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地质构造演化[1]
- 格式:pdf
- 大小:155.83 KB
- 文档页数:2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概述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东西方向延伸,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整体长度为2500公里,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山系。
天山是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距离海洋最远。
其最终形成的时间距今约有两三百万年。
在距今1200-200万年这一段时间,天山在逐渐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东西分布的现代规模。
在演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因为断裂之后的长期沉降而形成了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标签: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地质演化天山在亚洲的中部地区,以逆冲断层作为界线与两侧的盆地分离,并且盆地的基底在天山山脉之下。
天山山脉的地壳主要是由形成于前震旦纪的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以及大洋岩石圈残片共同组成。
大致以东经90度为界,西部地区南侧形成的碰撞带是向南凸起的弧形构造而成,北部地区古陆碎块形成的碰撞带呈现北西走向,组合为一个巨大“帚”型构造型式。
东部地区排列着整齐的东西走向活动陆缘。
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的古洋盆关闭以后,现在活动的主要山脉都是在二叠纪的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1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在天山山脉的南部地区主要有卡拉库姆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河西走廊,在北部地区主要是哈萨克斯坦丘陵、准格尔盆地、东准格尔和南蒙古低山丘陵,向西逐渐是图兰低地、或者是渐变成为戈壁荒漠。
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与其相互连接。
在中亚地区,天山山脉和帕米尔山脉遥相呼应。
整体上,天山山脉西部较宽,东部较窄。
最高峰是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上的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
从天山山脉整体形式上看,其东西部山脉的对比十分鲜明。
组成天山山脉的主要山系有中亚地区的阿赖山哈尔克山-霍拉山以及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
其中阿赖山-哈尔克山-霍拉山是具有连续性、延伸最长的完整的线性山系。
天山山脉的北部地区中的山系以及盆地呈现出一种燕行式的排列,向东南方向逐渐地收敛,这样就构成了天山山脉西部巨大的“帚”型。
东天山中段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特征舍建忠; 冯长丽; 贾健; 邸晓辰; 段旭杰【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8(036)002【总页数】7页(P135-141)【关键词】东天山; 构造演化; 演化特征; 北天山洋【作者】舍建忠; 冯长丽; 贾健; 邸晓辰; 段旭杰【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东天山造山带位于新疆天山造山区东段,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准噶尔-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板块交汇处[1-3],属天山-兴蒙造山带组成部分,是探讨亚洲大陆形成岩化的理想地区之一。
区内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4],是中国重要的铜、镍、金、铁铅锌等大型矿床集中区[5],为目前国土资源调查和国家“973”项目的重点调查及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6],这也是东天山为新疆地质科研工作程度最高地区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对东天山造山带内觉罗塔格构造带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3种认识:①认为其是晚古生代裂陷槽[7-10],该观点被普遍应用于范围内基础地质工作;②认为觉罗塔格为被动大陆边缘[3,11];③认为觉罗塔格中康古尔塔格为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缝合带[12-16],只是俯冲方向有区别,该缝合带与张良臣所划的塔里木与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的艾比湖-康古尔塔格缝合带东段相同。
由于大地构造背景的不确定性,引起业界对该区成矿背景的争论[17-18],上述争论反映出该地区大地构造属性的复杂性和重要性[4]。
笔者赞同第三种认识。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以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为主线,以大陆动力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系统收集和总结区内地质矿产及科研资料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疆东天山成矿带中段1∶5万区域地质综合调查项目成果,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初步探讨其造山演化过程。
1 东天山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组成研究区以康古尔大断裂构造带为界,该断裂构造带以北为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以南为塔里木板块,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雅勒伯克-大南湖复合岛弧带、康古尔塔格-黄山缝合带、阿奇山-雅满苏晚古生代岛弧带、喀拉塔格地块和库米什残余盆地(图1)。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成因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是中国北疆地区重要的矿床之一,产出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有辉铜矿、黄铜矿、白铜矿等,氧化物矿物主要有金红石、透辉石、钛铁矿等。
该矿床的成因机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矿床分布于东天山的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中。
透乐大凹陷基境中,富含角岩体和富含铁那达慕(Nadamu)岩体是该矿床形成的基础。
角岩体是由埃达克质或拉斑岩浆侵入到沉积层中形成的,是该矿床中具有一定重要性的构造单元。
铁那达慕岩体是古元古代上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老的板块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次岩浆迁移和变质改造。
在岩石组成中,主要富含Ti、V、Fe等元素,被视为钛铁氧化物类型矿床的主要母体岩石。
矿床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构造作用和热液作用两个阶段。
在构造作用阶段,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发生断层、剪切和褶皱等变形,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克拉门托化作用。
在这个阶段,成矿元素被迁移到相应的热带区域,并逐步富集。
在热液作用阶段,由于岩石构造的改变而使成矿热液渗透到富含Ti、V、Fe的岩石中,与此类火山岩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成因对矿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的成因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在构造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形成。
这一矿床的存在不仅有助于加深岩石、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的认识,而且为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以下是有关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钛铁氧化物矿床的数据分析。
1. 矿床分布:东天山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中。
分析:矿床的分布与地质构造背景有关,透乐大凹陷和南北坑谷带在地质演化中经历了多次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2. 主要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白铜矿、金红石、透辉石、钛铁矿等。
分析:不同矿物的存在表明该矿床的成矿元素和成因机制复杂多样,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东天山土屋-白山一带区域成矿过程及演化规律[摘要]东天山土屋-白山一带发现了土屋、延东、黄山、黄山东、东戈壁等众多矿床(点)。
通过对区域主要矿产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区域矿产在不同地质单元的产出特征、成因等,建立了区域成矿谱系;根据区域矿产时空分布规律、与区域构造的关系、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再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初步总结了区域成矿过程及演化规律。
华力西期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运动期,也是本区最主要的成矿期;次为印支期,再次为燕山期,而加里东期、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及成矿作用较弱。
关键词土屋-白山一带区域成矿过程演化规律1.区域地质特征东天山土屋-白山一带成矿带位于古亚洲成矿域(I级)、准噶尔成矿省(Ⅱ级)内,北部属于吐哈盆地(地块)石油-天然气-煤-U-Fe-耐火粘土-钠硝石-盐类-膨润土成矿带(III 级),南部属于觉罗塔格(裂陷槽)Cu-Ni-Fe-Mn-V-Ti-Au-Ag-Mo-W-RM-钠硝石-石膏-硅灰石-煤-硫铁矿-硅灰石-玉石成矿带(III级),是新疆岩浆熔离型铜镍矿、斑岩型铜钼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等矿产的主要产地。
区内岩浆-构造活动强烈,成矿条件非常有利,成矿带划分见图1。
图1 东天山土屋-白山区域矿产分布概况图2.区域主要矿产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区域矿产类型多,铜、镍、钼、铁、金、铅锌、锂辉石已成为本区重要的矿产类型,随着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思维的应用,区域矿产类型不断增加。
2.1铜镍矿按成因分类均为基性-超基性岩型(表1)。
区域上超大型铜镍矿(黄山、黄山东)、大型铜镍矿(黄山南、图拉尔根、香山)、中型铜镍矿(土墩、葫芦)、小型铜镍矿(碧玉山)等8个矿床正在开采中或曾经开采过,白鑫滩、红石岗等正在勘探中,烟墩、小黄山、串珠、马蹄等铜镍矿点工作程度较低,但找矿前景良好。
表1 区域铜镍矿简要特征表时间上,白鑫滩形成于早二叠世,黄山形成于早二叠世,黄山东形成于中二叠世,香山形成于早二叠世,图拉尔根形成于中二叠世。
蔡志慧等:东天山北山造山带中大型韧性剪切带属性及形成演化时限与过程1895 Zuo GC, Zhang SL, He GQ and Zhang Y. 1991. Plat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in Beishan near the Sino188 : 385 - 392 Mongolian border region,China. Tectonophysics,舒良树,郭召杰,朱文斌,卢华复,王博. 2004.天山地区碰撞后构 10 ( 3 ): 393 - 404 造与盆山演化.高校地质学报,唐哲民,蔡志慧,王宗秀. 2011.中天山东部南北两缘韧性剪切带变 38 ( 4 ): 970 - 979 形特征.中国地质,吴文奎,姜常义,杨复,李良辰. 1992.南天山榆树沟铜花山构造混 14 ( 1 ): 8 - 13 杂体雏议.西安地质学院学报,肖文交,韩春明,袁超,陈汉林,孙敏,林寿发,厉子龙,毛启贵,张继恩,孙枢,李继亮. 2006.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岩石 22 ( 5 ): 1062 -1076 学报,许志琴,张建新,徐惠芬. 1996.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1 - 294 力学.北京:地质出版社,许志琴,李思田,张建新,杨经绥,何碧竹,李海兵,林畅松,蔡志慧. 2011.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 / 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岩石 27 ( 1 ): 1 - 22 学报,杨经绥,吴才来,陈松永,史仁灯,张建新,孟繁聪,左国朝,吴汉 Elena C. 2006.甘肃北山地区榴辉岩的变质年龄:来自锆石泉, Pb 同位素定年证据.中国地质, 33 ( 2 ): 317 - 325 的 U杨经绥,徐向珍,李天福,陈松永,任玉峰,李金阳,刘钊. 2011.新 Pb 同位素定年:早疆中天山南缘库米什地区蛇绿岩的锆石 U27 ( 1 ): 77 - 95 古生代洋盆的证据.岩石学报,杨天南,李锦轶,文中田,冯晓飞,王瑜,孙桂华,高立明. 2004.中 78 ( 3 ): 310 - 318 天山地块南北两缘的韧性剪切带.地质学报,于海峰,陆松年,梅华林,赵风清,李怀坤,李惠民. 1999.中国西部元古代榴辉岩花岗岩带和深层次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大陆 15 ( 4 ): 532 - 538 再造意义.岩石学报,张元元,郭召杰. 2008.甘新交界红柳河蛇绿岩形成和侵位年龄的 24 ( 4 ): 803 - 809 准确限定及大地构造意义.岩石学报,周鼎武,苏犁,简平,王润三,柳小明,陆关祥,王居里. 2004.南天 Pb 年龄及山榆树沟蛇绿岩地体中高压麻粒岩 SHRIMP 锆石 U49 ( 14 ): 1411 - 1415 构造意义.科学通报,左国朝,何国琦. 1990.北山板块构造及成矿规律.北京:北京大学 1 - 226 出版社,附中文参考文献蔡志慧,许志琴,唐哲民,何碧竹,陈方远. 2011.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壳变形以及造山时限.中国地 38 ( 4 ): 855 - 867 质,高俊,龙灵利,钱青,黄德志,苏文,Reiner K. 2006.南天山:晚古 22 ( 5 ): 1049 - 1061 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岩石学报,高俊,钱青,龙灵利,张喜,李继磊,苏文. 2009.西天山的增生造 28 ( 12 ): 1804 - 1816 山过程.中国地质,郭召杰,史宏字,张志诚,张进江. 2006.新疆甘肃交界红柳河蛇绿 22 ( 1 ): 95 - 102 岩中伸展构造与古洋盆演化过程.岩石学报, 23 : 947 - 951 李继亮. 2004.增生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地质通报,李向东,肖文交,周宗良. 2004.南天山南缘晚泥盆世构造事件的 40 Ar / 39 Ar定年证据及其意义.岩石学报, 20 ( 3 ): 691 - 696 李曰俊,杨海军,赵岩,罗俊成,郑多明,刘亚雷. 2009.南天山区 33 ( 1 ): 94 - 104 域大地构造与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刘晓春,吴淦国,陈柏林,舒斌. 2002.甘肃北山榴辉岩的变质历 23 ( 1 ): 25 - 29 史.地球学报,梅华林,于海峰,李拴,陆松年,李惠民,左义成,左国朝,叶得金,刘金城. 1998.甘肃北山地区首次发现榴辉岩和古元古花岗质 43 ( 19 ): 2105- 2111 岩石.科学通报,聂凤军,江思宏,白大明,王新亮,苏新旭,李景春,刘妍,赵省民. 2002.北山地区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北京:地质出版社, 1 - 408 舒良树,马瑞士,郭令智,孙家齐. 1997.天山东段推覆构造研究.地 32 ( 3 ): 337 - 350 质科学,舒良树,夏飞雅克,马瑞士. 1998.中天山北缘大型右旋走滑韧剪带 16 : 326 - 336 研究,新疆地质,舒良树,卢华复,印栋豪,王博. 2003.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 39 ( 1 ): 17 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30。
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木合塔尔·扎日;张晓帆;陈斌;木合塔尔·买买提【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1【摘要】东天山造山带在晚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四阶段演化过程,即泥盆纪吐-哈古大洋形成,早石炭世俯冲造山,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以及二叠纪造山期后造山带的进一步变形.自北而南划分为大南湖-哈尔里克岛弧带、康-阿板块碰撞缝合带和中天山岛弧带等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带).东天山的矿产严格受构造控制,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期间发育的铜、金、铜镍硫化物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具有十分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发育有斑岩型铜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和热液型金矿床等矿床类型.这些矿床在东天山地区构成四条大的成矿带:康古尔断裂以北铜矿带;金、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带(北带);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南带)和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总页数】8页(P5-12)【作者】木合塔尔·扎日;张晓帆;陈斌;木合塔尔·买买提【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6【相关文献】1.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洋陆转换与构造演化——来自晚石炭世流纹岩的证据 [J], 史建杰;陈宣华;丁伟翠;李冰2.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和准噶尔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多金属成矿作用 [J], 张海祥;牛贺才;沈晓明;马林;于学元3.青河后造山岩体成因及其对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 [J], 董增产;赵国春;潘峰;王凯;黄博涛4.东天山康古尔塔格构造带的组成、结构与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J], 张忠义;肖文进;郑小明;杨国龙;高军辉5.东天山康古尔塔格构造带的组成、结构与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J], 张忠义;肖文进;郑小明;杨国龙;高军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是中国新疆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天山北坡,是天山构造带的一部分。
在这一地区,晚石炭世的双峰式火山岩是非常典型的地质单位。
对这些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地质历史,还有助于认识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
以下将对东天山巴里坤地区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
根据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沉积和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年龄被认为是陆内造山带阶段。
通过对火山岩中的锆石和辉石的U-Pb年代学研究,可以获取火山岩形成的具体年限,从而确定其时代。
火山岩中获得的年龄数据可以与其他地质事件(如陨石撞击事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确认火山岩的时代地位。
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演化一、本文概述《东天山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演化》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东天山地区古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其背后的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
东天山,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的重要区域。
其古生代的构造和岩浆活动记录了该地区地壳形成、演化和变形的历史,对于理解区域地质演化、板块构造运动以及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概述东天山地区古生代的基本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岩石类型、构造格局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裂系统、褶皱构造、岩浆岩带等,揭示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岩浆作用的类型、时空分布及其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揭示岩浆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和成因机制。
通过综合研究东天山古生代的构造和岩浆作用,本文旨在揭示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演化过程,包括板块俯冲、碰撞造山、陆内变形等重要地质事件。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东天山地区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古生代地质演化的认识,为区域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二、区域地质背景东天山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其地质背景复杂且独特。
该区域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跨越了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等多个构造单元,这使得东天山成为研究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理想地区。
在古生代,东天山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早期,该区域可能是一个洋盆环境,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洋盆逐渐闭合,形成了现今的陆内造山带。
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形成了丰富的岩浆岩和火山岩记录。
在岩浆作用方面,东天山地区的岩浆岩类型多样,包括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这些岩浆岩的形成与古生代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过程。
地球动力学演化方面,东天山地区在古生代经历了从洋盆闭合到陆内造山带的转换过程。
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冯益民;朱宝清;杨军录;张开春【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02(20)4【摘要】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是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隶属准噶尔地块),随着阿尔曼特洋盆和米什沟-干沟洋盆关闭,拼接到阿尔泰古陆边缘,成为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增生边缘.志留纪-早泥盆世沿卡拉麦里一带再次裂解,形成了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将南准噶尔地块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割裂开来.随着卡拉麦里洋盆的向南俯冲,造成了东天山地区大南湖一带的泥盆纪岛弧杂岩带,构成了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系,中泥盆世末卡拉麦里洋盆关闭.早石炭世进入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形成一系列裂陷槽和裂谷,晚二叠世开始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开始隆升.【总页数】6页(P309-314)【作者】冯益民;朱宝清;杨军录;张开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P547【相关文献】1.试析东天山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J], 臧亚辉2.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545Ma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学和成矿学意义 [J], 徐兴旺;马玉光;秦克章;三金柱;王瑜;惠卫东;康峰;毛骞;李金祥;孙赫3.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 [J], 王京彬;王玉往;何志军4.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 [J], 任纪舜5.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 [J], 王国灿; 张孟; 冯家龙; 廖群安; 张雄华; 康磊; 郭瑞禄; 玄泽悠; 韩凯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天山区域构造一、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疆天山是中亚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属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两大板块,它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古板块的边部经复杂的裂解,在古洋中不断增生、拼合而成。
本文在用张良臣(2003)的划分方案基础上,以古生代尤以晚古生代的地质结构为基础,将天山构造单元划分为三个一级板块,三个二级微板块,18个三级构造单元。
其划分如下图:新疆天山构造单元图1-板块界线;2-3级构造单元界线;3-构造单元编号(各单元名称见正文)I 准噶尔板块I1准噶尔微板块I1-1 天山北麓山前凹陷I1-2 博格达晚古生代裂陷盆地I1-3 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带I1-4 吐-哈地块I1-5 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沟弧带Ⅱ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II1 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II1-1 阿拉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II1 -2 赛里木地块II1 -3 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II1 -4 伊宁石炭纪裂谷II1-5 阿吾拉勒二叠纪上叠裂谷II1 -6 那拉提-巴仑台地块II1-7 东阿莱-哈尔克早古生代陆缘盆地II1-8 艾尔宾晚古生代盆地II1-9 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Ⅲ塔里木-华北板块III1 塔里木微板块III1-1 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III1 -2 星星峡地块III1 -3 柯坪前陆盆地III1-4 库鲁克塔格隆起III1 -5 北山古生代裂谷III1 -6 天山南麓山前凹陷二、主要断裂构造新疆天山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按构造性质可分为逆冲及推覆断裂、走滑断裂、韧性剪切断裂等,但主要的断裂构造自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具有长期演化、多期活动特点,在不同时期其构造性质变化比较大。
1、艾比湖-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即黄汲清先生所称的“天山主干断裂”,由艾比湖经依连哈比尔尕主脊北侧、胜利达坂、可可乃克与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相连。
该断裂为准噶尔微型板块与伊犁-伊赛克湖微型板块的缝合线,在其西部博罗科努山分布有大规模的碰撞花岗岩链,哈希勒根达坂及米什沟-干沟发育有镁铁岩-超镁铁岩。
东天山地区晚古生代成矿规律总结作者:崔楠来源:《西部资源》2011年第02期摘要:晚古生代是新疆东天山地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在晚古生代东天山地区经历了绝罗榙格地区裂陷槽形成和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形成。
其构造演化伴随了大量矿产的形成,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早石炭世以Cu-Pb-Zn矿化为特色,主要形成了火山一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铜、铅、锌矿床;晚石炭世以火山一次火山热液型和岩浆熔离型成矿最为发育,其中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岩浆熔离型矿床以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主,早二叠世是东天山的成矿高峰期,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动力变质热液活动有关,其中岩浆热液型以金铜矿床为主;晚二叠世仅见有动力变质热液型叠加金矿化。
空间上吐哈盆地南缘(北带)铜矿带,康古尔(中带)金矿带,阿齐山—雅满苏(南带)铁、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以及中天山地块铁、铅锌、银成矿带。
关键词: 晚古生代东天山时间规律空间规律一、东天山构造格局演化东天山晚古生代地壳演化以早古生代残留洋盆的演化、消亡和微陆块内部的再度裂解和汇聚为主要特征。
元古代末开始裂解并漂移在广阔的古亚洲大洋中的各块体,经过早古生代的拼贴而成为统一的准噶尔板块之后,东天山的晚古生代洋盆仅见于卡拉麦里和库米什一红柳河一带。
卡拉麦里残余洋盆于加里东末期开始消减(何国琦等,1995),其标志是哈尔里克岛弧带中发育了一套泥盆纪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的岛弧型火山岩(王广瑞,1996)。
但该洋盆最终封闭的时间是早石炭世末,主要证据有:(1)中上石炭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复理石存在)不整合覆盖在下石炭统绿色片岩之上;(2)晚石炭世有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3)哈尔里克有石炭纪岛弧型火山岩形成,哈尔里克岛弧主要形成于此时(成守德等,1998)。
伴随洋盆的俯冲、消减和闭合,最终导致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拼合。
库米什一红柳河边缘海盆的形成与中天山和吐哈微陆块之间的汇聚有关:由于中天山北侧早古生代洋盆向南俯冲(马瑞士等,1993),导致塔里木北缘出现拉张,形成新生的早古生代中一晚期边缘海盆。
东天山板块构造与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作者:彭明章杨庆祥申文环赵立娜来源:《科学家》2016年第03期摘要东天山位于阿奇克库都克断裂和康古尔断裂两个断裂带之间,涉及北天山和中天山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南侧为塔里木板块中的中天山地质单元。
东天山之前属于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后期经过地壳运动分离了出来,之后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由于岩浆运动,产生了大面积的侵入岩,因此,东天山是中天山地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多旋回和多期次的地质演变特点使得每个发展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银、铁、金、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
本文根据板块运动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地区的地质状况和构造特征,确定了研究地区的四个演变阶段:泥盆纪大洋早石炭世俯冲造山早石炭世碰撞造山二叠纪造山期后缝合带碰撞、推覆和形成四个阶段。
最后,根据矿床的成矿理论,总结了研究地区的金属矿产成矿规律,探讨了研究地区金属矿产的成矿规律,对于后期的勘探和勘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天山;板块构造;金属矿产:成矿规律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区和国家矿产资源重点的调查地区,东天山地区涵盖范围非常广,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包括北山北麓、库鲁克塔格、觉罗塔格山一南湖隔壁、吐一哈盆地南缘,处于塔里木、准噶尔一哈萨克斯坦以及西伯利亚这三类板块交汇处。
本文所分析的东天山地区位于新疆地区东部,东起甘新交界,西至小热泉子,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聚集区,是目前矿产资源勘察的西部地区的重点地区。
1板块构造结构根据东天山周围地区岩石的沉积状况、组合状况、变形状况、变质状况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古生物分区、深部地壳结构等特征,东天山是以黄山断裂带为界,北部是准噶尔板块的一部分,南部是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
根据对研究地区石炭系的调查勘探,研究地区共分为两个地层系统:无序地层和有序地层。
共分为3个构造沉积带,经过比较和分析,发现黄山断裂带的两侧地质状况大不相同。
此外,在碰撞带内还有一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对于金属矿产的分布以及形成时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疆地质XINJIANG GEOLOGY2021年3月Mar.2021第39卷第1期V ol.39No.1中图分类号:P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21)01-075-07东天山云海铜镍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李大海,刘超,王成,唐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831100)摘要:云海铜镍矿位于觉罗塔格构造带西段,成矿岩体为多期次侵入的杂岩体,岩体分异演化充分,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均有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辉石岩、橄榄苏长岩、辉长岩、闪长岩。
主量元素化学组成表明,该杂岩体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具同源演化特征,显示高铁、高镁、低钛、低铝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Ba ,亏损Nb,Ta ,轻稀土富集。
岩浆源区有部分熔融而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发生橄榄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
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为构造活动和地幔柱双重作用下的产物。
关键词:云海;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岩浆源区;地球化学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是新疆重要的铜镍矿带,该带东段已发现土墩、黄山、图拉尔根等铜镍矿床及一批铜镍矿(化)点。
西段近年来发现白鑫滩、路北铜镍矿,进一步提升了该带铜镍矿成矿潜力。
通过研究显示,觉罗塔格构造带内的铜镍矿成矿岩体,区域分布总体受康古尔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岩体规模不等,平面上多呈长条状、椭圆状,剖面上呈岩柱状、漏斗状,岩体大多数形成于290~260Ma 。
2016年,新发现的云海铜镍矿与带内其它铜镍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且尚未开展矿床研究,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
1区域地质背景觉罗塔格构造带北界为吐哈盆地南缘断裂,南界为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包括小热泉子裂谷、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雅满苏裂谷3个构造单元,带内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主要沿康古尔断裂两侧分布,东天山与铜镍矿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在沙垄以东主要分布在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内,以西主要分布在康古尔断裂北侧(图1)。
东北地区地质构造根本特征摘要:东北地区属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作用叠加区。
前中生代时期,其地质构造格局以南北分异为主,南部为华北陆块区,北部为兴蒙造山区,总体上以古亚洲洋构造域东部的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古陆、中间地块与造山褶皱带交织分布为特征。
中生代以来,由于受洋-陆体制相互作用引起的地幔上隆和大陆边缘地壳减薄影响,形成北东向分布的山脉和盆地构造格局。
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开展、演化、相互作用与叠加,不但对我国大陆边缘北部地区的地壳构造构造产生重大影响,造就并控制了本区矿产资源的形成与时空配置;新构造运动制约着本区山、水和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现代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发生与开展。
关键词:区域地质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地区。
该区属于古亚洲洋与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构造作用叠加区,其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前中生代南部为华北陆块〔华北克拉通〕区,北部为兴蒙造山区。
中生代以来〔主要是晚中生代以来〕发育和叠加了东亚大陆边缘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巨型陆缘断裂系统、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
1.华北陆块区东北地区南部的陆块区属于华北陆块区的东段,其主体分布于辽宁和吉林省的南部。
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成果,可将该区进一步划分为鞍山-本溪-龙岗、辽南及辽西〔晋冀古陆块〕等不同的块体;鞍山-本溪-龙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岩石出露区,具有38亿年的地质开展历史,除发育少量中太古代花岗岩以外,其主体岩石为形成于新太古代的TTG杂岩,表壳岩也较为发育。
南部的辽南地块主要为新太古代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岩石组合。
在龙岗和辽南地块之间为近东西向延伸,并伴有早元古代花岗岩侵位的元古代辽河群-集安群-老岭群分布区。
南部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发育,显示了其在年代、岩石组合与大地构造开展历史上与北部鞍山-本溪-龙岗地块的差异。
古生代地质建造主要分布在太子河-浑江一带,其地层层序与华北地块的其它地区大体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