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艾灸基础知识什么是艾灸?艾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是利用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通过燃烧艾条或放置艾绒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以热刺激和药性渗透的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包括两个方面:热刺激和药性渗透。
热刺激:艾灸时,艾草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药性渗透:艾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出来,经由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达到调理气血、养护脏腑的作用。
艾灸的分类艾灸根据不同的灸法和不同的穴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灸:将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在皮肤上灸热穴位。
2. 间接灸:用中间隔介物(如姜片、蒜片等)将艾条与皮肤隔开,再用火烧热介物进行灸热穴位。
3. 穴位灸: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疗。
4. 热敷灸:借助湿热敷布和艾草的渗透作用,贴敷在一定的穴位上,用热量温热穴位。
艾灸的适应症艾灸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般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1. 感冒、咳嗽、咽喉疼痛等呼吸系统疾病。
2. 肩颈痛、腰腿痛、关节痛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3. 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4. 失眠、头痛、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
5. 妇科病、男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艾灸的注意事项1. 艾灸时要注意火候,避免烫伤皮肤。
2. 老年人、孕妇、疲劳过度或热量过高的人要避免过多的艾灸疗程。
3. 艾灸后应避免吹风、洗澡、受凉等,以免引起感冒或伤风。
4. 盲目艾灸可能会导致过敏、瘀血等副作用,所以在进行艾灸疗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效果,但是使用时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果遇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灸法(Moxibustion)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灸,灼、烧的意思。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灸法古称“灸焫”(ruò)。
广义的灸法还包括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又称天灸、药物灸。
《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说明灸法与针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一、灸法的材料(一)艾(Moxa)及艾制品(Moxa production)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Moxa leaf)制成的艾绒(Moxa Down)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
”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
1.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
(见图6-24)有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图6-24艾炷大者如半截橄榄大。
用于艾炷灸。
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2.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
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
一般长20cm,直径1.5cm。
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其他灸材1.火热类灸材(1)灯心草别名灯心、灯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甘、淡,微寒,如心、小肠经。
清心,利尿。
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又名黄占。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
性味甘、淡,平。
收涩,生肌,止痛,解毒。
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别名桑条,方桑科植物的嫩枝。
灸法灸,灼烧的意思。
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
《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
灸法的作用(一)温经散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流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温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
”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灵枢·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
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四)防病保健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疾》记载:“河洛间土地多寒流,儿喜病惊。
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以防噤。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云:“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医说针灸》也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中医文化之艾灸艾灸是中医文化中重要的疗法之一,源远流长,并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艾灸的概念、起源、原理、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内容,并附上相关的附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艾灸疗法。
一、艾灸的概念艾灸是一种通过将艾草燃烧或者熏烤后接触患处或穴位的疗法。
艾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艾灸通过艾草的药理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二、艾灸的起源艾灸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艾灸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利用和对艾草药用价值的认识密不可分。
三、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是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理成分的作用,刺激患处或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艾灸的方法1·艾条灸:将艾草制成条状,燃烧后用于熏烤患处或穴位。
2·艾炷灸:将艾草制成炷状,点燃后插入艾炷灸器,再将灸器上端对准患处或穴位进行熏烤。
3·艾绒灸:将研磨成绒状的艾草放入艾灸器中,点燃后将艾灸器放在患处或穴位上进行熏烤。
五、艾灸的适应症艾灸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感冒咳嗽:艾灸可以通过熏烤胸部和背部的穴位,起到发散寒邪、祛除痰饮的作用。
2·风湿病:艾灸可以通过熏烤关节和相关穴位,温通经络、活血散寒,缓解风湿病症状。
3·消化系统疾病:艾灸可以通过熏烤腹部和背部的穴位,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六、艾灸的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熏烤:使用艾灸时应注意火候掌握,避免过度熏烤而导致烫伤。
2·避免在伤口和疮疡处施灸:这样容易导致感染和恶化。
3·孕妇、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艾灸,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附件:1·艾灸技术操作图示2·艾灸常用穴位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记录了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
2·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阴阳两种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力量达到平衡状态。
客服问答一、基础问答1、艾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1)艾灸治病养生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
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
艾燃烧时能产生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对人体的渗透力在10mm以上,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特殊免疫力。
艾灸同时具有通经脉和自动找病位的功能。
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代替艾。
人类上万年唯独以艾为主做灸的原材料,自然是有其原因的!2)艾灸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艾灸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医师治疗,以巩固疗效,也适合百姓居家保健。
详细解释:1,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2,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
3,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有利于治疗作用的近红外线。
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的较高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4,近红外线,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激活素”。
这种免疫激活素具有免疫和调节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调节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能够增强女性卵巢的功能,消除和改善痛经、闭经、性冷淡、不孕症等;也能够有效的消除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等疾病。
艾灸100个基本知识以下是艾灸的100个基本知识:1.什么是艾灸?2.艾灸的原理是什么?3.艾灸适合哪些人群?4.艾灸的禁忌症有哪些?5.艾灸的操作方法有哪些?6.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7.艾灸的适应症有哪些?8.艾灸的疗效如何?9.艾灸的使用禁忌有哪些?10.艾灸的副作用有哪些?11.如何选择优质的艾灸条?12.如何正确使用艾灸条?13.艾灸条燃烧时应该注意什么?14.艾灸条的储存方法有哪些?15.艾灸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16.艾灸在中医中的应用有哪些?17.艾灸的操作流程是什么?18.艾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19.艾灸的取穴原则是什么?20.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1.艾灸的禁忌症有哪些?22.如何避免艾灸烫伤?23.艾灸的治疗效果如何?24.艾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25.艾灸的适应症有哪些?26.艾灸的疗效如何?27.艾灸的使用禁忌有哪些?28.艾灸的副作用有哪些?29.如何选择优质的艾条?30.如何正确使用艾条?31.艾条燃烧时应该注意什么?32.艾条的储存方法有哪些?33.如何进行隔物灸?34.如何进行间接灸?35.如何进行直接灸?36.如何进行温针灸?37.如何进行雷火针灸?38.如何进行太乙针灸?39.如何进行脐疗针灸?40.如何进行铺罐针灸法?41.如何进行密刺法针灸疗法?42.如何进行皮肤针法针灸疗法?43.如何进行腕踝针法针灸疗法?44.如何进行巨刺针法针灸疗法?45.如何进行锋钩针法针灸疗法?46.如何进行三棱针法针灸疗法?47.如何进行头针法针灸疗法?48.如何进行耳针法针灸疗法?49.如何进行腹针法针灸疗法?50.如何进行足针法针灸疗法?51.如何进行梅花针法针灸疗法?52.如何进行皮内针法针灸疗法?53.以下是艾灸的更多基本知识:54.如何进行穴位注射法针灸疗法?55.如何进行穴位贴敷法针灸疗法?56.如何进行穴位按摩法针灸疗法?57.如何进行自我按摩法针灸疗法?58.如何进行间接灸法针灸疗法?59.如何进行雷火灸法针灸疗法?60.如何进行太乙神针针灸疗法?61.如何进行艾条灸法针灸疗法?62.如何进行灯火灸法针灸疗法?63.如何进行药物灸法针灸疗法?64.如何进行敷灸法针灸疗法?65.如何进行药饼灸法针灸疗法?66.如何进行隔姜灸法针灸疗法?67.如何进行隔蒜灸法针灸疗法?68.如何进行隔附子饼灸法针灸疗法?69.如何进行竹茹灸法针灸疗法?70.如何进行药捻灸法针灸疗法?71.如何进行黄蜡灸法针灸疗法?72.如何进行灯火灸法针灸疗法?73.如何进行火龙灸法针灸疗法?74.如何进行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的异同?75.如何理解艾灸的补泻原则?76.艾灸对哪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77.艾灸的补泻方法有哪些?78.艾灸的取穴技巧有哪些?79.艾灸时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80.艾灸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81.艾灸后应该如何护理患者的皮肤?82.艾灸的治疗原理是什么?83.艾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84.艾灸的使用禁忌有哪些?85.艾灸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避免?86.以下是艾灸的更多基本知识:87.什么是艾条灸?艾条灸如何操作?88.艾条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89.艾条灸的禁忌症有哪些?90.艾条灸的适应症有哪些?91.艾条灸的疗效如何?92.艾条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93.艾条灸的副作用有哪些?如何避免?94.如何选择优质的艾条?95.如何正确使用艾条?96.艾条燃烧时应该注意什么?97.艾条的储存方法有哪些?98.什么是隔物灸?隔物灸如何操作?99.隔物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0.隔物灸的禁忌症有哪些?。
艾灸基础知识艾灸基础知识1. 什么是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具有活血祛湿、温经散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保健养生等领域。
2.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疗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热刺激:艾草燃烧时会产生热量,直接作用于皮肤和穴位,通过热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经络的通畅。
- 药性作用:艾草中的挥发油和特殊的成分能够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湿驱寒等作用。
- 经络调理:艾灸的特定穴位刺激可以达到调理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和调整。
3.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选择与所要治疗的疾病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 乳根穴:位于胸部乳头下方,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等疾病。
-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治疗月经不调、寒疝等疾病。
-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下方,治疗腰痛、腹痛等疾病。
- 膻中穴:位于胸骨上突下方凹陷处,治疗胸闷、心悸等疾病。
- 腕骨空穴:位于手腕横纹上1.5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前一定要确保穴位的准确性,并根据具体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4. 艾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环境安全:艾灸需要使用火源,一定要确保灸场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发生火灾。
- 穴位卫生:在进行艾灸前,应该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确保穴位的卫生,避免引发感染。
- 火候掌握:艾灸时要控制好艾草的燃烧程度和位置,以免过度烧伤皮肤。
- 灸痕处理:艾灸后可能会留下灸痕,应该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药膏进行处理。
5. 艾灸的禁忌症虽然艾灸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不适合进行艾灸疗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症:- 皮肤破损病变:如溃疡、烧伤、破溃等,这些情况容易引起感染。
- 皮肤敏感:对艾草过敏或皮肤非常敏感的人不适合进行艾灸。
10个艾灸入门知识点总结1. 艾灸的起源艾灸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中医疗法,早在五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在古代,人们用艾叶燃烧后熏灼皮肤或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驱寒保健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在中国不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还渐渐传入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并且在现代得到了重新的关注和推崇。
2. 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是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气和中药药性成分,刺激皮肤表面和穴位,使得体内的经络和穴位得到刺激,从而促进身体的气血循环和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此外,艾灸还能够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因此对于慢性疼痛、肌肉疲劳、经络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艾灸的适应症艾灸有很多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疼痛等)、神经性头痛、慢性疾病(如哮喘、类风湿)、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神经衰弱、失眠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和情况(如怀孕、传染性疾病、癌症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灸疗法。
4. 艾灸的禁忌症艾灸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比如,有些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体内阳虚等,使用艾灸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出现不适。
此外,有些人身体对艾灸的热敏感度较高,容易发生灼伤,因此需要慎重使用。
总之,在使用艾灸前,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艾灸的方法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直接灸、温和灸、悬灸、盐灸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直接灸和温和灸。
直接灸是将燃烧艾叶放在穴位或患处直接进行熏灼,温和灸则是将燃烧艾叶放在穴位周围进行熏灸。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 艾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留意。
比如,在进行艾灸前,要确保皮肤是干燥的,避免出汗或者涂抹了药膏。
此外,要保持身体的舒适,避免受凉或者刺激,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艾灸基础知识一、艾灸的起源和诞生艾灸,是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以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来调理人体紊乱的生理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灸法起源于人类用火之后,时间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的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烘焙食物时,发生了皮肤的灼伤、烫伤,但意外的发现原有的脊骨得到了减轻或消失,病痛得到了缓解,由此启发开始用树枝柴草燃烧熏烤,逐渐过渡到艾草燃烧施救。
艾草古时候又叫做冰台,因随地可见,方便采集,而且燃点比较低,渗透性比较好,自然就成为人们治病的常用材料。
二、艾灸的作用和适应症艾灸用途非常广泛,用艾草给小孩子煮水泡澡可以去湿疹。
产妇在月子期间用艾叶洗澡,可以消炎杀菌。
夏天燃烧艾草,可以驱赶蚊虫预防疾病。
广东有的人用新鲜的艾草去做糍粑,煲汤来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更大的用处是用来温通经络,调理百病。
三、艾灸的禁忌1、妊辰期孕妇禁灸。
2、急性高血压、急性心脏病等禁灸。
3、有心脏支架、体内植入钢板禁灸。
4、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禁灸。
5、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身体极度的衰竭,那形瘦骨立,精神病患者禁灸。
6、年龄比较小的幼儿,需要在他人的指导陪同下才可以进行施灸。
时间以成人的一半时间为宜。
四、艾灸的注意事项1、艾灸前后,应该多喝温开水,用红糖水代替为优,不出冷风,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
2、艾灸尽量选择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宁心安神,意念集中,不要去看电视或者玩手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验灸感。
3、在寒冷季节注意施灸时的保暖;炎热的天气注意防暑。
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艾灸时选择合适的体位,舒适自然,更有利于心态的平和及感受灸感。
5、远离有易燃易爆品的区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烫伤。
6、艾灸后需要注意熄灭艾条,那确保完全熄灭后才能离开。
7、施灸结束的四个小时内禁止吹风,受寒碰冷水。
五、艾灸顺序艾灸应该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下面的穴位;先灸完左侧穴位,再灸右侧穴位。
艾灸基础知识艾灸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将艾草制成艾条,将热量传导到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艾灸的原理1·温热疗法:艾灸能够产生温热刺激,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
2·穴位刺激:艾灸时将艾草置于特定穴位上燃烧,通过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达到防病的目的。
3·药物作用:艾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芳香酮、黏液、维生素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止痛等药理作用。
三、艾灸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选择艾草:优质的艾草应具有香气浓郁、色泽鲜亮、手感柔软的特点。
b·准备艾炷器:可以是艾炷盒、艾炷台、艾炷具等。
c·清洁工作:对被灸部位进行清洁,确保皮肤干燥,避免细菌感染。
2·进行艾灸:a·选定穴位:根据病症选择适合的穴位,也可以按摩寻找特定的感觉点来确定穴位。
b·热灸方法:将艾炷放在艾炷器中点燃艾草,并将燃烧的一端悬于皮肤上方,让热气渗透至穴位或病灶处。
c·控制时间和温度:一般情况下,艾灸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应适中,不要过热或过冷。
3·结束后的处理:a·拔灸:用手指捏住燃烧一端的艾草,将其从皮肤上取下。
b·保暖:部位上可能会有温热感,需要保暖避免受凉。
c·注意观察:灸后应留意对被灸部位的反应和身体的变化,必要时随时与医生沟通。
四、注意事项1·艾灸时应注意火源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2·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进行艾灸,尤其是对于未经训练的人士。
3·孕妇、儿童、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艾灸,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掌握适当的使用频率和时间,避免频繁过度灸的副作用。
新手艾灸知识点总结大全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燃烧的艾叶或其他草药置于特定穴位或经络上进行热敷,来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效果。
艾灸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艾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为新手艾灸提供一份全面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艾灸的原理、功效、注意事项、常用穴位和常见的艾灸方法等方面。
一、艾灸的原理1. 理论基础:艾灸基于中医理论,认为通过火热的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2. 温热作用: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缓解疼痛,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
3. 药物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油和其他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产生药物作用。
4. 调理身体功能:艾灸可以调理免疫系统,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对多种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胃炎、风湿病、关节炎等有一定疗效。
二、艾灸的功效1. 舒筋活络:艾灸可以温热经络,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硬,增强肌肉弹性。
2. 温补身体:艾灸可以温煦经脉,温补脾胃,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免疫力。
3. 补肾养生:艾灸对肾的益处尤为明显,对于肾虚、肾亏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4. 调经止痛:女性朋友在经期或者产后,常常容易受寒凝滞,导致月经不调、经痛等问题,艾灸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5. 增进健康:艾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湿气、寒气,增进身体的健康。
三、艾灸的注意事项1. 选择艾灸的时机:最好在身心放松、情绪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艾灸,这样效果更佳。
2. 防止烫伤:艾灸时要小心避免烫伤,尤其是对于孩童、老人或者皮肤敏感人群,更要格外谨慎。
3. 避免饮酒:艾灸前后应该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4. 饮食要清淡:艾灸期间及后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的热氛。
5. 防止受风:艾灸后应该避免受凉受风,因为此时身体经络敏感,被风寒侵袭易引发感冒。
【艾灸的基础知识】
现代人常误认为针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传统中医疗法。
“针”就是现代人熟知的针疗,而“灸”指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通俗的说就是药疗和针疗都无法治疗的,就必须用灸疗来完成,可见艾灸其功效之强大。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
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
《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
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艾炙盒使用方法】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最早都是用隔姜灸或隔蒜灸或隔附子灸,这些灸法效果也都很好,就是要不断地做艾状、换艾状。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连续性的热度。
而用艾条灸,就要人用手拿着艾条施灸,每个穴位都要人为地操作,很多我们够不着的位置如果想艾灸,就要别人帮忙,这样也很费事,况且像颈椎病或后背的穴位,我们自己就不能操作了,如果长时间的艾灸,用手举着是很费时间也很劳累治疗,为了把复杂的变为简单,我们就要借助于工具来实施艾灸,这样既简单,又倒出来我们的双手可以干些家务,或在厨房做饭,就可以艾灸了,使艾灸变得很简单,这样的艾灸你可以再任何地方操作。
如果坚持做艾灸,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艾灸盒,这样就便于操作,而且不受任何位置的限制,即使颈椎部位或后背,后腰等等部位,你都可以自己操作,实在是很方便,这样就不用求人,自己完全可以治疗自己的疾病。
使用方法:根据艾灸盒的大小选择适量的艾绒(或适当长度的艾条),先点燃艾绒(或艾条),把点燃的一端向下放入艾灸盒内,再将艾灸盒置于要艾灸的位置即可。
还可以用艾灸盒附带的皮筋将艾盒固定在身体上,这样可以解放双手,艾灸时可以自由做其它工作。
【常见疾病艾灸方法】
膝关节疼痛,艾灸盒治疗:用单眼艾灸盒或双眼艾灸盒或自己手拿两根艾条在疼痛或肿胀的部位开始艾灸,在膝关节周围和局部压痛点和肾俞穴等部位。
如果有热感或微热感并能顺着经络感传,并向四周扩散,这是气至而有效。
并观察气至点是否有感传?是否有接续的感传。
肾俞穴,用两根艾条分别在双肾俞穴施灸,患者可感觉热感向四周扩散并传至下肢,部分患者可感觉传至膝关节。
若感传不能达到膝关节,可以再点燃一根艾条放在所感传到的远端接续感传。
以膝关节,肾俞为主要艾灸穴位,并观察感传路线,做好接续感传。
失眠,艾灸涌泉穴。
还可以艾灸肓募穴,用隔姜灸的方法,每次艾灸5-10状。
主要调和阴阳,安神健脑。
肓募穴位于腹中,为脏腑气交通的重要穴位,灸此穴能调和脏腑气血,故可治疗失眠。
乳腺增生,艾灸取穴:选取阿是(乳f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
经前症重加太冲;经后症重加太溪。
还可以配合应用一些鹿角胶之类的“补气药”,可行血中之气,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
分钟。
10天为一个疗程。
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癌症,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
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
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
腰椎间盘突出,在腰部取穴居多,主要是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和腰部的痛点治疗、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动艾灸,如果出现通窜的感觉,或通窜不到位,那么就在通窜不下去的位置接续艾灸,使通窜进行到底。
也就是通络。
鼻炎,迎香、印堂、太阳、和肺俞。
根据自己不同的症状,在这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减。
艾灸取穴:关元穴、足三里、迎香、印堂、太阳、合谷
宫颈炎,艾灸关元、子宫、八髎穴和三阴交即可治疗。
方法:用多眼艾灸盒在腹部大面积移动艾灸,主要在小腹部和后腰部,每天艾灸时间不低于(前、后)1个小时。
【艾叶水泡脚的利与弊】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
有的人看到用艾叶泡脚有这么多的好处,就经常用艾叶泡脚,有的人几乎每天泡,这样就过了。
因为用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所有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这样即去了寒又不泻气。
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虚不受补,吃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你就等什么时候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就继续食补,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如果又上火了,仍然用艾叶水泡,但同时必须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有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
在慢慢地增强。
以后还是一样,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
当受凉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疼或伴有发烧时,都可以用艾叶水泡脚,这是要泡到身体发汗,但必须同时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加葱白,有咳嗽时加几瓣大蒜,要连喝几次,喝到身体发热了,不再浑身酸疼流清水鼻涕了再大量的喝白开水,将病毒及寒火及时排出,并注意休息,你的感冒会很快痊愈。
正确使用艾叶,能有效地缓解和治愈我们身体的病症,而过量的使用艾叶,却会使身体出现亏虚,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还会出现眼睛干涩、人乏力,以及情绪低落,重者会出现咳喘。
所以,任何东西都是好的,只要使用的恰到好处,才能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