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ppt厦门海沧延奎小学
- 格式:pptx
- 大小:161.14 KB
- 文档页数:5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邹城市看庄中学2012年1月如何使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习惯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我认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
一、爱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
美国一位教育界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不犯错误是可怕的事情。
”过去,我们的教育理念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而苛求学生,课堂中学生不能有错误,由其是公开课,否则就要被“提醒”。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后,我们就要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无情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逐渐情绪低落、消沉。
二、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每一节课,要有阶段、有次序、有目的地确定教学目标,有机地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特别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主有次,有轻有重,科学地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能让教学的重点内容真正成为“重头戏”。
切忌该重点掌握的地方一读而过,不该深钻的地方让学生左思右虑。
三、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微笑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是人类交流的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学会微笑服务,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如果在课堂中面带微笑上课,能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得到放松,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为此,我们每天都要问问自己:今天,我微笑了吗?四、重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是课堂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做”,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精心设置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常学常新,不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海沧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方案一、学校校本培训的概念和特点学校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组织开展的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目的的培训活动。
它是一种围绕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具体培训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效能的基础。
学校校本培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性强: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针对性。
2. 贴近实际:学校校本培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和教学教育情况联系紧密,贴近实际,有利于教师实际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3. 效果显著: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能够直接解决学校的问题和需求,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具有明显的培训效果。
4. 建设性强: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强调培训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学校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学校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推动学校的发展。
3. 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4.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 推动教学改革: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索。
三、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的编制要点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一份围绕教师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的编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培训目标: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应该明确培训的具体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确保培训活动能够取得实际效果。
2. 确定培训内容: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厦门市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培训(常见的量与探索规律部分)集美教师进修学校:丘昭荣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吴伟华一.解读内容介绍:㈠第一学段数与代数㈢常见的量⑴认识时、分、秒⑵认识元、角、分⑶认识克、千克和吨⑷认识年、月、日㈡第一学段数与代数㈢式与方程;⑴用字母表示数⑵方程的意义⑶方程的应用㈣正比例和反比例㈢第一学段一、数与代数㈣探索简单规律第二学段一、数与代数㈤探索规律二.解读侧重点:根据省教研室彭晓玫老师在培训中提出: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需是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必需放入整个学段来整体把握。
我们确定解读的侧重点如下:第一部分常见的量交流侧重点放在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将以课例和案例的形式来介绍;第二部分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交流侧重点放在教学目标的评价;将以目标达成检测例题来介绍。
第三部分探索简单规律及探索规律交流侧重点放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三.常见的量的解读:内容标准一:认识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本套教材认识时、分、秒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年段三个学期中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二、课程目标: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三、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1分=60秒3.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4.体验1时、1分、1秒的长短,知道在相关时间内能做些什么事情,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5.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案例:认识时分片段解析:5分钟(播放视频)19分---24分《教学要求》中的“学习要求”第4点中点到:“要让学生体验1小时、1分钟、1秒的长短。
”这个教学任务达成,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时学建议”相对应的第4点就为我们明确指引了方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如跳绳、拍手、口算、写生字、深呼吸、数脉搏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感受1时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