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10章(下)1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38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1. 气相反应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A) p(A)- p(B) (B) p - 2p(A)(C) p - p(B) (D) 2(p - p(A)) - p(B)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B) 双分子(C) 三分子(D) 不能确定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0/k,则该反应是:(A) 一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三级反应4. 某反应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A) 0 级反应(B) 1 级反应(C) 2 级反应(D) 3 级反应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A) 4.5% (B) 90%(C) 11% (D) 50%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A) 简单反应(B) 单分子反应(C) 复杂反应(D) 上述都有可能8. 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A) t = ln(k1/k2)(B) t =1/(k1-k2)×ln(k1/k2)(C) t = 1/(k1+k2)×ln[2k1/(k1-k2)](D) t= 1/(k1+k2)×ln[k1/(k1-k2)]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A) 比较小(B) 167kJ/mol 以上(C) 不需要活化能(D) 400kJ/mol 以上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化能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A) 较高反应温度(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D) 任意反应温度13. 反应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A) 与无关(B) 与成正比(C) 与成反比(D) 与[A]成反比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物化试卷(一)1. 气相反应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A) p(A)- p(B) (B) p - 2p(A)(C) p - p(B) (D) 2(p - p(A)) - p(B)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A) 单分子(B) 双分子(C) 三分子(D) 不能确定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0/k,则该反应是:(A) 一级反应(B) 二级反应(C) 零级反应(D) 三级反应4. 某反应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A) 0 级反应(B) 1 级反应(C) 2 级反应(D) 3 级反应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A) 4.5% (B) 90%(C) 11% (D) 50%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A) 简单反应(B) 单分子反应(C) 复杂反应(D) 上述都有可能8. 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A) t = ln(k1/k2)(B) t =1/(k1-k2)×ln(k1/k2)(C) t = 1/(k1+k2)×ln[2k1/(k1-k2)](D) t= 1/(k1+k2)×ln[k1/(k1-k2)]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A) 比较小(B) 167kJ/mol 以上(C) 不需要活化能(D) 400kJ/mol 以上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化能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A) 较高反应温度(B) 较低反应温度(C) 适中反应温度(D) 任意反应温度13. 反应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A) 与无关(B) 与成正比(C) 与成反比(D) 与[A]成反比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物理化学》⾼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章可逆电池第⼗章可逆电池⼀、判断题:1.电池(a) Ag,AgCl|KCl(aq)|Hg 2Cl 2,Hg 与电池(b) Hg,Hg 2Cl 2|KCl(aq)|AgNO 3(aq)|Ag 的电池反应可逆。
2.恒温、恒压下,Δr G > 0的反应不能进⾏。
3.电池Zn|ZnCl 2(aq)|AgCl(s)|Ag 在25℃、p ?下可逆放电2F 时放热23.12 kJ ,则该电池反应:Zn + 2AgCl(s) -→ ZnCl 2 + 2Ag 的m r H ?(298K) = -23.12 kJ·mol -1。
4.Zn 2+ + 2e -→ Zn ,φ1?,m rG ?(1);?Zn 2++e → ?Zn,φ2?,m r G ?(2)。
因φ1?=φ2?,所以有:m rG ?(1) = m r G ?(2)。
5.Fe 2+ + 2e → Fe,φ1?,m rG ?(1) ;Fe 3+ + e→ Fe 2+,φ2?,m r G ?(2); (1) + (2),得:Fe 3+ + 3e → Fe,φ3?,m r G ?(3)。
则:m rG ?(3) = m r G ?(1) + m r G ?(2),φ3?=φ1? +φ2?。
6.2H ++ 2e -→ H 2,φ1?与2H 2O + 2e → H 2 + 2OH -,φ2?,因它们都是氢电极反应,所以φ1? = φ2?。
7.对于电极Pt |Cl 2(p )|Cl -其还原电极电势为:222Cl 2Cl /Cl Cl /Cl P = ln 2P Cl RT F a ??----θθ8.对于电池Pt|H 2|H 2SO 4(aq)|O 2|Pt ,其电池反应可表⽰为:H 2(g) + ?O 2(g) -→ H 2O(l),E 1?,m rG ?(1) 或2H 2(g) + O 2(g) -→ 2H 2O(l),E 2?,m rG ?(2)。
考研物理化学必备试题第十章----8eb4251d-6eba-11ec-a228-7cb59b590d7d考研物理化学必备试题第十章第十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一、选择题1.反应AB(I);Ad(II),已知反应I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II的活化能E2。
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改变B和D的比率?(a)提高反应温度(b)延长反应时间(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d)降低反应温度k1k1k22、均相反应a+bc+d,a+be+f在反应过程中具有?[c]/?[e]=k1/k2的关系,?[c],?[e]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1),(2)的速率常数。
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a)(1),(2)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b)反应前c,e浓度为零(c)(1),(2)的反应物同是a,b(d)(1),(2)反应的总级数相等。
3.对于某种反应→ B、消耗3/4反应物所需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5倍。
这种反应是:()(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4、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7.7×10-4s-1,又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其半衰期为:()(a)86580s(b)900s(c)1800s(d)13000s5。
对于二次反应,消耗1/3的反应物需要10分钟。
如果再消耗1/3,则进一步的时间为:()(a)10min (b)20min(c)30min(d)40mink2k1k36、在反应abc,ad中,活化能e1>e2>e3,c是所需要从动力学角度来看,为了提高C的收率,反应温度应选择:()(a)较高的反应温度(b)较低的反应温度(C)中等的反应温度(d)任何反应温度7、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如e2>e1,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然后:()k2dlnk2(a)dtdt(b)dtdtdlnk2dlnk1dk2dk1??DT(d)DT(c)DT8,基本反应a+B-c的摩尔反应焓→ A-B+C?RHM<0,B-C键的键能为?bc,a为自由基,则反应活化能等于:()(a)0.30?bc(b)0.05?bc(c)0.05?bc+?hm(d)0.05?bc-?hm9、2m→p为二级反应,若m的起始浓度为1moldm-3,反应1h后,m的浓度减少1/2,则反应2h后,m的浓度是:()(a)1/4moldm-3(b)1/3moldm-3? dlnk1dlnk2?Dlnk1(c)1/6moldm-3(d)缺少K值,无法计算。
第10章电解与极化作用1.要在一面积为100 cm2的薄铁片两面都镀上厚度为0.05 mm的均匀镍层,计算所需的时间。
已知所用电流为 2.0 A,电流效率为:解:根据题意得,在t时间内流过的总电量为,即其中,所以2.在298 K和标准压力下,试写出下列电解池在两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并计算其理论分解电压:解:(1)电解时,阴极反应为阳极反应为=1.22V(2)=1.227V(3)=-0.0866V3.在298 K和标准压力下,用镀铂黑的铂电极电解a H+=1.0的水溶液,当所用电流密度为时,计算使电解能顺利进行的最小分解电压。
已知忽略电阻引起的电位降,H2O(l)的标准摩尔Gibbs生成自由能为-237.129 kJ·mol-1。
解:分解电压可表示为其中可逆电压为则分解电压最小为。
4.在298 K时,使下述电解池发生电解作用:问当外加电压逐渐增加时,两电极上首先分别发生什么反应?这时外加电压至少为若干?(设活度因子均为1,超电势可忽略。
)解:在阳极上可能发生反应的阴离子是Cl-、OH-和SO42-,相应的电势为因电极电势最小的,先在阳极被氧化,所以阳极发生OH-被氧化的反应。
在阴极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各自的电极电势为因Ni2+的电极电势最大,所以阴极上发生的是Ni2+被还原的反应,故分解电压为5.298 K时,用Pb(s)电极来电解H2SO2溶液,已知其浓度为0.10 mol·kg-1,r士=0.265,若在电解过程中,把Pb阴级与另一甘汞电极相连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E =1.0685 V。
试求H2(g)在Pb阴级上的超电势(只考虑H2SO4的一级电离)。
已知所用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0.2806V。
解:电解时,阴极上为析氢反应,其电势为组成原电池后,甘汞电极为正极,电动势为则阴极的电势为则超电势为6.在锌电极上析出氢气的Tafel公式为在298 K时,用Zn(s)作阴级,惰性物质作阳极,电解浓度为0.1 mol·kg-1的ZnSO4溶液,设溶液pH 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