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论文: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8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冷战塑造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瓦解,世界进人美国“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
新世纪以来,由“9〃11”事件引发,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人两场至今仍难以收场的战争,美国实力下降。
2008年秋,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大规模的金融风暴,美国软、硬实力遭受进一步打击,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世界政治开始摆脱后冷战格局,加速向更加均衡的多极世界前进。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及特点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导致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人衰退,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深受影响,其效应亦不断向国际政治领域扩散,国际体系受到剧烈冲击,国际政治格局酝酿大的变化与调整,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美国实力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一超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实力形成较大冲击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衰退,至2009年第三季度触底回升,经历了17个月的衰退期,失业率一度高达10%,美国实体经济及国民士气均受到严重打击金融危机还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据美国财政部报告2009财年美国预算赤字达1.42万亿美元,而预计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进一步上升至1.5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11%,创下美国财政赤字新纪录。
高额预算赤字意味着美国面临爆发财政危机的潜在风险,一些美国学者甚至认为当今希腊面临的财政危机就是美国的前车之鉴。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尼尔〃弗格森甚至担忧美国会因此突然转向衰落他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称,世界历史上大多数帝国的衰落与财政危机相关,因此美国走向衰落的警钟已经拉响。
他尤其强调,物质因素并非导致帝国危机的关键,关键是人们对帝国前景的预期,言下之意美国民众对美国未来前景的信心不足。
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与美国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当被问到21世纪是更多地属于美国还是中国时,在经济方面,40%的受访者选择美国,41%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基本上不相上下;但在全球事务方面,受访者则更倾向于中国,43%的受访者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只有38%选择了美国。
美国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影响力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在当下国际形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美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力,并探讨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作用。
一、政治影响力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美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能够对全球安全事务产生决策性影响。
其次,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显赫,如北约、世界贸易组织等,可以推动国际合作与制定规则。
此外,美国还通过外交手段塑造世界格局,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采取的关税政策等。
总之,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影响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无可忽视。
首先,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稳定的美元汇率对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美国是许多国际贸易组织和协议的主导者,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可以对国际贸易规则进行影响和制定。
此外,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崛起,带动了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的经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军事影响力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对当前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美国的军事力量可以保护其国家安全和利益,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如对恐怖主义的打击、维护地区安全等。
其次,美国的军事介入能够左右地区和国际冲突的走向,如在中东地区的干预与调停。
此外,美国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也对国际军事合作和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如美国的军火出口和军事合作协议等。
总体而言,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国际形势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结论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中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其能够参与并影响国际事务的发展和演变。
然而,美国的影响力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限制,如与其他大国的竞争、国内政治因素等。
因此,美国需要在实际行动中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促进国际形势的稳定与和谐。
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及我国的对策摘要:美国从2011年末到至今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返亚太的策略,都是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美国对华岛链战略从总体上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权利益构成威胁,所以中国必须正确面对美国岛链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岛链包围。
关键词:岛链战略;美国;对策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92-02一、美国太平洋岛链战略美国从上世纪就制定了对华的岛链战略,开始打造对华的岛链包围圈,经过半个世纪,岛链包围圈已经不断巩固和完善。
美国又在2011根据太平洋形势的变化,提出了“重返亚太”,进一步加大了对华的岛链包围力度。
美国对华的岛链包围,主要指的是以三岛链为主的战略包围。
第一岛链北起自位于西太平洋、靠近亚洲大陆沿岸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第二岛链则源自南方诸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及哈马黑岛等;“第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组成,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
现在三岛链对中国大陆形成了层层包围,压缩中国海洋战略空间,堵截了中国的出海口,使中国无法进入太平洋。
同时三岛链上有美国60%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可以攻击东亚任何一个国家,随时威胁中国的安全。
所以中国必须正视三岛链包围对中国的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美国岛链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实施的岛链战略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三岛链包围挤压了中国的地缘空间,对中国形成了战略上的合围,阻止中国进入太平洋和南海,使中国无法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其次,美国对华的三岛链包围,使中国的本不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又被弱化,使周围国家有恃无恐,蠢蠢欲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不断弱化;再次,三岛链上配备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很可能对中国的船只进行跟踪探测,收集中国的军事信息。
如果中国与并随着南海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发生,美国掌握着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并有可能攻击中国的军事信息网络,给中国带来威胁。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背后的美苏博弈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所有权和航行权,1956年时,以色列、英国和法国同埃及开战,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中,英、法、以一方大获全胜,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施压而未能获得实际利益。
战争中,英、法军队共20多人阵亡,100多人受伤。
以色列军队170多人阵亡,800多人受伤。
埃及军队可能有3000多人阵亡,5000人受伤,另有1000名埃及平民死亡。
苏伊士运河的背景是什么呢?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试图在红海与尼罗河之间开凿运河。
拿破仑占领埃及后,计划开凿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但未能成功。
1858年,在法国和埃及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开始开凿运河。
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其公司股份由法国政府和埃及政府分别持有。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仪式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亚海运航路不必绕行好望角,给世界航运业带来极大便利。
另外,运河上没有船闸,也便于大型商船、油轮和军舰通行。
1875年,埃及政府为解决债务和财政危机,将所持有的苏伊士运河公司股份卖给英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再次体现出来:欧洲所仰仗的石油供给,有半数以上来源于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油轮。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导火索是什么呢?1950年代,伊拉克、约旦与英国关系紧密,成为埃及夺取中东地区主导权的障碍。
政变上台的埃及总统纳赛尔敌视以色列和努里·赛义德总理领导的伊拉克,支持杀戮以色列平民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对蒂朗海峡实施封锁,并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支援阿尔及利亚的叛乱分子对抗法国。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埃及的合作也受到埃以敌对关系的影响。
纳赛尔想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但拒绝美军派遣顾问团,也无法做出不将这些武器用于对抗以色列的保证,因此交易未能达成。
于是,纳赛尔转向苏联,和力图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的赫鲁晓夫一拍即合。
1954-55年间,埃及经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大量苏制武器。
冷战恶斗美苏在中东的代理战争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不仅限于欧洲和亚洲大陆,也延伸到了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由于其地缘战略位置以及丰富的能源资源而成为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双方通过支持和干涉当地的各个政治势力,实施了一系列代理战争,为自己争取影响力和利益。
一、背景1.1 冷战背景下的美苏角逐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世界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这场冷战既是意识形态对立的斗争,也是地缘政治的竞争。
美国代表着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苏联代表着共产主义、集权体制。
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对抗由此产生。
1.2 中东地区的重要性中东地区作为地理上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纽带,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帝国争夺的焦点。
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冷战时期,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各方都希望能够通过影响该地区的政治力量来稳定自己的经济和地缘战略。
二、美国的代理战争2.1 支持以色列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重要盟友。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
美国通过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以色列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保障了以色列的安全。
此举不仅可以在中东地区争取到影响力,也是美国反对苏联在该地区的扩张的重要手段。
2.2 干涉伊朗伊朗的政治体系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变革,伊朗国内出现动荡局势。
美国利用这一机会,通过援助和支持在伊朗的亲美势力,试图影响伊朗的政治走向。
然而,这一干涉导致了反美情绪的抬头,最终导致了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成为了美苏代理战争的一片战场。
2.3 支持伊拉克伊拉克在冷战时期与苏联有一定的关系,但美国意识到伊拉克的地缘政治重要性,通过向伊拉克提供大笔经济援助和军火销售,试图将其拉拢到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遏制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还可以获取伊拉克的资源和地缘优势。
三、苏联的代理战争3.1 支持叙利亚叙利亚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_世界历史学习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这个战争也同时是作为第二次的中东战争,而这个战争在之后的以你选哪个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么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Suez Crisis,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
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
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
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
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战争结果是埃及失败,英法以战胜。
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影响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
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对法国来说,美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
此外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根据地。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战争过程埃及与以色列交战米特拉山口战斗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
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与全球影响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争霸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焦点。
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影响,也给世界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所产生的全球影响。
一、政治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分野。
美国和苏联以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为核心,分别带领西方和东方阵营,构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阵营系统。
这种对立不仅产生了领土争端、军备竞赛等冲突,还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政治走向。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选择立场,导致了他们的内外政策受到严重制约。
二、军事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军事上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两个超级大国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发与生产。
这种军事紧张局势引发了冷战期间多次的危机,如古巴导弹危机等。
此外,美苏两国还通过向盟友提供武器和军事援助的方式,间接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局部冲突和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军事紧张。
三、经济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争夺盟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美苏两国在经济上进行了激烈竞争。
他们通过提供贷款、援助和投资等手段,试图在其他国家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
这种竞争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紧张,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四、意识形态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
美国通过强调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的意识形态。
苏联则通过强调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试图争取更多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在政治上体现,也渗透到了教育、文化、媒体等领域。
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意识形态角逐,对世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对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意识形态领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使世界陷入了长期的紧张局势。
美国霸权的危害历史作文一百字美国自1776年独立以来不断对外扩张,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全球头号强国。
二战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导构建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在其主导建立的各种国际组织中往往享有实际掌控权。
冷战期间,为了谋求自身的地缘战略利益,美国经常插手干预别国事务,搞颠覆活动,其所作所为给全球多个地区带来战乱或动荡。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更加肆意妄为,频繁发动或参与对外战争,给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带来动荡分裂、家破人亡,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美国经济则依靠技术优势和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财富。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通过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转嫁危机,让全世界买单。
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给世界带来种种恶果,成为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等世界局势变化,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其战略焦虑不断上升,所作所为也愈发霸道:为维护自身利益,践踏国际法,频频利用长臂管辖、经济制裁等霸凌手段,打压、限制别国发展;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在全球实施大规模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连盟国政要也不放过;逆时代潮流而动,坚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大搞对抗性“大国竞争”;新冠疫情期间不负责任地甩锅推责,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将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破坏国际抗疫合作……美国唯我独尊、倒行逆施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最终难逃失败命运。
美国在阿富汗用了20年时间,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代价,最终只落得仓促撤离的失败结局,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英国国际问题专家汤姆·福迪指出,美国在阿富汗的结局是其“零和世界观的失败”。
《外交》杂志网站刊文指出,从新冠大流行到全球贸易规则,从气候变化到经济发展,美国正在阻挠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优先事项,“美国的外交政策以民主的名义加剧了全球的民主危机,使美国的权力失去合法性”。
第10卷第8期2010年8月宜宾学院学报J ournal of Y i b i n Un i versit y Vo.l 10, 8August ,2010收稿日期:2010-03-22作者简介:雪梅(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利益决定立场英美应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外交政策雪 梅(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逐渐向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中东地区渗透,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英国力图用武力解决,美国的外交政策与英国相左。
在英国对埃及发动武装进攻后,美国不顾盟友关系,动用一切手段迫使英国撤军。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使英国名利双失,一扫大国威严。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结局,充分证明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实力保障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立场。
关键词:苏伊士运河危机;英美关系;国家利益中图分类号: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10)08-0038-03英国虽然身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两场战争使英国的帝国实力严重衰退。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滑向二流资本主义国家的边缘。
作为昔日的世界帝国,英国为了凭借仅存的实力在国际政治中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不失时机地选择了与美国联盟。
1948年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提出 三环外交 政策,其中英美关系成为该政策的支柱。
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既有英美共同的文化因素,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同盟关系的余温,更重要的是战后两国利用英国传统的政治影响力、外交经验和美国不断上升的国家实力,从意识形态出发相互利用携手对付共产主义阵营。
利益决定立场,因利益结成的同盟最终会因利益的分歧产生矛盾,甚至背叛和抛弃盟友,而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实力又决定了谁将扮演被抛弃者的角色。
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既有所谓 蜜月期 的高峰,也有冰点的低潮。
但是纵观这一过程,苏伊士运河危机是美国为自身利益背叛盟友的最好例证,也是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的突出实例。
埃及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全球贸易与航运的重要影响近期,全球贸易与航运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挑战——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堵塞。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苏伊士运河的堵塞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埃及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对全球贸易与航运的重要影响展开论述。
一、运输延误与成本上升苏伊士运河的堵塞导致了大量船只滞留,无法通行。
按照统计数据,有超过400艘船只等待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包括大型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
这些等待船只不仅意味着货物延误,还导致了运输成本的上升。
首先,船只滞留会引起货物运输延误。
全球贸易高度依赖于航运,而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洲与欧洲之间最快捷的海上通道之一。
堵塞事件导致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以苏伊士运河为主要通道的贸易活动来说,延误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由于堵塞导致船只等待时间增加,船舶各种日常费用的支出也必然增加。
例如,燃料和船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会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滞留船只还需要支付港口停靠成本,这将进一步增加贸易活动的整体成本。
二、全球供应链受影响堵塞事件不仅对货物运送本身产生了影响,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重大冲击。
首先,由于货物延误和运输成本上升,企业的供应链受到了干扰。
许多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依赖于准时交付的货物,而堵塞事件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这使得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运营。
供应链中一环的延误可能波及整个供应链,影响到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者。
其次,堵塞事件迫使企业重新考虑供应链的可靠性和韧性。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此次事件中显露无遗,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面临运输中断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连续性。
这有助于促进供应链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减少对特定航运通道的过度依赖。
三、全球贸易重新定位堵塞事件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加速了全球贸易的重新定位。
首先,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堵塞,许多货物转而通过其他运输通道,如开通更多直达航线、利用铁路和公路等多式联运。
这为一些曾经依赖苏伊士运河通道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替代方案。
苏伊士运河堵塞损失谁来买单摘要:2021年3月29日,因“长赐”号货轮搁浅,被堵多日的苏伊士运河已基本恢复通航。
苏伊士运河堵塞牵动全球目光,造成的影响从全球航运业、供应链、油价到卫生纸价格,但只就保险赔偿一项就使苏伊士运河“堵船”事故变得极为复杂。
关键词:苏伊士运河堵塞、保险、再保、分摊1.“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带来巨大损失2021年3月23日,“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南北双向航道被堵塞。
“长赐号”船长400米,型宽59米,20388TEU,是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舶。
“长赐号”船壳险由日本保赔协会承保,船东和租家保赔协会分别是UK 和Gard保赔协会。
每天有50多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全球约10%-12%的贸易量由这条运河输送,包括全球贸易中5%至10%的液化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等能源商品,也包括服装、家具、汽车零部件等大宗消费品。
据劳合社估计,本次堵塞可能会导致每小时4亿美元的损失,每日约100亿美元的海上运输中断,这一事故恰巧又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供应链较为脆弱的时刻。
经过6天的救助后,苏伊士运河终于恢复通航,从目前事故影响程度而言,本次事故可能成为史上最大航运索赔事故。
仅保险赔偿一项就使苏伊士运河“堵船”事故变得极为复杂。
在索赔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情况下,为保险公司承保风险的再保险公司也会参与其中。
但具体的索赔金额尚未正式公布。
2.可能向保险公司提赔的损失2.1船体损失首先是船壳损失。
本次搁浅事故必然造成船壳损坏,除非属于保单除外责任,否则船壳险保险人应予以赔偿。
根据最初报告,“长赐号”损坏程度并不严重,也没有出现污染泄漏情况。
2.2海上救助责任与费用其次是对“长赐号”脱浅的海上救助责任与费用。
不论是埃及当地救助方,或是船东及保险人聘请的国际救助,均会遵照当地的法律和惯例向船东及其船壳保险人索赔。
2.3其他保险责任以上两部分都是“长赐号”船壳保险人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
与此同时,船东方还会面临以下几方的索赔:其一是“长赐”轮货主,可以索赔货物损坏或者迟延交付导致的损失。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苏伊士运河处理方案引言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一条重要的航道,是全球贸易的关键地段之一。
然而,2021年3月发生的一起货船搁浅事件引起了全球关注。
这一事件导致苏伊士运河的航行受阻,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一个苏伊士运河处理方案,旨在快速解决当前的危机并保障未来的航道安全。
事件回顾2021年3月23日,一艘名为“长赐号”的巨型货轮在苏伊士运河北部搁浅。
这艘货轮是一艘约400米长的超大型船舶,船身占据了整个航道宽度,导致其他船只无法通行。
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紧急行动,包括派遣船只进行救援和挖沙清理,但货船仍然在运河中心搁浅。
处理方案1. 拖船救援为了将搁浅的货船重新浮起,我们将调度多台高功率拖船协同作业。
拖船将在货船的前后两侧施加牵引力,以尽量减少货船与运河底部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浮起的成功率。
2. 挖沙清理苏伊士运河的底部可能存在淤泥和沙泥,这些物质对货船的浮起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为了提高浮起成功的概率,我们将派遣挖掘机对运河底部进行挖沙清理作业。
清理后的运河将更加平整,减少货船航行时的摩擦和阻力。
3. 调度管制船只为了确保救援和清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措施对运河进行管制。
我们将派遣船只负责指挥和协调船只通行,以防止其它船只的干扰。
这些管制船只将负责指示船只停止或改变航向,以确保货船的救援工作不受干扰。
4. 紧急疏散和转移货物若拖船和挖沙清理工作取得成功并将货船重新浮起,我们将立即进行货物转移。
货船上的货物将通过紧急操作,使用其他船只进行转移,以便将货船从苏伊士运河中完全清理出去。
5. 未来管理措施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我们计划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增加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巡逻频率,确保及时发现任何导致航道阻塞的问题。
•加强船舶驾驶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避免人为导致的事故。
•定期检查和维护苏伊士运河的导航标志和设施,预防因设施故障而导致的船只搁浅。
•加强与国际航运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航行规则,提高航行安全性。
试析⼆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2019-04-03⼀、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达到世界领先⽔平。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的膨胀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增⽆减。
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以称霸世界为⽬标,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制定和执⾏不同的全球战略。
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全球战略的布置和霸权地位的确⽴⼆战硝烟未散,美国就依仗强⼤的实⼒,⼀⼿拿着美元,⼀⼿拿着原⼦弹,公然宣称“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在美国肩上,企图独霸整个世界。
为此,在杜鲁门上台后就叫嚣,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并提出了对前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实⾏全⾯遏制的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2⽇,杜鲁门在国会的咨⽂中,要求国会批准对希腊、⼟⽿其以⼏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腊、⼟⽿其重建经济⽣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军事、经济封锁,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与此同时,为配合杜鲁门主义,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案,由美国帮助欧洲进⾏恢复和建设,并拨款131.5亿美元,但要以⼀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前提)。
这⼀计划实施了35年,美国使16个国家加⼊其中,实现了⽤经济⼿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的战略⽬的。
在1949年4⽉,为推⾏共同安全计划,美国与西欧12国签订了“北⼤西洋公约”,建⽴了西⽅军事集团,使它能够对西欧的政治军事进⾏控制。
⽽在第三世界,美国推⾏以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第四计划,以便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在杜鲁门卸任以后,美国以“三个计划、⼀个主义”初步完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布置,确⽴了美国霸权地位。
(⼆)全球战略的进攻通过前⼀阶段的努⼒,美国统治者更加狂热地推⾏称霸世界的计划,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即提出“解放政策”和“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通过和平演变⽅式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以军事⼲涉来扩张美国在亚、⾮、拉的势⼒。
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运中的重要性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一、苏伊士运河极大地方便了国际贸易1、苏伊士运河是位于红海的一条横跨阿拉伯国家和地中海波斯湾的运河,沿线通过孟加拉、也门、科威特、伊拉克、巴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家,更多穿越的国家也正在设计中。
它的穿越多国,能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联通欧洲和东南亚,创造了一个“南北连接,东西贯穿”的国际通道。
由此,苏伊士运河为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国际贸易活动。
2、苏伊士运河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
它使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并加速了物流供应链,有效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国际贸易费用。
此外,苏伊士运河的沿路还有最新的滚装设备,以及有效的货物联运服务,可以使货物运输更快,更方便,有效减少贸易费用。
二、苏伊士运河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1、苏伊士运河的存在,使国际贸易得到有效推进,对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
目前,它已经成为连接中东、南亚和欧洲的重要经济中轴线,为中东和欧洲最近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可靠的桥梁。
此外,苏伊士运河也为附近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2、苏伊士运河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苏伊士运河的可靠性,使得它成为全球航运的一大支柱,负担着大量原油、农产品、航空燃料、矿石、金属矿和燃气等商品的流通。
它不仅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大量贸易产品,还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的自由流通,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苏伊士运河在国际航运中的重要性。
它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深化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的交通核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苏伊士运河危机摘要: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这些工作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对英法情报分析的一些偏差,使美国未能及时阻止英法以的入侵行动,对苏联情报的正确分析,又使美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关键词:美国;中央情报局;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中央情报局是独立于政府各部的情报机构,负责评估发送与国家安全利益相关的情报。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约翰·杜勒斯一直致力于用用和平手段解决危机,并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成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等手段延迟和阻止英法对埃及的武力入侵,但是如果苏联干涉,美国又会支持武力行动。
情报部门的情报是这些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在危机期间,中央情报局没有提供准确和完全肯定的英法情报,使总统和国务卿未能做出精准的判断,当美国还在为和平手段竭尽全力时,英法以已密谋好战争,情报未起到阻止战争的作用,却制约了美国和平手段所起的作用。
一、对英法的情报分析和对策在危机发生后, 9月20日,情报报告英法不可能对埃及实施敌对行动;10月中旬,情报报告和U- 2高空侦察表明了以色列的动员大会,但美国怀疑以色列试图征服约旦的领土。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也因为即将在叙利亚发生政变的报道而分散了注意力。
美国没有意识到英法以会发动战争,而继续致力于和平外交。
当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发动了对埃及而不是对约旦的袭击后,美国的官员很吃惊,才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看到了英法以入侵的证据。
从9月中旬以来,英法部队就在塞浦路斯聚集,10月28日,英法的轰炸机和运输机在那里扩大了规模。
情报人员也发现法以之间的电台通讯显著增加,U-2侦察飞行显示除了法国向美国清楚说明的以外,法国已提供给了以色列更多的军事设施,尤其是先进的“神秘Ⅳ”飞机。
但因为以色列的动员在紧张时期经常发生,于是一些情报官员淡化了以色列的动员。
美国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被称为“次贷危机”。
这场危机持续了数年,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波及全球。
本文将探讨美国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1.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度量衡制造、技术、金融等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经济危机从根本上破坏了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崩溃,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与经济体系,从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沉重的冲击。
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许多国家遭受了极大的困境。
2.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危机对其国内经济的冲击毋庸置疑。
但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美国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这使得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大幅减少,很多企业的经济状况也受到了冲击。
其次,由于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其危机对各国货币汇率等方面产生了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发展中国家响应地采取了更加保守的货币政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进程产生了波动,增长放缓。
3.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美国的经济活动已经在全球环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引进技术和外资、国际化等等。
美国经济的崩溃,导致他们的进口改变了其他国家进口的流向,而且冲击信托业、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领域,导致金融强化与信任渐失,政府采取了无尽的政策干预,对国际贸易的效率和稳定性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这些变化的程度因地而异,但它们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产生危机的原因1.政府干预2000年代初,美国政府倾向于推动住房市场、加强房产投资,从而导致贷款利率的地步,并产生更多贷款,许多贷款人无法偿还,从而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2.金融行业巨头的错失在“次贷危机”初期,主要的金融行业巨头没有及时认识到与掌握房地产贷款的风险,而是积极地赔钱,甚至继续购买高风险房产的措施,导致更加严峻的危机局势。
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警示:“一带一路”为何如此重要作者:金焱来源:《新传奇》2021年第14期2021年3月29日,堵塞苏伊士运河长达6天之久的“长赐号”大型货轮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恢复“正常航线”。
此次堵塞事件对全球供应链等的打击是多重而深远的。
而在苏伊士运河被堵后的数天内,中欧班列的咨询量翻倍,凸显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和先见之明。
2021年3月23日,长约400米、宽约59米的“长赐号”大型货船撞到堤岸搁浅,导致埃及苏伊士运河航道阻塞。
3月29日,“长赐号”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恢复“正常航线”。
截至3月29日,共有400多艘船只因“长赐号”搁浅事故被堵在苏伊士运河。
目前,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已展开事故调查。
多位专家表示,在苏伊士运河上,即使是最轻微的延误和拥堵也会扰乱货物和商品的交付。
此次的世纪大堵塞,对全球供应链等的打击是多重而深远的。
卡死全球贸易“咽喉”,每小时损失4亿美元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8时左右,“长赐号”从红海北进入苏伊士运河,在河口南端6海里处,疑似遭受瞬间强风吹袭,造成船身偏离航道,意外触底搁浅。
也有人怀疑,船只搁浅更可能是技术故障和人为失误。
不管搁浅的原因是什么,此次堵塞正在对全球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也是全球贸易的“咽喉”。
约有12%的全球贸易量经过此地,包括全球贸易中5%至10%的液化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等能源商品,其他还包括服装、家具、汽车零部件等大宗消费品。
據英国《劳埃德船舶日报》估算,巨轮堵住苏伊士运河的每一天,世界经济都会损失96亿美元,也即每小时损失4亿美元。
3月31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货轮搁浅事故造成了苏伊士运河暂停通航,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另外,当“长赐号”货轮成功脱浅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原油大幅下跌近2%。
除了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涨跌,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初期人们抢购厕纸的经历还记忆犹新,这次苏伊士运河被堵会重新造成厕纸供应的短缺、家具家电的延迟交付、咖啡的短缺等。
美国论文: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中文摘要】1956年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次复杂的国际事件,也是冷战时期比较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它的起因和过程都是复杂的,美国在整个危机中发挥了微妙的作用。
危机的结果影响了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以及美英、美埃关系的发展,危机所引起的后果是深远的,并远远超出了中东的范围。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埃及、苏联等国都有充分的表演,虽然它是发生在埃及的事件,却是大国博弈的一次典型事件。
在这其中,美国在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平衡作用。
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采取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政策,为危机的和平解决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它的政策受到英法等国的抵触,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又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后果。
近代的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正式开通,苏伊士运河公司成立于1858年,之后公司由英法两国把持。
美苏冷战开始后,美苏两国对中东的争夺加剧,埃及也成为重要的争夺目标。
埃及拒绝加参加美国推动成立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并向苏联购买军火武器,美国就以取消援建阿斯旺水坝的贷款为手段逼迫埃及,纳赛尔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由此导致了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
可见,危机的发生既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渊源相关,又与当时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相连。
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与运河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都做出了不同反应,各个国家的不同反应为以后实行不同的政策埋下了伏笔。
美国做出了和平解决危机的决定,但是在具体的政策和实施上却受到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国会、公众舆论、中央情报局、总统和国务卿在苏伊士战争爆发以前,做出了不同的决策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国会和公众舆论并未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只是成为总统反对战争的一个工具。
中央情报局没有提供准确和完全肯定的情报,致使美国未能及时阻止战争的爆发,却从另一面限制了美国和平手段所起的作用。
总统和国务卿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决定者,他们为和平解决危机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虽然没有改变英法使用武力的想法,却延迟了战争的爆发。
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各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央情报局、总统和国务卿又开展了不同的的外交政策和实践,对战争的结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制定了停火决议草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供了军事方面的信息和建议,美国在军事方面做好了准备,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方面的情报分析准确,把苏联威胁当作迫使英法投降的一种手段。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继续致力于外交实践,对促使战争的结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在整个危机中的外交决策和实践的过程中对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英法方面,战争发生之前,英法反对美国的政策,又想得到美国的支持,一方面与美国进行外交谈判,希望争取美国对他们军事行动的支持,另一方面对美国的失望和抱怨不断增多,最终与美国分道扬镳发动了战争。
战争发生之后,在美国的调和和压力之下,又不得不接受停火决议,从埃及撤军。
埃及方面,埃及支持美国的政策,希望通过美国限制英法的行为以缓解危机,战争发生后,又全力抵抗英法以的入侵,联合美国共同迫使了英法以三国的撤军。
苏联方面,美国警告苏联不要使用武力,苏联不想与美国发生武力战争,只想利用这场战争获取利益,所以未军事干涉苏伊士运河危机。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让英法与苏埃相互制衡,改变了危机的走向和结局。
【英文摘要】The Suez Crisis what happened in 1956 is not only a complexinternational events, but al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during the cold war. Although it only lasted a few months, its cause and process arecomplex, the United States played a role of subtle throughout the crisis , The resultof the crisis influenced American policy toward the Middle East andthe development of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and American-Egyptian relations.So th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crisis are far-reaching, and far beyond the scope ofthe Middle East.In this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Israel, Egypt,the Soviet Union have adequate performance. Although it happens in Egypt,but it is a typical countrygame events.In this one,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rocess of crisis plays a very importantrole of balan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taken apeaceful solution to the Suez Crisis , ithas made great efforts for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Suez Crisis, but Britain and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conflict its policy .It failed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war,and produced the unexpected consequences.The Suez canal was officially opened in 1869, the Suez canal company wasfounded in 1858, the company was controled by Britain and France since 1858. After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intensified in theMiddle East, Egyp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Egypt refused to add to theorganizat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d to establish and bought arms weaponsfrom the Soviet Union.the United States canceled the loan aid of Aswan dam ,as themeans to force Egypt cancel arms trade. But Nasser announced he Suez Canal companynationaliza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Suez Crisis. Visible, the outbreak of the SuezCrisis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Suez Canal, but also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ld War.After the Suez Crisis, the countrie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interests with theSuez Canal, made a different responses, each national different responses buried thepractical groundworkfor the different policies. The UnitedStates made a peacefulsolution to the Suez Crisis, but the specific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were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the United StatesCongress, public opinion,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president and theSecretary of state made a different decision and produced different effects. Congressand the public opinion did not produce a substantial role, just become a tool ofPresident against the war. The CIA failed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complete certaininformation, caused the United States failed to prevent the outbreak of the wartimely,but limited the role of America peaceful means. The president and the Secretaryof state are the makers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it lasted three months of amarathon type negotiations for a peaceful solution to the crisis , it did not change themethod to use force of ideas, but delayed the outbreak of the war.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diplomatic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mainly includ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the JointChiefs of staff ,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e President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carried out the different foreign policy and practice, the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to the end of thewar. The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discussed the draft resolution for aceasefire, American joint chiefs of staff provided the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informationand advice ,The USA is ready for the military.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o Sovietintelligence analysis of accurate, sure the Soviet union will not military interventionEgypt things, but can use the Soviet union as a threat to Britain and France and forcedto surrender a method. Eisenhower and Dulles continued to committe to diplomacypractice, contributed to the end of the war and played a crucial role.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e whole of the crisis haddifferent effects to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Before the war, the British and the Frenchwere against th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y wanted to get the support of theUnited States, on one hand, they were on a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oped to win the support of military ac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Onthe other hand , the disappointment and complain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were increase,eventually they parted way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unched the war. After the war,in the the harmonic and press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ad to accept a ceasefireresolution, withdrawal troops from Egypt.Egypt supported the policy of the UnitedStates, hoped throughthe United Statest o limit the behavior of Britain and France andto ease the crisis. After the war,they resisted the invasionby all the methods, andforced the British France and Israel withdrawal by together with American force. TheUnited States has warned the Soviet union not to use force,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United States didn’t want to use force, just want to use the war for interests, so it did notinterfere the Suez Crisis by military. In the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ower, playedan important role of balance,made Britain , France and Soviet union ,Egypt of balances,It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the crisis and the ending.【关键词】美国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美埃关系【英文关键词】the United States the Suez Crisis the United Kingdom Anglo-American relations【目录】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作用和影响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导言11-16(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11-12(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12-15(三) 论文的创新点15-16第一章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的背景16-21(一) 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历史缘由16-17(二) 危机发生前美国对中东及埃及的政策17-21第二章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及西方各国的反应21-25(一)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21(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反应21-25第三章战争爆发前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机构的决策和作用25-37(一) 国会和公众舆论的决策及作用25-27(二) 中央情报局的决策和作用27-29(三) 总统和国务卿的行动和作用29-37第四章战争发生后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机构的决策和作用37-44(一)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37-38(二)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策38-40(三) 中央情报局的作用40-41(四)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作用41-44第五章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影响44-57(一) 对英法的影响44-49(二) 对埃及的影响49-53(三) 对苏联的影响53-57结论57-59参考文献59-6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63-64致谢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