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方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95.64 KB
- 文档页数:17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班级: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8日成绩: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摘要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能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所谓外差,是指天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之前,先进行变频和中频放大,然后检波,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送到扬声器。
由于其中的中频放大器对固定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所以该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课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附带中频干扰。
关键词:收音机、组装、调试1.设计任务及目的1.1设计任务完成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1.2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2.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及电路图2.1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电路原理图如图2-1为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原理图:图2-12.2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分析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2.2.1输入调谐电路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l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2.2变频电路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是以VT l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l、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 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背景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工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射频信号处理、微波电路、天线设计等领域。
基本电路设计知识在高频电子线路中同样适用,但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高频电路特性和性能参数,设计复杂又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解和知识,同时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5GHz的放大器电路,输入信号功率为-10dBm,输出信号功率为18dBm,增益不小于15dB。
设计步骤1. 确定放大器类型初步确定本次设计需要采用低噪声放大器(LNA),由于输入信号功率较低,需要保证输入电路的低噪声水平,同时保证放大器输出功率足够。
2. 设计输入电路输入电路的设计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适应5GHz信号的高频特性,二是实现低噪声。
输入电路可以采用微带线或共面波导作为传输线,并且要与放大器贴片封装相匹配。
3. 选择放大器器件在选择放大器器件时,需要注意输入/输出功率、增益、稳定性、电源电压等参数。
按照本次设计的要求,需要满足输入功率为-10dBm,输出功率为18dBm,且增益大于15dB。
因此,可以选择如下几个型号的器件:•Avago ATF-54143•NXP BFG425W/X•Linear Technology LTC2216CUJ-TRPBF4. 设计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分为两个部分:共源放大器和输出级放大器。
在搭建放大器电路之前,需要评估器件的参数,包括输入阻抗、输出阻抗、谐振频率等。
放大器电路中还需要加入偏置电路,以保证放大器器件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放大器电路设计如下:5. 仿真和调试在完成放大器电路设计后,需要进行仿真和调试。
使用ADS软件对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评估电路的性能,如增益、频率响应、稳定性等。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偏置电路的元件值、调整电缆长度、改变传输线贴片等方式对电路进行调整,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仿真结果如下:6. 实验验证在验证电路的性能之前,需要制作PCB板,将电路固定在板子上。
课程设计班级:电信12-1班*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目录摘要 (1)引言 (2)1. 概述 (3)1.1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1.2 起振条件与平衡条件 (4)1.2.1 起振条件 (4)1.2.2平衡条件 (4)1.2.3 稳定条件 (4)2. 硬件设计 (5)2.1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5)2.2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6)2.3改进型反馈振荡电路 (7)2.4 西勒电路说明 (8)2.5 西勒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 (9)2.6 西勒电路参数设定 (10)3. 软件仿真 (11)3.1 软件简介 (11)3.2 进行仿真 (12)3.3 仿真分析 (13)4. 结论 (13)4.1 设计的功能 (13)4.2 设计不足 (13)4.3 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4)徐雷:LC振荡器设计摘要振荡器是一种不需要外加激励、电路本身能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具有某种波形的交流能量的装置。
种类很多,使用范围也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
通过对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根据课设要求频率稳定度为10-4,西勒电路具有频率稳定性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因此选择西勒电路进行设计。
继而通过Multisim设计电路与仿真。
关键词: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AbstractThe oscillator is a kind of don't need to motivate, circuit itself automatically device for DC energy into a waveform AC energy applied.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oscillators, using range is not the same,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the same, to meet the vibration, the equilibrium and stability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inductance of the three point type oscillator ( Hartley), three point capacitance oscillator ( Colpitts) and improved capacitor feedback oscillator (Clapp and Seil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class requirements, Seiler circuit with high frequency stability, amplitude stability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venient, suitable for the band oscillator etc., so the final choice of Seiler circuit design. Then through the Multisim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 Key Words:Oscillator; Seiler; Multisim1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引言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概述在高频电子电路这门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高频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器件的特性,以及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等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我们本学期完成的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其中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和改进思路等。
设计内容我们本学期的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内容是设计一个工作频率为1GHz的放大器电路。
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为5dBm,输出功率需达到30dBm,同时要求保证较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设计过程首先,我们进行了器件的选取。
考虑到需要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良好的线性度,我们选择了一对反向耦合场效应管(RCA3810)。
RCA3810由两个相互耦合的n沟道MOSFET管组成,可以较好地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我们采用了共源放大器的结构,并采用电压偏置方式作为偏置调整方法。
同时,为了保证稳定性,在输入端加入了一个电容C1,以防止输入信号的反向耦合。
在输出端,我们采用共阴极的结构。
接下来进入仿真设计环节。
我们使用ADS软件进行了电路的仿真设计。
仿真结果表明,我们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即工作频率为1GHz,输出功率可达30dBm,同时保证了较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结果分析我们将仿真得到的放大器电路输出波形及SPICE仿真电路截图如图所示:放大器电路输出波形放大器电路输出波形图1 放大器电路输出波形SPICE仿真电路截图SPICE仿真电路截图图2 SPICE仿真电路截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放大器电路能够较好地放大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输出信号。
同时,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电路经过了建模和仿真,在输出功率、线性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都能够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改进思路虽然我们的设计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本次的设计要求,但我们还是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优化器件的选取,并采用更好的电路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功率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可以加强仿真和实验验证,以进一步检验我们的设计并发现潜在问题。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高频线路课程目标:1. 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2. 高频放大电路3. 高频滤波电路4. 高频振荡电路5. 高频调制与解调电路6. 高频电路仿真与测试二、教学计划1. 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第二周至第四周: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滤波电路- 第五周至第七周:高频振荡电路、高频调制与解调电路 - 第八周至第十周:高频电路仿真与测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课程设计及答辩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
-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程设计1. 设计目标- 设计一款高频电子线路产品,如高频放大器、滤波器等。
- 实现产品功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设计能力。
2. 设计步骤- 明确设计要求,确定设计目标。
-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技术。
- 进行电路设计,包括原理图绘制、PCB设计等。
- 实验验证,测试电路性能。
- 优化设计,提高电路性能。
3. 设计内容- 电路原理图设计- PCB设计- 仿真与测试- 报告撰写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30%)2. 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等(30%)3.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设计成果等(40%)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频电子线路》2. 课件:教师自编课件、网络课件等3. 实验设备:高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4. 网络资源:相关技术论坛、学术期刊等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设计能力的提高等。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无线接收、发射系统的设计专业_XX______指导教师___XX_学生姓名___XX________班级__XX________学号__33___________前言 (3)一、绪论 (4)二、发射系统设计 (8)2.1发射原理图 (8)2.2发射原理 (8)2.3发射原理框图 (9)三、接收方案设计 (10)3.1接受电路原理框图 (10)3.2工作原理分析…………………………………………10.3.3无线接收部分 (11)四、硬件调试与检测 (14)4.1调试前硬件的检查 (14)4.2调试过程 (14)五、结论与展望 (16)六、参考文献 (16)七、致谢 (18)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
人们对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所用的电路,也慢慢地趋于这种要求。
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以接收电路为核心的接收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以接收电路为核心制造的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这就对接收电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发射电路的发展是任何无线系统的根基,要完成无线通信,首先必须产生高频率的载波电流,然后设法将信号传输出去。
在无线电技术中采用振荡器来产生高频电流。
振荡器可以看作是将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能的换能器,高频电流送至发射天线,转变为电磁波发射出去,电磁波中就包含了所要发射的信息信号。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高频电子技术电路的理解,学会查询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等环节。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高频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目录摘要 (3)1.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4)2.调幅发射机的原理和框图 (4)2.1调幅发射机方框图 (4)2.2调幅发射机的电路形式及工作原理 (5)2.2.1高频振荡器电路 (5)2.2.2隔离放大电路 (6)2.2.3受调放大级电路 (6)2.2.4 话筒和音频放大电路 (7)2.2.5 传输线与天线 (8)2.2.6 功率放大级电路 (8)2.2.7 传输线与天线 (9)3.电路调试 (9)3.1 本振级调试 (9)3.2 放大级调试 (9)3.3 末级调试 (9)3.4 通调 (9)4.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2)附录一 (13)附录二 (14)摘要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常用于通信系统和其他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中短波广播通信的领域里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因是调幅发射机实现条幅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宽,并且与之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用于广播发射。
本课题的设计目的是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小功率调幅发射系统的设计、调试与安装对各级电路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功率调幅发射机设计调试1、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由于调幅发射机实现调幅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地应用于广播发射。
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工作频率范围:调幅制一般适用于中、短波广播通信,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0kHz~30MHz。
发射功率:一般是指发射机送到天线上的功率。
只有当天线的长度与发射频率的波长可比拟时,天线才能有效地把载波发射出去。
调幅系数:调幅系数ma是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电压振幅变化的系数,ma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即0%~100%。
非线性失真<包络失真):调制器的调制特性不能跟调制电压线性变化而引起已调波的包络失真为调幅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一般要求小于10%。
线性失真:保持调制电压振幅不变,改变调制频率引起的调幅度特性变化称为线性失真。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doc高频电子线路是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高频电子线路的研究对象:研究无线电通讯中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与接收的一门科学,即研究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更具体地说是研究模拟无限通讯系统中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重点是研究它们的构成原理、基本电路与分析方法。
电子线路的分类:低频电子线路f<300k按工作频率分高频电子线路300k<f<300mhz微波电子线路f>300mhz模拟电子线路传输、交换模拟信号按信号的流通形式分数字电子线路传输、交换数字信号集成电路线性电子线路按集成度分按元件工作特性分非线性电子线路分立元件电路时变电子线路一、无线电进展简史从无线到有线:麦克斯韦方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赫兹证明了迈克斯韦的理论)。
1895年,意大利的马克尼首次用电磁波通信获得成功;1901年,又完成了横渡大西洋两岸的通信;这意味着无线电通信进入有用化的阶段。
1904年,电子二极管被发明,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代;1907年,电子三极管诞生,是电子技术进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48年,晶体三极管发明,电子技术进展史上第二里程碑;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诞生是电子技术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线电技术的核心任务是传输信息,高频电路所涉及到的单元电路都是以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为核心。
二、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假如导体内有高频电流通过(变化的电场),则有电磁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
高频电流为载波电流或者载波,这种频率称之载波频率或者射频(射频电子)。
载有载波电流使电磁能以电磁波形式向空间辐射的导体称之发射天线。
我们设法操纵载波电流,使其含有基带信号的信息,即为无线电信号的发送过程。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接收天线把接收到的电磁波还原为与发送端相似的高频电流,然后办法取出原先信号。
因此完整的通信系统由发送设备、传输媒质、接收设备构成。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电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进一步理解各种调制、解调和混频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3.学会应用 LabVIEW软件进行仿真;4.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及查阅的课外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内容:1.调幅与检波(1)高频 DSBFC信号产生与检波(2) DSBSC信号产生与检波2.混频与检波中频 DSBFC信号的产生与检波3.FM 波产生与解调4.PM波产生与解调要求:1.以上 1 和 2,3 和 4 均选做其一。
调制信号均为 5kHz 的正弦波,高频 DSBFC信号载波频率取 500kHz-1600kHz(在该范围内可调),中频 DSBFC载波频率取465kHz,其他载波频率均取 100kHz;2.以上 1 中的 DSBFC和 DSBSC检波不可用相同的方法;3.明确设计任务,合理选择设计方案;4.利用 LabVIEW进行仿真;三、设计原始资料LabVIEW软件,《电子通信系统》教材及《高频电子线路》相关参考资料。
四、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各种类型调制、解调,混频的主要公式2.图纸部分:(1)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原理框图;(2)实现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程序流程框图;(3)相应的仿真波形图。
五、进程安排1.学习使用 LabVIEW软件( 3 天);2.查阅资料,制定各种调制、解调、混频的实现方案( 2 天);bVIEW 进行仿真设计( 3 天);4.验收成果与撰写设计报告( 2 天)。
六、主要参考资料bVIEW 7 Express 实用技术教程,雷振山,中国铁道出版社2.《电子线路》,谢嘉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高频电子电路》,张肃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子通信系统(第四版)》, [ 美 ]Wayne Tomasi,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5.《高频电路》,沈伟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设计正文:一、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电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进一步理解各种调制与解调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3.学会应用 LabVIEW软件进行仿真设计;4.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及查阅的课外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章绪论1.1 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掌握无线电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简单工作原理。
三、建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的初步概念。
四、了解通信的传输媒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
1.2 重点、难点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工作波形、各部分的作用。
1.3 教学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剖析一、主要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讨论的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根据信道分类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设备的主城框图及简单工作原理接收设备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无线电信号的划分及传播方式。
二、重点、难点剖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构成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讨论的功能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在几百千赫至几百兆赫的高频频段,主要特点是电路负载不再是纯电阻,而是以RLC谐振回路作负载,利用有源器件(晶体管、场效应管或集成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实现电路的各种功能,由于电路工作在高频频段,所以有源器件的极间电容不能忽略,研制电路时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分析电路的"功能",通常是利用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学表示式、波形和频谱来实现,所谓电路的"功能"。
是指基本电路能够完成的信号传输和信号变换处理的具体工作任务。
当然,对于同一功能电路,可以用不同的器件和不同的电路形式构成,但功能电路的功能和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频谱关系是不会变的。
1、无线通信系统(1)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声音是如何通过自由空间传到远方的?(3)无线电发送设备组成框图交变的电振荡可以利用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为何不能将交变的音频信号通过天线直接向空中辐射?(A)高频部分的作用(B)调制的概念(4)无线电接收设备组成框图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及工作原理。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高频信号的特点及其传输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常用高频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及应用,并能正确选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并设计简单高频电子线路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频电子线路搭建、调试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子技术,对高频电子线路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敢于面对挑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与创新。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高频电子线路基本原理- 高频信号特点及其传输方式- 高频电路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常用高频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及应用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1章至第3章,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 高频放大器、振荡器、混频器的设计原理- 高频电路的PCB设计技巧- 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除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4章至第6章,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和实践能力。
3. 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案例分析- 仿真软件在实际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7章,使学生掌握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2周:高频电子线路基本原理3-4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实践5-6周:仿真软件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教学需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