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9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工艺计算和物料流程图后, 还需提出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案。
一般采用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的形式表达。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是在物料流程图基础上略去物料性质表,用仪表符号标出重要设备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料组成、物性等测量点,加上执行机构(如调节阀等,注明拟采用的自动控制方案。
控制点标注用的仪表图形符号、仪表检测参量代号和仪表功能代号见表1~表3。
表1 仪表图形符号序号名称符号序号功能符号1变送器7锐孔板2就地安装仪表8转子流量计3机组盘或就地仪表盘安装仪表9靶式流量计4控制室仪表盘安装仪表10电磁流量计5处理两个参量相同 (或不同功能的复式仪表11蜗轮流量计6 检测点12变压计表 2 仪表检测参量代号序号参量代号序号参量代号序号参量代号1 温度 T7 重量 W 13 湿度φ 2 温差△ T 8 转速 N 14 厚度δ3 压力(或真空P 9 浓度 C 15 频率 f 4 压差△ P 10 氢离子浓度 pH 16 热量 Q 5 流量 F 11 密度ρ 6液位(料位L12分析A表3 仪表功能代号序号功能代号序号功能代号1 指示 I 5 报警 A2 记录 R 6 传送 T3 调节 C 7 联锁 Z4 积算Q8取样p流程图中的仪表也需标注位号,仪表位号的形式如下: TABC X 1X 2 X3X 4其中T为检测参量代号, ABC为仪表功能代号, X 1X 2为装置单元代号(也可用一位数字,X 3X 4为仪表序号。
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仪表的设置还不完整,故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中也可不编制仪表序号。
图1给出了仪表和控制点的标注示例,其中仪表图形符号表示这是一台安装在控制室仪表盘上的仪表, P 表示压力测量仪表,RC表示仪表的功能包括记录和调节, 330表示其为300单元第30台压力测量仪表。
图中还绘出了压力变送器和流量调节阀的符号。
流程图中的设备轮廓线用细实线画出, 物料管线用粗实线画出, 辅助管线用中实线画出。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控制点工艺流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设立关键控制点,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点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饼干生产的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说明。
首先,原料准备是饼干生产的第一步。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原料可以包括面粉、黄油、糖等。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检查原料是否过期,是否受潮或受污染。
如果有任何问题,我们将拒绝使用这些原料。
同时,我们需要确保原料的数量满足生产需求。
接下来是配料,这个控制点是为了确保配料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称量每种原料的正确数量,并确保它们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这个过程,并监测每个原料的称量和混合状态。
然后是面团制备,这个控制点是为了确保面团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根据产品规格制备面团,并确保面团的水分和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搅拌和控制面团的制备过程,并监测面团的质量。
接下来是饼干成型,这个控制点是为了确保饼干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将面团通过模具成型,并确保每个饼干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这个过程,并监测每个饼干的成型状态。
然后是烘烤,这个控制点是为了确保饼干的烘烤时间和温度合适。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将饼干放入烤箱,并设置适当的烘烤时间和温度。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控制烘烤过程,并监测饼干的烤制状态。
最后是冷却和包装,这个控制点是为了确保饼干的质量和卫生。
在这个控制点中,我们需要将烤好的饼干放置在冷却架上,并等待其完全冷却。
然后,我们将饼干包装到卫生的包装盒中,并密封起来。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实现这个过程,并监测每个包装的完整性和卫生状况。
通过以上各个控制点的监测和控制,我们可以确保饼干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些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原料准备--> 配料 --> 面团制备 --> 饼干成型 --> 烘烤 --> 冷却和包装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监测和调整这些控制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一)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及原理反洗水废液正洗水工作原理:离子交换是指水溶液通过树脂时,发生在固体颗粒和液体之间的界面上,固液间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
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对不同组分显示出不同的平衡特性。
在水处理中常见的离子交换反应是水的软化,除盐及去除或回收污水种重金属离子等。
水中在阳离子交换剂上的Na+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其反应如下:2RNa+M2+=R2M+2Na2+式中:R-----离子交换剂的骨架N+-----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M2+----水溶液中二价阳离子(三)自动控制,在线检测及参数调节自动控制:水泵1、调节池,盐池,软水池均设下水位开关及水位下限自动报警装置。
水位达下限时报警并停泵。
在线检测:1、流量:泵(A-J,L-N)出口流量在线检测,其中泵(A-C)流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通过计算机显示,记录和打印。
2、测硬度:A7-A8检测3、Ph值:调节池中污水,混合反应池中污水,泵(G)出水的Ph值在线检测,既可现场检读,也可通过计算机显示,记录并打印。
运行参数调节及控制策略1、流量:泵(I-K)皆为交流电源离心泵,泵(I-K)连接电磁流量计(F1 -10 )可通过计算机,根据流量设定值指定变频器工作,改变泵的转速以调节其流量。
(四)额定运行参数及预期效果1、盐池容积:12.3L2、离子交换柱:进水流量0.1m3h-1,进水空塔流速=正洗强度=12.7m/h,正洗流量100Lh-1,反洗强度10.2m/h,反洗流量80Lh-1,正反洗时间各15分钟。
3、软水池:流量0.10m3h-1,容积1.37m,停留时间13.7小时。
4、调节池:流量0.10m3h-1。
(五)非标设备的工艺设计及计算一)调节池1.容积:设停留时间t=12h ,则V=Q.T=0.10×12=1.20m 32.直径、高度:设h=D ,锥底Φ100,则V=0.785D 3=1.20,则 H=D=1.20m3、管口直径(1)进水管:10分钟充满调节池,管内流速u 0=,则 管中流量Q 0=t V =102.1×60=7.2 m3.h -1 D 0=00785.0U Q =6.1*785.03600/2.7=40mm(2)溢流管流速U 1=0.5 m.s -1 Q 1=Q 0=7.2 m 3.h -1D 1=11785.0U Q =5.0*785.03600/2.7=70mm(3)出水管U 2=1.0 m.s -1, Q 2=0.10 m 3.h -1D 2=22785.0U Q =0.1*785.03600/10.0=6mm ,取D 2=20mm(4)放净管 D 3=40mm4、示意图如图14所示。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通常会使用控制点对工艺流程进行控制。
下面是一个带有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例子。
工艺流程图如下:原料准备→原料检验→原料入库→配料→混合→研磨→筛分→均质→浸泡→展布→烘干→喷涂→固化→成品检验→包装→成品入库。
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每个环节,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控制点进行监控。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每个环节的控制点。
1. 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工艺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控制点包括原料种类、原料来源等。
原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并且需要进行合理的储存和保管。
2. 原料检验:原料检验是原料入库前的必要步骤,用来检验原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控制点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
只有通过检验的原料才能入库使用。
3. 配料:配料是根据工艺要求将不同原料进行配比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配料比例、配料顺序等。
合理的配料能够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混合:混合是将配料进行充分搅拌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混合时间、混合速度等。
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5. 研磨:研磨是将混合后的物料进行细磨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研磨时间、研磨介质等。
研磨过程中需要控制物料的粒度和流动性。
6. 筛分:筛分是将研磨后的物料按照粒度进行分类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筛分精度、筛分速度等。
筛分精度和速度对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有很大影响。
7. 均质:均质是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
控制点包括均质时间、均质压力等。
合理的均质能够改善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8. 浸泡:浸泡是将均质后的物料进行液体浸泡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浸泡时间、浸泡液浓度等。
浸泡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9. 展布:展布是将浸泡后的物料均匀展开的过程。
控制点包括展布速度、展布厚度等。
展布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有很大影响。
10. 烘干:烘干是将展布后的物料进行脱除水分的过程。
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pidPID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方法。
PID是三个英文单词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的缩写,即比例、积分、微分。
PID控制根据被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通过计算出的控制量来调节被控制系统的输出,使其达到设定值,从而实现闭环控制。
下面介绍一个PID控制在工艺流程中的应用。
首先,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如下:1. 传感器:采集被控参数的实际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
2. 控制器:根据设定值和传感器反馈的实际值,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
3. 执行器:根据控制量的大小来调节被控设备的输出。
具体的PID控制步骤如下:步骤一:设定值的设定操作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被控参数的设定值,即期望被控参数的值。
例如,设定恒温槽的温度为40摄氏度。
步骤二:传感器采集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例如恒温槽的实际温度,并将实际值发送到控制器。
步骤三:控制器计算出控制量控制器根据设定值和传感器反馈的实际值,利用PID算法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
PID算法是根据被控参数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来决定控制量的大小的。
其中,比例项(P项)根据被控参数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直接计算出一个比例系数;积分项(I项)计算过去一段时间内差异的累积,用于调节系统的静态误差;微分项(D项)则用于抑制系统的超调和振荡。
通过PID算法计算,控制器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量,例如调节恒温槽的加热功率。
步骤四:执行器调节被控设备的输出执行器根据控制量的大小来调节被控设备的输出。
例如,在恒温槽的控制中,执行器可以根据控制量的大小,调节加热器的功率,以控制恒温槽的温度。
步骤五:反馈被控参数的实际值执行器改变被控设备的输出后,被控参数的实际值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控参数的新的实际值,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以更新反馈信息。
步骤六:循环运行PID控制上述步骤会循环运行,控制器根据持续更新的实际值和设定值,计算出新的控制量,执行器调节被控设备的输出,从而实现对被控参数的精确控制。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查阅文献,熟悉项目情况;2天
2、进行工艺计算及相关设计计算2天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1天
4、吸收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填料塔的结构简图绘制4天
5、提交设计1天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将设计的工艺流程方案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表示出来,绘出流程所需全部设备,标出物流方向及主要控制点的控制参数值。
设计要求
(一)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 摘要;
2. 流程的确定和说明(附流程简图);
3. 生产条件的确定和说明;
4.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5. 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 设计结果列表;
7. 设计结果的讨论和说明;
8. 主要符号说明;
9. 注明参考和使用过的文献资料;
10. 结束语
(二) 绘制一个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绘制吸收塔主体设备装配图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
设备条件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师评分表
注: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定成绩。
4 后记及其他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从填料塔设计方案到填料塔设计的基本过程的设计方法、步骤、思路、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使我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也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此次课程设计按照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
整体设计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在设计指导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发现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需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的广度。
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水吸收氨填料
吸收塔 工艺设计图
09.6.5 09.6.5
附图2 主体设备条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