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格式:doc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9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2006年12月3日至8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为组长、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学校高度重视评建整改工作,评估结束后,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计划,巩固评建成果。
一、专家组对哈工大实地考察的反馈意见(根据考察意见反馈大会录音整理)(一)总体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学校创建于1920年。
经过86年的建设,现已成为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依托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精英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具有高度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校紧紧抓住教学评估这一历史机遇,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理清发展思路,加大教学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良好发展态势,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主要成绩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实施有效。
学校从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国家发展建设输送杰出人才,为科技创新贡献高质量成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0.04.10•【文号】•【施行日期】1990.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科技奖励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结果及有关事宜的通知(1990年4月10日)由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现已结束。
评选活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评选委员会根据认真遴选、宁缺勿滥的原则,评选出的优秀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有一定的创造性,体现了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
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各地、各部门推荐的符合参评资格的成果347项。
申报成果的单位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计划单列市,36个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系统,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所属的32个专业研究会,4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教委部分司局和直属单位。
本届评选活动为两级评审,由各学科评审组对全部参评成果进行初审,并向评选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和授奖建议;评选委员会经过审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获奖成果名单。
成果按著作、论文、报告分类,设一等奖和二等奖。
本届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成果157项,其中一等奖57项(著作24项,论文15项,报告等18项),二等奖100项(著作32项,论文54项,报告等14项)。
获奖成果目录附后。
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建设和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评奖由国家教委统一颁发证书,并由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及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教育学会对本系统的获奖成果颁发奖金(一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2000元,论文发给奖金1000元;二等奖:著作、报告发给奖金1000元,论文发给奖金500元),以资表彰和奖励。
·学府巡礼·湖南大学2021年的理科类(物理学科类)录取分数一般在各省一本线上100分以上,如其2021年在河南省的理科最低录取分为633分,超一本线115分。
(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下同)吉林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985”重点大学。
学校共开设了137个专业,拥有35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吉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部分)序号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1马克思主义理论A2化学A3哲学A-4法学A-5政治学A-6考古学A-7数学A-8物理学A-9机械工程A-合肥工业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
学校共开设了78个专业,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部分)序号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1管理科学与工程A2马克思主义理论B+3机械工程B+4仪器科学与技术B+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6工商管理B+合肥工业大学2021年的理科类录取分数一般在各省一本线上80分以上,如其2021年在河南省的理科最低录取分为606分,超一本线88分。
/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合肥大学城的中心位置。
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是学校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汽车行业业内,有一句描述合肥工业大学的谚语——“三分天下,合工大独占其一”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层及以上领导是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如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和安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北汽原总裁李峰和东风汽车多位掌门人等。
·广告·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90个本科专业(具备招生资格专业92个),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1—2011年度光荣榜佚名【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年(卷),期】2012(000)013【总页数】6页(P105-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杰出贡献奖张尧学院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杨芙清院士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孙家广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周兴铭院士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吴忠福教授原重庆大学校长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专家组组长(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成就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苏渭珍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侯义斌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卢苇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丁刚毅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宋茂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朱志良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沈宏书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吴介一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臧斌宇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陈传波南京大学软件学院黄细良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蒋建伟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曾一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武波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曾明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吴祖明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董槐林中南大学软件学院陈志刚注:按学校首字母排序(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孙伟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文俊浩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吴跃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王志英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徐晓飞湖南大学软件学院林亚平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朱惠彪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左保河吉林大学软件学院周春光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张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王建民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孟祥旭四川大学软件学院洪玫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张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张娣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王世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周学海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干红华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朝红阳注:按学校首字母排序(四)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主要完成人:杨芙清等(第五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卢苇等(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杨丹等(第五届)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朱志良等(第五届)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吴跃等(第五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骆斌等(第五届)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侯义斌等(第六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骆斌等(第六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主要完成人:武波等(第六届)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主要完成人:周兴社等(第六届)(五)“十一五”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优秀奖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批五个建设项目: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获批四个建设项目: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大学软件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获批三个建设项目: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重庆大学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贡献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南开大学软件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四川大学软件学院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中山大学软件学院中南大学软件学院(七)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合作企业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易思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安博职业教育集团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八)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专职教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李彤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张红延中南大学软件学院胡志刚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赵一鸣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闵华清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赵志宏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张晨曦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朱利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林金龙(九)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兼职教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凌棕(IBM Almaden 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复旦大学软件学院Henry B Mcloughlin(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高级讲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童缙(IBM大学部高级顾问)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欧阳钟辉(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院长)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凌小宁(X-概念创业基金首席执行官)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谢新华(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副校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杭诚方(美籍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新井少英(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吴国仕(信产部SOA标准专家组成员)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李哲洙(东软集团电信事业部网管产品与系统部部长)(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本科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邢司墨(2004届)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何宗键(2004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刘海浪(2009届)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李鹏(2005届)吉林大学软件学院陈李江(2006届)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曾凯(2009届)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左飞(2008届)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王士博(2009届)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尉冬冬(2008届)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李彦夫(2005届)(十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十佳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林军(2005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马泽峰(2007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刘开(2007届)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赵晓亮(2010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吴玥颢(2006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李永年(2007届)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毛燕东(2009届)国防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朱红雷(2010届)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雷勇(2004届)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陈洪武(2005届)表续单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科生平均就业率/%研究生平均就业率/%南京大学软件学院二等奖23113198.9 999.59南开大学软件学院195.4 6100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61100100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98.8 6100四川大学软件学院94.1 5100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3298.7 6100天津大学软件学院4198.1 2同济大学软件学院113198.4 3100武汉大学软件学院294.5 390.01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二等奖124197.5 699.33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10010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二等奖112199.1 999.38厦门大学软件学院197.2 099.37云南大学软件学院111199.2 9100湖南大学软件学院211001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2100100浙江大学软件学院323199.0 799.4 6中山大学软件学院1190.8 196.1 5。
大鹏展翅云飞扬——哈工大研究生教育30年纪实哈工大报讯(刘忠奎/文冯健兰锐李贵才/图)30年栉风沐雨,拼搏进取;30年开拓创新,力争上游。
我校在研究生教育上发扬传统,注重质量,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哈工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水平创新人才。
如今,我校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向着培养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高起高放勇立潮头我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
1931年,我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1949年,学校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始设立研究生班,在全国招收研究生,为各高校培养师资和出国预备人员。
从1949年到1955年,学校共开办7期研究生班,累计培养1228名研究生;1953年我校开始师资培养工作,1953年~1954年共有143名进修教师到校学习。
1951年~1960年,哈工大先后聘请了74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来校工作,建立了由苏联专家直接培养的3年制师资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
1952年,教育部批准哈工大试行两年制研究生部的教育制度。
1960年后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我校还曾试点招收过部分研究生……早期的研究生教育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虽然经历了南迁北返和“文革”的破坏,但学校实现了快速发展:划归航天部领导;进入全国15所重点建设大学之列;通过世行贷款充实大批先进物资设备……学校的恢复和发展为研究生院的建立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全国重点建设大学之一,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院的成立对我校发展非常重要。
我校是全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的高校之一。
1978年,我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我校开始在17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哈工大成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试办研究生院是哈工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规范化,而且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推动科学研究、提升师资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家级教学成果拟授奖名单
5月15日,教育部公示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的名单。
经专家评审、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成果284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35项,二等奖成果248项,现予公示。
经专家评审、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成果572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2项,一等奖成果70项,二等奖成果500项,现予公示。
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
在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的名单中,中国农业大学拟获特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拟获一等奖。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名称:深度变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推荐序号:31017教学成果总结报告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经进入到深度变革与全面转型时期。
在新情境下,传统的工程学科边界受到颠覆式冲击,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模式在反转,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范式受到根本性挑战。
具体对工程管理专业而言,传统培养理念陈旧、商科与工科知识割裂、教学要素封闭落后、教学评估不完善,造成培养目标与需求脱轨、学生综合能力不足,亟需突破性创新与系统性变革。
成果围绕社会环境和需求变革情境下如何创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结合同济大学工科背景及专业所属学院商科平台,通过重新认知学科特点,基于全球视野,立足需求新趋势,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面向深度变革情境下商科引领的“双强型”(强管理、强工程)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即适应学科特点和商科引领下的工科交叉融合新理念,适应行业需求趋势的“双强型”复合能力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快速变化情境的多学科教学要素持续迭代新路径,以及适应新型全球化并立足中国实践的专业评估新标准(图1),取得了丰富成果,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十多年来,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双强型”优秀毕业生,在校生素质普遍提高,立德树人培养效果明显,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所在一级学科获得A+,在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中获得AACSB、1EQUIS、AMBA三大国际顶尖商学院认证。
成果在全国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标准更新中得到推广应用,受到教指委和评估委认可,并获得高校、企业界和行业协会的好评。
图1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新成果一、主要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适应深度变革情境,以“双强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中国实践,着力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方法如下:(1)跨学科融合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天然基因,但如何实现却是长期未能解决的核心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学院概况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10月,学院设有二个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气工程系,十六个研究所/室;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五个实验中心;四个面向全校开课的技术基础课教研室:电工基础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子学教研室、公差与仪器零件教研室。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二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国防重点学科。
二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六个硕士点、一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工程院院士梁维燕教授、陈清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蔡惟铮教授、省级名师吴建强教授,还有许多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
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54人;教学带头人8人),副教授69人,讲师47人,助教2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7.9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68%。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学院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拓宽学生视野,所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法、俄、日、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著名大学及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国际著名公司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3个,共争取外资达950万元。
近三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经费超过1亿8千万元。
SCI、EI、ISTP检索文章658篇,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专利8项,专著3部。
2004年投入教学建设经费635万元,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贡献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贡献奖励是学校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素质“四有”好教师队伍而专门设立的奖励。
第二条基本条件(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学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风端正。
(二)教育思想理念先进,具有国际视野,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及时把教学科研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三)近三学年承担的课堂教学时数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教学改革特色突出、成效显著,深受学生欢迎,且无教学事故。
第三条奖项设置及申报条件(一)专业建设突出贡献奖申请人从事所在专业相关教学工作满10年,在本校任职满5年,并满足以下必备条件:(1)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长期研究并掌握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发展趋势与教学改革动向,组织制定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
(2)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践创新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建设业绩突出,有效落实学校的教学部署,在全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3)积极组织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适应新时代教学理念,带领专业教师及时开展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申请人近三年满足以下可选条件之三:(1)深入研究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并提出明确清晰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思路及推进方案,在大类教学委员会中发挥骨干作用。
(2)组织并推动专业建设,所在专业在名课程、名教材、名实验、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成果突出。
(3)积极组织并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牵头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注重教学成果培育,所在专业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本专业教师为所获奖项的第一完成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拟推荐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公示名单序号推荐成果名称成果主要完成人成果主要完成单位1立足一流、聚焦成效,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钱玉恒、姜宇、何朕、李丹丹、马广程、王佳伟、杨亚非、贺风华、强盛哈尔滨工业大学2集成电路工艺类课程与教材数字化建设及创新应用实践田丽、王蔚、李玲、付强、张宇峰哈尔滨工业大学3打造系列“金课”,理论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曾凡林、孙毅、张莉、刘伟、郝志伟哈尔滨工业大学4面向5G时代的电子信息类本科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林澍、吴宣利、何晨光、于启月、顾学迈、邱景辉、孟维晓、刘北佳、王楠楠、李伟哈尔滨工业大学5基于“虚-实-创”协同提升的新工训体系构建与实践潘旭东、赵航、闫纪红、王滨生、霍红、雷呈喜、刘佳男哈尔滨工业大学6聚焦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锋、丁刚、杨清香、孙厚涛、宋宝玉、陈照波哈尔滨工业大学7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耿林、苏彦庆、田竟、张弛、魏尊杰、闫久春、刘钢、何鹏、刘勇、刘威、郏凌、夏昕哈尔滨工业大学8基于能动装备核心技术转化建设虚仿实验平台,虚实创融合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帅永、姜宝成、温风波、曾令艳、翟明、张昊春、严利明、宋彦萍、王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9基于OBE理念的“电路”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齐超、刘洪臣、杨旭强、霍炬、孙立山、由佳欣、周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三堂互融”教学改革与实践杨春玲、刘贵栋、齐明、张岩、朱敏、吕超、陶隽源、张刚、徐乐哈尔滨工业大学11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廉玉欣、侯博雅、侯云鹏、崔振、史庚苏、吴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勇、金钊、赵志衡、郭犇、王明彦哈尔滨工业大学13精密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马惠萍、刘永猛、王晓明、叶东、张晓光、刘丽华哈尔滨工业大学14构建大学生数学类竞赛培训体系,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张达治、尹逊波、吴勃英、尤超、任雪昆、王希连、郭志昌哈尔滨工业大学15以学术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张宇、王先杰、王玉晓、吕喆、任延宇哈尔滨工业大学16基于分类人才培养的物理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孟庆鑫、田浩、李均、张伶莉、宫德维、骆素华哈尔滨工业大学17率先垂范——财务会计慕课优质资源的创新与实践,助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高艳茹、李文华、段云、丁琦、刘仕煜、王晓巍哈尔滨工业大学18“目标导向+行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张莉、刘宝巍、孙杰、杨洋、李萍哈尔滨工业大学19“双一流”背景下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武岳、邵永松、范峰、张文元、孙瑛、丁玉坤、张清文、支旭东、刘昌永哈尔滨工业大学20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闭环教学管理机制研究齐加连、范峰、吕大刚、赵晓红、吕娜哈尔滨工业大学2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邱微、王广智、南军、袁一星、李欣哈尔滨工业大学22重构建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改革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谭羽非、沈朝、刘京、曹慧哲、张承虎、王砚玲哈尔滨工业大学23专创相融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创新薛名辉、董宇、刘滢、张宇、韩衍军、于戈、连菲、陈旸、席天宇、韩昀松、叶洋哈尔滨工业大学24工科背景下文化素质教育金课集群建设陈月华、吕德生、王妍、胡修瑞、司峥鸣、原松梅、郑春辉、盖龙涛哈尔滨工业大学25中国高校慕课标准规范研究及应用实践徐晓飞、战德臣、沈毅、张策、赵雅琴、张丽杰、伊倩哈尔滨工业大学26全域教育视角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刘宏伟、尹胜君、李岳、苏小红、张宇、涂志莹、李治军、史先俊哈尔滨工业大学27三重迭代式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实践战德臣、刘宏伟、姜守旭、张丽杰、聂兰顺、骆吉洲、史先俊、刘绍辉、陈鄞、李治军、宋巧红哈尔滨工业大学28将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素养贯穿于化工专业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王振波、姚忠平、马玉林、赵力、张锦秋、黎德育、程新群、杨培霞哈尔滨工业大学29打造“理论+实验”金课,科教融合助力化学类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张兴文、陈刚、王宇、王群、周玉祥、裴健、吴金珠、孙净雪哈尔滨工业大学30与国际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接轨的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刘克东、傅利、张瑾、赵嘉颖、韩晓蕙、郑淑明、李洁红哈尔滨工业大学31“走进澳新文化”:走近英语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培养李景艳、刘莉、栾岩、苏娟哈尔滨工业大学32尚派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董平、刘勇强、杨震国哈尔滨工业大学33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实施沈毅、蒋鲲、丁刚、吴春燕、吴菊花、伊倩、王丽丹哈尔滨工业大学34“五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赵雅琴、王广智、熊汉文、关玉晶、张强、王磊、李淑静哈尔滨工业大学35集成科研优势,全方位提升实验教学内涵的转化机制研究与实践黄文涛、刘洪臣、温喜宝、李玲、万晓阳、李文静、吴菊花哈尔滨工业大学36面向制造强国的机器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与实践刘宏、杨庆俊、高栋、刘荣强、姜力哈尔滨工业大学37基于“大师+团队+基地”的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实践冯玉杰、南军、邢德峰、马万里、孙凯、张照韩、唐亚丽哈尔滨工业大学38全方位沉浸式研究生学术英语情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王松、赵毓琴、刘长远、顾晓乐、孟勐哈尔滨工业大学39面向仪器强国建设的仪器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谭久彬、邹丽敏、王伟波、胡鹏程、刘永猛哈尔滨工业大学40“组合结构”课程群与工科双一流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王玉银、郭兰慧、张素梅、杨华、耿悦、刘昌永、刘发起哈尔滨工业大学41加强科学技术奖项目转化研究生教学课程,完善科研育人培养体系金晶、姜宇、吴立刚、周彬、夏红伟、邱剑彬、张华、钱玉恒、杨宝庆哈尔滨工业大学42“德才并举,科教融合”的电子信息类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郭庆、尹振东、冀振元、尹立一、贾敏、侯成宇、刘金龙、陈雨时、吴芝路、陈迪、何胜阳、杨柱天哈尔滨工业大学43基于学科交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费维栋、亓钧雷、曹健、李伟力、王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文件校后…2009‟27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关于印发《校内职工住房流通方案(试行)》的通知各院(系、部)、处、办: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内职工住房流通方案(试行)》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日—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内职工住房流通方案(试行)为改善教职员工的居住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根据学校总体部署,现制定校内职工住房流通方案如下:一、售房原则1.1-9号楼只退不售。
2.预留部分引进人才用房。
3.学校与教职员工签订售房协议,协议明确购房者对住房拥有产权,学校不办理产权证;教职员工调离本校区必须将房屋交回,学校按届时的校内流通价格回收。
4.除校区内原有两套住房人员可拿一套或两套住房退购或换购一套房外,其余人员保持校区内一套房,两套房人员只能用面积大(定义:面积大的住房指享受优惠部分的面积占住房面积的一半以上,对未超过一半享受优惠的部分,按当年校外购买价格补齐)的一套换购。
5.只能以校内房改房或校内集资房进行换购。
6.威海市享受国家政策性住房人员只能选购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以下住房。
7.住房出售采用综合计分,统一排队,公开选房的办法。
—2 —8. A、B栋高层住户不参加此次流通。
9.此次校内住房流通所有房源的面积测量均以国家政策为依据,测量费用由学校承担。
二、购房条件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编在岗已婚教职员工。
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离退休人员。
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编在岗年满35周岁的未婚教职员工。
4.非本校区人员可参加退房程序,不可换购或购买新房,退房享有和校区内人员同等的退房价格。
5.经党委会研究同意,对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员。
6.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可申请购房或换购。
(1)未被聘任人员或拒聘人员;(2)未经学校同意私自离岗者;(3)行政记大过及党内警告以上处分未满2年者;(4)在编在岗离异人员自离异日算起一整年内;(5)受留校察看处分者,处分期间及期满后未满2年;(6)受劳教和刑事处理、解教刑满后仍保留公职者未满三年;(7)停薪留职人员,复职不足2年者;(8)将校内房产私自转让者;(9)校内原有住房房款未交清或抵押贷款未还清者;—3 —(10)教职员工去世,配偶不是我校职工;(11)人事代理人员。
附件: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表特等奖:共4项序号项目名称主管部门学校获奖者(集体主要成员)上海市(1项)001幼师高专数学教学实上海市上海幼儿师范高邹兆芳践与研究等专科学校山东省(1项)002实行教学、科研、生山东省山东农业大学杨景林冷寿慈邢金亮产三结合建立适应宿令李晴祺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北京市(1项)003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黄克智张维杜庆华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戴福隆郑兆昌模培养甘肃省(1项)004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兰州大学等十所周效贤宗汉兴马经德系统改革的研究与实院校①孙尔康刘万祺刘同保践一等奖:共51项北京市(7项)005全面革新建设具有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吴思城王祖铨吕思骅世界先进水平的《近赵汝光黄飞虎代物理实验》课程006提高教学质量迈步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赵炳时高亦兰栗德祥走向世界郑光中李晋奎007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卫生部北京医科大学卜庆芊沃唯礼侯卉应用型临床医学高层郭述贤次人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008面向21世纪数学建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李忠应隆安邓东皋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丁石孙队伍009面向社会发扬优势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吕森黄安邦郑树楠积极开展继续教育010《中国现代文学史》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严家炎孙玉石钱理群基础课的建设与改革唐沅温儒敏011音乐美学教学成果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王次■何乾三蔡仲德张前天津市(2项)012开辟教学新途径培天津市天津中医学院石学敏周继曾孙外主养针灸新人才武连仲韩景献013更新内容结合实际国家教育委员会南开大学魏埙杨玉川夏长森培育能力—经济学系王述英温海池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提高河北省(1项)014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河北省河北农业大学郗荣庭彭士琪张建光优化教学结构培养袁小乱皇甫中泗合格人才山西省(1项)015实行单独考试招收山西省山西农业大学聂向庭梁福有任国钧农村户口不包分配石履渊刘德章实践生的试验内蒙古自治区(1项)016面向经济建设坚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农牧学院邵金旺乌力更李春林教学、科研、生产三刘克礼李明哲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3项)017全方位深化无机化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迟玉兰辛剑牟文生教学改革许维波陈希冠018校企合作招收培养工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王长民左斌刘泰强程硕士的研究与探讨朱启超陈智019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农业部大连水产学院刘焕亮何志辉雷衍之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谢祚浑桂远明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吉林省(1项)020物理化学学科建设与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孙家钟杨永华封继康人才培养赵慕愚唐敖庆黑龙江省(2项)02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贾延林荣涵锐丁儒林强化设计能力培养公司李益民王知行建立机制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022运动训练专业(冰雪黑龙江省哈尔滨体育学院张鹏瑞徐三兆刘文学方向)综合教学模式李建夫王樱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5项)023全国大学英语考试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等杨惠中董亚芬冯玉柱设计、实施及研究十所高校②杨庆午刘鸿章陈祖芳024全面优化大学物理教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孔令达严燕来朱良铱学建立高水平的教高景胡盘新学新体系025《数学分析》基础课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秦曾复教学姚允龙026更新教学体系创建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邹桂根林潮泳朱佩霞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陶正苏龚梅珍模式027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上海市上海第二医科大谢宗豹朱明德李学敏与实践学陈佩江苏省(4项)028《采煤》课程改革与配煤炭工业部中国矿业大学徐永圻孟宪锐汪理全套建设体系梁学勤庄秀峰029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卢德馨孙景李桑志芹建设030面向经济建设建立化学工业部南京化工学院胡道和洪履祥刘亚云学科体系改革专业张少明周松林教学模式031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水利部河海大学薛朝阳刘润生陈玉璞革浙江省(2项)032《水力学》与《工程流国家教育委员会浙江大学毛根海吴寿荣甘栽芷体力学》教学实验综周均长张士乔合改革033以社会医学实践教学浙江省浙江医科大学郑树章锁江李鲁为载体的医学教育改革山东省(2项)034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国家教育委员会山东大学袁益让王文洽探索培养高层次数学人才的新途径035高师语文学科专业技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韩立群徐玲孙慎之能培养规程刘树山河南省(2项)036适应地方经济需要河南省郑州大学刘功成武跃民陈培潮探索培养复合型人刘红琳鲁智明才的新途径——利用“三学期”实施主副修制037双向培训——高师教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陈铭书石金钟黄品如育实习改革的一条新路湖北省(4项)038遥感系列课程建设国家测绘局武汉测绘科技大林宗坚孙家柄边馥苓学卢健舒宁039深化改革创建第一国家教育委员会武汉大学余劲松黄进万鄂湘流的国际法教学基地曾令良040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大学游振东等心创建一流的《岩石学》课程041文艺学教学体系的开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王先霈赖力行刘安海拓与改建胡亚敏王耀辉湖南省(1项)042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机械工业部湖南大学程能林赵江洪何禄桂学科的建设与设计教肖正中育特征的确立广东省(1项)043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李运林梁仲熊的理论与实践谢幼如四川省(3项)044校县结合双向育人四川省乐山师范专科学谭显孝李代泌谢相勋——师专培养合格农校舒代宁村初中师资道路的探索045创建临床流行病学科卫生部华西医科大学王家良刘正乐王觉生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郑素萍雷秉钧046实行教学、科研与社国家教育委员会四川大学冉昌光谬君沛邱沛篁会实践相结合探索秦大雕刘元奎文科教育改革新途径陕西省(5项)047工科《高等数学》试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等马知恩汪国强王式安题库系统③曹助我陆丽娜048硕士学位课程的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张文修姚天祥蒋德明与管理林贤玖王建049教育及教育管理评估农业部西北农业大学张岳荆家海廉登极系列的建立与实践研李佩成究050全国计算机专业评估电子工业部西安电子科技大蔡希尧郑贵德赵复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学等051教书育人系统工程中国航空工业总西北工业大学李保义唐宗焕宋金书公司王德发施建民青海省(1项)052藏族古典文学教学的青海省青海民族学院祁顺来等创新与实践解放军(3项)053“一体两环”新型办总后勤部第一军医大学赵云宏杨根远孙树林校模式054舰船避碰实践教学的海军海军广州舰艇学王敬全吴■韩江涛重大突破院廖建洲055加强计算机学科建设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大学齐治昌王广芳王凤学主动适应军队建设需张俊科张克强要二等奖:共313项北京市(32项)056在数学教学中教书育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李心灿人的实践公司学057创建教学实践基地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曾宪义高铭暄孔庆云培养高级法律人才徐立根叶长良058表演专业教学综合改文化部中央戏剧学院张仁里梁伯龙革059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高达声李润海魏宏森论课教学改革寇世琪丁厚德060培养高质量发展心理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朱智贤董奇学专业研究生061物理教育系列课程建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张大昌续配君设062通过边疆及南海海疆国家民族事务委中央民族学院王恒杰考古维护祖国领土员会完整促进课堂教学063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严文明李伯谦张江凯《田野考古实习》教刘绪学获丰硕成果064《财税金融电算化》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谭荣华岳伟叶红枫课程建设与模拟银行李为真吴和泉的创立及综合利用065《国民经济管理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厉以宁课程的教学改革066《物理化学》课程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建设与改革067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铁道部北方交通大学王金华张星平徐爱国相结合科学地组织陈长盛李志宏学生社会实践068《动力工程及工程热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王补宣叶大均冯俊凯物理》(一级)重点倪维斗过增元学科建设069《电子技术》实验课邮电部北京邮电学院赵廷瑞安德宁赵学泉建设与改革于德良李超平070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系铁道部北方交通大学宋开蹯王化深王海统的建设郭建煌郭薇071《高分子物理》课程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工学院金日光华幼卿励杭泉建设与改革武德珍刘燕072《工程图学》课程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陈剑南余新耀潘柏楷设计思想、方法与实公司学赵如舜卢树森践073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中国航空工业总北京航空航天大胡世光周贤宾孙世长教学实验基地公司学陈鹤峥常和生074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北京市北京联合大学谭浩强业的计算机教育075《果蔬采后生理学》农业部北京农业大学冯双庆于梁周丽丽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赵玉海罗云波076计算机辅助生理实验卫生部中国协和医科大樊继云张莉张俊明教学系统学宋武刘燕077TFPS教学用运动技国家体育运动委北京体育学院吕秋平沈信生李良标术影片分析系统的研员会制与应用078中国古典舞《身韵》文化部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课079立足国内依靠自己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学院归运昌高凤祥力量培养合格的阿拉伯语高级人才080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安美华石春祯黄昌玮081研究生社会实践制度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梁尤能严继昌彭江得的试验与改革郑燕康林功实082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周远清宋烈侠袁德宁学管理运行体系陈智083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北京理工大学陈桂秀杨式毅王悦音机制培养高水平的公司马集庸于倩青年教师队伍084本科教育改革的研究国家教育委员会北京大学王义遒向景洁吴同瑞与实践毕源章睢行严085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沈亦鸣黄乃强骆雪君相结合教改试点的探倪世琦索与实践086历史学科结合社会实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张革非金德群洪京陵践的新路子——《方雷晟生武月星志学》课程的建设087建立大学英语教学体国家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罗立胜范红何福胜系全面提高学生语李兴复吴古华言运用能力天津市(9项)088毕业设计结合竞赛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荆其敏培育优秀建筑设计人才089《国际工程管理》教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孙锡衡何伯森彭芝英学体系的开拓与实践崔广涛胡诚090以新的理论建立《高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等林安浩邝荣雨许明师数学分析》课试题④范秋君张吉尔库促进教学评估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091建设独具特色的开放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王克起霍炳海陈宜生式物理表演室提高教学质量092《文献计量学》教学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王崇德实践093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天津市天津医学院朱雷王正伦来则民《预防医学》教学模张竞超蒋运玲式的建立与实施094以“双结合”为龙头国家教育委员会南开大学王积涛宋礼成周秀中改革金属有机化学教胡青眉张蕴文学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095开设《画法解析几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陈东何》课改革制图教学096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建国家教育委员会天津大学王致和徐炳亭许英勤设河北省(5项)097将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河北省河北大学刘永佶的系统研究与教学改革密切结合098化学教学论学科课程河北省河北师范学院潘鸿章李振坤曹玉民体系的建设与实施陆捷何志民099通信电子电路有声电力工业部华北电力学院鄂秀焕高强王彦骏CAI系统余萍100教育实习改革河北省邢台师范专科学边守正王一鸣胡文明校尚志荣101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河北省衡水师范专科学卢永琪邢根芒谢泽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校江宝才韩书田设山西省(6项)102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山西省山西大学乔志强王先明行龙史》新学科乔润令103《法医病理学》多媒山西省山西医学院王英元崔宏义张原生体系列化形象教学的吴素萍姜树山探索与实践104师范性结构课程改革山西省运城高等专科学杨宗礼杨荃馨刘庆昌实验校辛105坚持十年体质测试山西省太原工业大学李继海赵富生刘建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史广文李宝禄106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山西省山西大学程人乾王文庆孙恪勤育的成功实践107立足地方院校建立山西省山西大学杨频培养合格研究生的模式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2项)108《冶金传输原理》课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学院贺友多李保卫刘中兴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李伟程素森109数学教学的原理与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曹之江践辽宁省(18项)110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王芸庆宋今丹方瑾新兴学科提高教学黄集前王维琴质量111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辽宁省辽宁大学张今声专业教学改革112创建物理教学实验馆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张景泉崔凤海崔长喜改革实验教学11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辽宁省辽宁中医学院王耀斌裴景春陈以国探索开办针灸专业日王树栋张鸥语班114金工实习教学的改革冶金工业部沈阳工业高等专刘振和王志海贺继玉与实践科学校刘国威王文元115拓宽专业加强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程侣柏张英菊李树德在产学研结合新体制吴祖望杨锦宗中培养高质量人才116会计教学改革的新路财政部东北财经大学欧阳清陈国辉杨立颖117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田志芬李新荃李景华电子课教学水平刘淑英王永军118自制教学设备“雷达交通部大连海运学院董小兵赵起文于庆光运动目标模拟器”及刘玉民张润泽在教学中的应用119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罗胜初等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120依靠教师办学深化机械工业部沈阳工业大学王成元翟国治孙昌志教管改革——多功能吕振家高金凯教学检查组的建立与实践121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国家体育运动委沈阳体育学院孙长林董国珍王一涛全面改革《学校体育员会王晓春赵乃虹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22农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农业部沈阳农业大学徐昶昕武国栋张英书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模钟连生李启祥式的研究与实践123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室辽宁省辽宁大学裴英潮顾奎相刘玉良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潘芳杨威实践124“5111人才培养模冶金工业部东北大学毛添玉贺家齐朱殿强式”的构想与实践周秉衡齐克敏125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卫生部中国医科大学金魁和孙宝志关永琛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乔敏张戈实践126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韩世勤黄滨刘忠莲教学质量陈有生于忠玉127班主任技能训练辽宁省鞍山师范专科学史爱华校吉林省(13项)128改革重磁两课创建地质矿产部长春地质学院董焕成徐宝慈石宝林全新体系刘万松李春华129日语强化教学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谷学谦李永夏肖平林忠鹏太文慧130《政治学原理》课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王惠岩体系的创建与发展131突出重点全面规划国家教育委员会吉林大学刘中树于庚蒲王德顺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唐余明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132加强体育课程的整体机械工业部吉林工业大学宋继新王源李宽泽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王伟平校体育课程的新体系133《岩体力学》课程地质矿产部长春地质学院肖树芳刘超臣齐伟(学科)建设佴磊王生134高师函授教育管理改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何艳茹祝捷季国太革的研究与实践朱晓峰刘忠元135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吉林省吉林工学院宋燕盛学建设136《遗传学》试题库及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顾德峰崔秋华张为群其微机管理系统的创周学勤初丽伟立与实施137高师本科学生教师职吉林省四平师范学院滕吉海孙斌来李景文业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探索138《现代朝鲜语》课程吉林省延边大学李得春姜银国刘银钟建设许东振金祥元139办出专科特点建立中国汽车工业总长春汽车工业高侯家驹韩德恩宋基治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司等专科学校崔云惠丛守智140《建筑力学》课程建中国有色金属工长春建筑高等专卢存恕薛光瑾吴富英设与教学内容体系的业总公司科学校周周范国庆改革黑龙江省(12项)141《金工》课程的建设机械工业部哈尔滨机电专科司乃钧与改革学校14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雷廷权杨德庄促进学科建设的研究公司和实践143大校大厂合办学院中国航天工业总哈尔滨工业大学周长源郑德林黄抗创办我国培养工程人公司才的新模式144加强教学管理深化中国船舶工业总哈尔滨船舶工程韩哲夏跃骅刘喜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公司学院王英孙守奎外语教学质量145深化教学改革坚持建设部哈尔滨建筑工程张云学张树仁赵洪宾搞好课程建设全面学院屠大燕邓林翰提高教学质量146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黑龙江省东北农学院梁荣欣吕志远李思东主动适应社会和农业王伊强马云鹏发展需求147加速培养适应林业建林业部东北林业大学由昌富张翊飞倪志英设急需专门人才的研姜晓冰究与实践148七年制学生科研能力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金连弘李波祖铁峦培养模式的建立曹德品程志149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志诚王丽娟赵士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潘明德150政教专业综合改革实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徐首军王莹倪洪斌践商红日曹百英151实行教育见习制度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贾玉金王凤山冯国晨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校养152工科《结构力学》试建设部哈尔滨建筑工程王焕定龙驭珠赵光恒题库建设学院等⑤上海市(21项)153上海市高校建立非计上海市上海市计算机等魏润柏朱仲英吴立德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级考试委员会汪燮华俞丽和考试制度154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徐永祥鲍宗豪石培华效育人的新模式李海尤存155文艺学、美学系列配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蒋孔阳吴中杰应必诚套课程建设叶易朱立元156改革发展中的《遗传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赵寿元江绍慧乔守怡学》基础课教学刘祖洞157《普通物理》教学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贾起民潘笃武郑永令改革与实践李洪芳刘贵兴158严格教学管理优化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严绍宗孙菜祥沙似鹏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葛海■质量159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国家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陆国强黄关福吴延迪胡润松周仲安160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国家教育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陈关龙王询徐艳丽深化《金工》课程改革161传统建筑测绘教学实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济大学路秉杰习的改革与深化162以“环境观”建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济大学卢济威朱谋隆余敏飞《建筑设计》教学新沈福煦王伯伟体系163《中国哲学史》的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丁祯彦冯契陈卫平程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高瑞泉杨国荣164结合专业采取多种形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叶澜陈桂生吴秀娟式开展社会实践阎水金165加强大学基础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张兆奎张玉峰陶铁胜发挥教书育人整体功蒋文文乐秀君能166深化电教管理改革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印仁冲王祖强喻方达取得显著教育效益程述贤167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大学张渭源蒋智威刘晓刚探索服装专业建设新许树文张文斌途径168“机械设计与制图一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大学王宠武高学满曹桄条线”综合课程建设袁璧君吴■常与改革169建立临床医学应用型卫生部上海医科大学李金钟刁承湘王亚平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陈渭170发挥两校优势培养财政部、国家教上海财经大学汤云为戴炜栋张次博高质量国际会计人才育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学院薛蕃康钱嘉福金绳曾171计算数学博士生教学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大郭本瑜学172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上海市上海第二医科大王鸿利巫向前陶义训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学王勇沈霞自学能力173电气技术专业的改革机械工业部上海机械专科学孔凡才方承远吴铁才与建设校冯正荣江苏省(23项)174师专教学改革的研究江苏省淮阴师范专科学钱仓水周荣秋祝诚与实践校等⑥任祥生林家凤175建筑师职业素质基础国家教育委员会东南大学顾大庆单踊丁沃沃培养的有效模式——赵辰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176《大学物理》实验课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潘元胜万春华冯璧华的改革与实践曹伶华倪新蕾177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吴琴媛徐培珍张雪琴韩志坚王志林178创建工业产品设计教中国轻工总会无锡轻工业学院张福昌陆亚声吴翔学新体系何晓佑沈大为179以经济运行和发展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南京大学洪。
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之初就具有工程教育特色和国际化办学传统,以哈雄文、梅季魁、侯幼彬、郭恩章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建筑教育专家奠定了哈工大建筑教育的基石;今天,在新一代学术团队的带领下,实现了新时期的跨越发展。
自2005年起,哈工大建筑学专业着力改革和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培养新世纪全球一体化建筑设计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2011年、2013年先后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一个标准、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重保障"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1)"一个标准"——建立体现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专业培养标准通过长期跟踪调查毕业生培养质量,深入剖析建筑学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国际化趋势下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指向"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着力实现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国际化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2)"两个体系"——构建体现核心能力培养的国际化核心课程体系和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整合课程、精炼主干,设计课程以问题为先导,与建筑技术类和历史人文类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轴、技术和历史人文类课程为两条辅线的"一轴两线、立体交织"的核心课程体系。
与海外高水平学者与机构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建设国际化特色课程群。
聘请海外兼职教授、合约教授执教设计课程;国际顶级研究学者或设计大师讲授专题化课程;开展工作坊制的国际联合教学。
在基础能力构建、拓展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塑造三个阶段,针对进阶式的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开放教学平台,构建强化工程执业能力培养的"2+2+l"层级式、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
从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和专业导论课,到高年级设立创新研修课程、进阶式建筑师业务实践、项目化的毕业设计等"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课程,搭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零起点多层次全过程"的项目学习链条。
(3)"三个平台"——整合体现"两院一体化"办学模式特色的教育资源平台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合一、院企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
整合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机构为依托,学院博士生导师领衔的研究所和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共同组成的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由企业联合指导教师和院内具备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并引进国内外高端工程教育顾问,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设立海外学术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生国际化协会等交流平台,与国际名校互换交流、联合培养并实现学分互认;开展学术讲堂、教学观摩、学生教师出访、举办国际建筑教育与学术会议等多形式、多层面国际交流活动。
(4)"四重保障"——实施基于机制改革创新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举措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实现师生积极性的"双调动"。
建立以关键业绩指标为依据的教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突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绩效导向,将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考核的重要指标。
在教师年终绩效发放上,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奖励和倾斜力度,在业绩指标中,突出了对教学成果获奖、教材出版、教学研究立项、学生实践类训练指导等的奖励额度及范围,在年度教育优秀奖评选中优先考虑教学业绩突出的一线教师。
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办学条件的"双投入"。
改革传统校企合作的"松散型"模式,与17家机构建设"核心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长期规划和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合作企业每年以捐赠、专项奖学金和奖教金的形式,支持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投入330余万元,用于各种教学奖励和支持学生实践活动;设立在哈工大设计院的学院教师设计分院每年投入利润的10%用于补贴国际化联合办学支出。
改革学期制度,实现国际化办学的"双协同"。
将传统二学期的学期制模式改为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实现了与国外高校学期安排同步。
国际化办学的内外协同,便于将国外专家学者"请进来",从制度上保障了与海外高水平学者共建的国际化特色课程的教学周期需要,同时也便于师生"走出去",参与海外高校举办的暑期设计工作坊等联合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改革遴选选拔制度,实现教学主体的"双优化"。
建立国际化的教师遴选和聘用制度。
专业教师一律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教师引进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对拟聘人员的教育背景、学术经历和教学科研潜质等进行评价。
近三年,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海外名校全职引进教授2人、副教授1人;引进合约教授10人,每年来院教学3个月以上;聘用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学校博士毕业生6人。
多措并举提升专业生源质量。
每年派出院长、系主任、著名教授、教学名师等资深教师组成招生联络组,赴各地协助招生宣传和选拔工作。
学院设立优秀生源奖励基金,对进入建筑学专业的优秀新生予以奖励。
近五年,我院建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学校前三甲,每年的专业录取平均分要高于当地当年理工类重点分数线140-200分左右,更多优质生源的获取为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1)成果辐射广泛,产生良好示范作用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先后来学院学习交流成果经验,在教学中对成果的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设置等借鉴与应用;学院也派出教师指导和支持吉林建筑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学校的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哈工大建筑学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对于教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在全省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广泛推广。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于2010年在学院召开"建筑师业务实践与毕业设计教学专题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36所建筑院校的百余名专业教师参加了会议;2011年主办"传媒时代的建筑设计教学暨专题训练观摩——中英韩建筑设计教学国际论坛",教改经验与成果得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广泛认同。
(2)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竞争优势明显近五年,在国际、国内高水平设计竞赛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中,哈工大建筑学专业共获得奖项200余项,其中,在近三年专指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中,连续在获奖等级和数量上全国位列第一;2012年在EVOLO国际摩天楼设计竞赛中,我院建筑学学生作品在来自95个国家的714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一等奖,首次突破欧美国家对此项世界顶尖竞赛大奖的垄断。
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可,在设计机构等任职单位受到普遍好评,成为设计机构的中坚力量。
出国深造的毕业生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录取。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尼达特拉尼、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终身教授康健等知名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培养的学生"有着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中展现了出色的实践能力,具备专业的合作和沟通技能。
"(3)师资队伍成长迅速,教学资源高效拓展围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师团队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0项,出版教材32本,发表教研论文80篇。
教师队伍中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省优秀教师、教学带头人、教学名师、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50多人次。
聘请海内外合约教授、荣誉教授等17人,工程教育顾问24人,设计机构兼职导师77人,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外学术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20余个。
在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中,以同济大学王伯伟教授为组长的评估专家们对于哈工大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做出这样的评价:"通过国际化的视野与战略,突破并转化地域劣势的制约;采取教研室与研究所双轨制的方式,实施能力互补的"双师型"团队平台建设;并将设计院人才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建立教学——研究互利共生的机制与平台。
"(4)社会影响显著增强,专业声誉大幅提升教学改革形成了系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建筑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在近几年的"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院长系主任大会"上,梅洪元、孙澄、周立军、邵郁教授等主要完成人先后受邀作主题发言,推介成果经验。
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资源网络化,实现全社会共享。
2013年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以优秀级通过,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院师生在国内外设计竞赛中获奖、支持地方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校友事迹等多次被电视台、报刊等媒体采访报道,同时也获得了中国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的长期合作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哈工大几代建筑学人扎根北国,自强不息,秉承特色,不懈求索。
经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必将再创佳绩、永续辉煌!我们都喜欢把日子过成一首诗,温婉,雅致;也喜欢把生活雕琢成一朵花,灿烂,美丽。
可是,前行的道路有时会曲折迂回,让心迷茫无措。
生活的上空有时会飘来一场风雨,淋湿了原本热情洋溢的心。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达想去的远方。
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也许生活会辜负你,但你不可以辜负生活。
匆匆忙忙地奔赴中,不仅要能在阳光下灿烂,也要能在风雨中奔跑!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前行中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