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框架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期末复习学案 学科:历史 课型:复习 时间: 总第 课时 课程标准: 1、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 了解唐和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朝的建立,______年,杨坚,定都________ 隋的统一,________年,灭陈 完成统一原因: 隋文帝措施:国家的统一,安定,发展生产 结果: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通原因: 3、开通时间、人物:_________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________ 。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钱塘江。 8、开通的意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9、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的建立:________年,李渊,定都_________ 表现(定义、内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 原因: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 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 统治前期: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盛世表现(定义、内容) 统治后期:由盛转衰 原因: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朝政混乱 修建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大发展 曲辕犁、筒车 南北重归统一靶目蹑 隋朝经济 隋朝大运河靶目蹑禧 繁盛一时的隋朝 农业 开元盛世 唐 朝的繁荣与衰亡 贞观之治: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1-2单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约6000千年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磨制石器,如骨耜;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 器等 种植水稻种植粟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饲养猪、狗和水牛 (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不同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 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 大进步。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 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ī)斜 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咏雪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点击] 1.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2.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河姆渡、半坡原始 居民的生活分别展示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生活场景,是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半坡人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也和畜牧也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3.识记知道炎黄、黄帝、尧、舜、禹的传说。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民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制。其中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知识图解] 1.20XX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卷 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 2.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远古人类是 ①元谋人②蓝田人③北京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右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注: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略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 4.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 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5.20XX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6.20XX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7.20XX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20XX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8.20XX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点击] 1.识记知道夏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识记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识记了解西周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2)方法:周天 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诸侯。(3)周天子和诸侯的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4)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识记知道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结合司母戊鼎图) 5.识记知道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爱人”;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框架梳理

注意目录级别:课K-框K-目m-段d-1-(1)-① 第一框中学序曲 目1:新的起点 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或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或者提问:中学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跨进中学校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3)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4)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它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目2:成长的礼物 1、中学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有何重要意义?(中学阶段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有哪些?) 答:(1)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2)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2、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答:(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3、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我们会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答: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4、如何适应新的中学生活?(或者回答: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框少年有梦 目1:有梦就有希望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中国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起源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西楚)、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根据都城的所在地,先西后东、先北后南)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1929年发现,使用石块敲打的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距今三万年使用磨光和钻孔的打制石器,掌握人工取火,制造骨针。形成血缘关系的氏族。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文化(长江中下游、浙江) ①距今7千年,②使用磨制石器,③用耒耜耕地,④培育了水稻。⑤居住干栏式房子(地上打桩,然后盖房)。⑥制作陶制的蒸煮器 2、半坡文化(黄河流域、西安) ①距今5、6千年的农耕部落,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培育了粟(小米),④居住半地穴式房子,⑤制作彩陶 3、大汶口(黄河流域、山东) ①距今4、5千年,②制作黑陶、白陶,③从墓葬的预期和日常器物陪葬多少可以看出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④出现了殉人现象。 4、红山(辽河流域、内蒙古) 三、华夏之祖 1、炎黄战蚩尤 黄帝和炎帝通过涿鹿一战打败蚩尤, 2、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造船、车、造房、织布(黄帝名轩辕氏,说明它是一个造车或者驾车的高手)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3、尧舜禹“禅让”:禅让是部落联盟首领征询其他首领的意见,选出继承人,让出联盟首领地位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的兴衰 夏: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废除禅让制,建立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商朝几次迁都。公元前1046牧野之战,纣王失败,自焚而死。 夏桀、商纣都是因为暴政、修宫殿大量征发百姓劳役而亡国。 3、西周分封制 ①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努力,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服从周天子命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1—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云南元谋(长江) 约170万年 知道用火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 约70-20万年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 约3万年 人工取火 磨光钻孔技术 骨针 氏族 河姆渡原始居民: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子 半坡原始居民: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房子 彩陶 纺线织布 大汶口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黑陶白陶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涿鹿之战 黄炎战蚩尤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形成华夏 人文初祖—黄帝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发明舟车 发明文字 编出乐谱 禅 让 尧、舜、禹 原始社会结束 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二单元(4—9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前2070—1600年 建立:禹 暴君:桀 禅让制→世袭制 商 前1600—1046年 建立:汤 暴君:纣王 盘庚迁都殷 西周 前1046— 771年 建立:周武王 暴君:周厉王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商朝 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最大) 四羊方尊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 商周时期“五谷”齐备,西周时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春秋争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城濮大战)、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修筑都江堰 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 商鞅变法:前356年 秦孝公支持下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文字: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历法:夏历、商朝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24节气(历法上的重点大成就) 医学: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音乐:春秋战国“钟鼓之乐”,编钟 百家争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原始 社会 祖国境内的 远古居民 原始的 农耕生活 华夏之祖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 的兴亡 灿烂的 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 的纷争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中华文化 的勃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是要有坐稳“冷板凳”的毅力。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最完整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精华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隐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等原因,编写者往往会将其情感隐匿于教材之 中。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希望大 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欣赏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 、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隋的统一: 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 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 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 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奠定了基础。 3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 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三、大运河的开通 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 4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流通七省区:(略) 9 、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东西方的造人传说 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东方:女娲(wa)抟(tuan)土造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3、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认识书P8页上的地图 2、表格: 第3课华夏之祖 1、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联合炎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黄帝——建造宫室、制衣裳、挖井、分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造字

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都城--------------------兴衰过程---------------------------善用人才 夏(1) 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世袭制(2) 启 公元前1600年在桀统治时灭亡(4) -------------------------------------------------------------------------------------------------------------- 商殷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在纣统治时灭亡(4) ---------------------------------------------------------------------------------------------------------------------- 周文王姜尚 西周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 (3) 公元前771年在幽统治时灭亡(4) --------------------------------------------------------------------------------------------------------------------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 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a/西周的分封制 ①原因:为了巩固统治。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西周的等级制 ①原因:随分封制的产生而产生。 ②内容:书P24“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体系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一、远古居民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二、原始农耕知识梳理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省余饶市河姆渡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情况: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 稻,饲养家禽,会制造器,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生活情况:住干栏式的房屋,过定居生活,挖掘水井, 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原始农耕 生活知识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半坡村 生产情况:使用磨制石器和耒 半坡原始居民耙;;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 打猎捕鱼,制造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 蔬菜的国家。 生活情况:住半地穴式的房 屋,会纺线、织布、制衣三、华夏之祖知识梳理

活动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活动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华夏初成著名首领:炎帝、皇帝、蚩尤 部落战争:炎黄涿鹿败蚩尤 华夏初成:由炎黄部落联盟长期发展而成 皇帝:建宫室,作衣服,教挖井,发明舟车 贡献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文字 人文始祖伶伦:编出乐谱 敬仰:尊皇帝为人文始祖 影响: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首领品质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同甘共苦,公而忘私 首领禅让 产生办法;禅让 条件:社会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标志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知识体系

一、夏商周的兴亡 二、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2)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3)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4)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三、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争霸的原因:①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②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2、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 会使用火、保存火种,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能够人工取 火,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新石器时代),有骨针。氏族生活。 5.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陶 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蔬菜的国家;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炎黄联盟在逐鹿大败蚩尤(涿鹿之 战),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炎黄被尊崇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2.炎帝(神农氏)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 人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等; 黄帝(轩辕氏)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教人炼铜,教人挖井,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创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3.“禅让制”的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含义: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4.禹的主要事迹是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十多年努力,终于解除水患。 5.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1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1.2 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 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