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键盘输入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单片机键盘输入编程电路设计
输入电路的设计
1、电路的结构
本文的电路设计主要是用于实现单片机键盘输入编程的功能,所以电路的结构从上到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1)键盘输入部分:由上排按键及下排按键,两排按键组成。
(2)电源部分:由DC电源组成。
(3)输出部分:由多路复用器(一般称为MUX),控制部分组成,多路复用器可以将键盘输入的按键信号转变为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据位,控制部分是连接单片机的部分,可以与单片机连接,以实现键盘输入指令的操作。
2、基本电路
本文设计的电路主要由以下电路组件构成:
(1)DC电源:由7805,5V的DC电源模块组成,用于给键盘、多路复用器和控制部分提供电源。
(2)键盘输入部分:由上排按键及下排按键组成,每行按键由四列电路器件组成,四列电路器件的抽头线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按键的控制,当按键按下时,输入信号为低电平,反之,当按键处于松开状态时,输入信号为高电平。
(3)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器主要用于将键盘输入的多个按键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据,该多路复用器的信号输入端接收键盘上每行按键输入的信号。
单片机按键程序设计单片机按键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通常,按键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当按键按下时,电路接通,对应的引脚电平发生变化;当按键松开时,电路断开,引脚电平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程序设计中,我们需要不断检测引脚的电平变化,从而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在实际的按键程序设计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按键检测。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查询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不断地读取按键对应的引脚状态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查询法示例代码:```cinclude <reg51h> //包含 51 单片机的头文件sbit key = P1^0; //定义按键连接的引脚void main(){while(1) //无限循环{if(key == 0) //如果按键按下,引脚为低电平{//执行按键按下的操作//比如点亮一个 LED 灯P2 = 0xfe;while(key == 0);//等待按键松开}}}```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按键连接的引脚`key`,然后在主函数的无限循环中不断检测按键引脚的状态。
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执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while(key == 0)`等待按键松开。
除了查询法,还有中断法可以用于按键检测。
中断法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响应按键动作,不会因为程序的其他操作而导致按键响应延迟。
```cinclude <reg51h> //包含 51 单片机的头文件sbit key = P1^0; //定义按键连接的引脚void int0_init()//中断初始化函数{IT0 = 1; //下降沿触发中断EX0 = 1; //使能外部中断 0EA = 1; //开总中断}void int0() interrupt 0 //外部中断 0 服务函数{//执行按键按下的操作//比如点亮一个 LED 灯P2 = 0xfe;}void main(){int0_init();//初始化中断while(1);//无限循环,保持程序运行}```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在`int0_init` 函数中对中断进行了初始化设置,然后在`int0` 函数中编写了按键按下时的处理代码。
51下面是51单片机使用4×4矩阵键盘的汇编程序,并在数码管的最后一位显示一个字符:```ORG 0 ;程序从地址0开始MOV P1,#0FFH ;P1口设置为输入口MOV P0,#0FH ;P0口设置为输出口LOOP:MOV A,P1 ;读取P1口的值CJNE A,#0FFH,KEY_PRESSED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SJMP LOOP ;如果没有按键按下,继续循环KEY_PRESSED:MOV R0,A ;保存按键的值CLR P0.0 ;选定行0MOV A,P1ANL A,#0F0H ;按位与运算,保留列位的值CJNE A,#0F0H,COL0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0列MOV A,#'0' ;如果在第0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0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0:CLR P0.1 ;选定行1MOV A,P1ANL A,#0F0HCJNE A,#0E0H,COL1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1列MOV A,#'1' ;如果在第1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1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1:CLR P0.2 ;选定行2MOV A,P1ANL A,#0F0HCJNE A,#0D0H,COL2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2列MOV A,#'2' ;如果在第2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2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2:CLR P0.3 ;选定行3MOV A,P1ANL A,#0F0HCJNE A,#0B0H,COL3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3列MOV A,#'3' ;如果在第3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3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3:CLR P0.4 ;选定行4MOV A,P1ANL A,#0F0H4MOV A,#'4' ;如果在第4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4 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4:CLR P0.5 ;选定行5MOV A,P1ANL A,#0F0HCJNE A,#0B0H,COL5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5列 MOV A,#'5' ;如果在第5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5 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5:CLR P0.6 ;选定行6MOV A,P1ANL A,#0F0HCJNE A,#0D0H,COL6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6列 MOV A,#'6' ;如果在第6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6 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6:CLR P0.7 ;选定行7MOV A,P1ANL A,#0F0HCJNE A,#0E0H,COL7 ;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在第7列 MOV A,#'7' ;如果在第7列按下按键,则A的值为7 JMP DISP ;跳转到显示程序COL7:MOV A,#00HJMP EXIT ;如果没有按下任何键,退出程序DISP: ;数码管显示程序MOV R1,#100B ;延时计数器初始化MOV P2,A ;把按键值存入P2口MOV A,#07HANL A,P0 ;从P0口读取选定的行值MOV P0,A ;根据选定的行值输出相应的值ACALL DELAY ;调用延时程序MOV P0,#0FH ;关闭所有行DJNZ R1,$ ;当延时计数器不为0时,继续延时MOV A,#0FHMOV P0,A ;清除所有显示JMP LOOP ;跳转回主程序EXIT:MOV P2.7,1 ;在数码管的最后一位显示字符1SJMP EXIT ;无限循环DELAY: ;延时程序MOV R2,#75DMOV R3,#200D DELAY3:DJNZ R3,$DJNZ R2,DELAY2 RET```。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的开关检测键盘输入与显示的接口设计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其核心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
它简单、灵活,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和执行各种任务。
单片机有很多种,其中C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型号。
在C51编程中,开关检测、键盘输入和显示是非常常见的接口设计。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1.开关检测:开关检测是指通过单片机检测开关的状态,以实现对开关的控制。
常见的开关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外部电阻和开关,通过检测电流或电压来判断开关状态;另一种是使用内部电阻和开关,通过检测电阻的值来判断开关状态。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a.外部电阻和开关:检测开关状态的方法是连接一个电阻到开关,并将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引脚。
当开关打开时,电阻与单片机输入引脚之间形成一条路径,使得输入引脚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当开关关闭时,电阻与单片机输入引脚之间断开,使得输入引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
b.内部电阻和开关:单片机的引脚通常具有内部上拉或下拉电阻。
当引脚配置为输入模式时,可以选择使能内部上拉或下拉电阻。
通过连接一个开关到引脚,并将另一端连接到电源或地,从而完成开关状态的检测。
当开关打开时,引脚被拉高,输入引脚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当开关关闭时,引脚被拉低,输入引脚接收到低电平信号。
2.键盘输入:键盘输入是指通过单片机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的输入信息。
键盘通常是一种矩阵按键结构,可以通过多行多列的方式进行编码。
键盘输入的实现需要通过接口电路将键盘连接到单片机,并在程序中编写相应的扫描算法。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a.键盘连接方式:键盘的行和列线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出和输入引脚上。
行线和列线可以使用独立的引脚,也可以使用矩阵开关编码的方式进行连接。
b.扫描算法:扫描算法是通过逐行扫描和逐列检测的方式来实现键盘输入的。
具体步骤如下:1)将所有行引脚置为高电平,所有列引脚配置为输入模式。
单片机实验五报告_单片机键盘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单片机键盘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单片机与键盘的接口技术,掌握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对键盘输入的检测和响应,从而提高我们在单片机应用开发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单片机系统中,键盘通常是作为输入设备使用的。
常见的键盘有独立式键盘和矩阵式键盘两种类型。
独立式键盘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 I/O 线,其优点是电路简单,编程容易,但缺点是占用较多的 I/O 口资源。
矩阵式键盘则是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通过行线和列线的交叉来识别按键。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省 I/O 口资源,但电路和编程相对复杂一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矩阵式键盘。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逐行扫描或者逐列扫描的方式,检测行线和列线的电平状态,从而确定按下的按键。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单片机开发板一块2、计算机一台3、编程软件(如 Keil C51)4、下载工具(如 STCISP)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将矩阵式键盘与单片机的 I/O 口进行连接,注意行线和列线的对应关系。
连接好电源和地线,确保硬件电路正常工作。
2、软件编程打开编程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编写初始化程序,包括设置 I/O 口的工作模式、中断等。
编写键盘扫描程序,通过循环扫描行线和列线的电平状态,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
当检测到按键按下时,根据按键的编码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在数码管上显示按键值、控制 LED 灯的亮灭等。
3、编译和下载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编译,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
如果编译成功,使用下载工具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4、实验调试观察硬件电路的工作状态,看是否有异常现象。
按下不同的按键,检查程序的响应是否正确。
如果出现问题,通过调试工具(如单步调试、断点调试等)查找并解决问题。
五、实验代码以下是本次实验的部分关键代码:```cinclude <reg51h>//定义键盘的行和列define ROW_NUM 4define COL_NUM 4//定义行线和列线的端口sbit ROW1 = P1^0;sbit ROW2 = P1^1;sbit ROW3 = P1^2;sbit ROW4 = P1^3;sbit COL1 = P1^4;sbit COL2 = P1^5;sbit COL3 = P1^6;sbit COL4 = P1^7;//定义按键值的编码unsigned char code KeyCodeMapROW_NUMCOL_NUM ={{'1','2','3','A'},{'4','5','6','B'},{'7','8','9','C'},{'','0','','D'}};//键盘扫描函数void KeyScan(){unsigned char i, j, temp;unsigned char keyValue = 0;//逐行扫描for (i = 0; i < ROW_NUM; i++){//先将所有行线置高电平ROW1 = ROW2 = ROW3 = ROW4 = 1;//将当前行线置低电平switch (i){case 0: ROW1 = 0; break;case 1: ROW2 = 0; break;case 2: ROW3 = 0; break;case 3: ROW4 = 0; break;}//读取列线的电平状态temp = COL1 | COL2 | COL3 | COL4;//如果有列线为低电平,则表示有按键按下if (temp!= 0xF0){//延迟去抖动delay_ms(10);//再次读取列线的电平状态temp = COL1 | COL2 | COL3 | COL4; if (temp!= 0xF0){//确定按下的按键for (j = 0; j < COL_NUM; j++){if ((temp &(1 << j))== 0){keyValue = KeyCodeMapij;break;}}//执行相应的操作switch (keyValue){case '1'://具体操作break;case '2':break;//其他按键的操作}}}}}//主函数void main(){while (1){KeyScan();}}```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矩阵式键盘的输入检测,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按键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是读取键盘的子程序
主要内容为:如何定义位,如何得到按键状态,防止键盘干扰的方法
以及如何处理读入的键值
思路:首先在某一引脚输出一个电平,然后读入引脚的电平,如果刚好相反
那么可能有按键发生,但是不排除干扰,为了防止干扰,需要软件延时20ms 应该说键盘输入是单片机外部指令输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设计键盘以及键盘的工作原理、读键盘的方法、键盘的抗干扰设计等在单电能机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例子在系统硬件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查询程序、软件延时程序(防止干扰),大致讲述了一种查询式键盘的工作原理与读取方式。
下面是汇编语言写的单片机键盘输入程序
**************************************************
led1 bit p1.0;LED 显示位定义
led2 bit p1.1
led3 bit p1.2
led4 bit p1.3
led5 bit p1.4
led6 bit p1.5
led7 bit p1.6
led8 bit p1.7
s1 bit p0.0 ;数码管位定义
s2 bit p0.1
s3 bit p0.2
s4 bit p0.3
s5 bit p0.4
s6 bit p0.5
s7 bit p0.6
s8 bit p0.7
led_data equ p2;数码管显示数据定义
key1 bit p3.5 ;按键引脚定义
key2 bit p3.6;
key3 bit p3.7;
key equ 46h;按键寄存单元
org 00h
jmp main
org 030h
main:mov sp,#30h;首先定义
lcall REST;初始化子程序
lp:lcall pro_key;调用键盘查询子程序
lcall KEYPR ;用来显示所查询到的键值jmp lp;反复调用,不断查询
REST:
mov a,#00h
mov b,#00h
mov p0,#0
mov p1,0ffh ;
mov p2,#0
mov key,#00h
mov p2,#255
clr beep
RET
KEYPR:
mov a,key;键值在累加器KEY中
jz PROEND ;如果A= 0,表示没有按键,返回cjne a,#1,k1;A= 1 ,用户按了第一个键mov a,#1 ;处理 A = 1的情况
mov dptr,#tab_nu ;查表
movc a,@a+dptr
mov led_data,a ;显示"1"
setb s1 ;在第一位
clr s2;其余两位不显示
clr s3
jmp PROEND;处理完成,子程序返回
;以下分别处理KEY = 2,3 的情况
k1:cjne a,#2,k2
mov a,#2
mov dptr,#tab_nu
movc a,@a+dptr
mov led_data,a
clr s1
setb s2
clr s3
jmp PROEND
k2:cjne a,#3, PROEND
mov a,#3
mov dptr,#tab_nu
movc a,@a+dptr
mov led_data,a
clr s1
clr s2
setb s3
PROEND:ret
**** 本内容跟帖回复才可浏览*****
;************ 定时20 ms *************
delay20ms: push psw ;保存原来的寄存器单元
clr psw.3;设置新的寄存器
clr psw.4;
mov r0,#2;延时参数1
mov r1,#250;延时参数2
mov r2,#2;延时参数3
dl1:djnz r0,dl1 ;延时循环1
mov r0,#250 ;重新设置循环数据
dl2:djnz r1,dl1 ;开始第二道循环
mov r0,#240;
mov r1,#248;
dl3:djnz r2,dl1;第三道循环
nop;修正定时精度
pop psw ;恢复原来的寄存器组
ret ;返回
;*********** end *******************
;这是数字显示表格,其中带小数点的数字比不带小数点的数字大16
; 比如0 的显示代码为0;那么0.的显示代码为16;如此类推
tab_nu:
db 0c0h, 0f9h, 0a4h, 0b0h, 99h , 92h , 82h, 0f8h ;数字0-7 不带小数点代码
db 80h , 90h, 88h , 83h , 0c6h, 0a1h, 86h, 8eh;数字8-f 不带小数点代码
db 40h , 79h, 24h , 30h , 19h , 12h , 02h, 78h ;数字0-7 带小数点代码
db 00h , 10h, 08h , 03h , 46h , 21h , 06h, 0eh ;数字8-f 带小数点代码
end;告诉编译器本程序到此结束,一定需要加上,否则编译通不过。
消除干扰,然后,等待用户释放,否则,可能重复的到某种结果,发生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