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了解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821.00 KB
- 文档页数:15
流程的组成与描述(说课稿)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肇庆市端州中学彭军雄一、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二、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列举经典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且对流程案例进行分析。
(2)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到邮局调查邮寄包裹的工作流程。
分析邮寄包裹、制造陶器等经典流程,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经历准备“大家一起动手造纸”的工具,并且动手造纸。
体验知识物化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经历对案例和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提高交流、合作、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通过各组讨论、分析、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验造纸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曲折,享受造纸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4)通过了解地方特产端砚和粽子的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教材的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节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流程的基本组成,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
邮寄包裹的工作流程的环节与时序比较好理解,造纸的工艺流程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所以安排了一个动手造纸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
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和识读流程图,列出几个案例。
(二)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了《了解流程》后进一步了解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组成,为下一节《流程设计》打下知识的基础。
在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教材内容的处理课时:一个课时重点、难点:是在于掌握流程、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环节和时序定义与区别。
(3)对教材内容的优化设计:①通过对经典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分析把流程的组成、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统一起来理解,形成知识。
②把教材P44、45的“讨论与分析”统一起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分析,加深对环节和时序的理解。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某某教育〕[设计理念]本节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涵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例来分析流程,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是《技术与设计2》中4个专题模块之一《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
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主要内容有: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思;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流程的表达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习《流程与设计》全章的导入与基础,所以本单元第一节认识流程部分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入手,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从时序和环节两个角度,引入和揭示了流程的概念、意义及流程的表述方法-----流程图。
流程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课文从时间入手来解释流程的意义。
流程与生活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的效率的思想;流程与生产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
流程强调了时间意识的重要性。
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含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意义,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习流程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实践能力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流程的概念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教学必须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通过学习前面的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技术素养,这就为学习本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学习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流程的知识,学生凭借经验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流程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上来,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
《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以及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认识到前厅服务在酒店运营中的关键地位。
2. 掌握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3. 理解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前厅服务与管理》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家酒店的前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前厅在酒店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
(2)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
(3)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情景一:客人入住时,前厅服务员如何接待?情景二:客人退房时,前厅服务员应遵循哪些流程?情景三:遇到突发事件,如客人投诉,前厅服务员如何应对?4. 例题讲解:针对上述实践情景,讲解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践情景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2. 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入住流程退房流程应对突发事件3. 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前厅部的功能与重要性。
(2)列举前厅服务的流程与规范,并说明其作用。
(3)阐述前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答案:(1)前厅部是酒店的门面,负责接待客人、提供咨询、办理入住退房等业务,是酒店运营的重要环节。
(2)前厅服务流程包括入住、退房、咨询等,规范包括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服务态度等,其作用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人满意度。
(3)前厅管理原则包括标准化、个性化、亲情化等,方法包括培训、监督、激励等,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第一节:认识流程[问题引入]对于“流程”这个词,大家可能不会像“结构”那样熟悉,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凭直觉说一说你们对“流程”的理解?为了说明什么是流程,我们先来看两个实例。
一、两个实例1.照片的冲印仅管目前数码照相机已经非常流行,但传统的模拟照相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量。
为什么?一是因为原来的模拟相机已经大量存在,二是电脑的普及还有一个过程。
你们知道模拟感光相片是怎样冲印出来的吗?冲印照片有如下的过程:(1)将潜影变为显影——显影。
装入相机的胶卷经过拍照曝光后,得到的是“潜影”。
这种潜影不经过化学处理,是看不出影像来的。
由此,首先需要将潜影片泡在“显影液”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拍照的影像才能在胶片上显现出来。
这个过程,通常叫做“显影”。
(2)将显现的影像固定——定影。
经过显影的胶片,还不能用来印制照片,因为这种胶片的影像容易被摸掉,不能保存。
由此,要将显影后的胶片放在定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才能用于照片的洗印。
以上两个过程,合起来称为冲片。
它的作用是将感光胶片变为底片。
(3)从底片洗印出照片——印相。
首先将感光纸通过底片进行曝光,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了得到照片。
2.土豆的种植过程土豆,学名马铃薯,土豆通常是用它的地下块茎来繁殖的。
在每个马铃薯上都生长有许多个凹坑,俗称为芽坑,当条件合适时,这些芽坑内就会长出小芽来。
人们用刀将一个马铃薯切成很多块,每一块上保留一个芽坑。
这样的一小块,就是马铃薯的一颗种子。
俗称“土豆栽子”。
种植土豆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切出“土豆栽子”,这个程序叫做切种。
1.切种——准备“土豆栽子”。
2.布种。
先将疏松的土地“起好垅”,再在每条垅上按植株要求的距离(株距),挖小坑,然后逐个将“土豆栽子”放入小坑内,这就是“布种”。
3.掩种。
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是,用就近的土将土豆种盖上,并轻轻将其压实。
其目的是不让种子受到伤害,还可以保护未出土的嫩芽。
二、流程的涵义1.对实例的分析:上面我们举的两个例子,看起来相距甚远,一个是和化学有关的技术,一个是农业技术,但是,这两个过程却有着两个相同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它们有哪两点是相同的?(首先,它们的全部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过程,每个小过程,都有明确的任务。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第一节了解流程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2、年级:高二年级3、学时数:2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流程的涵义及作用。
②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生产工艺流案例的分析,理解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涵义及区不。
③学会阅读、制作简单的流程图。
④体会流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的爱好。
2、过程方法目标①明白得流程分析应用的一般方法。
②明白得多角度往分析和考虑咨询题,并总结其运行过程的规律,科学正确地得出合理有效的流程。
3、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利用流程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②通过上节课的造纸实验,激发学生制造的欲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及科学意识。
③通过案例和造纸实验,体验其工艺流程、工作流程,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区分能力。
〔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在此章节中,其本身的根底知识是对比轻易理解的,但所涉及到的专业背景知识却非常难。
本节的重点在于把握流程的涵义;流程的作用;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定义和区不。
2、学生分析①关于高二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中对一般流程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流程的涵义和如何应用却对比生疏。
②在工业、农业和商业等方面流程被广泛运用,但由于高二学生对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缺乏,理解具体的流程的设计将会有一定困难。
3、应对策略①充分利用在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和经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流程的涵义,并选用一些已学过的化学实验作为案例来分析和理解实验流程的产生。
②关于面向全体高二学生而言,工作流程轻易理解,多举一些案例让学生更加直瞧的理解流程;而工艺流程,为了防止在教学中涉及太多的专业背景知识,我选用教材中造纸的例子,开展造纸实验,让学生熟悉工艺流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来关心理解。
③流程既能够是经验的总结,又能够依据某种需要往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流程的革新设计。
我尽量组织那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让学生们完成,从而体验流程的设计。
《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及流程的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时分配:1学时(2)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构建学生对自己的所学知识点综合运用,去分析把握生活中各类问题及解决思路、拓宽思维和想像空间,提升逻辑思维品质的能力框架。
(3)教材内容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了解流程)。
本节以时间为核心,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并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
工作流程部分表达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用品的效率的思想;工艺流程部分表达的是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
以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时序和环节的理解。
(4)教学的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流程、时序、环节的概念含义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并学会进行简单的生活、生产流程的阅读和分析。
②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流程意义及所蕴含的思想放方法,能区别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如“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等。
(5)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简单的流程。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通过对典型工作的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产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自己参与讨论,从中了解其含义,让学生科学的把握其概念;通过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及课本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眼光看待生活学习的思维体系。
二、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引导、实例分析,理解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明确流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2)问题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分析流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3)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并能画出生活和生产中简单对象的流程设计图。
《了解流程》教案第一篇:《了解流程》教案《了解流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流程的含义。
(2)理解流程中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3)通过对流程的初步的分析和体验,养成依据科学的流程合理处理问题的意识。
(4)能感受到流程在学习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中确定环节和编排时序的知识是流程分析、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基础。
明确流程学习的意义对提高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
体会流程的含义,能增强学生应用流程思想处理问题的意识。
掌握流程的科学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本节对流程问题只作一般性的介绍,并不要求学生对诸多具体问题深入理解和把握。
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两个流程很好的让学生了解到每个流程中包含着若干小过程引出环节和时序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时序、环节、流程以及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流程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概念,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①如何制合理的流程②掌握和理解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合理流程。
四教学过程(1)实例探究教师:干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都按照定一定的流程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流程。
大家先看看本书38到39页的两个小案例,请思考一下马铃薯的播种流程以及种水稻的流程。
学生:看书,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关于流程的问题。
教师:马铃薯的播种流程:切种→布种→掩种。
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冲印:感光胶片(底片)→印象:底片→照片。
(2)实例总结总结:其实任何一个流程都反映了一定时序。
任何一项生产或生活活动都有一定的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有的不可以颠倒,有的可以颠倒,有的还可以同时进行。
(3)流程的含义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时序可以颠倒?哪些不可以颠倒?哪些可以同时进行呢?学生:思考教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不可颠倒的时序往往反映了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规律或机理,我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或机理。
《流程的设计》教学案例引言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合作与交流,提倡“做中学”。
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人在通用技术课堂内做了一些尝试,有一定的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广东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和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后,学生对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于是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
”,仍然以《技术与设计2》(广东版)的第三节《流程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并参考苏教版和地质版两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流程的设计是对前述流程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为流程改进设计打基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一般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相同,但具体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
为了让学生理解“设计一个流程,一定要对其内在的性质和运作规律了解的较清楚,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而进行设计”,所以先分析讲解一个简单流程设计案例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案例出发,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技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及分析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