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 格式:docx
- 大小:513.68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艾滋病现状: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导读: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
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
也就是说,目
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其中死亡8.8万。
根据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
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
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经过多方面努力,已经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
我国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艾滋病发病率较高,经性途径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艾滋病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传染病,世界各地都有艾滋病患者。
本文将对中国艾滋病的全国疫情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疫情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艾滋病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总人数超过100万。
而且,艾滋病疫情在中国依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数据显示,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占比超过95%。
其中,男性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此外,吸毒注射也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和毒品防控措施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进一步分析中国艾滋病疫情,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地区的疫情较为突出。
根据数据,广东、云南、河南和黑龙江等省份是中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中,广东省的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云南省则是中国艾滋病病毒毒株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此外,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农民工、男性同性恋者和吸毒人员群体是相对高发的人群。
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他们在工作地点的不稳定性使得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更容易发生。
而男性同性恋者由于性伴侣的更替频繁,所以更容易成为艾滋病病毒的扩散者。
吸毒人员由于使用共享注射器等行为,也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关于中国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政府和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其次,建立艾滋病病毒检测与治疗体系,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抗病毒治疗。
同时,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干预,提供更全面的防控服务。
最后,推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减少歧视和偏见。
总结起来,中国艾滋病的疫情数据分析显示,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速度仍然较快,疫情呈现增长趋势。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艾滋病防控意识十分重要。
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艾滋病预防、治疗措施的不断提高,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处于变化之中。
一、目前全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1.感染人数的总体趋势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逐渐增加。
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约110万人。
尽管这一数字较高,但与全球范围相比,中国的艾滋病感染率仍然较低。
2.感染途径的变化以往,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如注射毒品、输血以及不洁注射器的使用。
然而,近年来,通过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
这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性观念的转变以及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有关。
3.高危人群的特点目前,中国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性同性恋者、有性行为多次伴侣的人群、吸毒人群以及商业性工作者。
这些人群中,艾滋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强预防和宣传工作。
4.地区差异中国各地区艾滋病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相对较严重,例如云南、广西等地。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流动性等因素有关。
二、未来趋势分析:1.感染人数的趋势预测随着预防、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宣传教育的加强,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预计将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但由于人口流动和性观念的改变等因素的存在,预防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2.感染途径的变化性传播将继续成为主要的感染途径,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群体。
因此,未来的预防和教育重点应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健康政策的重要部分,加强宣传和倡导正当性行为。
3.高危人群的关注高危人群仍然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未来,应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宣传教育,提供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护措施,并积极推广安全性行为和无针施策。
4.地区差异的应对针对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疫情差异,未来的防控工作应注重区域化、个体化的策略。
中国艾滋病人数2023介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感染HIV,并且数百万人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
本文将关注中国的艾滋病情况,重点讨论中国艾滋病人数在2023年的预测。
中国艾滋病现状根据中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超过80万人。
这个数字只代表已经被监测和报告的感染者数量,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更高。
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注射药物共用、母婴传播和输血感染。
其中,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据了绝大多数感染者的比例。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艾滋病的传播和治疗。
例如,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等。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
2023年中国艾滋病人数预测根据卫生部门的数据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预测模型,可以初步预测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在2023年将继续上升,但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但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长、感染者多数没有明显症状、社会认知不足等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播风险。
此外,艾滋病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传播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如男男性行为者、吸毒人员等。
因此,预计2023年中国艾滋病人数将继续增加。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仍然致力于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免费的检测和治疗服务、推行安全行为等措施,预计中国将取得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更多成果。
总结中国艾滋病人数在2023年仍然面临上升的趋势,但预计增速将会放缓。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将继续努力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并改善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症状、发病数、死亡数及艾滋病的治疗分析一、艾滋病定义和症状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性疾病,起因是感染了HIV病毒。
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直接传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通过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的T淋巴细胞,与此同时使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受到损害,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所以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的好发人群是男同性恋人群以及多个性伴侣者、有静脉吸毒史者和HIV抗体阳性者所生的子女。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者可经历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不同阶段患者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二、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性的开放,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对于性的开放更加普及,使得近些年我国艾滋病发病数量逐渐上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为7.12万例,同比上升10.9%。
随着中国政府对于艾滋病知识的宣传,2020年艾滋病发病人数有所下降,达到6.32万例,同比下降11.2%。
随着艾滋病发病人数的不断上升,艾滋病发病人数占传染病发病人数的比例也不断上升,2019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艾滋病发病人数占传染病发病人数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的结束,2020年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占传染病发病人数的比例达到0.98%,较2019年增长了0.28%。
三、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主要是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而易感各种疾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有效的预防。
艾滋病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中国目前在百分之五左右。
随着近些年艾滋病患病人数的不断上升,艾滋病死亡人数也不断上升。
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1万人,同比上升11.7%。
2020年由于艾滋病发病人数下降,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也随之下降,2020年为1.9万人,同比下降9.5%。
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2019年底,我国已经有超过100万的艾滋病感染者。
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高危传播途径的增加、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以及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不足。
其次,我国艾滋病的感染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和年轻人成为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这可能与青少年对性知识和卫生的缺乏、对性别平等和性别教育的不足有关。
此外,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性行为活跃度高、对安全措施的重视程度低等因素也加剧了艾滋病在年轻人中的传播。
再次,我国艾滋病的感染地域呈现分布不均的趋势。
艾滋病在我国的分布不仅仅集中在传统的高危人群和地区,也已经开始向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扩散。
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脆弱的基层监测体系以及卫生资源不均衡分配等因素有关。
最后,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正在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过去十年里,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控的投入,加强了宣传教育和科研力度,并建立了艾滋病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同时,我国也通过立法、政策和项目实施等手段,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
这些努力使得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感染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综上所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呈现逐年增加、感染年龄年轻化、分布不均和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等特点。
处于艾滋病防控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卫生意识、推动性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等措施,积极推行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努力控制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给全球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流行状况来看,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报告的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众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艾滋病的传播在我国已经失控。
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我国艾滋病的疫情总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现出一些地域上的特点。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艾滋病的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活动丰富以及人们的观念相对开放等因素有关。
而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艾滋病的传播相对较慢,但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在人群分布方面,艾滋病的感染人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性传播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其中,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有所上升。
这反映出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及性少数群体的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次,吸毒人群也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群体。
共用注射器等不良行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群体中的艾滋病感染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可能与老年人的性健康意识淡薄以及缺乏正确的防护知识有关。
艾滋病的流行还存在着性别差异。
在我国,男性感染者的数量略高于女性。
但女性感染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这提示我们在防控工作中不能忽视女性群体的需求。
从传播模式来看,艾滋病的传播由早期的集中于特定高危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扩散。
这意味着我们的防控工作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不能仅仅局限于高危人群,而要提高全民的艾滋病防范意识。
在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了艾滋病的监测和检测体系,提高了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同时,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20999人,发病率为10万分之5.0986,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036。
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25285人,粗略计算,艾滋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3%。
一、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1、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2、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3、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我国是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50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532例,死亡1800例。
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例,其中患者8万例,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或可概括为:全国HIV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超过4万例,实际上感染者估计人数已超过100万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已发现HIV感染者,3种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总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
?1、时间分布?我国艾滋病流行分为3个时期第1个时期(1982~1988年)散发期:全国只报告19例HIV感染者,多为散发,分布于沿海各大城市,多为外籍公民或海外华人,只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患者因应用污染的进口第Ⅷ因子而被感染。
第2个时期(1989~1994年)为局部流行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系从境外传入,此后在德宏州的几个市县局部流行。
其他咱份仅吸毒人群中偶有HIV感染者发现。
全国各地在性病患者、暗娼、归国人员中以性接触传播HIV的例数逐年增加。
第3个时期(1995年至今)为广泛流行期:此期全国报告HIV感染者人数迅速上升,一方面由于云南省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流行地区明显扩大至全省各州,并且迅速传入新疆、广西及四川等地,另一方面,1995年起在我国中部一些地区的有偿供血员中发现为数不少的HIV感染者,主要是地下采血(浆)点的供血员,这些人流行性很大,传播HIV感染的危险性较强。
另外,许多地区在性病患者、暗娼中经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人数亦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患者数量增加明显,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
全国31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中发现HIV/AIDS,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比例上升。
预示着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2、地区分布?2001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及河南。
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各大城市主要以性病患者、暗娼等为主,1999年以来在广东省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人数明显上升。
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作者:————————————————————————————————日期:
2017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2017年12月12日 10:32字号:T|T
一、全求艾滋病数据分析
12月1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3500多万人死亡。
去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但据估计,目前仅有7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晓其感染状况。
其中,非洲区域病情最严重,去年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数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二。
2010年至2016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7年1月至10月,发病数已达46206例,是2010年全年发病数的近3倍。
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病毒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在2000年和2016年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使大约131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2017年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了1/3.
2016年全球 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16年,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
有3450万尬,210万儿童,1780万15岁及以上女性,2016年有180万新感染者出现,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2016年全球衣艾滋病感染者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疾病防控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6年全球艾滋病新感染及死于艾滋病相关病症人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全球各地区新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且利于预防传播。
截至2017年中,全球有2090万艾滋病毒感染都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54%老人,43%的儿童在终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在终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年龄段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2016年全球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9%,相关死亡减少了1/3.
2000-2016全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及艾滋相关死亡情况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艾滋病现状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就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完善防治服务体系,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
据悉,2016年艾滋病发病数是2005年前的9.7倍,死亡数是10.7倍。
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积极参与抗艾行动,多种检测策略促进艾滋病防御和控制,东莞还将艾滋病纳入特定门诊。
2016年艾滋病发病数是11年前的9.7倍。
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3500多万人死亡。
去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悉,艾滋病是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居最高的病种。
2016年(2016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944240例,死亡18237人,报告发病率为506.59/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3/10万。
其中,艾滋病发病数为54360例,较上一年增长了8.0%,2011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持续增长。
2016年艾滋病发病率为
3.9656/10万。
2011-2016年全国艾滋病发病数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4091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0.5%。
2016年艾滋病死亡率为1.028/10万。
2011-2016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艾滋病发病数逐年上升,知晓感染状况的艾滋病毒感染都66万,其中接受治疗的有49万。
2010-2017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及死亡数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中国1.69亿人次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占全球检测量的三分之一,新发现病毒感染者和患者12万多例。
2008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检测量仅0.45亿人次,十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数逐年增加主要是检测力度加大的结果。
截至2016年底,中国艾滋病病毒全人群感染率为0.06%,云南、广西、新疆、四川和重庆超过0.1%。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94.7%的新发现感染者和患者由性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67.1%,同性传播占27.6%;中国新发现的病毒感染者中,男性是女性感染者的3.7倍。
中国艾滋病病毒全人群感染者传播途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性传播中异同性占比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据悉,目前艾滋病感染低龄化趋势,例如深圳首次检出年龄平均30.0岁,最小的一例尚不足13岁。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加强防治工作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1、检测:多种检测策略提高检测的可及性
中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中包括600余家确证实验室,筛查实验室已覆盖了98%以上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筛查实验室和快速检测点有近3万家。
创新的检测策略,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可及性。
截至2017年5月,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盖茨基金会支持的高校自助检测服务,已在北京、云南、黑龙江、广西、四川5省区市的32所高校试点。
目前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大学生群体可购买在无人售货机中贩售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包”,通过“采集尿
液-放回售货机-志愿者送交实验室-尿样检测”等步骤,最终可手机匿名查看结果,这种方式受到校方和学生的欢迎。
2、科技:试纸助力艾滋病检测
艾滋病因其破坏力强、无法治愈、高传染性等特征让人们谈艾色变。
目前艾滋病仍然无法治愈,但完全可以做到防御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不要延误病情、错过防治的窗口期。
最近,中国企业研发出用唾液检测艾滋方法,无须去医院抽血,只需用拭子擦取口腔黏膜渗出液,放入试剂液中等待20分钟,即可检出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准确率达99%以上。
这项技术于2004年、2012年两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
3、服务:阜新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跟踪服务
阜新会为艾滋病患者配备并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及时监测其用药后肝功、肾功及血常规变化情况,以有效指导用药。
此外艾滋病患者所在辖区的疾控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心理咨询和每年一次免费的配偶检测、结核筛查、病毒载量检测及1-2 次免费的CD4细胞检测。
4、医疗:东莞将艾滋病纳入特定门诊
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前10月,东莞市共收到新报告现住址为东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09例,死亡病例47例,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2%和11.3%。
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但老年组和青少年组报告病例逐年增加。
自2018年1月1日起,“艾滋病”将纳入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特定门诊病种范围,这将大大减轻东莞市参保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经济负担。
5、预防措施
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1、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坚持每次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2、预防艾滋病经血液接触:传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或输血等;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吸毒成瘾者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纹身、穿刺等确保工具消毒,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不让血液直接沾染自己的皮肤,尤其是在自己身上发生皮肤破伤时更应重视。
医生、护士、化验员在为艾滋病感染者服务时,要严防手术刀、注射用针头等损伤自己的皮肤。
进行采血、注射、清洁伤口、处理污物等操作时要带上手套,进行内窥镜、拔牙、镶牙,要带手套,眼罩和口罩,接触过血液或液体要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或医疗卫生用品,要用清水冲洗,再消毒。
如要拔牙或其他口腔治疗、注射、针刺治疗时,必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治。
3、预防艾滋病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考虑怀孕前要接受医学咨询。
选择妊娠者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婴儿出生后也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治疗原则
抗病毒治疗,在确诊感染HIV后,要对感染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尽快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
目前有约30种抗逆转录药物可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克力芝等。
抗病毒治疗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把至少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用来抑制HIV的复制,俗称“鸡尾酒疗法”。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无法清除身体内的HIV病毒,但可以减少病毒数量,减轻病毒对免疫功能的破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降低机会感染,降低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艾滋病病人在开始治疗一年内CD4达到大于350个/mm 同时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被预测有正常的寿命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