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一个国家级的奖项,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
该奖项由教育部主办,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评选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的优秀教学成果。
在2014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评选出了1320项获奖项目。
这些获奖项目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领域,代表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
其中,基础教育领域的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职业教育领域的获奖项目则主要关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高等教育领域的获奖项目则更加注重科研与教学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
这些获奖项目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同时,这些获奖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件:拟推荐申报2014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高职)注: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根据成果第一主要完成单位的国标代码排序,同一个第一主要完成单位的项目根据申报顺序排序。
序号 推荐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 完成单位1 经科教联动,集约式培养:常州科教城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徐光辉、邓志良、蒋心亚、吉飞、周大农、曹根基、鲁武霞、许小波、王丹中、陈光曙、颜惠庚、杨兴华、刘明新常州市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 高职实训基地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戴勇、周桂瑾、陈玉平、程载和、陈伟、张小红、钱晓忠、蔡建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3 高职教育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吴光林、沈士德、刘海波、何斌、王作兴、李建民、白飞、陈益武、苏苓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 校企融合“五对接”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卢兵、胡光永、王薇、查英华、郭雷、吴晓光、翁英萍、凌方、许丽花、董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5 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毅、潘绍来、马斌、王亚鹏、仲岑然、沈志平、李波、朱建军、周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6 主题教学法――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刘珽、冉卫红、徐雪漫、周琴、陈红娟、陈平、李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7 校政企互动,学产研融合,培养地方实用人才周胜、林道立、褚结、游文明、王思源、孙华峰、徐继红、刘正良、刘小中扬州市职业大学8 依托园区,高职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薛茂云、钱廷仙、沈跃云、王义宏、吴洪贵、江玲、丁天明、姚炜、操阳、俞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9 “两重一再”工程的系统推进与实施李畅、刘登辉、刘凤云、王国庆、王春华、戈雪梅、蔡丽芬、李卫华、李春彪、罗晓东、汪晓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0 特殊师范艺术治疗特色课程群建构与实践方仪、刘丽英、王辉、何侃、郭鲁川、庞佳、连赟、胡世红、孙霞、成勇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序号 推荐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完成单位11 “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邓志良、张春平、董维佳、陈刚、杨诚、居耀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2 高职商科人才“3343”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沈苏林、马云峰、周丙洋、朱璋龙、徐汉文、朱光明、李晶、桂海进、王友明、王靖、赵永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3 基于“海上教学工厂”的高职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施祝斌、沈苏海、刘芳武、朱永祥、袁健、汤国杰、王琪、乔红宇、孙自力、季本山、薛仕中、徐传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14 共享平台、自选订单,创新实施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杨益明、文爱民、高进军、陈林山、谢剑、李贵炎、郭兆松、郭彬、屠卫星、边伟、程丽群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5 基于校企联动、人才共育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俞宁、盛定高、徐善状、刘永利、何时剑、喻步贤、杨新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富准精密模具(淮安)有限公司16 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现代畜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臧大存、何正东、杭瑞友、葛竹兴、张力、朱其志、张玲、董海燕、唐现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17 基于“生产业态”的高职艺术类共享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项建华、赵玲珍、邓凯、成丙炎、王亚平、顾明智、庄立新、庄三舵、曾红、丁学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18 以校企合作联盟为依托“五位一体”培养农业高职人才的机制探索与实践徐向明、尤伟忠、时忠明、束剑华、何钢、秦建国、肖海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19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三创”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王应海、孙海泉、李红益、吴卫荣、张好明、王寿斌、赵一标、徐兵、方红兵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20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现代化工教学工厂的创新与实践黄斌、仓理、郑根武、胡虹、吴永贵、黄裕娥、邓素萍、何文华、许重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检维修部、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1 校企共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资源共享培养平台的实践与探索周大农、袁锋、蒋新萍、王荣兴、罗广思、谈乃成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2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陈炳和、李耀中、吉飞、侯文顺、丁敬敏、高玉萍、陈向平、肖玉、徐秀维、金彦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序号 推荐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完成单位23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颜惠庚、李玮、李耀中、刘书凯、姜淑华、裴忠贵、蒋涛、邱国仙、朱宝生、王彩霞、赵明、李弘、杜存臣、赵昊昱、李英利、孙菊妹、邵顺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4 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朱洪生、俞卫东、简祖平、李振陆、王润贤、周兴元、王永平、赵明珍、邢军、马万顺、苏小冬、黄云峰、江德明、金国荣、梅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5 “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特色积淀与实践创新赵炳起、陶书中、张安宁、王传荣、陈国兵、贡汉坤、翟玮玮、顾立众、黄亚东、赵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6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融入、四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陆正清、朱斌、韩秋敏、黄亚东、王传荣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7 城市轨道交通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钱吉奎、朱斌、周世青、周平、何万一、刘颖、刘乐毅、刘长安、朱柏洋、梁永亮、叶云飞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8 共建基于利益捆绑的资源协同体,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新模式张旭翔、杜庆波、汤昕怡、徐胤莉、曹雪、闫之烨、阴法明、杨前华、朱彬、胡峰、陈刚、王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9 高职院校“内园外站”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与实践曹根基、郝超、蒋庆斌、彭银年、刘江、段来根、裴智民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0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魏晓锋、陈智强、张学军、周晓刚、周三庆、许劲松、顾准、杨正校、韩树明、吴建洪、张宏杰、朱文涛、刘红月、王隽、史菊林、赵建中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注1 高职"新四型"酒店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周春林、冯明、王建平、马彦纯、匡家庆、邵万宽、许敬、马开良、阮立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注1:该项目取得江苏推荐资格,但同时也由教育部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荐),经学校同意,不再经江苏省教育厅推荐,其推荐名额由评委会确定的其他项目递补。
东北师范大学1989-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获奖类型 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1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刘益春、高夯、董玉琦、饶从满、李广国家级一等奖20142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成式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郭凤志、张澍军、齐晓安、阎志才、王立仁国家级二等奖20143 文史哲复合型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王确、周巩固、胡海波、刘雨、张文东、高玉秋、王春雨国家级二等奖20144 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史宁中,刘益春,高夯,董玉琦,饶从满,邹雪辉国家级二等奖20095 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赵骥民,刘益春,刘春明,李元昌,赵志军,于伟,郭飞君国家级二等奖20096 构建实施应用《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推动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耿国华,王路江,卢湘鸿,陈恭和,杨小平,吕英华,张小夫国家级二等奖20097 《中国历史》(六卷本)教材张岂之、刘宝才、钱逊、周苏平、王子今、方光华、张国刚、杨树森、郭成康、王天有、成崇德、陈振江、江沛、杨先材国家级一等奖20058 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建设与应用马世力、李治安、陈志强、陈春声、郭双林、王斯德、张强、刘新成、何晋国家级二等奖20059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马云鹏、张向葵、曲铁华、陈旭远、赵宏义国家级二等奖200510 面向基础教育,实施“优师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赵毅、唐吉庚、柳海民、刘继生、杨柏林国家级一等奖200111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柳海民、张向葵、王景英、赵宏义、陈旭远国家级二等奖200112 历史专业本科基础课“世界通史”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马世力、钟绍春、于群、周巩固、王文永国家级二等奖20011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田克勤、柏维春、赵连章、刘彤、孙堂国家级二等奖200114 高师系列化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刘和忠、杨丽、陈海英、候国范、刘宗林国家级二等奖199715 高师函授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何艳茹、祝捷、季国太、朱晓峰、刘忠元国家级二等奖199316 日语强化教学谷学谦、李永夏、肖平、林忠鹏、太文慧国家级二等奖199317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教学仪器周辉国家级不分等级1989。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决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30•【字号】教师〔2014〕843号•【施行日期】2014.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决定的通知教师〔2014〕84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单位:现将《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一并参照执行。
一、要高度重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设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代表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2013年由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扩展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类别,一等奖和二等奖由教育部批准,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旨在进一步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更加重视教学基础工作,更加重视教学改革,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各地、各校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建立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教学成果奖励体系。
二、要充分借鉴和应用好获奖成果本次获奖的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实践性成果、创新性成果,反映出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这些获奖成果,尤其是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寻找差距,正视问题,潜心教育教学工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实践价值取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对策和措施,并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简报2014年第11期(总第567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9月24日我校5项教学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公布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校或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5项教学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见下表),获奖项目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突破。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紧密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一中心目标,以满足新形势下导师、研究生和各级管理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贯穿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培养到毕业离校的各个环节,打造融信息服务、信息监控、信息公开、即时通讯为一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从管理理念、管理重心、管理方式和管理结构四个方面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由“刚性”向“柔性”、“结果”向“过程”、“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管理”向“服务”转变。
《多层次研究型物理实验教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实践》成果项目依托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一系列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项目,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经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提炼而成。
该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教学实用,面向理、工多学科的开放式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创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密切结合科研前沿,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转化为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快速更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深化理论与实验教学互动,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验促进理论的理解;建立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实结合,拓展实验手段,大面积开展高危、高成本物理实验;分类培养,实现中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无缝对接,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平稳过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
目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教函[2014]491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10.13
【实施日期】2014.10.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京教函〔2014〕491号)
各有关高校:
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批复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市属高校获奖项目15项,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职业院校获奖项目13项。
现将获奖名单印发给你们。
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10月13日
附件1
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市属高校获奖项目一等奖(2项)。
附件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一、基教类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特等奖(2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者成果完成者所在单位1 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 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一等奖(48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者成果完成者所在单位1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窦桂梅、胡兰、刘建伟、王玲湘、王艳、焦玫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 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马芯兰、孙其军、吴正宪、陈立华、高萍、石雷北京市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科院、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3 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践鄂文艳、陈国才、李荔萍、王宏伟、李军、高筱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4 创建生物情景教室促进生物教学改革江建敏、李晋军、韩宏杰、侯巧娣、叶文、叶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5 提高农村教师执教能力的团队研修实践——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五年探索吴正宪、张铁道、李兰瑛、武维民、张秋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开放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6 “翱翔计划”: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模式罗洁、方中雄、李奕、张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7 中学数学建模“双课堂”教与学的实践研究张思明、冯海君、檀晋轩、凌艺国、辛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十九中学、北京第十五中学8 以人为本,多元开放——人大附中综合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9 突出汉字、汉语特点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与理论构建田本娜、任辉、高恒利天津师范大学10 在服务“三农”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中学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东北师大附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熊梅、刘新生、修丽波、尹丽影、赵欣欣、李莉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2 培智学校拼音教学“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张联弛、刘涛、刘百搏、杜雪巍、孟瑶、刘一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燎原学校13 成功教育探索——薄弱初中成功路径刘京海、陈婷、沈敏惠、谢元、周秀茹、王广胜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14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15 中学物理教学的革新,数字化实验系统(DIS)的研发与应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风华中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风华中学16 “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叶澜、李政涛、吴亚萍、卜玉华、王浩、丁伟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17 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上海市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18 阅读“中国人”,书写“中国人”——彰显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实践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季浏、汪晓赞、谭华、潘绍伟、董翠香、朱伟强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20 校园原创音乐剧:塑造阳光少年,追逐青春梦想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21 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低结构活动探索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22 聚焦志趣、激发潜能:国际视野下上海中学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践研究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市上海中学23 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24 中学创造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向明中学25 为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变革课堂教学——愉快教育实验的深化发展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6 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上海市育才中学上海市育才中学27 从这里走向世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福山梦”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28 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洪宗礼、董旭午、李震、刘金玉、丁翌平、王铁源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赣榆县中学、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江苏省泰州市教师进修学校29 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唐江澎、夏雷震、佟柠、张克中、胡晓军、崔允漷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30 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鲁洁、高德胜、孙彩平、余维武、方峥嵘、方丽敏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研室31 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邱学华、苏春景、李永云、王俊、王春梅、顾志平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鲁东大学、云南省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黑龙江省鸡西市园丁小学、江苏省常州市湖塘实验中学32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李庾南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33 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34 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三十年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35 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沈茂德、朱卓君、冯丹沁、邓一波、沈新荣、邓庆民江苏省天一中学36 “湿地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张昕、蔡明、闻一波、林子杰、单伟峰、赵岚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37 于永正“言语交际”式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于永正、刘文琪、刘春、查晓红、张艳、彭苏华"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文教体局、江苏省徐州市教研室、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38 洋思教学模式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39 “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基于地理教学观察的行动研究朱雪梅、陈桂珍、陈茜、吴春燕、潘竹娟、陈彩霞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40 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郑文、夏恩力、沈雨、汪静艳、王雪梅、毛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绍兴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41 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42 县域幼儿园教育实践整体推进机制研究——基于“安吉游戏”模式探索与实践程学琴、章洁、盛奕、吴伟云、郑爱乐、戴艺浙江省安吉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浙江省安吉县实验幼儿园、浙江省安吉县机关幼儿园、浙江省安吉县教科研中心、浙江省安吉县凤凰山中心幼儿园、浙江省安吉县报福中心幼儿园43 高中推行学长制的实践探究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44 基于初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考试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张国华、魏延阁、高洪俊、陈启德、付霆、程新民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山东省潍坊外国语学校45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郭元祥、沈旎、姚林群、姜平、伍远岳、唐丽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教研中心、湖南省长沙市教科院、广西柳州市教科所46 复式教学实验与研究马安健湖南省株洲炎陵县鲁坑小学47 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侯莉敏、吴慧源、冯季林、雷湘竹、林丽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48 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重庆南开中学为视角宋璞、田祥平、张发光、毛明山、肖力、卫晋丽重庆市南开中学二等奖(367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者成果完成者所在单位1 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张秀华、霍仲英、苏静林、张朝红、李冬青、李红军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2 “以爱育爱”教学实践体系李烈、冯红、芦咏莉、华应龙、马丽英、郑萱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3 个别化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课程的实践研究于文、王红霞、王桂香、曹燕、张瑶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4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与研究北京光明小学北京光明小学5 “演、说、写”作文思维训练刘雪倩、蒋红梅、朱知琴、张颖、靳育红、李冠英北京一六一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6 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研究翟京华、张雅玲、余冬梅、吴秋立、赵晓川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7 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北京二中“分类发展”实验研究报告钮小桦、陈惠文、周传章、李建红北京市第二中学8 大力推进“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课程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出彩王冬青、陈文明、刘大青、苏劲松、马红国、廖顺华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9 中学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李建芝、顾咏梅、卓婧、李磊、况莉、付馨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0 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学科教师合作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梁威、卢立涛、何光峰、胡进、项启江、岳书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中学11 以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为平台探索学区资源共享新机制王欢、陈凤伟、洪伟、范汝梅、陈纲、郭志滨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12 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心理研究和干预实践张梅、何苗、王香玲、刘杰、徐可玲北京市西藏中学13 以UDS合作实践研究共同体促进初中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宫辉力、杨朝晖、王尚志、李延林、孙素英、黄燕宁首都师范大学14 实验改变课堂——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陶昌宏、秦晓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15 基于科普阅读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实践李兵、李连芝、王东昀、张兴华、杨艳红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16 新时期中学生公民道德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解海涛、胡迟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汇文中学17 基于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贾美华、刘玲、黄冬芳、金利、顾瑾玉、王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18 运用教育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语文、英语教学质量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陈玲、赵可云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19 北京市普通高中整体性课程创新实验研究杨德军、黄晓玲、程舟、王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 培智学校综合课程开发与实践芦燕云、孙颖、程文捷、聂亚利、张旖旎、杨磊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北京联合大学21 初中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课程体系的校本构建与有效实施杨春林、韩竹、王文彦、吴立东、罗沂、陈祝霞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22 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试验项目——农村高中音乐、美术实验班试验研究于荣学、卢国东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23 农村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刘建友、苏万青、李俊、闻超、刘万里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4 中学形体艺术修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李有毅、李应淑、刘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5 “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张忠萍、阎红、狄永杰、韩玉娟、李辉、逄静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6 薄弱学校的教学改进研究胡定荣、李先平、黄晓青、张素元、马国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中学27 基于工读学生体验成功的学业评价方法肖建国、石蕴茹、徐红伟、刘燕、王卫新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28 融合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的研究梁松梅、朱振云、梁秋勇、张彩霞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29 高中学院制、书院制学生发展模式探索——构建跨年级、多元自主的校园生态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30 大规模教育考试评价研究与实践臧铁军、郑启跃、丁秀涛、张青华、刘芙蓉、周欣北京教育考试院31 构建数字教学资源体系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创新与实践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电化教育馆32 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1991-2011二十年的历程)张武升、吴晓红、董凤桂、徐长青、陈立萍、王霞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天津市河北区教研室、天津市红桥区教科室、天津市河东区香山道小学、天津市西青区教研室33 小学语文“融合互促”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杜蕴珍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34 天津市“空中课堂”项目建设与应用实践天津市电化教育馆天津市电化教育馆35 高中“义工制”社区服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36 “互动态”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37 走向实践育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天津市天津中学天津市天津中学38 基于大规模教育考试的增值评价研究与应用张静、赵彤璐、许志勇、钟君、李勇、王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39 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研究与实践伊道恩、史尘封、杨志平、赵福楼、刘克强、龙祖胜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 幼儿园全域性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赵维娟、马丽莉、白燕、张哲、詹文艳、冯丽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1 依靠三结合教育,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42 高中体育大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张金生、贾立国、李再林、牛志海、董素艳、陈华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五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一中43 基础薄弱初中优质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潘怀林、巩艳华、邵丽琴、王艳惠、刘福颖、段红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五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六中学、天津市北辰区东堤头中学、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44 “探究—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王培德、田玮、杨玉东、于川、梁栋、于永东天津市第四中学、天津市河西区教科室、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天津市第二中学45 视力障碍学生形体训练的实践研究王秀会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46 模块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与学模式研究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47 以“双模”促实效的高中必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48 开展数学教学效率课题研究促进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王光明、梁栋、于川、王新兵、江嘉秋、吴增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第四中学、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浙江省仙居县教研室49 幼儿园多彩发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50 “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51 关于学生自主健体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程林、苏宝明、董凤清、关树林、李东锐、朱建梅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天津市塘沽一中、天津市塘沽教育中心、天津市塘沽实验小学52 “两全”思想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53 中小学“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杨勇、杨今宁、宗树兴、张建华、马连成、杨絮飞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河北省邯郸永和学校、河北省徐水县教研室、河北省北戴河区教研服务中心54 研究材料与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么丹彦、董黎华河北省唐山市第一幼儿园55 山西省普通高中“问题导学”新课堂肖增英、薛红霞、李海勇、宁致义、卢文青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一中、山西省新绛中学、山西省太原尖草坪一中56 高中半天授课制——山西省新绛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山西省新绛中学山西省新绛中学57 “双平台”环境下的“无界课堂” 薛红霞、肖增英、郝新春、荆建强、王建业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山西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杭州石开公司58 基于云平台下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山西省灵石县第二中学山西省灵石县第二中学59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60 《金桥家校联系册》---家校共育的有效操作模式王金华、冯贵清、刘永梅、郭真、赵彦龙、王晓刚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大营盘小学61 创新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十一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十一中学62 幼儿数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研究邹晓燕、吕方、沈维华、刘阳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大连市托幼协会63 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多元化建设模式与应用创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辽宁省电化教育馆64 “课题驱动—多元协同” 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朱宁波、傅维利、闫守轩、周慧芹、佟世军、洛英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大连第十四中学、辽宁省大连第十六中学、辽宁省大连市风景小学65 中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66 以教学改进为目标的“问题-解决”模式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67 普通高中“目标-模组-层级”式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实施刘丽君、张晓娟、蒋礼、张凤莲、张福彦、张影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8 吉林省小学书法教育推进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69 普通高中创造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潘永兴、杨晓雷、张翠敏、张卓鸿、杨忠善、曹玉峰吉林省实验中学70 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金英虎、孙惠欣、靳淑梅、俞永虎、廉哲学、张正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延边大学、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科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学院71 基于自创性实验的物理教学研究王爱生、王亚宏、刘文白、佟岩、张剑秋、齐海珍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中学、吉林省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72 初中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体系及运行模式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73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孟广智、唐宏建、石连琪、郑万峰、高仡、张元花黑龙江省语言文字报刊社7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探索王林宝、田丽、张学枚、毛会娟、邵春瑾、张晓群黑龙江省教育学院75 黑龙江省朝鲜族小学汉语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朴泰秀、朴金姬、金明艳、金明华、金红喜、金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朝鲜族小学、黑龙江省密山市朝鲜族小学、黑龙江省五常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小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76 初中技术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金春兰、孟凡杰、毛会娟、洪如蕙、孙可平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77 “组织化学习”县域大面积应用研究与实践杜伟明、王志、张振波、魏远鹏、彭砚威、李贵军黑龙江省绥棱县教育体育局、黑龙江省绥棱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五中学校、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二中学校、黑龙江省绥棱县长山中学校78 "分领域优化课程资源供给方式"的实践与探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79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从PISA研究到“绿色指标”实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80 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陈东珍、蔡蓓瑛、刘春玲、梁志华、马珍珍、孙爱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电化教育馆、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81 基于儿童发展需要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8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崔允漷、周文叶、朱伟强、徐淀芳、周文胜、唐江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河南省郑州市教研室、江苏省锡山高中83 上海市基础教育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师资培训中心84 轻度智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8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集聚的公办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研究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86 提升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多领域、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七宝中学87 基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朱家雄、华爱华、李慰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88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建构与实践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89 “多维有序”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90 多目标、多主体、多途径中学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陈玉琨、代蕊华、沈玉顺、刘莉莉、王俭、杨全印华东师范大学91 自主探索,体验引导——优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徐向东、李海伟、张林、朱珠、万燕、程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92 “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何晓文、李志聪、施洪。
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公示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现将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名单进行公示。
第一部分:教师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1. XX大学教授XXX的《XXX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该项目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立足于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涵盖了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成果。
经过评审专家认真评审,该项目综合指标达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标准,因此被列为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
2. XX大学副教授XXX的《XXX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该项目紧密结合实际,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主线,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成果。
该项目在评审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入选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名单。
第二部分:教学团队成果奖候选项目1. XX大学XXX团队的《XXX跨学科综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该团队多年来在跨学科综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
该项目在评审过程中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因而入选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名单。
2. XX大学XXX团队的《XXX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该团队在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与应用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评审专家认为该团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复制性,因此将其纳入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项目名单。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
以上候选项目将进入终审阶段,最终的获奖名单将在教育部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