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基础之缝合2
- 格式:pptx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18
22合法(6类10种缝合法)1、单纯间断缝合法①一针一线缝合:用于缝合皮肤、筋膜、皮下组织、胃肠道。
②8字缝合:分为外8字、内8字;两针交叉的间断缝合,适用于腱膜、肌腱和张力较大的组织及创面上较大出血点的缝合止血。
2、单纯连续缝合法①单纯连续缝合:缝线顺着伤口连续缝合,用于腹膜、大的裂口缝合②连续锁边缝合:连续缝合过程中每缝合一针均将线绕过针尖部的缝合,呈锁边拉紧。
用于胃肠吻合、甲状腺切除后伤缘缝合,起对合及止血作用。
3、间断外翻缝合:缝合后使创缘外翻,用于皮肤、血管、输尿管吻合①横褥式缝合②直褥式缝合4、连续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
5、间断内翻缝合:缝合后创缘呈内翻对合。
6、连续内翻缝合:从一切缘外面选针,同侧内面出针,越至对侧从外面进针,内面出针;一般用于胃肠吻合①连续内翻②荷包缝合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原则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一、止血法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
找不到血管径路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2·填塞压迫止血法由于创道深,一时难以找到血管断端时,常以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或将伤口缝合1。
2针,以固定填塞物。
3·钳压止血法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即可止血。
必要时,将止血钳暂时留在伤部并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尾部及阴茎等处。
止血带应是富有弹性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必要时也可用绳索、绷带代替。
止血带应装在伤口上方。
装置前应垫上棉花或纱布,以使结扎部受到均匀压迫。
装置时应徐徐收紧,至伤口不流血为度。
缠止血带要松紧适当,装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得超过2—3h。
松开止血带时,宜用多次‘‘松、紧、松、紧’’的办法,不得一次松开(图65)。
5.结扎止血法即先以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
此法止血效果可靠,故又称彻底止血法。
其方法有两种:(1)单纯结扎止血法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在打第一道结后,将止血钳松开,然后打第二道结(图66)。
(2)贯穿结扎止血法将结扎线用针穿过所夹组织,但不能穿透血管,然后进行结扎。
常用的方法有“8”字形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图67)。
6.药物止血法。
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可用灭菌纱布浸以0.1%的肾上腺素溶液或1%。
2%的麻黄素溶液,填塞于伤口内,然后以绷带包扎压迫,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打结法。
‘ ’打结是外科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如能熟练地、准确无误地打结,则能迅速地进行止血缝合。
1.结的种类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有平结、外科结、三重结(图68)。
在打结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错误有假结和滑结。
2.打结的方法常用的有单手打结法(图69)、双手打结法和器械打结法(图70)1种。
概述:外科缝合的重要性,外科缝合是和消毒、铺巾、暴露并列的外科基础技能。
包括缝合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皮肤等,甚至包括神经、血管、脑膜等的缝合。
常规缝合包括肌肉、筋膜、皮下、皮肤。
1、缝合皮肤:1.1、缝合皮肤是基本上所有外科手术所必须的操作,缝合皮肤是参与骨科手术或者其他手术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一个不会消毒、铺巾和缝合的人在外科看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也就说就是可有可无的,拉钩、吸血是所有人都会做的。
1.2、一般皮肤缝合:1.2.1、准备:缝合皮肤前要用酒精充分擦拭切口两侧的皮肤,应用4号丝线缝合,缝合皮肤时的状态一定要大气,一定要大方,不要害怕。
1.2.2、进针出针:左手拿齿镊,右手握持针器,在切口旁0.5cm处进针,根据皮肤及皮下厚度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扎针的时候要保证两个垂直:针体的方向与皮肤切口垂直(这样可以使两针孔的两线与切口垂直);针尖的方向与皮肤垂直(方便进针)。
再从切口另一侧出针,即将出针破皮时,用手腕部力量猛提一下使针破皮扎出,进出针孔距离切口的距离尽量相等,针孔距离切口0.5cm为佳,针孔距离比较远,可以方便缝合后两侧对皮,也可以保证切口两侧的血供,利于切口愈合,两孔连线与切口尽量保持垂直。
1.2.3、打结:1.2.3.1、用手打结:也就是常说的一针一线缝合法,两手各持一线头,打第一结时,一般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用右手中指绕过上线勾出下线,同右手松去线头,左手保持拉紧状态,打第二结时,用右手食指绕过左手所持线头,勾出右手所持线头,两手同时拉紧即可。
也可以沿着通一方向连打三结或者打外科结。
注意:两手的线头方向要时刻与皮肤内的线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就是两线头的方向与皮肤内的线保持平行,不能保持垂直。
也就说整条缝线不能相互切割,以免拉断缝线。
1.2.3.2、持针器打结:左手带针线头,右手拿持针器,右手拿持针器在缝线距切口适当距离处沿顺时针方向缠绕一圈或者两圈,之后加持线头,从线圈中拉出,之后两线头同时用同样的力量想自己侧牵拉,为了保证两线头不滑脱,尽量是两线头挨紧并行牵拉,这也就是所说的缝线锁。
十种外科基本缝合方式详解外科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缝合手术切口和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外科基本缝合方式的详细解释:1.简单缝合(Simple suture)简单缝合是最基本的缝合方式,适用于切口较小、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使用缝线从伤口的一侧穿过另一侧,再穿回起始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的缝合线。
简单缝合对于切口边缘对齐、创面清洁和结构简单的伤口是有效的。
2.细胞缝合(Subcuticular suture)细胞缝合是一种隐藏式缝合方式,适用于浅表组织切口的缝合。
使用可吸收缝线,将其置于皮下浅表组织的切缘内部,穿梭于伤口的全长,然后将缝线系紧。
细胞缝合减少了对皮肤的损伤,减轻了疤痕形成的风险。
3.深层缝合(Deep sutures)深层缝合是用于缝合切口或创伤深层组织的一种方式。
将缝线穿过伤口的深层组织,以加强创面的结构,促进伤口愈合。
深层缝合常用于修复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
4.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e)连续缝合是一种持续缝合方式,通过将一条缝线连续地穿过伤口的一侧并穿过另一侧,然后反复交替进行,形成多个缝合点。
连续缝合相对快捷,适用于创面清洁、无张力的情况。
5.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间断缝合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缝合方式,通过在创面的不同点上进行多次缝合,形成多个独立的缝合点。
间断缝合适用于较长的切口或有张力的伤口,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持。
6.螺旋缝合(Mattress suture)螺旋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和拉紧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螺旋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较大的创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创面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7.蕾丝缝合(Lace suture)蕾丝缝合是一种通过在伤口两侧交替穿刺缝线的方式进行缝合的方法。
蕾丝缝合适用于修复皮肤边缘较远的创面,可以提供更好的边缘对齐和张力分布。
8.内层缝合(Layered sutures)内层缝合是一种逐层地缝合伤口深层组织的方法。
二期缝合的注意事项二期缝合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法,用于修补切口、创伤或手术切口。
它是通过将组织边缘对准并使用吸收性或非吸收性缝线将它们固定在一起来实现的。
二期缝合的目标是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二期缝合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被牢记。
首先,术前准备非常重要。
在进行二期缝合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评估伤口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了解是否存在感染、异物或坏死组织等情况。
此外,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有无过敏史、慢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缝合技术,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其次,在进行二期缝合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
手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皮肤准备和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手术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洗。
医生和护士必须穿戴合适的手术服和手套,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吸收性缝线常用于二期缝合,因为它们可以在愈合过程中逐渐降解,避免了术后取线的需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吸收性缝线可供选择,如天然丝、聚酸和聚酯线等。
根据伤口的情况和患者的需求,医生应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
同时,缝线的尺寸和结构也需要根据伤口的大小和特点进行选择,以确保良好的固定和愈合。
第四,正确的缝合技术是确保二期缝合成功的关键。
医生应该掌握不同的缝合技术,如简单缝合、逆行缝合、连续缝合和层间缝合等。
在进行缝合时,医生应注意适度的张力,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张力。
过度的张力可能导致伤口边缘的坏死和切口的病患,而不足的张力可能导致伤口边缘的不稳定和愈合不良。
此外,医生还应遵循正确认切、止血和缝合的顺序,以确保良好的手术结果。
第五,术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清洁伤口,以确保伤口的愈合。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伤口处理,如去除残留的缝线、更换敷料等。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
外科手术缝合技巧整理米拉德缝合技巧先把如题的米拉德《整形外科原则》的缝合技巧内容奉上:无论手术设计的如何巧妙,手术操作的技巧,包括缝合技巧,在伤口愈合和最终效果方面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某些缝合技巧会使缝合更便利。
1.良好的皮下和皮内埋置,缝合位置有助于死腔的关闭和消除皮肤的缝合张力。
同样皮肤缝合也可以消除组织死腔。
2.一个最有效的皮肤间断缝合,是在近皮缘处垂直或最好向外侧转动进针,包括真皮的良好缝合和确保创缘外翻。
3.由松弛侧向固定侧缝合,即首先由游离皮片边进针,然后经受植区皮肤缺损之固定边缘出针。
这种顺序比由固定边缘进针,然后试图用针钩缝不稳定游离皮片边缘更好。
4.将薄皮缘与厚皮缘缝合时,在薄皮缘处浅层进针要稍深些,然后在厚皮缘处浅些出针,这样可使双侧皮缘平整对合。
5.当一侧创缘比另一侧要低时,由高侧创缘浅层进针,然后在低侧创缘稍深位置出针缝合。
由低向高缝合造成缝线由低侧穿出。
缝线长端向上牵拉打第一个结时,就会使低侧创缘向上与对侧创缘处于同一水平。
(植皮缝合时,有时皮片与切口要不不能完全覆盖较厚的瘢痕切口,要不覆盖太多,造成部分皮片重叠或皮片多出瘢痕切缘太多,一皮源浪费,二切缘植皮成活不好,这时,充分拉直缝线两端,稍微抖动几下,很可能皮片与受区就很好的贴牢了,而且皮缘不太宽的情况下,该法可使皮缘与切缘很好重叠,没有皮片游离于创缘,也可使较厚的瘢痕切缘不因皮片未能完全覆盖贴牢而影响外观,此为导师实践摸索的很灵光、很实用有效的经验方法,各位和本人一样的新手可慢慢摸索、体会)6.为获得最整齐的创缘缝合,精细的缝线比金属夹或微孔胶带更为有效。
金属线很少产生异物反应,丝线更易于缝合操作,涤纶、普洛灵及尼龙线则稳定而富有弹性。
单线针比褥式缝合更好,因为2个针眼通常好于4个针眼。
除此通常情况外,对于足底、手掌、阴囊、耳后区和斜形切开的创缘,褥式缝合会起到较有效的作用。
根据力学的微型Lillputian分布,用缝线在靠近皮缘处缝合伤口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