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6:函数与方程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 全部免费 欢迎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669.50 KB
- 文档页数:15
课题:函数与方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内容。
函数与方程在高中数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对函数零点的考查有:(1)求函数零点;(2)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3)根据函数零点的存在情况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
题型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相应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主观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本节课通过对函数零点的讨论,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它既揭示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对函数知识进行了总结拓展,同时将方程与函数图像联系起来,渗透了“数形结合”、“方程与函数”等重要思想。
学情分析:这是一个理科的普通班,学生基础普遍不扎实,学生具有强烈的畏难情绪,且眼高手低。
通过高一高二的知识积累,学生虽然对本节内容有简单的认识,但是时间较长,知识点大多遗忘。
所以,在本课开始前,先通过简单的知识梳理让学生把知识点贯穿起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知识点拓展。
设计思想:教学理念:以第一轮复习为抓手,让学生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原则:夯实基础,注重各个层面的学生。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清函数零点、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方程的根三者之间的关系;弄清零点的存在性、零点的个数、零点的求解方法等三个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学过的函数的图像、性质去研究函数的零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提高辩证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三者之间的互相联系。
难点:零点个数问题,含参数的零点问题。
教学程序框图: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一)、知识梳理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结合相关知识整理出“函数与方程”的知识体系。
第6讲 函数与方程备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共42讲 全部免费 欢迎下载】一.【课标要求】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二.【命题走向】函数与方程的理论是高中新课标教材中新增的知识点,特别是“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也一定会是高考的考点。
从近几年高考的形势来看,十分注重对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考察力度,同时也研究了它的许多重要的结论,并付诸应用。
高考试题中有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预计2010年高考对本讲的要求是:以二分法为重点、以二次函数为载体、以考察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为目标来考察学生的能力(1)题型可为选择、填空和解答;(2)高考试题中可能出现复合了函数性质与函数零点的综合题,同时考察函数方程的思想。
三.【要点精讲】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零点: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 f a f ,那么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内有零点。
既存在),(b a c ∈,使得0)(=c f ,这个c 也就是方程的根。
2.二分法二分法及步骤:对于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且满足)(a f ·)(b f 0<的函数)(x f y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给定精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x f 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1)确定区间a [,]b ,验证)(a f ·)(b f 0<,给定精度ε; (2)求区间a (,)b 的中点1x ; (3)计算)(1x f :①若)(1x f =0,则1x 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a f ·)(1x f <0,则令b =1x (此时零点),(10x a x ∈); ③若)(1x f ·)(b f <0,则令a =1x (此时零点),(10b x x ∈);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ε;即若ε<-||b a ,则得到零点零点值a (或b );否则重复步骤2~4。
注:函数零点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0)(=x f 的实数;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x f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切,则零点0x 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 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交,则零点0x 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注:用二分法求函数的变号零点:二分法的条件)(a f ·)(b f 0<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都是指变号零点。
3.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y =ax 2+bx +c ;y =a (x -x 1)(x -x 2);y =a (x -x 0)2+n 。
(2)当a >0,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M ,最小值m ,令x 0=21 (p +q )。
若-ab 2<p ,则f (p )=m ,f (q )=M ;若p ≤-a b 2<x 0,则f (-ab 2)=m ,f (q )=M ;若x 0≤-ab 2<q ,则f (p )=M ,f (-ab 2)=m ;若-ab 2≥q ,则f (p )=M ,f (q )=m 。
(3)二次方程f (x )=ax 2+bx +c =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①方程f (x )=0的两根中一根比r 大,另一根比r 小⇔a ·f (r )<0;②二次方程f (x )=0的两根都大于r ⇔⎪⎪⎩⎪⎪⎨⎧>⋅>->-=∆0)(,2,042r f a r abac b ③二次方程f (x )=0在区间(p ,q )内有两根⎪⎪⎪⎩⎪⎪⎪⎨⎧>⋅>⋅<-<>-=∆⇔;0)(,0)(,2,042p f a q f a q ab p ac b ④二次方程f (x )=0在区间(p ,q )内只有一根⇔f (p )·f (q )<0,或f (p )=0(检验)或f (q )=0(检验)检验另一根若在(p ,q )内成立。
四.【典例解析】题型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例1.(1)方程lg x +x =3的解所在区间为( )A .(0,1)B .(1,2)C .(2,3)D .(3,+∞) (2)设a 为常数,试讨论方程)lg()3lg()1lg(x a x x -=-+-的实根的个数。
解析:(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lg x 与y =-x +3的图象(如图)。
它们的交点横坐标0x ,显然在区间(1,3)内,由此可排除A ,D 至于选B 还是选C ,由较0x 与2的大小。
于画图精确性的限制,单凭直观就比较困难了。
实际上这是要比当x =2时,lg x =lg2,3-x =1。
由于lg2<1,因此0x >2,从而判定0x ∈(2,3),故本题应选C 。
(2)原方程等价于⎪⎪⎩⎪⎪⎨⎧-=-->->->-x a x x x a x x )3)(1(00301即⎩⎨⎧<<-+-=31352x x x a 构造函数)31(352<<-+-=x x x y 和a y =,作出它们的图像,易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情况可得:①当31≤<a 或413=a 时,原方程有一解;②当4133<<a 时,原方程有两解; ③当1≤a 或413>a 时,原方程无解a点评:图象法求函数零点,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本题是通过构造函数用数形结合法求方程lg x +x =3解所在的区间。
数形结合,要在结合方面下功夫。
不仅要通过图象直观估计,而且还要计算0x 的邻近两个函数值,通过比较其大小进行判断。
例2.(2008湖南理17) 已知函数x x x x f sin 2sin2cos )(22+-=.(I )求函数)(x f 的最小正周期;(II )当)4,0(0π∈x 且524)(0=x f 时,求)6(0π+x f 的值解:由题设有()cos sin f x x x =+=π)4x +.(I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2π.T =(II )由524)(0=x f 0π),45x +=即0π4sin(),45x +=因为)4,0(0π∈x ,所以0ππ(,).442x π+∈从而0π3cos().45x +===于是)6(0π+x f 00ππ))]4646x x ππ=++=++00ππ)coscos()sin]4646x x ππ=+++题型2:零点存在性定理例3.设函数()ln()f x x x m =-+,其中常数m 为整数。
(1)当m 为何值时,()0f x ≥;(2)定理:若函数()g x 在[,]a b 上连续,且()g a 与()g b 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0(,)x a b ∈,使得0()0g x =试用上述定理证明:当整数1m >时,方程()0f x =在2,m me m e m -⎡⎤--⎣⎦内有两个实根。
解析:(1)函数f (x )=x -ln(x +m),x ∈(-m,+∞)连续,且m x x f mx x f -==+-=1,0)(,11)(''得令当x ∈(-m,1-m)时,f ’(x )<0,f (x )为减函数,f (x )>f (1-m) 当x ∈(1-m, +∞)时,f ’(x )>0,f (x )为增函数,f (x )>f (1-m) 根据函数极值判别方法,f (1-m)=1-m 为极小值,而且对x ∈(-m, +∞)都有f (x )≥f (1-m)=1-m故当整数m ≤1时,f (x ) ≥1-m ≥0(2)证明:由(I )知,当整数m>1时,f (1-m)=1-m<0, 函数f (x )=x -ln(x +m),在]1,[m m e m --- 上为连续减函数.,)1()(,10)ln()(异号与时当整数m f m e f m em m em em ef mmmmm-->>=+---=------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0)(),1,(11=--∈-x f m m e x m 使 而当整数m>1时, ),1121(032)12(2213)11(3)(222归纳法证明上述不等式也可用数学>-⇒>>--++>-+>-=-m m m m m m m m em ef mmm类似地,当整数m>1时,函数f (x )=x -ln(x +m),在],1[m e m m --- 上为连续增函数且 f (1-m)与)(2m e f m -异号,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0)(],,,1[22=--∈-x f m e m x m 使故当m>1时,方程f (x )=0在],[2m e m e m m ---内有两个实根点评: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察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解决该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在区间的放缩和不等式的应用上。
例4.若函数)(x f y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为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b f a f ,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B .若0)()(<b f a f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实数),(b a c ∈使得0)(=c f ;C .若0)()(>b f a f ,有可能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D .若0)()(<b f a f ,有可能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解析: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选项D 不正确;对于选项B ,可通过反例“)1)(1()(+-=x x 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但其存在三个解}1,0,1{-”推翻;同时选项A 可通过反例“)1)(1()(+-=x 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但其存在两个解}1,1{-”;选项D 正确,见实例“1)(2+=x x f 在区间]2,2[-上满足0)2()2(>-f f ,但其不存在实数解” 点评:该问题详细介绍了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