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来探究传播现象。
2.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情境下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验证或推测传播原则。
3. 内容分析:对所研究的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获取、分析和解释,以研究传播内容的特征和影响。
4. 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上的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来了解传播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5.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
6. 网络分析: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方法,研究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结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7. 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研究地域差异和文化影响。
8. 计量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传播现象的趋势、规律和影响因素。
9. 案例研究:详细研究某个传播事件或媒体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以上研究方法并非独立,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传播现象。
一些重要参考书: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一、科学的方法1、知识的几种来源▪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2、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三、方法体系1、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系▪两种基本的方法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1、自然科学传统VS 人文学科传统客观、精确、量化—直观、切实体验、主观理解▪2、科学的VS 思辨的系统、实证、客观、开放—直觉、顿悟、洞察、推理▪3、定量的VS 定性的总体、大样本、结构、统计—理解、小样本、非结构▪4、实证的VS 主观的观察、实验、检验—思辨、想象、比较▪……2、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3、具体方法和技术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技术等等)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4、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四、研究过程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研究方法▪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新闻传播学研究循环定义弗兰西斯·培根:四种假象1、种族假象(the Idols of the Tribe)2、洞穴假象(the Idols of the Cave)3、市场假象(Idols of the Market-place)4、剧场假象(Idols of the Theatre)实证方法VS逻辑推理▪实证分析◆使用我们观察事件的能力作为知识的根基▪逻辑推理◆从若干命题(前提)直接得出一个命题(结论)的思维过程。
第15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1)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3)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接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4)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5)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6)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7)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系列调查。
(8)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9)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10)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基于面接深度的分类——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调查等。
(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或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调查者的工作主要有: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
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等。
④调查员培训。
(2)实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研究传播过程,即传者、媒介、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
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传播学》——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①简单随机抽样:使用乱数表或随机抽样表,能保证对象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被选中的同等概率机会;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在随机排列的对象总表中随意选取第一个样本,其他样本按一定间隔抽出。
简单省力,前提是对象总体中各构成单位的排列必须是随机的;③分层抽样(分类抽样):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进行随机抽取。
使大规模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可提高推断的精确度,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④多级抽样(多阶段抽样):一般分三级,大型调查中常用。
2、内容分析法的定义、特定及表示方法①定义: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②特点:a.客观性(必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得出相同结论);b.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c.普遍性(应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以便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非纯粹的“描述性”信息)。
③量化表示方法:出现的有无;出现的频度;传播的时间量和空间量;传播的强度。
3、控制实验法①关注的条件:信源条件、信息内容的条件、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受传者的社会条件、受传者的个性条件。
②基本步骤:确定实验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制作信息测试材料;实施测试;提出实验报告。
③常用类型:a.单一事后测试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个等质小组,只对其中1组实施信息刺激,对2组均只进行事后测试,旨在观察两组之间因信息刺激提示的有无而产生的差异;b.前后测试控制实验:对第1组实施2次测试,以观察比较信息刺激提示前后的变化;对第2组同样实施前后测试,但不提示信息刺激,以观察无刺激条件下的自然变化,并对2组进行比较;c.所罗门4组控制实验: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实验条件,旨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多方面比较。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五章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和量化的研究方法。
早期的内容分析是严格按照符号或者主题在文本出现的频率得出的。
以了解媒介文本中相对突出和相对缺乏的关键性。
内容分析法计算具体因素出现的次数,并且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内容分析的步骤(1)定义研究问题;(2)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3)定义分析的类型;(4)制定编码表;(5)进行测试,检验编码表的可靠性;(6)数据的准备和分析。
3、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1)选择媒介或内容范围;(2)抽取内容来源和选择日期;合理样本的抽取:该样本不会因为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和直觉,或是为了证明某一预想观点等因素而偏斜或者偏差,妨碍作出公证的判断。
避免媒介特征的周期性和循环性(比如间隔七天抽一次),避免抽取的时间段与季节变化或者其他影响报道性质的事件重合。
(3)抽取相关内容既控制分析资料的数量,又保证资料有足够的代表性。
4、定义分析的类型确定分析的标准和要分析的特征是内容分析中最费力的一个方面。
研究者需要对分析的资料的内容、结构和基本的性质比较熟悉,才能确定类别。
内容分析所选择的类别将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标和目的。
常用的一些类别:(1)参与者/出处/初步定义者及它们的性质(2)学科/主题/论点(3)词汇表或者词汇的选择(4)价值次元或价值元(价值判断)5、内容分析的主要缺点:对于任何数量的文本特征的计算和统计都是简单地,或者说是主要地依赖于那些能被计量或者能够使得自身易于被计量的部分。
所选择的要进行分析的文本特征应该同整个研究问题或者指导研究的假设之间有直接联系。
比较叙事分析和类型分析法的异同(猜题):同:(1)目的:都是为了提炼和理解活动视觉活动影像内容内在的意义、故事情节和意识形态;(2)其方法都有得益于植根于文学和电影理论的理论思考,有关方法的讨论是以对活动视觉影像内容的定性分析;(3)对活动视影像的成功分析都依赖于研究者对其分析的作品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