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测试系统设计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8.96 MB
- 文档页数:51
系统设计案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系统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可以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个在线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例,来介绍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包括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的需求。
管理员需要能够对图书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以及对读者信息进行管理。
而读者则需要能够进行图书的检索、借阅、归还等操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包括图书管理模块、读者管理模块、借阅管理模块等。
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同时也需要和其他模块进行合理的交互和通信。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来进行系统的建模和设计,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以便更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然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对每个模块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包括模块内部的数据结构、算法、接口等。
我们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及系统的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包括封装、继承、多态等,来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以便更好地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来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开发工具和框架,如Java语言、Spring框架、MyBatis框架等,来进行系统的实现和测试。
综上所述,系统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可以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emc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和测试案例分析是指在设计、制造和入
网系统产品时,使用规范和测试方法,检测出其EMC行为。
本文将介
绍用于EMC设计和测试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常见的案例分析。
首先,要搞清楚EMC测试的目的。
有两个主要的方面需要考虑:
一是抑制电磁波的发射,以确保其周围环境或附近系统不受EMC污染;二是防止EMC干扰自身系统。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
结构,特别是各组件之间的共性与局部信号分布特性,以及由各组件
信号导致的EMC干扰和故障影响。
其次是EMC设计方法。
EMC设计流程主要包括总体设计、EMC抑制、EMC测试、仿真分析和调试调试等等。
具体的步骤就是可用性分析、选择民用和兼容的电子元器件、排列电子元器件、降低EMC/EMI噪声源、分离电源和电路、抑制电缆电磁感应、引入EMI抑制组件、使用EMC封装等等。
最后是EMC测试案例分析。
常见的EMC案例分析包括测试电源线
的EMC性能、测试产品的电磁干扰抑制治理能力等。
通常,测试主要
通过发射测量等标准EMC测试方法来完成,以确定产品能够在EMC环
境中正常运行,减少EMC/EMI干扰对其他系统的损害。
软件测试中的跨平台测试案例跨平台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环节,它确保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都能正常工作。
在进行跨平台测试时,测试团队需要设计合适的测试案例来验证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跨平台测试案例,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进行跨平台测试。
首先是操作系统测试案例。
操作系统是软件运行的基础,不同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内核和特性,因此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进行操作系统测试时,测试团队需要验证软件在常见的操作系统上的功能是否正常,如Windows、macOS、Linux等。
测试人员可以针对每个操作系统设计不同的测试用例,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以确保软件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上稳定运行。
其次是浏览器测试案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页应用的兼容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测试点。
不同浏览器有不同的内核和渲染引擎,因此网页应用在不同浏览器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显示效果和功能支持。
在进行浏览器测试时,测试团队需要验证软件在常见的浏览器上的兼容性,如Chrome、Firefox、Safari、Edge等。
测试人员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网页应用在不同浏览器上的兼容性,包括页面布局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以保证用户可以在不同浏览器上正常使用软件。
另外是设备测试案例。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应用的测试也变得至关重要。
移动设备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软件在不同设备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
在进行设备测试时,测试团队需要验证软件在常见的移动设备上的兼容性,如iOS、Android等。
测试人员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移动应用在不同设备上的功能支持、性能表现、界面适配等,以确保用户在各种移动设备上都能流畅使用软件。
在设计跨平台测试案例时,测试团队需要考虑到不同平台的特性和用户群体,确保测试用例覆盖了各种使用场景和环境。
此外,测试团队还需要根据软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灵活调整测试策略,确保跨平台测试能够全面而有效地覆盖软件的各个方面。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May 2024Vol. 47 No. 102024年5月15日第47卷第10期0 引 言空间带电粒子中有许多成分[1⁃2],主要包含来自外空间射向地球的银河宇宙射线、太阳高能粒子和地球磁场捕获的高能粒子。
其中银河宇宙射线来自于太阳系以外的宇宙射线,是被星际磁场加速到达地球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包含质子、α粒子、重离子等[3];太阳上发生耀斑时会发射出高能带电粒子,主要成分是质子、少量的重离子[4];地球磁场俘获大量的高能粒子,在地球周围形成6~7个地球半径的粒子辐射区,称为Van Allen 带,包含质子、电子、重离子等[5⁃7]。
在这些带电粒子中,单粒子效应首要关注的是重离子引起的电离[8⁃9],本文所开展的试验就是模拟宇航空间环境。
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高能粒子穿过集成电路灵敏区时,造成电路状态非正常改变的一种辐射效应,常见的单粒子效应包括单粒子锁定(Single⁃Event Latch up, SEL )、单粒子翻转(Single⁃Event Upset, SEU )、单粒子功能中断(Single⁃Event Functional Interrupt, SEFI )等。
其中单粒子锁定是高能粒子入射到电路,导致电路产生异常突变电流,主要发生于CMOS 电路中[10];单粒子翻转是高能粒子作用于集成电路,使得电路逻辑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一般发生在数据存储或指令相关电路中;单粒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4.10.011引用格式:魏亚峰,蒋伟,陈启明,等.一种高速时钟分配电路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4,47(10):57⁃63.一种高速时钟分配电路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设计魏亚峰1, 蒋 伟1, 陈启明2, 孙 毅3, 刘 杰4, 李 曦1, 张 磊1(1.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0; 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2400;3.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2400;4.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 时钟分配电路是电子系统中信号处理单元参考时钟及多路时钟分配的关键元器件,其跟随系统在宇宙空间中容易受宇宙射线辐照发生单粒子效应,进而影响系统性能指标甚至基本功能。
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及测试案例开发测试是传统软件开发的最后一步。
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需要收集要求、进行高层次的设计、详细设计、创建代码、进行部分单元测试,然后集成,最后才开始最终测试。
最佳的开发实践应包含代码检查这个步骤。
然而代码检查一般只能找出70%的系统错误,因此完美的测试环节绝对必不可少。
测试就像个复式记帐系统,可以确保将缺陷扼杀在最终推出的产品之前。
在所有其它的工程实践中,测试都被视为基本环节。
比如,在美国,每一座联邦政府出资修建的桥都必须经过大量的风洞测试。
而在软件领域,测试并没有很受重视。
尽管测试是所有工程实践准则的关键部分,但编写测试程序却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好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界内的许多领域已经将测试作为其工作的核心部分,他们认识到将这个关键步骤放在项目末期极不明智,因而主张同步地编写测试程序和应用程序。
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在诸多方面都与应用软件测试一样。
不过,应用测试与嵌入式系统测试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差异。
嵌入式开发人员一般会用到基于硬件的测试工具,而这类工具通常不会用于应用开发过程中。
此外,嵌入式系统一般都有些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些特性应该在测试计划中得以体现。
本文将介绍测试和测试案例开发的基础知识,并指出整个嵌入式系统测试工作的特有细节。
何时测试以及如何测试从图1可以看出,在可行的条件下,测试应尽早展开。
一般来讲,最早的测试是由最初的开发人员进行的模块或单元测试。
遗憾的是,开发人员大多对如何建构一整套测试例程以进行测试所知不足。
由于精心设计的测试例程通常直到集成测试时才能使用,因此许多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就能找出的缺陷直到集成测试时才会被发现。
比如,硅谷的一家大型网络设备厂商为找出其软件集成问题的关键原因,进行了一项研究。
这家厂商发现,在项目集成阶段找出的缺陷中,有70%是由在集成之前从没被执行过的程序所产生的。
图1:改正问题的成本。
单元测试:开发人员在单独进行模块级测试时一般是编写存根代码(stub code)取代余下的系统软硬件。
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分析案例分享在工程设计中,系统可靠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在现代工业中,系统可靠性设计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享来探讨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分析。
一、故障树分析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系统故障的可能原因。
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飞行员和乘客的安全。
一家知名的航空电子公司在设计飞行控制系统时,采用了故障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故障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了系统中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原因。
通过对故障树进行分析,他们得以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二、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故障模式效应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可靠性增长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系统中各种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
一家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在设计车载电子系统时,采用了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种故障模式的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了改进和修正。
在产品推向市场后,这一系列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车载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三、可靠性增长测试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可靠性增长测试是一种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时间运行和测试,来评估系统可靠性增长情况的方法。
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在设计新型通信设备时,进行了大量的可靠性增长测试,通过对系统的长时间运行和测试,他们发现了系统中一些潜在的故障点,并及时进行了修正。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改进,最终将通信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使用可靠性工程软件进行分析除了传统的可靠性增长分析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和可靠性增长测试,现代工程设计中还广泛应用了各种可靠性工程软件来辅助分析。
这些软件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情况,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软件测试Bug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公司对于软件测试这一职业越来越重视,然而这一职位的主要目的便是发现软件中存在的Bug,发现Bug后如何有效处理从而降低软件风险也成为了这一职业的重要目标。
一个好的软件公司,必定需要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测试流程,其中也包括了对于每个Bug的管理流程。
测试人员发现的Bug都是需要通过测试,发现Bug,提交Bug,在开发人员修复Bug后再进行确认测试,回归测试等一系列流程来确保被发现的Bug不但被正确修复,并且不会带来新的Bug。
这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仅靠人脑是无法记住的,靠文档又过于繁琐,所以软件测试Bug管理系统就变得必不可少了。
这类工具会将每个Bug单独列为一条记录,以便测试,开发,管理人员的跟踪和查询。
所以一般的软件测试Bug管理系统所针对的用户群体可分为三类人员,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其功能一般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会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软件测试进行研究,设计一个基于Web的软件测试Bug管理系统。
本系统提供跟Bug管理有关的一系列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测试需求管理模块,测试任务管理模块,测试用例管理模块,Bug管理模块。
帮助测试人员提供更为方便的工作环境,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文本文件都归纳到本系统中,测试需求,测试任务,测试用例都可直接查看到,不再需要去指定路径找寻这些文件。
主要功能为Bug管理模块,其基本功能:增加Bug,修改Bug,删除Bug,搜索Bug等。
并且会对所有Bug有状态的区分,等级,不同用户人员的划分等非常完整的功能实现。
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合理的Bug管理系统。
软件测试Bug管理系统每个软件公司都需要使用,而对于小型的软件公司则需要一个价格低廉,功能齐全的管理系统,是本系统希望实现的目标。
淘宝测试用例方法案例1. 背景介绍淘宝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交易量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在这么大的用户量下,如何保证系统质量和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大促等高峰期间,这是淘宝测试的主要挑战。
2. 测试方法根据淘宝的业务特点和系统架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测试方法:2.1 自动化测试淘宝系统非常复杂,覆盖面很广,需要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
这些功能模块往往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相互依赖。
手动测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无法保证测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自动化测试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自动化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不同的层次。
为了快速测试和实现测试覆盖率,我们需要采用各个层次的自动化测试。
2.2 手动测试自动化测试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不能替代所有的测试。
在一些需要手动操作的场景下,手动测试仍然是必要的。
例如,涉及到UI、人机交互、移动端等场景,我们需要手动测试来还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
手动测试的重点在于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
测试用例需要覆盖各种不同的场景和异常情况,以确保系统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测试执行需要根据测试用例执行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以便开发人员及时修复问题。
2.3 高并发测试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每年的大促活动期间,会有海量的用户访问和交易。
高并发测试是在尽可能多的同时用户数量下,测试系统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的能力。
高并发测试需要模拟大量并发用户,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检测系统的极限承受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
2.4 兼容性测试淘宝支持多种不同的终端和浏览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兼容性测试是测试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终端设备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兼容性测试,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系统美观、易用,同时也支持各种用户使用场景。
3. 淘宝测试用例设计淘宝测试用例的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3.1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淘宝有多个功能模块需要测试,包括搜索、下单、支付、评价等。
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时,我们需要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现整个过程。
本文将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为例,来说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包括用户对商品的搜索、浏览、购买、支付等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商家的需求,包括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等。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功能分解,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各个功能模块,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开发。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需要设计系统的架构,包括前端和后端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设计系统的界面,包括用户界面和管理员界面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以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使用UML建模语言来进行系统建模,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通过系统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交互关系,为后续的开发和测试奠定基础。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实现和测试。
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需要根据设计文档来进行编码和开发,同时也需要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以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性能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建模、系统实现和测试等多个阶段。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软件测试基础—案例
一、软件测试案例1
应用程序:饭店订餐系统
功能:客户可以登录系统,查看饭店的菜肴信息、价格、口味,并下单,通过网上支付购买餐点。
功能测试用例:
1)验证登录功能: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是否能正确登录系统。
2)查看菜肴信息:
进入菜单界面,检查菜肴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3)下单功能:
正确选择菜肴,检查是否可以正确下单。
4)支付功能:
选择支付方式,检查是否可以正确支付订单。
二、软件测试案例2
应用程序:汽车售后服务系统
功能:客户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汽车售后服务的服务信息和价格,并下订单,手机短信通知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功能测试用例:
1)验证登录功能: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是否能正确登录系统。
2)查看服务详情:
进入服务界面,检查服务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3)下订单功能:
正确选择服务,检查是否可以正确下订单。
4)消息推送功能:
模拟客户下单后,检查服务人员是否收到短信通知。
从“系统登陆”测试用例案例来分析测试用例的设计编写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工程师最基本的工作。
但是如何要编写出好的测试用例,这还真是需要我么对平时的工作认真的进行总结一下。
下面我以“系统登陆”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来分析一下测试用例到底如何来写?一、案例描述测试对象:是一个以B/S结构系统的登陆功能点。
功能描述:1.用户在地址栏输入相应的地址,要求限时登陆界面2.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登陆,系统自动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3.如果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任一信息未输入,登陆后系统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4.连续3次未通过验证时,自动关闭IE。
要求:写出对此系统要求的功能点。
二、案例分析1.找出登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文本框录入数据,点击登陆输出:登陆成功或登陆失败!2.确定系统测试类型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描述是否一致。
如,登陆界面是否能正确的加载,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是否能登陆成功!GUI测试,界面测试:检查页面设计是否符合规范。
页面元素是否完整,页面布局是否合理,对于Web页面来说,页面跳转是否流畅。
容错性测试:从开发的角度说,也就是系统中是否有错误处理。
易用性测试:是否可以使用快捷键。
兼容性测试:用不同的浏览器加载登陆界面。
安全性测试:3次验证未通过,自动关闭IE。
3.测试方法根据等价类分析方法,测试登陆可以从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两个角度来设计测试用例。
从有效等价类角度考虑,设计系统能够登陆成功的测试用例;从无效等价类角度考虑,设计系统不能够成功登陆的测试用例。
三、设计用例四、总结从系统登陆这个案例分析,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1.界面检查:查询页面元素是否完整。
2.功能测试:正确的输入,如序号2。
3.恶意输入:也就是容错性处理,序号3,4,5,6都是。
功能测试,从等价类划分的方法看,2属于有效等级类,3,4,5,6属于无效等价类。
补充:测试用例设计中的测试数据的输入应该使用边界值法。
大学图书管理系统测试计划版本历史为了提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开发了大学图书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能满足用户Login/Logout。
具有管理员账户权限的管理员可以执行添加、管理图书主要功能:完成新图书的添加、查询、维护,借阅登记、借阅维护等功能,能按图书编号、名称、出版社进行模糊查询,能记录每本图书的借阅情况等。
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动态性,安全性。
大学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的技术,客户端的要求也很低。
1.3范围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性能测试,验收测试及对测试进行评估。
本计划所提到的测试类型是需求阶段的测试,即对大学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功能验证的测试过程。
1.3.1准备测试的特征以下特征将被测试,以确保“大学图书管理系统”能满足规定的需求:1)用户Login、Logout●用户Login、Logout✧Login✧Logout●管理员的权限✧管理员的权限: 添加,删除,修改,查询2)图书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图书的添加,删除,修改✧添加新的图书信息✧删除已经添加的图书信息✧修改已经添加的图书信息●图书借阅情况的添加、修改✧添加新的图书借阅情况✧修改已经添加的图书借阅状态✧修改已经添加的图书借阅信息4) 图书的查询●图书编号、名称、出版社的查询✧图书编号的查询,编号唯一的✧图书名称的查询✧图书作者的查询表 5-3-1 测试列表和测试范围1)本次测试将不考虑关系数据库(My SQL)的安装和功能。
假定数据库已安装并处于可操作的状态假定数据库表结构是准确的,包含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规定类型和字段的宽度。
这些需求在准备和安装文档中有详细说明。
2.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2.1测试参考文档●大学图书管理系统产品需求文挡●大学图书管理系统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2.2测试提交文档本次测试完成后的提交文档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规格说明文档●测试用例设计文挡●测试Bug列表●测试小结●测试分析报告3.测试进度表5-3-2 测试进度安排表集成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测系统是否达到设计需求,对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的处理是否符合标准,检测系统对业务流程处理是否存在逻辑不严谨及错误,检测需求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标准及要求。
典型测试系统设计案例在设计典型测试系统时,我们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需求、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等。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测试系统设计案例,同时还提供了一些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能得到满足。
需求分析:1.功能需求:-实现用户注册、登录和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提供试题的录入、修改和删除功能;-支持试卷的创建、修改、发布和评分功能;-能够实现试卷的组卷和试卷的筛选;-提供学生在线考试和查看考试成绩功能;-支持教师查看试卷评分和学生答卷情况功能;-支持系统管理员对用户管理和系统设置功能。
2.性能需求:-实现高并发访问,保证系统在同一时间能够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系统设计:1.数据库设计:- 设计用户表(User),包括用户ID、姓名、密码、角色等字段;- 设计试题表(Question),包括试题ID、题目、选项、答案等字段;- 设计试卷表(Exam),包括试卷ID、试卷名称、题目列表等字段;- 设计成绩表(Score),包括学生ID、试卷ID、得分等字段。
2.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将用户界面层、逻辑层和数据层分开实现,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Java或C#,来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 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Oracle,来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
3.功能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模块:-注册功能: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信息进行注册,并记录用户角色;-登录功能: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并根据角色跳转到不同的功能模块;-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用户能够修改密码和查看个人信息。
-试题管理模块:-试题录入功能:教师能够添加试题,并设置问题的选项和答案;-试题修改功能:教师能够修改试题的内容、选项和答案;-试题删除功能:教师能够删除不需要的试题。
-试卷管理模块:-试卷创建功能:教师能够组卷,选择需要的试题组成试卷;-试卷修改功能:教师能够添加和删除试题,修改试卷的内容;-试卷发布功能:教师能够将试卷发布给学生进行考试;-试卷评分功能: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
财政管理一体化系统测试案例用款计划管理测试案例目录1计划录入 (5)1.1可用指标查询CJH0001 (5)1.2实拨计划录入CJH0002 (5)1.3实拨计划增加(据说实际操作没有这项) (6)1.4实拨计划修改CJH0003 (6)1.5实拨计划送审CJH0004 (7)1.6实拨计划撤销送审CJH0005 (7)1.7实拨计划送回CJH0006 (8)1.8实拨计划作废(删除)CJH0007 (8)1.9直接支付计划录入 (9)1.10直接支付计划增加(没有) (9)1.11直接支付计划修改 (9)1.12直接支付计划送审 (9)1.13直接支付计划送回 (9)1.14直接支付计划作废 (9)1.15授权支付计划录入 (9)1.16授权支付计划增加(详细设计中没找到) (9)1.17授权支付计划修改 (9)1.18授权支付计划送审 (9)1.19授权支付计划送回 (9)1.20授权支付计划作废 (9)1.21实拨计划导入(实拨计划是否可以导入?) (10)1.22直接支付计划导入 (10)1.23授权支付计划导入 (11)1.24计划网上接受(暂时没有界面) (11)2计划审核 (11)2.1实拨计划申报审核 (11)2.2实拨计划申报撤销审核 (12)2.3实拨计划确认(详细设计中没找到) (12)2.4实拨计划收回确认(详细设计中没找到) (12)2.5实拨计划退回 (12)2.6实拨计划送回退回(撤销退回) (13)2.7直接支付计划申报审核 (14)2.8直接支付计划撤销审核 (14)2.9直接支付计划确认(详细设计中没找到) (14)2.10直接支付计划收回确认(详细设计中没找到) (14)2.11直接支付计划退回 (14)2.12直接支付计划收回退回(撤销退回) (14)2.13授权支付计划申报审核 (14)2.14授权支付计划撤销审核 (14)2.15授权支付计划确认(没找到) (14)2.16授权支付计划收回确认(没找到) (14)2.17授权支付计划退回 (14)2.18授权支付计划收回退回(撤销退回) (14)2.19计划报送(设计中没有) (14)2.20计划初审建议数复制(设计中没有) (14)2.21计划初审建议数修改(设计中没有) (14)2.22计划初审建议数送审(设计中没有) (14)2.23计划初审建议数收回送审(设计中没有) (14)2.24计划初审建议数作废(设计中没有) (14)2.25计划复审确认(设计中没有) (14)2.26计划复审收回确认(设计中没有) (14)2.27计划复审退回(设计中没有) (14)2.28计划复审收回退回(设计中没有) (14)2.29计划核批(设计中没有) (14)2.30计划审定(设计中没有) (14)3计划批复( 详细设计中没有) (15)4计划下达 (15)4.1查询额度 (15)4.2用款额度下达 (15)4.3撤销用款额度下达 (16)5用款额度导出(授权额度计划) (16)5.1未导出和已导出用款额度查询 (16)5.2用款额度发送或导出 (17)5.3生成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汇兑清算通知单(需求中没有找到) (18)5.4确认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汇兑清算通知单(需求中没有找到) (18)6计划查询打印 (18)6.1用款计划查询 (18)6.2批复的用款计划打印 (18)7计划调剂 (19)7.1实拨计划调剂(没有) (19)7.2直接支付计划调剂 (19)7.3授权支付计划调剂 (19)8计划调减 (20)8.1实拨计划调减(包括修改、删除、送审、撤销送审、作废等操作均在录入界面内完成,参见计划录入界面) (20)8.2直接支付计划调减(包括修改、删除、送审、撤销送审、作废等操作均在录入界面内完成,参见计划录入界面) (20)8.3授权支付计划调减(包括修改、删除、送审、撤销送审、作废等操作均在录入界面内完成,参见计划录入界面) (20)9额度冻结 (20)9.1用款额度结转(国库处还未有确定的方案,本期不实现) (20)9.2用款额度冻结 (20)9.3取消用款额度冻结 (21)9.4用款额度冻结确认 (21)9.5退回用款额度冻结确认 (22)9.6取消用款额度冻结确认 (22)(一)计划管理部分功能列表需要查看菜单项和按钮是否如系统设置。
网络渗透测试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3. 掌握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其防御措施;4. 熟悉网络渗透测试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渗透测试工具进行安全检测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制定防御策略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2. 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3. 引导学生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技能。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对网络安全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渗透测试基本概念:包括渗透测试的定义、目的和原则;2. 渗透测试方法与流程:介绍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方法,以及渗透测试的标准流程;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讲解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施步骤;4.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措施:分析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攻击手段,并介绍相应的防御策略;5. 网络渗透测试工具:学习使用Nmap、Wireshark、Metasploit等常见渗透测试工具;6. 渗透测试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针对模拟靶场环境进行渗透测试;7. 安全防御策略制定:根据渗透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防御策略;8.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真实网络攻击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周:网络渗透测试基本概念、方法与流程;第3-4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第5-6周:常见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措施;第7-8周:网络渗透测试工具学习;第9-10周:渗透测试实践操作;第11-12周:安全防御策略制定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