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下音乐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47.28 KB
- 文档页数:18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 年10 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 ,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教案5篇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教案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教唱歌曲《我们的家园》。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
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家园》,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3.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家乡了解和观察,提问:这首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你能划出来么?两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三)听并学唱歌曲。
1.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2.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三个和尚教学目标: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术语,如音高、音长、节奏、速度等。
2. 通过,使学生能够辨别各种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包括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传统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2.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术语。
3. 乐器介绍: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每节课40分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乐理概念、乐器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演示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法: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评价。
2. 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掌握程度。
3. 乐理知识:进行乐理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术语的掌握情况。
4.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笛子等。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基本的乐理知识,认识音符、节奏等。
第3-4周:音高、音长、速度等音乐术语。
第5-6周:介绍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第7-8周: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第9-10周: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
第11-12周: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第13-14周: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15-16周:进行音乐总结和评价,复所学知识。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郊游》2、欣赏:《出发》《火车咔咔咔》3、音乐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4、创编:《开火车》《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歌曲,随音乐进行表演。
难点: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试唱歌曲唱名。
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2、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覆信真好听》1、引入春天话题。
2、引导倾听。
3、师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
4、发声练,用回音体会声音的强弱。
二、重难点解决:1、师演唱歌曲第二句(难点),生做覆信跟唱。
2、听唱法学唱全曲。
3、有表情地演唱,分组练。
1 / 27三、创编《山谷回音真好听》回音游戏。
分组: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另一组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2、节奏3、唱名音高4、旋律片段5、歌曲片段。
)讨论:游戏还可怎样进行?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2、认识小节、小节线。
3、创编《开火车》游戏教学目标:1、听辨并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
教学重难点:听辫并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初步感受《出发》的节奏。
2.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4.随音乐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聆听《出发》,随音乐律动。
1、学生列队,做火车车厢状,随音乐有节拍地律动,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拍变化。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标:①能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抒发的藏族人民热爱家乡的喜悦心情。
②初步接触了解藏族踢踏舞,通过学跳几个踢踏舞步,从而让学生喜爱上藏族歌舞艺术。
③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标:《我的家在日喀则》在学生情感的自然迁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五声调式的藏族民歌。
歌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XX XX|X X|节奏音型很有特点。
第二部分节奏拉宽,一个七拍的长音好似人们在高歌吟唱。
第三部分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
唱了这首歌,你一定会想起一群身着彩艳盛装的藏族人民跳着欢快的踢踏舞的热烈场面,歌词中的衬词“啊嗦啊嗦马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深刻体会歌曲中表现的自豪、喜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1歌曲第二部分的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
2通过藏族踢踏舞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若干、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把学生带入浓郁的藏文化氛围。
一、了解藏族风土人情。
1你们喜欢刚才的那首歌曲《青藏高原》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青藏高原走一走看一看好吗?(播放课件《走进西藏》)2 随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去西藏转了一圈,你有何感受?二、歌曲学习。
1初听歌曲。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一首歌曲,是一首藏族踢踏舞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请仔细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师介绍:“日喀则”读KA,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藏语中“日喀则”最肥沃的土地、最美好的庄园的意思。
“啊嗦啊嗦马里拉”是藏族歌曲中的衬词。
2难点解决:学唱第二部分长音处。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童年的游戏)教案教学设计第六课童年的游戏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打花巴掌)。
2.两首观赏曲目:(陀螺)和(玩具交响曲)〔片段〕3.唱歌:(幸福拍手歌)4.活动“童谣说唱会〞教学目标:〔一〕单元总要求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完整地表演(打花巴掌)。
〔二〕具体要求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中描绘的不同游戏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本单元通过表演,唱歌,观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舞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生动、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1.游戏是儿童非常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获得生活体验,锻炼能力。
本单元通过音乐表现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活动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引发学生感受游戏活动中的自然,朴实,纯真的感情。
通过演唱,表演,观赏等活动方法。
使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感情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打算:〔1〕磁带,录音机,CD-ROM,课件,投影仪,电子琴。
〔2〕录音带或CD〔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学生打算:二下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打花巴掌)教学目标:1.以说唱童谣,唱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下册计划一、教材简析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五、教学措施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六、教学进度安排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3~4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5~6 周第三单元童趣7~8 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9~10周第五单元兽王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16周总复习、考试第一课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地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出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是一首优美的民歌,通过学唱可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结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并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是一首生动的歌曲,通过学唱可以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在本节课开始前,师生互相问候并交流寒假的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
接着,学生们听了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并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教师随后即兴呼唤,让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歌郊游》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歌郊游》是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郊游的场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歌曲共两段,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歌曲《唱歌郊游》。
2.能够理解并演唱五线谱中的基本音符和休止符。
3.能够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学生跟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五线谱、图片和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
3.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五线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学生跟唱。
教师重点指导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以及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节奏、增加音高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强调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用练习册进行课后巩固练习,家长签字确认。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元素。
2. 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相关的音乐词汇。
3. 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能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表达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三要素:节奏、旋律、音色。
2. 音乐字母及音符的认识和书写。
3. 常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4. 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欣赏。
5. 儿童歌曲的研究和演唱。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描述所听到的音乐特点。
2. 研究音乐三要素:分别介绍节奏、旋律和音色的概念,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和掌握这些要素。
3. 研究音乐字母和音符:教授音乐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并引导学生用音符表示简单的旋律。
4. 研究乐器分类:介绍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
5. 音乐欣赏: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特点,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6. 学唱儿童歌曲: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
7.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常见乐器,并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1. 音乐CD或电子设备播放音乐。
2. 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3. 音乐演示图片和实物乐器。
4. 儿童歌曲音频文件或歌词打印版。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对音乐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课堂练:例如,要求学生根据旋律用音符表示。
3. 学生表演: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六、教学延伸1. 组织音乐比赛或表演,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表达和协作能力。
2. 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人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欣赏和研究音乐。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学院、音乐厅或音乐会等,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的内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山谷回音真好听》教案《山谷回音真好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轻快、优美、富有童趣的声音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
2、过程与方法: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
了解“回声”这一自然想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律动教学法、情景导入法、音乐欣赏法、发现法、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1、(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音乐边唱《火车开了》边律动。
)采访: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呀?(学生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
让我们仔细地听,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呢?(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认真听音乐。
)3、交流: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呢?表现了那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回声)好听吗?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习强弱记号。
1、交流:既然好听,我们再听一遍,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回音与原音有什么特点。
再次播放《山谷回音真好听》,让学生发现原音与回声的大小,揭示“强”“弱”音乐中用字母“f”“p”表示。
2、指导:通过采用听、敲、拍手等不同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
三、回音游戏。
1、交流:刚才我们已经到听到了山谷中有回音,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回音?(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2、讲解:回音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发出去以后遇到一个障碍物,又反弹回来,让我们再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叫回音。
3、表演:老师喊话,你们来做老师的回音,好吗?师:喂,你好吗?生:喂,你好吗?(学生肯定回的声音和老师一样大。
)师:这是回声吗?喊的声音强,回的声音弱。
现在老师来做你们的回音。
生:喂,你好吗?师:喂,你好吗?4、交流:谁来说说,回声和原声还有什么特点,(回声和原声的内容是一样的)对,如果原生说:“喂,你好吗?”回的声音是:“我吃饭”。
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音乐的魅力简介:本课旨在介绍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本课旨在介绍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探索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调节作用。
- 通过听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法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课堂讲解)2. 音乐对情感的调节作用(小组讨论)3. 听音乐欣赏,感受音乐的美(个人欣赏)教学重点1. 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音乐对情感的调节作用。
教学难点1. 探索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调节作用。
2. 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教学过程1. 导入-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在听音乐时的感受。
2.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利用实例展示音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3. 音乐对情感的调节作用(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音乐对不同情感的调节作用。
-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4. 听音乐欣赏(15分钟)-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 学生个别欣赏,记录自己的感受。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期望。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欣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研究和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二课:乐器的分类(以下内容省略...)...(继续编写后面的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4课(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设计第四课五十六朵花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2.听辨蒙古族民歌曲(愉快的牧羊人)3.学唱歌曲(宜兰童谣)。
4.认识堂鼓,听辨绛州鼓乐(滚核桃)。
5.哼唱经典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描绘的不同动物形象,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唱歌,观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逐渐强化节奏和音准的训练,为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打好根底。
3.通过节奏和音准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辨能力,鼓舞学生参与音乐表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单元主要由学唱歌曲(阿西里西)和(宜兰童谣)。
听辨蒙古族民歌曲(愉快的牧羊人)和认识堂鼓,听辨绛州鼓乐(滚核桃)。
哼唱经典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
学生通过唱歌,歌表演,观赏等音乐活动,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感情体验生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能用欢快,生动的声音演唱并背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3.能听辨(愉快的牧羊人)中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感受牧羊人的愉快心情。
4.了解(宜兰童谣)是依据X民歌(丢丢铜)改编的,能哼唱主题,并联想火车鸣笛及行进的形象。
5.认识堂鼓,能听辨(滚核桃)中常用的节奏型,积极参与(小羊过桥)的编创活动和表演。
6.能哼唱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则),边唱边跳几个藏族踢踏舞的动作。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打算:录音机,磁带,CD-ROM,课件,投影仪,电子琴等学生打算:二年级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阿西里西)2.观赏歌曲(愉快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阿西里西),做到吐字清楚,并能背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欣赏《出发》教学内容:1.欣赏《出发》乐曲2.知识点: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重难点: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
2.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完整聆听。
四、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教师结合教科书第3页的图示,讲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歌曲开始,第一小节的左边是没有小节线的。
3.教师请学生数一数,歌曲《郊游》有多少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唱歌《郊游》教学内容:唱歌《郊游》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能用欢快的情绪,表现这首歌曲。
3.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重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难点: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具准备:节奏谱、歌曲伴奏带、歌曲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坐上火车去郊游,谁来当小司机?生:争先恐后举手。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金孔雀轻轻跳)教案(金孔雀轻轻跳)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掌握四二拍的节奏规律。
2、通过学习孔雀指,孔雀鹤立,掌握孔雀舞的动作要领,培养和训练肢体的协调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孔雀舞的根本动作---孔雀指和孔雀鹤立。
难点:掌握孔雀指和孔雀鹤立的动作要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师:“今天,森林里开动物狂欢节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好吗?〞〔播放(森林大狂欢)〕〔学生戴着动物头饰跟随老师一起跳着舞进入教室,教师模仿孔雀舞的根本动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刚刚王老师扮演是什么小动物呀?〞〔孔雀〕。
2、指导学生看孔雀图片〔通过图片和“孔雀指〞的比照,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孔雀的嘴、羽冠以及颈部,理解“孔雀指〞的动作〕。
二、多维感想,学习歌曲1、了解孔雀,感受歌曲旋律师:“小孔雀生活在漂亮的西双版纳,孔雀很漂亮,尤其是它的羽毛五彩缤纷的。
西双版纳的人民能歌善舞,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孔雀的动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孔雀的赞美。
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孔雀吗?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同时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过渡:教师随音乐朗诵歌词,同时演示孔雀舞的根本动作援助学生感受歌曲风格,进一步理解歌词大意。
2、复习歌词,了解歌曲意境师:“小卜少〞的意思是什么呀?那“小卜昌〞呢?〔分别请班里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站起来示意,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程度〕。
三、感受节奏,模仿节奏动作1、拍一拍师:(金孔雀轻轻跳)的节拍是什么呢?〔教师以强拍拍手,弱拍轻拍手心的动作启发学生答复下列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打出2/4拍〕指导学生进行2/4拍的强弱练习,请学生展示自己表现2/4拍的方法〔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强拍拍手,弱拍叉腰;强拍摇铃,弱拍放铃于肩头……〕。
2、摇一摇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响铃为(金孔雀轻轻跳)伴奏。
教案科目:音乐年级:二年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歌曲表演《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内容: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记忆乐曲主题。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逐步在声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和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
2.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3.体会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CD-ROM,课件,电子琴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出发》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并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2.记忆乐曲第一主题。
3.能感受乐曲三个部分的音乐形象。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1.引子:(1)教师可分别播放引子部分的音响,让学生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①声效部分的音响,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②小军鼓与弦乐的固定音型,表现了什么?③小号演奏的长音,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2)再次完整聆听引子部分的音乐。
2.第一部分:(1)聆听第一主题,感受主题的欢快情绪。
(2)再次聆听,注意伴奏部分小军鼓的固定音型,表现了火车行进的韵律。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册人教版第一章:认识音符和节奏1.1 学习音符的种类: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1.2 学习音符的时值:全音符等于四拍,二分音符等于两拍,四分音符等于一拍,八分音符等于半拍。
1.3 学习节奏的表示方法:用音符的组合来表示节奏。
1.4 练习:用拍手和脚踏的方式练习各种音符和节奏。
第二章:音阶与和弦2.1 学习大调音阶:以C大调为例,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唱名。
2.2 学习和小调音阶:以a小调为例,学习音阶的构成和唱名。
2.3 学习基本的和弦:C、F、G、Am、Dm、Em。
2.4 练习:用钢琴或电子琴,练习音阶和和弦。
第三章:简单的歌曲演唱3.1 学习歌曲《小星星》:熟悉歌词,学习简单的旋律。
3.2 学习歌曲《两只老虎》:熟悉歌词,学习简单的旋律。
3.3 学习歌曲《茉莉花》:熟悉歌词,学习简单的旋律。
3.4 练习:分组演唱,加强歌曲的熟练度。
第四章:打击乐器演奏4.1 学习打击乐器:木鱼、铃鼓、木琴等。
4.2 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敲击、摇晃、摩擦等。
4.3 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配合节奏,共同演奏。
4.4 练习:分组进行打击乐合奏练习。
第五章:音乐欣赏与表达5.1 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音乐的主题。
5.2 欣赏音乐《欢乐颂》:感受音乐的热情,理解音乐的表达。
5.3 欣赏音乐《梁祝》:感受音乐的深情,理解音乐的故事。
5.4 表达:聆听音乐,用动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
第六章:音乐游戏与活动6.1 学习音乐游戏:猜歌名、接龙、音乐椅等。
6.2 学习音乐活动:集体舞、音乐剧、合唱等。
6.3 进行音乐游戏与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4 练习:分组进行音乐游戏与活动。
第七章:音乐与生活7.1 学习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喜庆、悲伤等场合。
7.2 学习音乐的社会功能:如娱乐、教育、陶冶情操等。
7.3 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