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春夏季节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春夏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肺结核、甲肝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春季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有所了解,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身体健康。
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就是要控制好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春夏季多发的一些传染病吧。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全身丘疹等。
其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主要通过直接与患者接触被感染,麻疹潜伏期一般在8天至14天,起病有发热、咳嗽、咽喉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眼睑浮肿、烦躁啼哭、食欲减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至第2、3天口腔黏膜充血、粗糙,在颊黏膜出现如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有时在齿龈及唇黏膜上也有发现,医学上称为“麻疹黏膜斑”,是诊断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据。
一般于第4天出现鲜红色或玫瑰色的细小斑丘疹,丘疹先在耳后、颈部、发际出现,逐渐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额、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及足底。
在出疹时体温上升可达40℃,中毒症状加重,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隔离患者:在流行期间,应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两三周。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做好消毒。
(2)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常识健康知识讲座1. 传染病防治小知识讲座感受传染病防治小知识讲座感受1.预防传染病心得体会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可能传播。
以流行性感冒为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⑴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⑵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 ...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⑶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2、具体措施: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闲。
⑷常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2.《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观后感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认真收看了《中小学生秋季安全和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
春夏季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引言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这场关于春夏季传染病健康教育的讲座。
春夏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要重视传染病的防治,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春夏季传染病,以及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春夏季传染病的种类和特点1. 病毒性传染病春夏季节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流感、登革热等。
这些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广泛等特点,对社会和个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 肠道传染病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如腹泻、肠炎等也在春夏季节增多。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和接触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3. 蚊媒传染病春夏季节是蚊子繁殖的季节,因此蚊媒传染病也容易流行。
例如,疟疾、登革热等均由蚊子传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预防和控制措施1. 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传染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和瓶装饮用水等措施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2. 留意宣传信息定期关注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和宣教资料,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注意事项。
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3. 预防蚊媒传染病有效的预防蚊媒传染病,要做好蚊虫防护工作。
清除家中的积水,安装纱窗和蚊帐,使用防蚊液等措施,减少被蚊叮咬的机会。
4. 加强免疫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推荐,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结语春夏季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健康任务。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留意宣传信息、预防蚊媒传染病和加强免疫等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这次讲座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次关于春夏季传染病健康教育的讲座内容,谢谢大家!。
春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第一篇:春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时间:2016年3月7日主讲人:参与人:全体师生全体家长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讲话稿如下: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
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四)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
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
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
口腔同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
可合并睾丸炎,心肌炎,脑炎。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
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事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
(五)猩红热是由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以空气飞沫传播,发热伴发全身猩红色皮疹为特点。
临床典型的病例已很罕见,在开始时常见发烧及化脓性扁桃体发炎,1-2天后全身皮肤潮红且见猩红色密集疹点,口周因无皮疹形成苍白圈,3-4天后舌苔呈剥落,舌面光红有刺称为杨梅舌,品镇消退后出现皮肤脱屑。
春夏季常见疾病防治措施讲座导言春夏季是人们活动范围扩大、气温上升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些常见疾病易发的季节。
为了提高大家对春夏季常见疾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组织了这场讲座。
本次讲座将介绍常见疾病的来源、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健康度过春夏季。
一、常见疾病及来源1. 病毒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2. 肠胃炎:多由细菌、病毒传播引起,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受污染导致。
3. 中暑: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量增多,身体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
4. 蚊虫传播疾病: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有疟疾、登革热、乙脑等。
5. 灰疸病:多由螺旋体细菌引起,通过染疫的蜱虫叮咬传播。
二、预防措施1.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2. 饮食要干净卫生,避免生食和饮用未经煮沸的水。
3.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量增加蔬果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
4.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中午时段,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伞等防护物品。
5. 正确佩戴防蚊虫服装,使用防蚊虫剂。
6. 定期清理住所及周围环境,防止蚊虫滋生。
7.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蜱虫叮咬,尤其是在草丛、树林等感染区域。
8. 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三、应对方法1. 如果感染了感冒,要多休息、多饮水,避免患病期间与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播给他人。
2. 如果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补充体液,避免脱水,同时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体液,可以用冷毛巾敷额降温。
4. 如果被蚊虫叮咬,并且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被蚊虫叮咬的情况。
5.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要用手直接把蜱虫拔出,要用剪刀剪断蜱虫,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结语通过本次讲座,我们了解了春夏季常见疾病的来源、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以防患于未然。
春夏季疾病防范与健康促进讲座一、背景介绍春夏季是人们活动频繁、气温升高的季节。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
因此,为了提醒人们关注春夏季疾病的防范和健康促进,我们组织了这场讲座。
二、主要内容1. 关注清凉饮食春夏季节,人们容易因高温而出现食欲不振。
在高温天气中,建议多摄入水分,适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增加维生素和水分的摄取。
此外,避免过量摄入寒性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以免刺激肠胃。
2. 防暑降温要点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因此要注意防暑降温。
首先,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尽量呆在室内或树荫下。
其次,经常饮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可以多喝凉开水、绿豆汤等清凉饮品。
此外,注意保持室内空调或风扇的通风效果,让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温度。
3. 预防传染病春夏季节,一些传染病也会有所增多。
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加强个人卫生惯,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避免人群拥挤的场所。
同时,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不洁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4. 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春夏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可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过程中体温过高。
此外,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以及佩戴遮阳帽等。
三、总结春夏季疾病的防范和健康促进至关重要。
通过注意饮食、防暑降温、预防传染病和保持适度运动,我们能够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并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够让大家对春夏季的健康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以上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春夏季传染病防护指南讲座
简介
春夏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各种病菌和病毒活跃,对人体的威
胁加大。
为了加强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
病的发生,特举办此次春夏季传染病防护指南讲座。
本讲座将介绍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提供实用的防护指南,以帮助大家安全度过春夏季。
内容
1. 什么是传染病?
- 传染病的概念和定义
- 常见的春夏季传染病
2.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 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传播途径
3. 常见春夏季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 手足口病:保持环境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患者
- 流行性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密闭场所、接种流感疫苗- 痢疾: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妥善处理粪便
- 蚊媒传染病:穿长袖衣物、使用防蚊液、环境清洁消杀
- 水痘:避免接触患者、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
4. 个人防护指南
- 规范手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
- 戴口罩:采取正确的佩戴方式、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
-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消毒、清洁居住环境
5.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 加强健康宣教:宣传传染病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 建立疫情上报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预警工作
- 合理安排人员流动:避免扎堆聚集,减少感染风险
结语
通过本次春夏季传染病防护指南讲座,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全。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以上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讲座
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许多传染病也随之而来。
这些疾病对于我们的
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了解这些疾病及其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
绍春夏季节中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口、手、脚等部位传播。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脚口疱疹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妥善处理物
品和食物,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等。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皮疹和肌肉酸痛等。
预防登革热的方
法包括使用有效的蚊香、驱蚊剂,避免在蚊子多的地方停留,保持室
内通风,及时排除积水等。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水疱、头痛、喉咙痛等。
预防水痘的方法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注射水痘疫苗等。
四、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嗓子痛、头痛、咳嗽等。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勤
洗手,多通风,避免去人多的场所,口罩保护等。
总之,预防春夏季节中常见的传染病要从平时的个人卫生习惯下手,
杜绝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坚持保护自己的健康。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目录一、前言 (2)1.1 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2)1.2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二、春季传染病防治 (4)2.1 春季常见传染病概述 (5)2.2 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7)2.2.1 增强免疫力 (7)2.2.2 注意个人卫生 (8)2.2.3 安全饮食和饮水 (9)2.2.4 避免接触传染源 (10)三、夏季传染病防治 (11)3.1 夏季常见传染病概述 (11)3.1.1 热射病 (13)3.1.2 沙门氏菌感染 (14)3.2 夏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15)3.2.1 避免高温中暑 (16)3.2.2 饮用干净的饮用水 (17)3.2.3 注意饮食卫生 (18)3.2.4 避免蚊虫叮咬 (19)四、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0)4.1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21)4.2 家庭和环境的卫生管理 (22)4.3 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就医 (23)五、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5)5.1 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26)5.2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作用 (27)5.3 公众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 (28)六、结语 (29)6.1 提高传染病防治意识的重要性 (29)6.2 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30)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春夏季的到来使得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开始活跃起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春夏季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们特别举办了一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讲座。
本讲座旨在帮助大家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1 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防病意识:通过讲座,帮助公众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能力。
推广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普及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整体的传染病防控水平,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春夏季常见疾病防控知识讲座引言春夏季是常见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控知识的了解,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本讲座将介绍春夏季常见疾病以及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些健康难题。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春夏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嗓子疼、肌肉酸痛等。
以下是预防流感的几点建议:1.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建议每年秋季接种。
2. 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3. 避免接触病毒:尽量避免与患有流感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所。
4.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可能。
二、蚊虫传播的疾病春夏季还容易出现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
预防这些疾病需要以下措施:1. 室内防蚊:在居住和办公场所使用纱窗和蚊帐,减少蚊虫的进入。
2. 避免繁殖源:清除家庭周围的积水,减少蚊虫繁殖的机会。
3. 使用驱虫剂: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有效的驱虫剂,以减少蚊虫的叮咬。
三、中暑在炎热的夏季,中暑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防控中暑的一些建议: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在中午和下午的炎热时段。
3. 注意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四、食物中毒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变质,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以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几点建议:1. 注意食物卫生: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商家,避免食用过期或未经加工的食物。
2. 储存食物:将易腐烂的食物储存在低温环境中,避免过长时间放置。
3. 煮熟食物:确保蔬菜、肉类等食物充分煮熟,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五、结语春夏季是一年中疾病高发的时期,但只要我们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
希望通过本讲座,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春夏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16年3月7日
主讲人:
参与人:全体师生全体家长
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讲话稿如下:
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
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通过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
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
一般有明显的受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寒颤,高烧,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较轻。
重症病人会持续高热,剧咳,血性痰,常有严重的并发症。
(二)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
初起类似
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
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三)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以10岁以内的小儿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临床以发烧多见,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
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
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疹色红,疱浆清,此起彼伏以向躯干为多,结痂脱落后不留痕。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传染性极强,幼托,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
(四)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
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
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
口腔同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
可合并睾丸炎,心肌炎,脑炎。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
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事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
(五)猩红热是由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以空气飞沫传播,发热伴发全身猩红色皮疹为特点。
临床典型的病例已很罕见,在开始时常见发烧及化脓性扁桃体发炎,1-2天后全身皮肤潮红且见猩红色密集疹点,口周因无皮疹形成苍白圈,3-4天后舌苔呈剥落,舌面光红有刺称为杨梅舌,品镇消退后出现皮肤脱屑。
患儿血象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患病后应注意查尿常规,观察肾脏情况。
患病期间最好卧床休息。
(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向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委靡,
四肢和躯干可出现瘀点、瘀斑,有神志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症状,可有耳聋、失明、瘫痪、神经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八)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肝病毒引起,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
多有发热、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的症状。
不典型病例则刚发病时的症状与上感很相近,应注意观察。
需及时隔离,及早治疗。
(九)手足口综合症是由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经口感染,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特征为口腔内、手心、足心出现斑丘疹,疱疹伴有疼感末叶有臀部出现皮疹者。
具有上感的症状,伴有发烧,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
患儿主要因口腔内疱疹破后形成溃疡,十分痛苦,影响进食。
应注意看护儿童避免骚抓后引起局部感染。
该病病情较轻,一般愈后良好。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我相信听了今天的讲座后,大家都会有收获。
祝福全校师生、全体家长,健康幸福每一天!
(请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请全体班主任把此讲座通过qq、微信、钉钉或学信,发给每一个家长。
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引起足够重视!)
2016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