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磨木浆能量及能效计算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72.28 KB
- 文档页数:17
(一)、磨机转速(作者:佚名本信息发布于2009年06月24日,共有376人浏览) [字体:大中小]磨机的主要参数有磨机转速,需用功率及生产能力。
分述如下:一、磨机转速(一)磨机的临界转速n所谓临界转速,是指磨内最外层一个研磨体刚好开始贴随磨机简体作周转状态运转这一瞬时的磨机转速。
如图2—40所示,当研磨体处于极限位置E点(α=0)时,刚好贴随磨机筒壁上随磨机一道回转而不落下,此是为即为临界条件。
以α=0°代入磨机内研磨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式(2—10),可得磨机临界转速n(2—24 n式中n——磨机的临界转速(转/分);——磨机筒体的有效直径,等于磨机内径减去两倍衬板厚度(米)。
D时,研磨体将贴紧简体作周转状态运转,不能起任何粉磨作用。
但实从理论上讲,当磨机转速达到临界转速n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在推导研磨体基本方程时,忽略了研磨体滑动及粉磨物料对研磨体运动的影响等因素;同时,在推导时是分析紧贴筒壁的最外层研磨体。
而对其余各层研磨体并非达到临界转速,越接近磨体中心的研磨体其临界转速越高。
因此,球磨机的实际临界转速比上述的理论计算值更高一些。
这就是过去曾经研究过磨机超临界转速运转的道理。
(二)磨机的理论适宜转速n由前述已知,当磨机转速达到临界转速时,由于研磨体作周转运动,故其对物料不起粉碎作用;而当转速较低时,由于研磨体呈倾泻状态运动,对物料的粉碎作用很弱;只有研磨体呈抛落状态运动时,对物料起到较强的粉碎作用。
可见磨机内研磨体对物料的粉碎功是磨体转速的函数。
我们希望研磨体产生最大的粉碎作用,使研磨体产生最大粉碎功的磨机转速称为理论适宜转速。
分析的出发点是:使最外层研磨体具有最大的降落高度,此时研磨体对物料便产生最大的冲击粉碎功。
如图2—42所示,研磨体自A点抛射,脱离角α,其抛物线轨迹方程式如式(2—12)。
为求质点A的最大降落高度H,必须将抛物线顶点M的位置求出。
按照抛物线顶点的含义显然有(三)磨机的实际工作转速(作者:佚名本信息发布于2009年06月29日,共有80人浏览) [字体:大中小]上面的理论适宜转速计算公式(2—28),是从研磨体能够产生最大冲击粉碎功的观点推导出来的。
打浆度:反映浆料脱水的难易程度,综合的表示纤维被切断、分裂、润胀和水化等打浆作用的效果。
(二)常用检测仪器有肖氏打浆度仪,加拿大游离度仪等硫化度:硫化钠与活性碱(AA)或总滴定碱(TAA)之比,表示蒸煮液中所含硫化钠量对其活性碱量的百分比。
H-因子:以相对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制成的曲线下的面积活性碱:烧碱法中指NaOH,硫酸盐法中指NaOH + Na2S, 通常以Na2O(或NaOH)表示。
有效碱:烧碱法中指NaOH,硫酸盐法中指NaOH + 1/2Na2S, 通常以Na2O(或NaOH)表示。
硫化度:指碱液中Na2S含量占活性碱NaOH + Na2S含量的百分比,即:硫化度(%) =〔 Na2S /(NaOH + Na2S)×100%用碱量:指蒸煮时活性碱用量(重量)对绝干原料重量的百比。
液比:指蒸煮时绝干原料重量(kg 或 t)与蒸煮液总液量体积(L 或 m3)之比。
化合酸:与盐基组成正盐的SO2游离酸:亚硫酸的形式以及酸式亚硫酸盐的一部份和以物理方式溶解于其中的SO2总酸:化合酸与游离酸之和28、机械浆术语(P49)SGW 磨石磨木浆BMP 生物机械浆PGW 压力磨石磨木浆SCP 半化学法浆TGW 高温磨石磨木浆NSSC 中性亚硫酸盐法半化学浆RMP 盘磨机械浆ASSC 碱性亚硫酸盐法半化学浆TMP 预热盘磨机械浆CMP 化学盘磨机械浆CTMP 化学预热机械浆APMP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浆2洗涤筛选和净化术语固形物(Solids)洗净度:纸浆洗净后的干净程度表示法有以洗后每吨风干浆中所含的残余药品量表示以洗后纸浆中所含的残余药品量表示以洗后纸浆滤液消耗高锰酸钾的量表示置换比(Displacement Ratio):在洗涤段里浆中可溶性固形物实际减少量与最大可能减少量之比置换比(DR)=Cv- Cs/ Cv- Cw;C v —网槽黑液固形物浓度;C w —洗涤液固形物浓度;如以水为洗涤液时 C w =0。
能效计算公式能源效率是指消费单位能量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目的是减少能源的消耗,节省能源,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重要。
科学家用特定的能效计算公式来判断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否高。
能效计算公式可用于测量某种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和它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它们之间的比率。
它是一种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衡量的科学方法,其中能源是指任何可用能源(包括原料、燃料、电能等),经济效益是指能量产生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包括物质财富、技术能力、环境质量等)。
一般能效计算公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源消耗量,即以瓦特(W)为单位的能源所消耗的电量;第二部分是它们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以欧元()为单位的能源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在能效计算公式中,所消耗的能源(W)除以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就可以得出能源的使用效率,即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经济价值(/W)。
能效计算公式是对能源效率的量化描述,可以用来衡量某一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之比。
能效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有助于缩减消费者对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除了用于衡量能源利用率,能效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的能源利用模式。
利用能效计算公式,可以测算某种能源发电机组的单位电量产出,以及与其他发电机组的比较,可以对比不同发电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为建立更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利用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能效计算公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能源利用率的衡量,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工业制造流程、电子产品及其他设备的效能评估、排放量计算等。
可以使用能效计算公式来确定某种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消耗能源的比例,从而评估出其效能。
总之,能效计算公式是衡量能源利用率的重要工具,为减少能源的消耗,节省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工业制造、效能评估、排放量计算等。
研磨效率计算公式研磨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研磨效率= (出料量- 进料量) / (进料量×时间×功率) ×100%其中,进料量和出料量需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测量,时间可以按小时进行计算,功率可以根据研磨机的型号和参数进行查询。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研磨机的性能,分析生产效益及能耗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控制成本。
此外,提高研磨效率的方法包括优化设备结构、控制进出料量、合理选择研磨介质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研磨机更有效地研磨物料,减少能耗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能因设备、物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研磨效率和生产效率都是衡量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但它们所关注的角度略有不同。
研磨效率主要关注的是研磨过程本身的性能,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研磨物料的能力,或者单位能耗下物料研磨的效果。
研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研磨机能够更好地完成研磨任务,减少物料在研磨过程中的损失和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生产效率则更广泛地考虑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益,它不仅包括研磨效率,还涉及到设备利用率、工艺流程优化、生产计划管理等多个方面。
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稳定、可控,能够更快地完成生产任务,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因此,研磨效率和生产效率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提高研磨效率可以为提高生产效率奠定基础,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则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磨效率的优化。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流程,优化设备配置和操作方式,提高研磨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能源及能耗管理标准精选(最新)能源及能耗管理标准精选(最新)G1028《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2587《GB/T2587-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2588《GB/T2588-2000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2589《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3484《GB/T3484-2009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3485《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4272《GB/T4272-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5623《GB/T5623-2008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6422《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6425《GB/T6425-2008热分析术语》G7119《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8174《GB/T8174-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8175《GB/T8175-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8222《GB/T8222-2008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10201《GB/T10201-2008热处理合理用电导则》G12021.3《GB12021.3-201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2206《GB/T12206-2006城镇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12452《GB/T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12723《GB/T12723-2008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13234《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13471《GB/T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13611《GB/T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14909《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G15316《GB/T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15318《GB/T15318-2010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G15320《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15512《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G15587《GB/T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15910《GB/T15910-2009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15912.1《GB/T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冷库》G15913《GB/T15913-2009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G16614《GB/T16614-1996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16615《GB/T16615-1996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16616《GB/T16616-1996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16618《GB/T16618-1996工业炉窑保温技术通则》G16664《GB/T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665《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666《GB/T16666-2012泵类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G16667《GB/T16667-1996电焊设备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16780《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16802《GB16802-1997城镇燃气调压器》G17166《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17167《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17357《GB/T17357-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层表面热损失现场测定热流计法和表面温度法》G17896《GB17896-2012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7981《GB/T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18709《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18710《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18820《GB/T18820-2011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18870《GB/T18870-2011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18916.1《GB/T18916.1-2012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G18916.2《GB/T18916.2-2012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18916.3《GB/T18916.3-2012取水定额第3部分:石油炼制》G18916.4《GB/T18916.4-2012取水定额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G18916.5《GB/T18916.5-2012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G18916.6《GB/T18916.6-2012取水定额第6部分:啤酒制造》G18916.7《GB/T18916.7-2014取水定额第7部分:酒精制造》G18916.8《GB/T18916.8-2006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G18916.9《GB/T18916.9-2014取水定额第9部分:味精制造》G18916.10《GB/T18916.10-2006取水定额第10部分:医药产品》G18916.11《GB/T18916.11-2012取水定额第11部分:选煤》G18916.12《GB/T18916.12-2012取水定额第12部分:氧化铝生产》G18916.13《GB/T18916.13-2012取水定额第13部分:乙烯生产》G18916.14《GB/T18916.14-2014取水定额第14部分:毛纺织产品》G18916.15《GB/T18916.15-2014取水定额第15部分:白酒制造》G18916.16《GB/T18916.16-2014取水定额第16部分:电解铝生产》G19573《GB19573-200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19762《GB19762-200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0901《GB/T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0902《GB/T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0943《GB20943-2013单路输出式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外部电源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1056《GB/T21056-2007风机、泵类负载变频调速节电传动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条件》G21248《GB21248-2014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49《GB21249-2014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0《GB21250-201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1《GB21251-201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2《GB21252-2013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6《GB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7《GB21257-201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258《GB21258-2007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39《GB/T21339-2008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340《GB21340-2008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1《GB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2《GB21342-2013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3《GB21343-2008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4《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5《GB21345-2008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6《GB21346-2008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7《GB21347-2012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8《GB21348-2014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49《GB21349-2014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50《GB21350-2013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51《GB21351-2008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67《GB/T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68《GB/T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69《GB/T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1370《GB21370-2008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1377《GB21377-2008三轮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21378《GB21378-2008低速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G21392《GB/T21392-2008船舶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393《GB/T21393-2008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G21454《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455《GB21455-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456《GB21456-2008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21518《GB21518-2008交流接触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19《GB21519-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20《GB21520-2008计算机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21《GB21521-2008复印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1534《GB/T21534-2008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22336《GB/T22336-2008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G23331《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24489《GB/T24489-2009用能产品能效指标编制通则》G24560《GB/T24560-2009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G24561《GB/T24561-2009干燥窑与烘烤炉节能监测》G24562《GB/T24562-2009燃料热处理炉节能监测》G24563《GB/T24563-2009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G24564《GB/T24564-2009高炉热风炉节能监测》G24565《GB/T24565-2009隧道窑节能监测》G24566《GB/T24566-2009整流设备节能监测》G24789《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24848《GB24848-2010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4849《GB24849-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4851《GB/T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4915《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25323《GB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4《GB25324-2010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5《GB25325-2010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6《GB25326-2010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7《GB25327-2010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5328《GB/T25328-2010玻璃窑炉节能监测》G25329《GB/T25329-2010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G25957《GB25957-2010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6281《GB/T26281-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G26282《GB/T26282-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G26657《GB/T26657-2011砂型烘干炉能耗评定》G26719《GB/T26719-2011企业用水统计通则》G26756《GB26756-2011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6757《GB/T26757-2011节能自愿协议技术通则》G26758《GB/T26758-2011铅、锌冶炼企业节能规范》G26916《GB/T26916-2011小型氢能综合能源系统性能评价方法》G26922《GB/T26922-2011服务业节水型单位评价导则》G26923《GB/T26923-2011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G26924《GB/T26924-2011节水型企业钢铁行业》G26925《GB/T26925-2011节水型企业火力发电行业》G26926《GB/T26926-2011节水型企业石油炼制行业》G26927《GB/T26927-2011节水型企业造纸行业》G26928《GB/T26928-2011节水型社区评价导则》G27681《GB/T27681-2011铜及铜合金熔铸冷却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规范》G27705《GB/T27705-2011BCTMP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6《GB/T27706-2011PRC-APMP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7《GB/T27707-2011草浆备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09《GB/T27709-2011带二氧化氯的四段漂白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1《GB/T27711-2011叠网造纸机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2《GB/T27712-2011非木浆多效蒸发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3《GB/T27713-2011非木浆碱回收燃烧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4《GB/T27714-2011废纸脱墨浆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6《GB/T27716-2011横管式连续蒸煮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18《GB/T27718-2011间歇蒸煮(立锅)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0《GB/T27720-2011卡米尔连续蒸煮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1《GB/T27721-2011磨石磨木浆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2《GB/T27722-2011木浆备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4《GB/T27724-2011普通长网造纸机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27《GB/T27727-2011筛选、CEHP四段漂白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32《GB/T27732-2011洗涤筛选、氧脱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736《GB/T27736-2011制浆造纸企业生产过程的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通则》G27737《GB/T27737-2011制氧站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G27883《GB/T27883-2011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G27886《GB/T27886-2011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导则》G27969《GB/T27969-2011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评价体系和监测方法》G28284《GB/T28284-2012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28377《GB28377-201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78《GB28378-2012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79《GB28379-2012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28380《GB28380-2012微型计算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8381《GB28381-2012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28557《GB/T28557-2012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的监管评价》G28714《GB/T28714-2012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28736《GB28736-2012电弧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28749《GB/T28749-2012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G28750《GB/T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28751《GB/T28751-2012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G29052《GB/T29052-2012工业蒸汽锅炉节水降耗技术导则》G29115《GB/T29115-2012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G29116《GB/T29116-2012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耗计算通则》G29147《GB/T29147-2012钢铁生产余热资源计算方法涂镀》G29149《GB/T29149-201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29435《GB29435-2012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29455《GB/T29455-2012照明设施经济运行》G29456《GB/T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29723.1《GB/T29723.1-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1部分:主要通风系统》G29723.2《GB/T29723.2-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2部分:主排水系统》G29723.3《GB/T29723.3-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3部分:空气压缩系统》G29723.4《GB/T29723.4-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4部分:主提升带式输送系统》G29725《GB/T29725-2013节约型企业评价通则》G29749《GB/T29749-2013工业企业水系统集成优化导则》G29870《GB/T29870-2013能源分类与代码》G29871《GB/T29871-2013能源计量仪表通用数据接口技术协议》G29872《GB/T29872-2013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集中采集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29873《GB/T29873-2013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协议》G30163《GB/T30163-2013高炉用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节能技术规范》G30253《GB30253-2013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4《GB30254-2013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5《GB30255-2013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256《GB/T30256-2013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泵类液体输送系统》G30257《GB/T30257-2013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通风机系统》G30258《GB/T30258-2013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30259《GB/T30259-2013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30260《GB/T30260-2013公共机构能源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导则》G30261《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262《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715《GB/T30715-2014钢铁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指南》G30716《GB/T30716-2014能量系统绩效评价通则》G30720《GB30720-2014家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721《GB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30839.1《GB/T30839.1-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1部分:通用要求》G30839.4《GB/T30839.4-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G30839.41《GB/T30839.41-2014工业电热装置能耗分等第41部分:推送式电阻加热机组》G31276《GB31276-2014普通照明用卤钨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50627《GB/T50627-2010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RB101《RB/T101-2013能源管理体系电子信息企业认证要求》RB102《RB/T102-2013能源管理体系纺织企业认证要求》RB103《RB/T103-2013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要求》RB104《RB/T104-2013能源管理体系交通运输企业认证要求》RB105《RB/T105-2013能源管理体系煤炭采选业认证要求》RB106《RB/T106-2013能源管理体系水泥企业认证要求》RB107《RB/T107-2013能源管理体系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要求》RB108《RB/T108-2013能源管理体系家电企业认证要求》RB109《RB/T109-2013能源管理体系人造板及木制品企业认证要求》J50151《JB/T50151-1999炼钢电弧炉炉座能耗分等》J50152《JB/T50152-1999炼钢平炉能耗分等》J50153《JB/T50153-1999锻造加热炉能耗分等》J50154《JB/T50154-1999热处理炉能耗分等》J50155《JB/T50155-1999冲天炉能耗分等》J50156《JB/T50156-1999电瓷焙烧窑炉能耗分等》J50157《JB/T50157-1999棕刚玉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58《JB/T50158-1999工业锅炉房能耗分等》J50159《JB/T50159-1999压缩空气站能耗分等》J50160《JB/T50160-1999氧气站能耗分等》J50161《JB/T50161-1999发生炉煤气站能耗分等》J50162《JB/T50162-1999热处理箱式、台车式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63《JB/T50163-1999热处理井式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64《JB/T50164-1999热处理电热浴炉能耗分等》J50165《JB/T50165-1999感应熔铜炉能耗分等》J50166《JB/T50166-1999感应熔铝炉能耗分等》J50167《JB/T50167-1999熔铜燃料炉能耗分等》J50168《JB/T50168-1999熔铝燃料炉能耗分等》J50169《JB/T50169-1999碳化硅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70《JB/T50170-1999白刚玉冶炼电炉能耗分等》J50171《JB/T50171-1999陶瓷磨具烧成窑能耗分等》J50172《JB/T50172-1999树脂磨具硬化炉能耗分等》J50173《JB/T50173-1999火花塞窑炉能耗分等》J50174《JB/T50174-1999电镀工序能耗分等》J50175《JB/T50175-1999电碳焙烧窑和石墨化炉能耗分等》J50176《JB/T50176-1999绝缘材料制品加热工序能耗分等》J50177《JB/T50177-1999铅酸电池化成工序能耗分等》J50178《JB/T50178-1999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渍工序能耗分等》J50179《JB/T50179-1999木材蒸汽干燥室能耗分等》J50180《JB/T50180-1999蒸-空锻锤车间锤群能耗分等》J50181《JB/T50181-1999供热系统节能分等》J50182《JB/T50182-1999箱式多用热处理炉能耗分等》J50183《JB/T50183-1999热处理连续电阻炉能耗分等》J50184《JB/T50184-1999砂型干燥炉能耗分等》DL686《DL/T686-1999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738《DL/T738-2000农村电网节能技术规程》DL890.401《DL/Z890.401-2006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组件接口规范(CIS)框架》DL890.404《DL/T890.404-2009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高速数据访问(HSDA)》DL890.405《DL/T890.405-2009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通用事件和订阅(GES)》DL958《DL/T958-2005电力燃料名词术语》DL965《DL/T965-2005热力设备检验机构基本能力要求》DL1051《DL/T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1052《DL/T1052-2007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1053《DL/T1053-2007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SL304《SL/Z304—2004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CJ260《CJ/T260-2007电子式热分配表》CJ271《CJ/T271-2007蒸发式热分配表》CJJ33《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YB4210《YB/T4210-2010彩色涂层钢带生产线焚烧炉和固化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YB4211《YB/T4211-2010热浸镀锌生产线加热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YB4242《YB/T4242-2011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YB4243《YB/T4243-2011钢铁企业冷轧板带热处理线和涂镀线工业炉环保节能设计技术规范》YS101《YS/T101-2002铜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2.1《YS/T102.1-2003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1部分:铅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2.2《YS/T102.2-2003铅、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2部分:锌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3《YS/T103-2008铝土矿生产能源消耗》YS105.1《YS/T105.1-2004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1部分:锡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05.2《YS/T105.2-2004锡、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第2部分:锑冶炼企业产品能耗》YS119.1《YS/T119.1-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熟料回转窑系统》YS119.3《YS/T119.3-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竖式石灰炉》YS119.4《YS/T119.4-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高压溶出系统》YS119.5《YS/T119.5-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蒸发器》YS119.6《YS/T119.6-2008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脱硅系统》YS119.7《YS/T119.7-2004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管道化溶出系统》YS119.8《YS/T119.8-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气态悬浮焙烧系统》YS119.9《YS/T119.9-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流态化熔烧炉系统》YS119.10《YS/T119.10-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板式降膜蒸发器系统》YS119.11《YS/T119.11-2005氧化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单套管预热高压釜熔出系统》YS124.1《YS/T124.1-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1部分:回转窑》YS124.2《YS/T124.2-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2部分:罐式煅烧炉》YS124.3《YS/T124.3-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3部分:电气煅烧炉》YS124.4《YS/T124.4-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4部分:焙烧炉》YS124.5《YS/T124.5-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第5部分:石墨化电阻炉》YS131《YS/T131-2010炭素制品生产炉窑能耗限额》YS663《YS/T663-2007电解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铝液保持炉》YS664《YS/T664-2007铝用炭素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热媒炉》YS693《YS/T693-2009铜精矿生产能源消耗限额》YS748《YS/T748-2010铅锌矿采、选能源消耗限额》JC428《JC/T428-2007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429《JC/T429-2007砖瓦工业隧道窑——干燥室体系热效率、单位热耗、单位煤耗计算方法》JC431《JC/T431-2012铸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JC523《JC/T523-2010纸面石膏板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JC713《JC/T713-2007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JC791《JC/T791-2007轮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792《JC/T792-2007隧道式砖瓦干燥室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793《JC/T793-2007隧道式干燥室—轮窑体系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HG3998《HG/T3998-2008纯碱取水定额》HG3999《HG/T3999-2008合成氨取水定额》HG4000《HG/T4000-2008烧碱取水定额》HG4186《HG/T4186-2011硫酸取水定额》HG4187《HG/T4187-2011尿素取水定额》HG4188《HG/T4188-2011湿法磷酸取水定额》HG4189《HG/T4189-2011聚氯乙烯取水定额》HG4190《HG/T4190-2011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规范》HG4191《HG/T4191-2011石化企业能源审计规范》HG4192《HG/T4192-2011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SY6422《SY/T6422-2008石油企业节能产品节能效果测定》HY045《HY/T045-1999海洋能源术语》MT1070《MT/T1070-2008煤矿在用主提升带式输送机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MT1071《MT/T1071-2008煤矿在用主通风机装置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JT306《JT/T306-2007汽车节油产品使用技术条件》JT379《JT/T379-1998船舶燃料供应行业术语》JT384《JT/T384-1998港务船能源利用检测规程》JT711《JT711-2008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限值》JT719《JT/T719-2008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LY1062《LY/T1062-1992锯材生产综合能耗》LY1451《LY/T1451-2008纤维板生产综合能耗》LY1703《LY/T1703-2007实木地板生产综合能耗》F01002《FZ/T01002-2010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F01104《FZ/T01104-2010机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F01105《FZ/T01105-2010针织印染产品取水计算办法及单耗基本定额》SB10427《SB/T10427-2007大型商场、超市空调制冷的节能要求》JJJF1261.4《JJF1261.4-2012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JF1261.5《JJF1261.5-2012自动电饭锅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JF1261.6《JJF1261.6-2012计算机显示器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G1261.12《JJF1261.12-2013微型计算机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规则》JJF1356《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磨矿技术效率
磨矿技术效率是指在磨矿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磨矿设备对矿石的处理能力和磨矿效果的综合评价。
它是衡量磨矿设备性能和磨矿工艺流程优劣的重要指标。
磨矿技术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磨矿技术效率 = (矿石处理量×矿石品位×回收率) / (磨矿设备功率×磨矿时间)
其中,矿石处理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磨矿设备处理的矿石量,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有用矿物在磨矿过程中的回收效率,磨矿设备功率是指磨矿设备的总功率,磨矿时间是指矿石在磨矿设备中的停留时间。
磨矿技术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磨矿设备的性能、磨矿工艺流程的合理性、矿石的性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为了提高磨矿技术效率,需要选择合适的磨矿设备和工艺流程,合理控制磨矿参数,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木浆含水率计算公式在造纸工业中,木浆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它通常是由木材经过化学或机械方法加工而成。
在木浆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含水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木浆的质量和加工效果。
因此,准确地测量木浆的含水率对于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木浆含水率的计算通常采用湿基和干基两种方式。
湿基含水率是指在木浆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而干基含水率是指在木浆中所含水分与木浆干重的百分比。
下面将分别介绍湿基和干基含水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湿基含水率计算公式:湿基含水率(%)=(木浆湿重-木浆干重)/木浆干重×100%。
其中,木浆湿重是指木浆在称量时所含水分的重量,木浆干重是指木浆去除水分后的重量。
湿基含水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和直观的,通常用于实际生产中对木浆含水率的快速测量。
例如,在造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称量木浆的湿重和干重,然后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木浆的湿基含水率,从而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干基含水率计算公式:干基含水率(%)=(木浆湿重-木浆干重)/木浆湿重×100%。
与湿基含水率相比,干基含水率的计算更加准确和科学。
因为在木浆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对木浆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降至一定水平。
因此,干基含水率更能反映木浆的实际含水情况,对于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具有更大的意义。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含水率计算方法是利用木浆的比重。
木浆的比重通常是已知的,通过测量木浆的湿重和干重,然后利用木浆的比重来计算木浆的含水率。
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木浆含水率的准确测量对于造纸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木浆的含水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木浆含水率的计算有所帮助。
能量密度表示材料体积内吸收或消耗的能量。
假设e E 为表面摩擦一次时材料所吸收的能量密度,k E 为每次摩擦中转化为形成磨屑的能量密度,则:
k e E E ξ= (1)
如果经n 次摩擦才产生磨屑,所以磨屑所形成所需全部能量密度'
b E :
()'11b E E n ξ⎡⎤=-+⎣⎦。
(2) 根据Tross 的研究,磨屑的实际断裂能量密度为平均能量密度K 倍,且1K >。
于是实际的形成磨屑的能量为'
b b E KE =,所以
()11b e E E K n ξ=⎡⎤-+⎣⎦
(3) 如果令R E 为磨损的能量密度,即磨损单位体积所消耗的能量,则
y s R E h
τ== 摩擦功磨损体积(4)
从而得 y R
dh h ds s E τ== (5) 式中,y τ为单位面积上的磨擦力;s 为滑动距离;h 为磨损厚度;dh ds
称为线磨损度。
由于R E 是磨损单位体积所需要的能量,而e E 是摩擦一次材料单位体积所吸收的能量,需经过n 次才形成磨屑,于是 R e E nE =
考虑到接触峰点处产生变形的体积即储存能量比被磨掉的体积w V 大,令
w d
V V γ=,从而可得:e R nE E γ=(6) 将(3)代入(6)得:[](1)1b R nE E K n ξγ
=-+(7) 式(7)建立了摩擦次数n 和磨损所需的能量密度R E 与形成磨屑的能量密度b E 之间的关系。
将式(7)代入(4)得:()11y b K n dh ds nE τξγ⎡⎤-+⎣⎦=(8)。
监测测试标准一、监测标准1、GB1513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GB/T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3、GB/T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4、GB/T15318-2010《热处理电炉节能监测》;5、GB/T15910-2009《热力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6、GB/T15911-1995《工业电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7、GB/T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第1部分:冷库》;8、GB/T15913-2009《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9、GB/T15914-1995《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10、GB/T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1、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2、GB/T16666-1996《泵机组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3、GB/T16667-1996《电焊设备节能监测方法》;14、GB/T 17471-1998《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15、GB/T 25328-2010《玻璃窑炉节能监测》16、GB/T 16811-2005《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17、GB/T 17471-1998《锅炉热网系统能源监测与计量仪表配备原则》18、GB/T 18345.2-2001《燃气轮机烟气排放第2部分:排放的自动监测》19、GB/T 24560-2009《电解、电镀设备节能监测》20 、GB/T 24561-2009《干燥窑与烘烤炉节能监测》21、GB/T 24562-2009《燃料热处理炉节能监测》22、GB/T 24563-2009《煤气发生炉节能监测》23、GB/T 24564-2009《高炉热风炉节能监测》24、 GB/T 24565-2009《隧道窑节能监测》25、GB/T 24566-2009《整流设备节能监测》二、性能试验、测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