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亲密度_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12.48 KB
- 文档页数:4
大学生家庭环境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人际敏感的中介及其干预1. 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抑郁情绪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造成长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家庭环境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际敏感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还将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干预策略,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首先对家庭环境、抑郁情绪和人际敏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后,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验证家庭环境、抑郁情绪和人际敏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将揭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路径,并明确人际敏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2. 文献综述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氛围、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均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如家庭冲突、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压力等,这些因素通常被认为会增加大学生抑郁的风险。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如家庭支持、亲子沟通、家庭氛围等,这些因素对于缓解抑郁情绪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敏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人际敏感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情绪、需求和行为变化的敏感程度。
研究表明,人际敏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他人评价和态度的影响,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探讨人际敏感在家庭环境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干预方面,现有的研究多从改善家庭环境和提升人际敏感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加强家庭沟通、增进亲子关系、优化教育方式等手段改善家庭环境,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支持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在大学生活中,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联,并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一、研究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和良好状态,涉及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平衡。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承受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
而家庭作为大学生的最早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提供情感支持:一个亲密的家庭可以提供大学生所需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压力感。
2. 塑造积极的自我认知: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3. 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亲密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家庭亲密度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形成健康的应对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关联分析1. 调查研究: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问卷中可以包含家庭亲密度的评估指标,如家庭沟通的频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等,以及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如焦虑、抑郁等。
2. 认知评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认知评估,可以了解他们对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看法。
这可以通过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比如积差相关、回归分析等。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的建议1. 加强家庭沟通:鼓励大学生与家人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困惑,减少误解和冲突。
人际距离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人际距离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引言:在大学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人际信任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人际关系中的人际距离会对信任产生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人际距离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
一、人际距离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1.1 熟悉程度与人际信任人际信任重要程度与熟悉程度相关。
对于大学生而言,与陌生人相比,与熟悉的同学或朋友建立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建立信任。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通过观察和互动逐渐了解对方的行为、价值观和动机,从而形成信任的基础。
1.2 亲密程度与人际信任人际信任与亲密程度也紧密相关。
亲密关系意味着更多的分享、支持和真实性,因此亲密的人际关系更易建立信任。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与室友、恋人和亲密朋友之间的信任通常比与普通同学之间的信任更强。
这是因为亲密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感知和经验,减少了不确定性,增加了信任感。
二、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2.1 什么是依恋回避依恋回避是一种依恋风格,指个体在建立或维持亲密关系时常常避免接近和表达感情。
回避型依恋者往往抵制他人的接近并拒绝依靠他人。
大学生期间,他们可能遭遇了伤害或失望,导致选择回避式依恋方式,对人际关系保持距离。
2.2 依恋回避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回避者在人际关系中通过维持较远的人际距离来保护自己,这导致他们难以建立和维持信任。
由于回避他人的接近,他们无法体验到亲密关系带来的支持和安全感,从而疏远他人。
长期以往,依恋回避者容易形成对他人的怀疑和不信任。
2.3 依恋回避在人际距离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依恋回避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影响着人际距离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
人际距离通过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
依恋回避者的人际距离较大,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从而导致信任水平较低。
因此,依恋回避在人际距离和人际信任之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大学生的社交自尊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罗丽芳¹ 陈梦华【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社交自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抽取3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¹男生的社交自尊显著高于女生,家庭亲密度显著低于女生;º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社交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社交自尊具有预测作用;¼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家庭适应性对其社交自尊有更好的预测力。
结论 家庭适应性对大学生的社交自尊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社交自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elf-esteem,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L uo L if ang,Chen M enghua. College of Ed ucation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Fuj ian N ormal U niv er sity,Fuz hou350007,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 e the r elationship amo ng social self-esteem,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 ability o 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Self r epo rt data wer e collect ed fro m323college st udents by using T ex as Socia l Behavior I nv ent or y (T SBI),F 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 n Scale(F A CESI I-CV).Results F irstly,the male students had hig her so cial self-esteem and low er family cohesio n than t he fema le.Seco ndly,the family cohesio n and adapta bility o f colleg e students w ere positively r elat ed to their so cial self-esteem.T hir dly,the family ada ptability w as valid in predicting social self-esteem. M o reo ver,to the male students,the family ada ptabilit y wa s a bett er predictio n to their social self-est eem.Conclusion T he family a daptability of co llege student 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 n t heir so cial self-esteem.【Key words】 Co llege student s;Social self-esteem;F amily co hesion;A dapt ability 社交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交往状况的评价与情绪。
家庭环境因素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力分析【摘要】家庭环境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背景、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氛围和支持体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在高校中的社交表现。
家庭环境的温暖与支持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而家庭环境的冷漠或矛盾则可能导致学生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
通过分析家庭环境因素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社交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家庭环境在塑造高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环境因素、高校学生、社交问题、影响力、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家庭支持体系、分析结论1. 引言1.1 家庭环境因素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力分析在当今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生的社交问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背景、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氛围以及支持体系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在高校的社交表现和发展。
家庭背景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父母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都会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背景往往能够培养出自信、独立、友善的学生,在社交中更具优势。
家庭教育方式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塑造了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温和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培养出善于交往、包容他人的学生。
家庭亲子关系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氛围和支持体系也会在高校社交问题中发挥作用。
一个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有效的支持体系也能够让他们在困难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环境因素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家庭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亲子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家庭背景对高校社交问题学生的影响家庭背景是指一个人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条件。
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分析-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第八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信任及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西华师范大学的328名本科生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分分别与人际信任、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r=-0.19,p<0.001),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通过回归分析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大学生人际信任能力能够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人际信任间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在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信任; 生活满意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interpersonal trustCAO Xiao-jun DAI LiSchool of Education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life satisfaction. Methods: 328 undergraduates from West China Normal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urvey.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ale,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WLS) were use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lif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r=-0.16,p<0.01;r=-0.19,p<0.001), and the total interpersonal trust score and the total life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r=0.13,p<0.05);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build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un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an directly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and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lso can indirectly predict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ly through interpersonal trust. Interpersonal trust has a partial mediation effect betwee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1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的关系汤家彦¹ 姜国瑞【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含理想与实际的亲密度)及家庭适应性(含理想与实际的适应性)可能存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 CESⅡ-CV)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某高校4个年级的220名学生进行测验。
结果 ¹大学生对同伴或家庭成员的信任与家庭理想亲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º大学生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与家庭理想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普遍较低;对同伴或家庭成员信任程度高的大学生有高家庭亲密度的期望;对无直接关系者信任程度高的大学生有高家庭适应性的期望。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信任;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Trust and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T ang J ia y an,J iang Guor ui.D ep artment of Basic R esear ch,N anj ing Colleg e of Political S tudies,N anj ing210003,P.R.China【Abstract】 Obj ective T o under stand the feat ur e of Co llege St udents'interper so nal t rust,seek out t he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co lleg e students'inter per sonal tr ust a nd family cohesion,including ideal and real co hesion,and family adaptability, including ideal and r eal adaptability.Methods 220students fr o m fo ur gr ades in Shandong N or mal U niver sity w ere questio ned w ith"F amily co hesion and adaptability Scale"(F A CESⅡ-CV)and"inter per sonal tr ust Scale"(IT).Results ¹College students'tr ust to par tners or family m em ber s had positiv e cor r elation with the ideal family cohesio n(P<0.05).ºCollege students'tr ust t o the people w ithout direct r elatio n had po sitive cor relation w ith the ideal fa mily adapt ability(P<0.01). Conclusion T he lev el of co lleg e students'interper so nal trust was lo w gener ally;the co lleg e students w ho had high lev el of tr ust to partner s or fam ily member s w ere in ex pect atio n of hig h level o f family cohesio n;the college st udents w ho ha d high level of tr ust to the people without dir ect relatio n wer e in ex pectat ion o f high level of fam ily adapt ability.【Key words】 Co llege student s;Interper so nal t rust;F amily co hesion;F amily adaptability.0 引 言0.1 人际信任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 信任是复杂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具有多维度的特点。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3.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紧密,沟通良好,但对于家庭中发生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相应的改变能力稍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家人对于孩子的重视,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较高,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过分溺爱,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处于正常水平,但表现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问题。
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可能与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的策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缺乏探索未知事物和面对失败的勇气。
3.3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女生在亲密度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这与何心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女生相对男生更依赖父母且感情较细腻,更易与人形成亲密关系。
城市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父母也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倾向于和孩子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关系。
而且,城市生活的新鲜刺激较多,生活节奏快、变化多也可能导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适应能力更强。
北方学生在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上显著高于南方,可能受到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北方人更热情、开朗,善于表达情感,而南方人则更细腻、内敛,因此北方学生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较高。
3.4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分析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抑郁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家庭亲密度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抑郁程度越低。
即表明如果孩子们处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紧密的家庭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低,孩子产生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也低。
产生这种相关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们在家庭中,家人们的关系越和谐,越亲密,形成的性格就越开朗,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更能进行倾诉;家人关系越亲密,更能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孩子遇到问题时更能及早发现,以尽早帮助孩子纾解,即使不能解决,也能起到陪伴的作用,使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
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适应性关系1 问题的提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对其环境独特的适应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
当代大学生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人格特质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那么家庭的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如何从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方面来完善人格特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尤其要强调的是家庭是一个人生长的地方,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人提供精神和社会情感支持,已有很多研究是关于不同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不同人格特征为切入点。
很少是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方面来研究,因此,本文选择从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这两方面来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
2 概念界定黄希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连结的亲密程度。
家庭适应性是指随着家庭的不断发展、迁移、变化,个体的适应程度。
3 研究方法3.1 被试从四川师范大学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最终获取有效被试268名。
其中,女性被试140人,男性被试128人。
3.2 研究工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问卷,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首先是由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本测验共有187个题目,适合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青壮年和老年人。
16PF的结果解释为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看被试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即可知道被试在各因素上的人格特质。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家庭亲密和适应性量表中,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情感之间的联结程度,家庭适应性是指随着家庭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家庭环境的不断改变,对家庭这种变化的适应性。
3.3 问卷施测由主试和他的助手对被试施测,实用相同的指导语,待被试做完问卷后现场收回。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李兵宽1*刘启辉2(1.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4;2.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摘要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
(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
(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分类号 B8421 问题提出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1]。
究竟是遗传还是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一直是研究者热衷的研究课题之一[1,2]。
人格的生物学流派认为,个体差异源于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的不同,人格特征正如其它生理特征一样也是经世代发展进化而来的。
而人格的环境学流派则倾向于环境决定着人格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人格中有40%的变异归于遗传因素的作用,约35%的变异是非共享环境的作用,约5%的变异是共享环境经验的作用,剩余20%是预测误差的影响。
较为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观点是,遗传和环境都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下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无论是环境还是遗传,它们究竟决定了人格的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3]。
家庭是人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起着重要影响。
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提供着重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影响着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已有研究大多以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作为为切入点[4],或者是从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的应付方式、社交自尊等关系入手[5-8],很少从家庭功能、家庭模式角度探寻它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成员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会对我们的恋爱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而恋爱关系则是我们独立成长的一部分,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恋爱关系时,需要在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从家庭成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常常担心大学生的恋爱会影响到学业和未来的发展。
家长们希望子女在大学期间专心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当大学生开始恋爱时,家长们往往会提出种种顾虑和建议。
有些家长可能会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禁止子女谈恋爱,甚至干涉子女的感情生活。
这种干涉不仅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也会对他们的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可能会因此感到矛盾和困惑,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面对家庭成员的担忧时,也需要学会沟通与理解。
他们应该向家长们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尊重家长们对自己的关心和建议。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理解,大学生能够在家庭成员和亲密关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两者得以和谐共存。
除了家庭成员的关注,大学生的亲密关系也会影响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恋爱关系的稳定与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情绪困扰,导致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和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
在处理恋爱关系和家庭成员关系时,大学生需要保持理性和成熟。
他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避免因恋爱关系而忽略学业和生活的其他重要方面。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的家庭成员与亲密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支持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恋爱关系则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关系研究依恋是指在婴儿与其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长期稳定的亲子互动形成了一种牢固持久的情感关系[1],它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的最初的社会型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
1 987年Hazan 和Shaver发表了一篇名为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 rocess 的论文,标志着成人依恋研究的开始[2]。
研究发现成人依恋类型和婴儿中观察到的依恋类型是相同的。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水平较高,可以进行积极探索和操作。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自我概念,拥有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而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水平低,拒绝或回避对环境进行探索,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较低的社会价值,有着较低水平的人际信任[3]。
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水平呈中等水平的相关,而对于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则缺少相关研究。
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2010年4~6月在曲阜师范大学随即抽取被试376名,收回有效问卷320份,回收率为85.1%,其中男生109名,女生211名。
2.研究工具(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中文版(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由李同归等修订,共36题,每题都按照“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7点计分。
本量表分为两个维度: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α系数分别为0.808和0.730[4]。
(2)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由丛中和安莉娟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反映个体对于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恋爱观与择偶偏好的关系由于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也随之不断进步,人们对待事物的种种观念也有了诸多质的改变。
恋爱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重要阶段,其对应的恋爱观由于个体自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与高可塑性而成为研究者们的热门课题。
大学生作为恋爱的主力军不仅在生理年龄上步入了恋爱的季节,在社会压力下对恋爱进行不同的思考,为人生进入婚姻阶段做准备。
我们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恋爱观出发做横向研究,探寻大学生恋爱观在性别、专业、地域、家庭来源、学历层次、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上的差异状况,并分析其与择偶偏好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
通过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理性的恋爱观,从而达到处理好爱情、学业与家庭关系的目的,促进恋爱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与其独立学院598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然后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女生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第二,富裕大学生家庭适应性显著高于贫困大学生;独生大学生家庭适应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家庭适应性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第三,女生对择偶偏好的多个维度重视程度都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对多个维度的重视程度都高于农村大学生;富裕大学生对多个维度的重视程度都高于贫困大学生;第四,男生多个维度的恋爱倾向都高于女生;第五,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择偶偏好呈正相关,与恋爱观不相关;大学生择偶偏好与恋爱观正相关;第六,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在家庭适应性与择偶偏好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我们根据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通过个人、学校、家庭三个平台,提出了针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调整择偶偏好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研究结论把握当下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并从中讨论大学生群体恋爱行为问题及其原因。
得出恋爱观、择偶偏好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并从此关系出发进一步研究对恋爱教育的相关策略。
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信赖他人的调节作用鲁如艳【摘要】目的:探讨信赖他人在大学生家庭环境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信赖他人量表及交往焦虑量表(IAS)对2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及知识性与信赖他人呈显著负相关;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及娱乐性与交往焦虑呈显著负相关;②信赖他人能够调节家庭环境矛盾性维度与大学生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危险因素,而中等信赖他人水平则可以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水平.【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交往焦虑;信赖他人【作者】鲁如艳【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家庭、社会和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大学时期是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独立人生道路的开始、环境的巨大改变,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
所谓人际交往焦虑,是指对实际的或想象的人际交往处境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涉及轻重不等的一系列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困扰之一[1],其形成受遗传、社会和家庭环境[2]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是某些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3]。
朱孔香等人也指出家庭环境因素中的低亲密度、独立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和成功性以及高矛盾性控制性差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4]。
信赖他人,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是以交往中建立起的情感联系为基础,主要考察个体交往间的信赖[5]。
以往研究显示,高信赖度的大学生会以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进行人际交往,这可能使得他们比低信赖度的大学生更善于与他人分享信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