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的地质构造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3
153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咸阳彬长矿区采空地面塌陷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侯小峰,赵秋鹏,刘博涛(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陕西 西安 710003)摘 要:咸阳彬长矿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较发育,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区和黄土塬区,区内地面塌陷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面裂缝和次生的滑坡、崩塌。
本文在对区内地质环境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分析了该区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关键词:地面塌陷;分布特征;形成规律中图分类号:TD3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0-0153-2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侯小峰,男,生于1980年,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方面。
彬长矿区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长武、彬县二县境内,矿区面积约670km 2,可采资源量达69亿吨。
在地貌单元上处于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塬区黄土盖层厚度多在250m 左右,但周边沟壑密集,沟坡陡峻,相对高差达200m 左右。
然而矿区黄土覆盖层厚,山地丘陵密集,黄土本身的特性,如湿陷性、大空隙、垂直节理发育、力学强度较低等,造成了这些地区地面塌陷的特殊性。
破坏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严重,上访等现象增多,加剧了社会矛盾,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彬长矿区因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进行了现场调查,明确了主要采空区地面塌陷分布的范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发育类型以及影响地面塌陷的因素[1]。
1 区域地质环境1.1 地形地貌彬长矿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与陇东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塬梁沟壑区,基本地貌有河谷阶地、黄土塬和黄土梁峁三种。
泾河河谷高程+850m ~+870m,塬面高程+1050m ~+1320m,地形相对高差200m,为残塬梁峁地貌。
1.2 气象水文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水量538.2mm。
陕西省咸阳市矿产资源概况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为中国第一帝都。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下辖秦都、渭城、杨陵三区、兴平市和泾阳、永寿、乾县、礼泉、三原、武功、淳化、旬邑、彬县、长武10个县。
咸阳市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探明22种,已开发利用10种,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台坳区,其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
已探明储量为101亿吨,预测为150亿吨左右。
煤种主要为不粘结煤、长焰煤,为中灰粉、低硫、低磷至中磷、低发热值至高发热值的低变质烟煤,是较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重要矿产,储量非常丰富。
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淳化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公里,质量佳、厚度大,储量估计有3000亿立方米。
矿石的碳酸钙含量97%以上,氧化钙含量55%以上,是生产水泥、电石、轻质碳酸钙等产品和烧制石灰的优级矿石。
煤系自东向西呈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东起旬耀边境,西至长武县城,南到永寿平遥,走向长达70公里以上,煤层倾斜向北,倾角3°~10°,局部地区达14°~30°以上,含煤面积约1680平方公里。
除局部出现宽缓褶皱外,总的情况是构造简单、煤层稳定、断层少而小,不少地区煤层沿沟谷出露地面。
储量约110亿吨以上,是国家计划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咸阳市今后五至十年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任务是:以能源基地建设为主线,以三大矿种为重点,以加大勘查基础投入为突破口,千方百计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努力使矿业及其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领先于工业增长速度,使矿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保证全市经济建设对能源、建筑材料的需要。
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析'【内容提要】秦定都咸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也标志着秦国兴起之历史的转折。
咸阳形胜,因生态地理条件和地理形势的优越,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
汉并天下,定都长安,依然有沿袭这一优势的考虑。
\xa0\xa0【关\xa0键\xa0词】秦都/咸阳/生态地理/经济地理\xa0\xa0\xa0\xa0\xa0\xa0\xa0\xa0《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
”《秦始皇本纪》:“孝公享国二十四年。
……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商君列传》也写道:“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定都咸阳,是秦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也形成了秦国兴起的历史过程中的显著转折。
定都咸阳,是秦史上的辉煌亮点。
如果我们从生态地和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也可以获得新的有意义的发现。
\xa0\xa0\xa0\xa0\xa0秦都的转移:由林牧而农耕的进步\xa0\xa0\xa0\xa0\xa0秦的政治中心,随着秦史的,呈现由西而东逐步转移的轨迹。
\xa0\xa0\xa0\xa0秦人传说时代的历史,有先祖来自东方的说法。
而比较明确的秦史记录,即从《史记·秦本纪》所谓“初有史以纪事”的秦文公时代起,秦人活动的中心,经历了这样的转徙过程:\xa0\xa0\xa0\xa0西垂—汧渭之会—平阳—雍—咸阳其基本趋势,是由西向东逐渐转移。
\xa0\xa0\xa0\xa0在秦定都雍与定都咸阳之间,有学者提出曾经都栎阳的意见。
笔者认为,司马迁的秦史记录多根据《秦记》,因而较为可信的事实(注:参阅王子今:《〈秦记〉考识》,《史学史研究》1997年1期;《〈秦记〉及其历史价值》,《秦文化论丛》第5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是值得重视的。
而可靠的文献记载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秦迁都栎阳的内容。
就考古文物资料而言,栎阳的考古也没有提供秦曾迁都栎阳的确凿证据,其城址遗迹年代均判定为秦代或汉代(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考古学报》1985年3期。
迁都咸阳的自然地理因素
1. 地理位置优越:咸阳位于中国中部,地势较为平坦,是连接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地区的交通枢纽,自古即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2. 丰富的资源:咸阳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力资源、煤炭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等,这些资源在建设新的首都时将发挥重要作用。
3. 气候适宜:咸阳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温和,适宜生长各种植物,这将为新首都的美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优越的条件。
4. 地质构造稳定:咸阳地区属于华北地块稳定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较低,可以为新首都的安全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5. 水系发达:咸阳地区拥有众多河流、湖泊和水库,水资源丰富,这将为新首都提供优质的水源,同时也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口镇—关山活动断裂及其地质背景讨论[摘要] 渭河盆地北部的口镇-关山断裂带,为咸阳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
其构造条件和地质背景十分复杂。
本文依据断裂带两侧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观测资料对其活动性背景进行讨论。
0引言口镇-关山断裂带是咸阳市地震最活跃地区之一,历史上沿断裂带曾发生了1880年永寿县5.2级、1850年乾县5级、1704年泾阳5级、1655年三原5级等多次中强地震。
据关中地震活动时间序列,渭河盆地地震活跃期大多发源于本区,1970年以来该区也是咸阳市小震多发区,发生于1976年三原ML3.2级、泾阳ML3.7级,1990年三原ML3.0级,1998年泾阳ML5.2级,2010年三原ML3.8级等地震可能与该断裂活动有关。
该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可能性高于其他地区。
对这一地区地质、水文、环境等异常资料的观测分析和研究,均有助于地震前兆异常的分析和识别。
1 概述口镇-关山断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北界,西起永寿北,向东经口镇、鲁桥至阎良东北,长约75km。
走向近EW,为高角度张性断裂,倾向S,倾角70~80°,断距向深部增大。
鲁桥以西破碎带宽度为50m,以东可达1000m。
盆地内呈隐伏状态,磁、重力、地电及钻探资料均有反映。
地貌特征北部为富平塬及山地,南部为河流阶地、洪积扇群,高差达数十米至数百米,横穿断裂的冶峪河,由于北盘间歇性抬升,在口镇处表现为早期以U形谷中又侵蚀成V形的”谷中谷”,进入盆地处形成喇叭状出口。
西段两盘主要为古生界地层,东段错断新生界地层50~800m,南侧有中新统地层,厚640m,北侧缺失,控制前中新世沉积分布,第三纪前为挤压性质,后期为张剪性质,新构造运动尤为明显,沿断裂带有断开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现象,断距20m,口镇一带沿断裂发育有地裂缝。
历史上曾发生过五级地震主要集中在西段,沿断裂带往东有小震群活动,跨断裂形变测量表明有垂直位移运动。
2 地质背景断裂走向近东西,其南、北两侧前新生界基岩时代、岩性、结构和构造均有很大差异。
咸阳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形势分析王瑞,段军鑫(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摘要]咸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往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引发了当下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本文在阐述咸阳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利用现状;发展形势;咸阳地区[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2-0103-02[收稿日期]2018-12-04[作者简介]王瑞(1992-),女,陕西咸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环境方面工作。
咸阳市地处关中腹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24种,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石油、油页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化工用灰岩等,由于多年开采,加之法规不完善、监管的缺位及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不到位等,导致了矿山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闭坑及破产矿山遗留的环境地质问题无人买单。
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和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不但直接危害矿山生产,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
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公众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简述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并分析了咸阳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形势。
为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地质环境监管及决策的科学依据。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矿产资源概况咸阳市矿产资源具明显区域特色,北部以煤、煤层气、石油、油页岩、天然气为主;中部以石灰岩为主;南部以地热资源为主。
砖瓦用粘土遍布全区,非金属矿产丰富,金属矿产很少。
全市已发现矿产24种,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石油、油页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化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白云岩、陶瓷土、伊利石粘土、紫砂土、水泥用粘土、砖瓦用粘土、石英砂岩、建筑用砂石、硫铁矿、铝土矿、铁矿、地热、矿泉水等。
陕西咸阳彬县地质构造彬县地质构造简单,地壳运动缓慢而稳定,属弱震区。
所发生的地质,震源多在境外,且裂度不大,破坏性较小。
较大的地震有两次,一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华县震中8级,彬县裂度七,房屋倒塌甚多。
二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震8.5级,彬县裂度6—7,破坏很大,县内一个窑洞塌死七人。
从公元前186年至今有记载地震13次。
土壤与植被县境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土壤主要由黑垆土、黄墡土、淤土、红土、潮土构成。
黑垆土是本县主要的农业土壤。
县内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和农业植物群为主。
近年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植被情况大有改善。
植被为松柏杨杏槐,间有杂木林,土壤属黄胶土质。
地质构造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前绵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构造简单。
南翼倾角平缓,一般1°—2°,北翼较陡,从西到东由4°陡增至9°。
两翼跨度8公里,北翼起伏幅度300米,起伏一般为80米。
地层岩性彬县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层,特别是有巨厚的第四纪黄土堆积。
龟蛇山的地岩层性应为白垩系(K)洛河组,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平粗砂岩。
龟蛇山位于龙高镇富仁村泾河岸边,距县城44公里,距龙高镇7公里,东距公刘墓5公里。
从泾河北边高原俯瞰,有酷似龟、蛇的两道山梁南北向奔入泾河,民间称为龟蛇二相、龟蛇神山等。
相传在公刘死后不久,曾经发生了泾河黑龙移动犟山,企图用洪水冲跨公刘墓的事,幸有伏龙山的顽强抵御,才使公刘墓免受洪水冲击。
公刘的发展农业,使人民丰衣足食的事迹感动了上天,为了保护公刘墓,天庭就派龟、蛇、牛头、马面等各路神仙下凡保护长眠于此的公刘,从龟蛇山开始,伏龙山、蝎子掌山、牛头马面山等依次排开,犬牙交错,曲曲折折,消耗能量,使泾水自古到今都无法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危害公刘墓。
前言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市零距离接壤,共同构成西安——咸阳都市圈。
近年来,咸阳市区的建设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突破了原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形态,为了适应咸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修编。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不断扩大,1997年批准实施的《咸阳市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日益明显。
为此,咸阳市政府提出修编<<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以城市集中供热为主导,以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统一整合规划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地热、天然气等各种供热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咸阳丰富的地热资源。
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指导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2005年9月开始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分为近期(至2010年)和远期(2020年)两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节约能源和做好城市热力规划的通知》、《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咸阳市集中供热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制定的《关于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咸阳市近期建设规划》等。
本次规划立足于咸阳市区特点和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集中供热工程原理和系统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集中供热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总体建设统筹兼顾,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感谢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热力公司、西区供热公司、北区供热公司和沣河新区供热公司等单位为本次规划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第一章概述1.1城市概况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中部,地处东经1070 39至1090 11,北纬340 12至350 34之间,东临西安,南接长安、户县,西靠宝鸡、杨凌,北接铜川及甘肃的庆阳、平凉地区。
一、地层据勘察揭露,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冲洪积黄土状况(Q4al+pl)、粉土(Q4al+pl)、冲积细沙(Q4an)、中砂(Q4an)构成,个土层的野外特征分述如下:○1素填土(Q4m1):黄褐色,土质不均。
主要为耕植土,含植物根系及少量瓦片,结构松散。
该层厚0.60~0.90m层底埋深0.60~0.90m,层底标高384.33~384.84m.。
2,黄土状况(Q4al+pl):褐色,湿~饱和,坚硬~可塑,土质均匀。
大孔、虫孔较发育,含蜗牛壳及钙质结核,可见斑点。
该层厚3.10~3.70m,层底深埋 3.90~4.30m,层底标高380.97~381.43m。
3、粉土:局部为细沙。
黄褐~浅灰色,湿~饱和,可塑,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
虫孔、针状孔发育,含蜗牛壳残片。
该层厚0.70~2.40m层底埋深 4.70~6.30m,层底标高89.31~93.77m.4、细沙:灰褐色,湿,密实,上部含少量粘性土,下部砂质纯净,矿物成分以石、石英为主,少量暗色矿物。
该层局部缺失,层厚0.80~5.70m,层底深埋5.80~10.80m,层底标高374.53~379.37m.4.细沙:灰色,湿,密实,沙质纯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暗色矿物。
该层局部缺,层厚7.90~5.10m层底埋深10.70.~11.00m,层底标高374.28~374.54m。
5中砂:灰色,湿,密实,沙质纯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暗色矿物。
该层未钻穿,揭露厚度最大厚度4.50m。
二、地下水勘探期间,在勘探深度15.30m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据调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
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期间场地内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四、地质土物理学性质指标据野外原位测试结果,对沙土中进行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修正值(N)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1.1列于表3.1.2——3.1.3。
2黄土状况3粉土状况n min~max фm σf n min~max фm σf δ含水率W(%)12 20.3~22.7 21.5 0.89 1 19.9~19.9 19.2湿重度r(KN/M3)12 19.2~20.1 19.6 0.28 1 19.2~19.2 19.2干重度r d(KN/M3)12 15.7~16.7 16.1 0.31 1 16.0~16.0 16比重Gs 12 2.70~2.73 2.72 0.01 6 2.68~2.69 2.69 0.004 0 空隙比e 12 0.607~0.692 0.66 0.03 1 0.646~0.646 0.646饱和度Sr(%) 12 84~93 89 3.1 1 83~83 83液限Wl(%) 12 29.6~35.8 34 2.11 6 22.5~26.2 24.2 1.47 0.06 塑限Wp(%) 12 18.2~21.2 20.3 1.09 6 14.7~16.4 15.4 0.05 塑性指标Lp(%) 12 11.4~14.6 13.7 1.04 6 7.8~9.8 8.8 0.78 0.09 野性指标Il 12 负0.06~0.33 0.09 0.13 6 0.00~0.36 0.06 0.146 2.45 含水量/液限W/Wl 12 0.57~0.74 63 0.05 1 0.76~0.76 0.76液限/空隙比Wl/e 12 44.58~58.98 51.9 4.03 1 40.56~40.56 40.56湿陷系数δs2.0 12 0.001~0.002 0 0 1 0.001~0.001 0.001自重湿陷系数δzs湿陷起始压力Psh(Kpa)压缩系数(Mpa-) a1-2 12 0.12~0.21 0.16 0.03 1 0.1~0.1 0.1 a2-3压缩模量(Mpa) Es1-2 12 7.9~13.8 11 2.03 16.5~16.5 16.5 Es2-3Es3-4Es4-5n——频数;min~max——最小~最大值;фm——平均值;δ——标准差δ——备注变异系数。
咸阳有614处地质灾害点存滑坡崩塌隐患华商⽹咸阳地质灾害点分布图地质灾害的发⽣往往与降⽔关系密切,⽓象部门预测今年咸阳汛期降⽔量较常年偏多。
与此同时,根据最新排查显⽰,⽬前咸阳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14处,涉及13个县区,其中崩塌最多,滑坡次之。
去年发⽣8起地质灾害灾情2014年,受汛期持续降⾬、突发性暴⾬和初春融冻及⼈类⼯程综合影响,全市共计发⽣地质灾害灾情8起,其中滑坡2起,崩塌4起,地⾯塌陷2起。
共计导致42间房屋破坏,12亩耕地、20亩果林被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87万余元。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得⼒,群测群防体系及应急能⼒进⼀步加强,地质灾害成功预报1起,避免了8户41⼈伤亡和80余万元财产损失。
根据最新排查,⽬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14处,按照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有滑坡177处、崩塌288处、地裂缝100处、地⾯塌陷47处、泥⽯流2处。
按照地域分类为:彬县150处、旬⾢44处、长武51处、淳化91处、永寿19处、泾阳87处、三原32处、乾县28处、礼泉56处、渭城12处、秦都4处、兴平13处、武功27处。
预测今年汛期降⽔量较常年偏多咸阳市国⼟资源⼯作⼈员介绍,咸阳市地质灾害的发⽣⼀般与降⽔关系密切。
据市⽓象局预测降⽔分析,今年咸阳市北部汛期(6~9⽉)降⽔量均值为373.4毫⽶,今年汛期降⽔量为400~440毫⽶,较常年偏多。
南部汛期降⽔量均值为338.6毫⽶,预计今年为310~400毫⽶,较常年偏多。
“根据降⽔预测的结果和农⽥灌溉量的⼤⼩,预计2015年咸阳市地质灾害的发⽣季节预计在5~10⽉,其中6⽉中旬~7⽉上旬前后和9⽉下旬~10⽉上旬多⾬季节和秋⾬连绵季节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及泥⽯流的多发时段。
”该⼯作⼈员说,今年汛期总降⽔量与常年相当,但不排除某些时段可能有强暴降⽔发⽣。
据悉,咸阳市北部长武、彬县、旬⾢、淳化、永寿五县地处黄⼟⾼塬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防范重点为突发性强的滑坡、崩塌和煤炭采空区地⾯塌陷与地裂缝。
一、咸阳的历史地震背景
咸阳市地处陕西关中中部,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具有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
依据国家颁布的最新地震区划图,我市是全省3个处在Ⅷ度高烈度地区的设区市之一。
全市13个县市区中,南部8个县市区和永寿、淳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1g以上,南部8个县市区是国家级重点监视防御区(2006-2020年)。
咸阳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周边地区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波及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上世纪70年代建立地震区域台网以来,本地区已记录到中小地震上百余次。
1998年1月5日泾阳4.8级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破坏,社会影响较大。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我市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10年,我市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若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害,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二、咸阳的地质构造
咸阳市区地质构造隶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其外围被纵横切割的断裂带环绕,历史上无破坏性强震记载,却屡受邻区强震波及致灾,对此应慎重防范。
咸阳市区(包括秦都区、渭城区的辖区。
下同)地处新生代形成的渭河断陷盆地中部。
渭河断陷盆地北邻鄂尔多斯台向斜(其南缘为“北山”),南接秦岭地
槽(即“南山”)。
盆地内邻近秦岭地槽的西安──周至凹陷由东向西伸入本区。
外围断块山地隆起与渭河盆地断陷交错运动,造成二者极不对称的地貌特征。
构造上南有秦岭北麓山前大断裂,北为盆地北缘断裂,东有径阳──渭南断裂及场桥──长安断裂,西为歧山一哑柏断裂。
宝鸡──兴平──或阳断裂(贯称为“渭河断裂带”),由西向东横贯全区,,西起宝鸡西,向东经咸阳、渭南、华县、渔关人河南’境内逐渐消失,全长大于30okm,宽达l一Zkm,影响范围为渭河南北两岸。
该断裂为渭河盆地一条具重要地质和地震地质意义的活动断裂带,它不仅是盆地基底的分界线、盆地盖层结构的分区界线,而且还控制着渭河盆地初期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它又是一条近代强震带。
因此,详细......................
三、关于“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
防震减灾是公益性事业,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建设全面小康咸阳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咸阳市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防震减灾
规划(2006-2020年)》和《陕西省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陕西省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咸阳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等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