘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除了题材更为丰富以外,在唐武宗的“会昌灭佛”事件之后,佛教题材的创作也日益少见。
至此之后,画家们更专注于人物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是从贵族的宫殿里解放出来,让它接近人们,那么唐朝的绘画就是从神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让它直接反映生活。
三、唐代人物画的技法特点唐代时期不再单单用线来造型,也十分重视色彩对造型的影响。
设色柔和,艳而不俗。
线条上讲究匀整流畅,线条匀细,用笔工而不滞,细而不腻,转折富有弹性。
人物造型上,准确反映了盛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特征与着装特色,专注于体积和动态。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可以看出,顾恺之的线条是细劲柔秀而悠长的,衣纹线条的组织在疏密短长,回还往复中表现了一定的韵律感。
顾恺之之后的陆探微,以气脉贯穿的一笔书入画,变笔法的舒缓为劲利,形成了“精利润媚”的风格。
这只能从画史上看到记载,可惜已无作品及摹本传世。
初唐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这些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引言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中绘画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探讨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特点。
1. 唐代绘画的背景和起源
•简述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对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
•介绍唐代绘画起源于盛唐时期洛阳和长安两大中心地区,并受到佛教艺术和中央亭楼壁画等传统影响。
2. 唐代绘画的发展阶段
•描述初唐时期的初始阶段,注重装饰性和笔墨技法,如“平面写实”、“骨法线条”等。
•探讨盛唐时期的高潮阶段,出现了以仕女、人物、山水等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分析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而对绘画产生一定影响,尚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
3. 唐代绘画的特点
•强调写实性和审美表达,描绘对象比较真实,丰富多样。
•着重线条表现,注重笔墨技法、构图和结构的创新。
•崇尚平面表现,追求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效果。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
4. 唐代绘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简要介绍一些著名的唐代画家,如吴道子、僧释文同等,并列举他们的经典作品。
•分析他们在唐代绘画发展中的贡献以及绘画风格特点。
5. 唐代绘画对后世影响
•讨论唐代绘画对后世中国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如宋代、元代等不同时期都有所接纳或承袭。
结论
总结唐代绘画艺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并评价其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意义。
同时强调唐代绘画在技法、题材以及审美观念上的突破与进步。
唐代时期绘画总结一、背景简介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社会文化蓬勃发展,这种繁荣和开放氛围也影响了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唐代绘画以写实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也包括了壁画、佛教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等多个流派。
二、形式和技法1. 工笔画工笔画是唐代绘画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注重细腻的线条描绘和色彩的细腻表现。
工笔画的特点是线条丰富,画面细致入微,色彩鲜艳,但又不失恬静和谐。
在唐代,工笔画主要以人物、山水和花鸟为主题,更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精确的构图。
2. 水墨画除了工笔画,水墨画在唐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水墨画以墨为主要颜料,通过水的运用来表现形体和意境。
在唐代,水墨画主要运用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
与工笔画不同,水墨画追求意境的表达,追求不拘于形的自由表达。
3. 壁画唐代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壁画通过墙面的绘画来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宗教内容。
其特点是画面宏大壮丽,色彩丰富明快。
壁画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细致的线条,唐代壁画的标志性特色之一是描绘人物时,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姿态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形态。
三、绘画流派与画家1. 唐伯虎派唐伯虎是唐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以优秀的绘画才能与不拘一格的个人行为而闻名。
唐伯虎派的画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生活的一种开放态度。
2. 吴道子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绘画大师,擅长人物画。
他的画作以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为特点,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他早年曾在敦煌莫高窟绘制壁画,对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画家,被誉为。
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一、概述中国古代绘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绘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瑰丽与深邃。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轨迹。
二、战国至隋唐时期1. 历史背景战国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初期时期,同时也是汉族绘画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让人瞩目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绘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2. 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世界观。
在战国至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 人物画的发展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艺术家通过描绘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寓意,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社会变革对绘艺术的影响战国至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对绘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历经各种风云变幻,社会氛围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直接促进了绘艺术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三、宋元明清时期1. 历史背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绘艺术的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在技法、题材和风格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为后世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院体画的兴起宋代,院体画逐渐兴起并成为当时绘画的主要形式。
院体画主要以文人士大夫为主要创作对象,强调意境的表达和诗意的幽远,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
3. 花鸟画的繁荣元明清时期,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花鸟画家。
他们以栩栩如生的表现力和精致的技巧,描绘了大自然中的花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4. 在传统中寻求创新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
他们在造型、构图和材料运用上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使绘画呈现出新的面貌。
四、现代绘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 历史背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家们在传承古代绘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绘艺术风格。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作者:肖瑜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肖瑜男(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唐代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封建时期美术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是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开放,思想开明自由,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群芳争艳,社会局面长期安定,国际声势浩大无比,民族意志空前高昂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唐代美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宗教美术;社会因素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213-02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每个时代的美术繁荣与发展,都与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每个时代的美术的繁荣与发展都要以各个时代社会因素的发展为基础和动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当时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继承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在唐代所创造出的艺术有着更加明确的主题与完美的形象,同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更加的有力。
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封建时期的美术发展上唐代美术的发展可谓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唐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唐代(公元618-907年)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这个时期在长安与洛阳都在原隋朝已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苑囿和官署,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等。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摘要】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化又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绘画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绘画形式与之相对应。
自唐代以来,绘画的发展很是乐观,世人多以琴棋书画精通而自豪,绘画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大量不同风格的画作涌现出来,充分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的社会现实与人民愿景。
关键字:时期、经济、绘画、发展、
唐朝可以说是国画的一个开拓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人民生活富足,甚至奢华,社会制度开放,到处透漏一股富贵气息,牡丹花开富贵便在此时得名。
自然不乏描绘唐人生活的画作涌现。
如《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
唐人崇尚佛教,自皇族以至庶民无不以禅为尊者。
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
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
如王维的《雪山行旅图》轴等。
唐瓷器、刺绣业也极为发达,这无疑也将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
唐三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格局蓬勃发展,经济极为繁盛,期间涌现出许多反映现实政治与人民生活的佳作,如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后的第5年,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又如宫廷画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描绘了北宋末期的汴京的繁荣局面等。
南宋李唐一系院体山水画则以水墨苍劲为特征,其形成除了画理因素、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南宋国运的变迁、李唐特殊的地位以及画家待遇的提升。
元朝时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特殊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把人分成四等,汉人在此期间受尽了屈辱,许多文人便寄情山水,寓情于景,国画也因此有了极好的发展,其意境大多平淡空灵、清逸深远,凄凉中透漏些许无奈。
著名的有吴镇的《墨竹谱》、《松泉图》等由于宋元时期陶瓷的迅猛发展,国画也随之更多的深入了寻常百姓家。
到了明代这个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宫廷画和文人画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与宋元相比,其画风严谨细腻之中多了一些轻灵气息,所用水
墨也较多,成化以后,受到浙派的影响,风格则更加趋于豪放挺拔,如宫廷画中的《雪夜访普图》轴,浙派戴进的《钟馗夜游图》等。
而在壁画方面,继承唐宋传统的寺庙壁画虽仍是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前代,却显得更为规范化和世俗化,从而也显示出此时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融合。
由于此时壁画的功用大多已为卷轴画所替代,所以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代表作主要有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
自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史及讲解技术生产的书籍,到了明代,由于市民文化和民俗文学的兴盛,版画在戏曲小说插图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参与绘稿,佳作叠出。
清朝也是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的前中期,经济繁荣,有康乾盛世之称,期间佛教盛行,宫廷绘画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出现许多寺庙壁画与宫廷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现实重大题材的描绘以及民间小说与文学名著的表现,如西藏布达拉宫的《五世达赖喇嘛见顺治图》,北京故宫长春宫回廊上的《红楼梦》壁画。
但因清朝是个特殊的满人统治时期,自然有大批的汉人艺术大师不愿入士,进而在民间形成以独特的画风,如“八大山人”等,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郑燮的竹子更是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分豪
五代北宋时期的年画多以手绘的形式出现,在明中期以前,也开始有刻制的形式问世,但数量较少。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手工作坊使艺术走向了批量化,版画的兴起也使木板年画勃兴起来,至清代已巍为大观(作为最为普及的美术形式,年画在民间曾经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
康熙年间出现了年画作坊,雍正、乾隆朝时更为兴盛,桃花坞便因此扬名。
其年画表现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主,并乐于表现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政局的混乱,列强的入侵,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被彻底打乱,再也没有了怡然自得的的心思,这时的画坛几乎可以用“萧条”晕染,作风比较写实,明净强烈。
代表作品有《苏州阊门图》、《花果山猴王开操》、《百子全图》等
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三四十年代传统中国画坛掀起一股复古开新的潜流,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
其中著名的有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雨后》,萧谦中的《山水横幅》,胡佩衡的《漓江春雨》等。
抗战时期又出现许多反映当时历史主题极具积极意义的连环画,该类画作到了新中国成立不免又有了新的主题。
文革后,改革开放使得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地解放。
届时一批卓有成就的老画家的作品大放异彩,显得格外的突出,中年和青年的画家则开始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问题。
水墨画的现代转向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禅《盛荷》、《群鹰图》,朱屺瞻《兰幽香风远》,陆俨少《硃砂冲哨口》轴等。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国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以画写字、画字结合的笔法,甚至开始与三维动画联系起来,出现一些国画DIY,批量生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繁荣境地。
参考文献
书名:《美术鉴赏》作者:李新平、成文光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7-01
历史书:《二十四史》、《清国天下》
《荣宝斋画谱39》作者: (明)文徵明绘
《荣宝斋画谱191》作者: 徐悲鸿绘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印刷时间:2007-11-1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印刷时间:2001-06-01
中国国学网-- 郑板桥画作欣赏(1)发布时间:2010-10-22 13:18:18
《中国工艺美术史》作者:华梅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湖州竹派》作者: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