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博物馆运营

英国博物馆运营

英国博物馆运营
英国博物馆运营

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格林尼冶天文台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追溯它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曲折历程,归根结底一句话,靠政府的新观念、大决心和大投资。

这个历程谨慎地分了三步走。1999年,首先实现了所有儿童可免费参观博物馆。2000年,退休人士亦得免费。2001年,在《增值税法》中增加一个补充条款:凡被政府指定的免费向公众开放其永久收藏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以大英博物馆为例,这笔返还的增值税每年可高达200万至300万英镑。当年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办事讲究尊重操纵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但显而易见,在发展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上,英国政府一直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不仅如此,虽然它显然也把“博物馆免费”当成其“政绩工程”(去年秋,记者出席工党年会,主席台大屏幕上滚动出现工党1997年以来各项政绩,名列前茅的便是博物馆免费这一条)来抓,但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解决博物馆因门票收入流失而带来的财政困难。现在,国内对世遗景点门票大幅涨价多有愤慨之词,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提高门票价格,又如何解决这些世遗景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似乎没有见到什么人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英国,对这些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门票收入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小头,大头首先是政府拨款;其次是社会、公司和私人捐助,再次是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等。

其次,英国有相当发达成熟的社会捐助机制,有相当浓郁的全民支持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氛围。人们如今当然可以长驱直入这些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但只要驻足观察,总能看见不少参观者自觉止步于大门口的捐款箱前,把钱币投入其中。上个月在大英博物馆,记者甚至在捐款箱里看见一张50英镑的纸币,10英镑、20英镑的纸币也很多,大大高于正常门票的价格。许多英国人在遗嘱里,往往把毕生财产或收藏捐助给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相形之下,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之,假如对中国的世遗景点来说,门票收入就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味要求它不涨门票价格,对世遗的保护是否会带来危险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英国政府趋向于让博物馆也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但到了21世纪,想法却已大大改变。现任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曾经表示,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免费开放,是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的承诺之一,“我们想要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享受我们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的伟大收藏”。

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事实上,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令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理解和热爱我们国家的美和历史,整个国家也将因此受益。这,应当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而接近的理想。(记者徐剑梅)

游览自然博物馆个人观后感600字

游览自然博物馆个人观后感600字 自然博物馆,是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游览自然博物馆个人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游览自然博物馆观后感600字1 暑假里,我和妈妈坐火车从天津到了北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 一早我们就坐上了天津到北京的“和谐号”动车,车速特别特别快,时速有三百三十多公里呢,天津到北京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到了。妈妈说以前需要坐两三个小时的火车呢,现在的火车变得特别快了。 首先我们来到自然博物馆旁边的“冰封万年猛犸象馆”。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巨大的猛犸象复原模型,它全身棕色,并且毛茸茸的,覆盖着一层长毛。猛犸象很高,足足有两个人高。猛犸象有一对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牙。因为它生活在第四纪的冰河世纪,那个时候特别冷,这对长牙可以帮助它刨开冰雪寻找食物,身上的长毛帮它抵御寒冷。猛犸象的鼻子和一般大象的鼻子不太一样,它的鼻子上也有毛。而且它背后有一个驼峰,可以帮助它储

存营养,在找不到东西吃的时候,像骆驼一样的驼峰会释放营养,帮助它度过饥饿。 我们来到了自然博物馆,里面有古哺乳动物厅、爬行动物厅,还有水族厅、昆虫世界等等。我们去古哺乳动物厅听了讲解,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马的进化。最开始的马叫原始马,一只脚上有三个蹄,跑的并不快。由于丛林减少,草原增多,就进化成了草原古马,它的蹄子也产生了变化,一个蹄子增大,成为主蹄,另外两个蹄子缩小成为侧蹄,它跑的比以前更快了。之后又进化成了一种三趾马,主蹄又增大了,侧蹄又变小了,同时马的个头更高大了,跑的更快了,这样可以躲避其他动物的追杀。再后来又就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马,也是马家族中跑的最快的成员,同时也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食草类哺乳动物。 我还给妈妈讲了很多她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说儒艮就是美人鱼,是一种海牛。这趟旅行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以后我要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争取比妈妈知道的更多! 游览自然博物馆观后感600字2 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去年十一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英国博物馆运营

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格林尼冶天文台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追溯它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曲折历程,归根结底一句话,靠政府的新观念、大决心和大投资。 这个历程谨慎地分了三步走。1999年,首先实现了所有儿童可免费参观博物馆。2000年,退休人士亦得免费。2001年,在《增值税法》中增加一个补充条款:凡被政府指定的免费向公众开放其永久收藏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以大英博物馆为例,这笔返还的增值税每年可高达200万至300万英镑。当年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办事讲究尊重操纵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但显而易见,在发展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上,英国政府一直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不仅如此,虽然它显然也把“博物馆免费”当成其“政绩工程”(去年秋,记者出席工党年会,主席台大屏幕上滚动出现工党1997年以来各项政绩,名列前茅的便是博物馆免费这一条)来抓,但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解决博物馆因门票收入流失而带来的财政困难。现在,国内对世遗景点门票大幅涨价多有愤慨之词,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提高门票价格,又如何解决这些世遗景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似乎没有见到什么人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英国,对这些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门票收入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小头,大头首先是政府拨款;其次是社会、公司和私人捐助,再次是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等。

其次,英国有相当发达成熟的社会捐助机制,有相当浓郁的全民支持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氛围。人们如今当然可以长驱直入这些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但只要驻足观察,总能看见不少参观者自觉止步于大门口的捐款箱前,把钱币投入其中。上个月在大英博物馆,记者甚至在捐款箱里看见一张50英镑的纸币,10英镑、20英镑的纸币也很多,大大高于正常门票的价格。许多英国人在遗嘱里,往往把毕生财产或收藏捐助给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相形之下,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之,假如对中国的世遗景点来说,门票收入就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味要求它不涨门票价格,对世遗的保护是否会带来危险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英国政府趋向于让博物馆也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但到了21世纪,想法却已大大改变。现任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曾经表示,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免费开放,是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的承诺之一,“我们想要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享受我们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的伟大收藏”。 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事实上,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日游攻略

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对于70、80后的上海人来说,恐怕都是难以磨灭的记忆。小时候父母带我们过去,回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做了好几天噩梦,那阴森恐怖的灯光氛围,那哈密古尸和一具具的恐龙骨架,还有半截的狮子老虎标本,无不让人觉得心惊胆战。 好在现在的自然博物馆已经完全了改变了风格,不再令人恐惧,更多的是知识性和趣味性,从孩子们恐怖梦魇华丽转身成为了知识乐园。 自然博物馆新馆造好已经很长时间了,之前由于一直很热门,担心人多拥挤,所以一直没去,直到2016年底,才有了第一次接触。去之前知道里面有许多预约项目,需要事先做些功课,所以提前看了不少游记和评论,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博物馆有APP和公众微信号,都可以提供一些预约,不过一些热门项目,比如说4D电影,网上预约似乎都已经关闭了,需要到现场领号,不知道是不是偶然情况,还是今后一直如此。为了参与这些预约项目,我们一家赶在9点开门前就到了博物馆,那天下着下雨,所以开馆前排队的人不算多。 检票后,第一时间冲到入口处左手边的直达观光电梯,下到 B2层,出电梯后往左手边,去到人地之缘展区入口处,那里有工作人员设摊发放4D电影预约券,有各个场次可以选择,我们选了10点半和11点,时间上正好可以衔接上,也方便

后面的参观安排。 之后,在同一楼层找到探索中心,预约一些互动项目,本想预约化石考古,结果工作人员说9岁的芋艿太大了,不适合。于是预约了恐龙拼图和小小博物家,后来孩子反馈还是不错的。另外有个触摸海水池的,本来想约的,结果忘了,也算是小小遗憾。所谓触摸海水池,并不是说摸下海水,而是可以摸摸海水里的生物,还是挺有意思的。 再说下对展馆的感受,总体来说非常不错,内容比原来的老馆丰富了很多,天人地理、人文历史、爬虫鸟兽无所不包,孩子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无趣。展馆通过多媒体演示的项目也很多,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如果细细看看的话,其实一天是逛不完的,我们走马观花逛了一下,也一直到下午4点30分才结束游览。 预约的4D电影都是免费的,《宇宙大爆炸》视频制作精良,采用球幕电影的方式,和儿童博物馆内的电影很像,但是座椅会动。《逃出白垩纪》4D效果做得更好,还有下雪什么的,可惜时间短了一点,画面分辨率差些。另外,在探索中心的矿石展区附近还有一个3D影院,也不错,不需要预约,但是要排队,每30分钟一场。 再说《小小博物家》这类互动项目,是类似课堂的形式开展的,每次一个小时,开始怕时间长了孩子受不了,结果问了孩子,说很有趣,做了一些游戏,还有奖品,所以带孩子去

浅谈英国博物馆

浅谈英国博物馆

浅谈英国博物馆产业 摘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英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英国博物馆能闻名于世除了馆藏的丰富外,也离不开博物馆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因此,借鉴和学习英国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博物馆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博物馆运行模式经营战略 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的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此外,以大英博物馆为例的英国博物馆管理模式也闻名于世。 一.英国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1753年收藏夹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后,按照其遗嘱将遗留下来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全部捐赠给国家。这些藏品被交给了英国国会。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成立并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二.英国博物馆与社会教育 英国各地的博物馆大多以自身博物馆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大英博物馆对于学校观众所开展的教学支持包括直接教学、对由教师引导的参观的支持、对教室教学的支持和特殊的计划。在大英博物馆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车间、谈话、研究班和表演等形式。 坐落于伦敦市南部的霍尼曼博物馆,成立于1901年,藏品以乐器、自然历史标本和文化文物为主。它还拥有一个教育中心、图书馆和65000平方米的公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 星期天,我们嘉兴晚报小记者来到上海自然 博物馆参观。 一大早,我们先来到教室等带队老师的到来。老师来后,我们排好队坐上大巴车,踏上了去上 海自然博物馆的旅程。在大巴车上,我感觉很是 无聊。我东瞅瞅,西望望,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看到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吃东西,还有的 在玩电子游戏……。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 达了目的地----上海自然博物馆。我像是被关了 多年后终于获救的“犯人”兴奋的从大巴车上“冲”下来。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觉和坐大巴车的感觉截 然相反。博物馆里好玩,有趣,关键是可以学到 许多新知识,仿佛给大脑又可打开一个新的关卡;而坐大巴车很无聊、没劲。 从大巴车上下来后,导游给我们先介绍了一 些博物馆的外部特征及参观时的注意事项,然后 我们的参观之旅就真正开始了。 我们首先参观了“起源之谜”展区。这里有 许多发明家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展品,还有很 多关于地球是怎么出现的,宇宙是什么,生命是

怎么出现的,等等只是信息。穿过“起源之谜” 展区,我们来到了“生命长河”展区。这里有许 许多多动物标本,有熊、狼、鸟类、猴子……., 但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恐龙。只见一只巨大的蜿龙 吊在半空中,摇晃着又长又粗的脖子在那叫着。 看完这些标本,我们来到了有蛇、蜥蜴、蝴蝶、 水母的地方。那些蛇和蜥蜴就像死了一样静静地 趴在地上;鱼和水母很有趣,鱼儿们摇晃着尾巴,一会儿在珊瑚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里打闹、 玩耍。看完这些,导游将我们领到“生存智慧” 展区。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小动物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一只小鸟为了吃到躲在树洞里的小虫子, 会找一根带杈的数值将小虫子捅出来;兰花螳螂 为了躲避天敌,会将自己伪装成兰花的颜色……。看到这些我们小记者们都赞不绝口,议论纷纷, 那场面热闹极了。再往前走,来到了“走进非洲”展区。这里有许多非洲的动物,大多数都是肉食 动物。这里还有许多娱乐项目,但我最喜欢玩 “点松果”游戏。由于时间不早了,我们看完 “走进非洲”展区后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每个展区都非常有趣,希 望下次有机会再去参观。

小学生游记作文:游自然博物馆

小学生游记作文:游自然博物馆 导读: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我早就听说自然博物馆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好玩的,这不,趁双休日,我决定揭开自然博物馆的庐山真面目。 刚进博物馆我就大吃一惊,这里竟然保存着至今全球最大的灰鲸标本。仔细一看标本约长十几米,高约三四米。我还观察到灰鲸的鱼鳍很像人类的手掌,说不定人类就是灰鲸进化来的呢!再往里走,哪 儿陈列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奇石,什么玛瑙翡翠,应有尽有,我还和“火炬石”合了影呢! 到了二楼的地球生命故事,我看到了一具猛犸象标本,猛犸象又叫长毛象,长毛象的体型约是非洲象的两倍,长长的象牙,粗壮的四肢显得格外威猛。我来到互动场所,体验恐龙的速度,走到一个类似跑步机的机器上开始了第一关——对战三角龙,屏幕上出现了一头三角龙向我冲来,我飞快地跑了起来,不一会儿三 角龙就远远的落在了后面,第一关通过了。第二关是霸王龙,它可不那么好对付,紧追不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关。第三关是恐爪龙,我因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 除了这些我还参观了绿色浙江陈列、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陈列……自然博物馆真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来到自然博物馆参观。下了车,我就看到了壮观的自然博物馆。

进了宽敞的大厅,首先来到了恐龙时代的世界。在这里我认识了八种恐龙,分别是:黔鱼龙、驰龙、马门西龙、窃蛋龙、永川龙、四川龙、巴克龙和慈母龙。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驰龙和马门西龙。我知道了,驰龙是跑得最快的龙,也是最凶猛的龙之一,连霸王龙都怕它几分。心想,驰龙的面孔一定很可怕吧,比起驰龙,我觉得马门西龙的性格还是比较温顺的。我还知道了马门西龙是最大的龙,它长为20米,高3米,脖子长约10米,重60吨,但是它的头却很小。有些人认为西龙吃的肉肯定特别多,但是错了,它是以植物为生的。过了恐龙馆便是骨骼室了。骨骼室里摆着各种的骨骼,在动物界里,鲸鱼的骨骼是最大的,它长约26米,和它站在一起,它就是一位高大的巨人。那里还有猩猩的骨骼,当然我们人类的骨骼也少不了。穿过大厅,我们又进入了游戏室,这里玩儿的可真不少呀!我凭着印象拼出了蝴蝶、蜻蜓和蝗虫的拼图。带上了耳机,我又听出了几种动物的叫声,真有意思。 啊!自然博物馆,你真令人流连往返。 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十·一黄金期间,爸爸带我游览了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据说这个博物馆投资了两个多亿呢,面积和展品数量都居世界第一。 我们首先参观了矿石展厅。黄水晶彩夺目,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方解石色彩缤纷,每一块都是由许多块小的方形的石头组成的,有的如玫瑰一般艳丽,有的像梅花一样清淡,有的似枫叶一般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大英博物馆游览攻略

美联英语提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大英博物馆游览攻略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试听课申请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e8220122.html,/?tid=16-73374-0旅游英语: When the British Museum opened in 1753, it was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ublic museum, free (as it still is) to all “studious and curious persons.” It contains a breathtaking collection of over 8 million objects that paint an interconnected portrait of the world’s cultures. But it also epitomizes the long British traditions of exploration, quirkiness and obsessive collecting. You could spend weeks here. But don’t worry; we’ll guide you through. 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对外开放,是世界上第一个国立公共博物馆,免费(至今仍然如此)对所有“勤奋与好奇的人”开放。它的藏品达到惊人的800多万件,为多种世界文化描绘出一幅彼此相联的画卷。但它也体现了英国长期以来探索、怪趣与收藏癖的悠久传统。你可以在这里一连呆上几个星期。但是不要担心:我们可以为你做个向导。

Five Must-Sees 五个必看之处 If you don’t have time to idly wander, start your visit with these collections. 如果你没时间到处闲逛,那就从这些藏品开始吧。 THE KEY TO THE ANCIENT WORLD 通往古代世界的钥匙 The Egyptian Galleries | Room 4 埃及馆| 4号展厅 This long, spectacular gallery, stretching almost the length of the museum’s west side, houses sculptures and artifacts from about 3,000 years of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 It features spectacular busts, elaborately engraved sarcophagi and the museum’s most popular exhibit — the Rosetta Stone, dating from 196 B.C. and

自然博物馆游记的精选作文

自然博物馆游记的精选作文 大家有没有参观过自然博物馆呢?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自然博物馆游记的精选作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自然博物馆游记的精选作文一午饭后,我们来到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阿姨先让我们在大厅排好队,然后带着我们踏上了参观之旅。 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寒武纪”。那时,地球上主要是水的世界,海洋中有数不清的无脊椎动物,比如三叶虫、草履虫等等。渐渐地,我们进入了“奥陶纪”,海妈妈又新生出了“贝类兄弟”。因为当时还没有像鲨鱼那样的大型海生动物,所以“贝类兄弟”就成了海洋一霸。渐渐地,时间流进“志留纪”,海里已经出现了最早的鱼类和最早的海洋节肢动物。那时的鱼可是规范的“暴力鱼”!全都长着又长又尖的牙齿,简直就是海洋“霸主”!跟随着时光老人的步伐,我们又进入了“泥盆纪”。当时,住在海洋里的这些“远古祖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想看看陆地上终究有什么。于是,它们开始试着往陆地上爬,当肉鳍演变成四肢时,一个新的门类出现了,这就是两栖动物,它们就是今天青蛙的祖先。 与此同时,昆虫大家族也开始开展了。“汇报,我们已进入了‘石炭纪’!”这里的祖先们都已经适应了陆地上的环境,开始在陆上定居了,它们就是最早的爬行动物。时间流逝得真快,爬行动物的祖先进化成了恐龙。三叠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小恐龙”,它们的出现也为这个惊人的王国拉开了序幕,历史也为中生代的到来翻开了新的一

页。当我们进入“侏罗纪”时,惊奇地发现那里竟然有远古祖先的“小乐园”。我立即就来了兴趣,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小乐园”,和恐龙们玩了起来。我打算和包头龙比谁的敲锤技术好,结果却抱头鼠窜。现在,我打算去给三角龙和异特龙当“眼科医生”,没想到,它们的视力都很好,而且都是5.9。哇塞,原来恐龙的视力比人还要好啊!接下来,讲解员阿姨又带着我们go to the“白垩纪”,穿越了“哺乳动物时期”和“原始人时期”,随着新生代的到来,我们的穿越之旅也就随之结束了。 最后,讲解员阿姨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带着我们去“山林里”听了每个动物发出的声音…… 自然博物馆真有趣呀! 自然博物馆游记的精选作文二7月26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我们走进大门,登完高高的台阶,就看到2楼大厅内陈列着原古时代的恐龙骨架。你看!长颈龙头抬得很高,仿佛正在吃鲜嫩的树叶;霸王龙张着大嘴,非常凶恶,仿佛要把我们吃掉似的。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大厅四周的展馆,知道了原始的人类怎样制作武器,怎样生火,怎样打猎…… 走上3楼,这里介绍了海洋生物。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海洋微型小生物,它们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接着,又看到了一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和龙虾。“哇!这只龙虾好大啊!足有半米那么长。”我一边指着那只最大的龙虾一边惊叹道。爸爸说:“这种龙虾我们在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2)

B r i t i s h M u s e u 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

British Museu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in the same building. The museum is a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and as with all other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

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的深思1

关于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深思 ——耻辱背后的抉择与奋起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辉煌和辛酸,在看到报道说我国有2.3万多件各代的珍稀文物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而仅仅2000件作为长期摆放的文物可供游客观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多少辛酸多少遗憾都遗落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耻辱更有甚者觉得英国应无条件地偿还因战争而掠夺文物。可是这样的行为还不是一样地野蛮同时也是愚昧无知的。既然觉得是个耻辱那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回面子,取回想要的东西。在这当头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在我看来那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时不要一味地缅怀过去,而应在传承当中发展自己站住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中国文物世界遗产大英博物馆应对政策 1、我国历史文物的现状 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已成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而且在大英博物馆当中的中国文物仅有不到十分之一可以供广大的游客观摩,而其他的除非是特殊用途和特邀专家,其他人是不肯有机会目睹其原貌的。据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馆长透露,大部分的中国文物确实是在战争时期从中国掠夺过去的,同时有部分是在不同时期英国从中国手中收走的,当然还是有些事通过拍卖或者其他的方式收购回来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除了大英博物馆2.3万的中国文物以外,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周六能改过绘画最精,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最早摹本就在此处。而瓷器,则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收藏最多。早在1840年,列强入侵就已经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1900年,八国列强洗劫了包括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的宫廷收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安阳小屯村出土的近20 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有26700 片,遍及日、美、英等12 国。敦煌拥有的宝藏无以计数。而今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0000 件;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就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 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 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2000 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字无从估量。由这简短的一段数据足以显示出了中国文物流失的严重性,所以说要把中国文物通过交易的方式换回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游自然博物馆精选作文

游自然博物馆精选作文 游自然博物馆精选作文600字 10月4日这一天,天阴沉沉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参观自然博物馆的心情。 来到自然博物馆,我就直奔古爬行动物厅,进了展厅,我的眼睛就不大够用了。这里有天上飞的翼龙,地下爬的马门溪龙、原角龙,还有水里游的鱼龙……可以说是“海、陆、空”全方位“亮相”。 接着我又来到了古哺乳动物大厅,因为这里有我们课文上描写的黄河剑齿象的化石。我仿佛看到,这只大象正在向前奔跑,突然它一下子陷入淤泥中,它挣扎着,但无济于事,渐渐地它被淤泥吞没了。经过了很多年,它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在这个展厅我还了解到以往不知道的事情:原来长颈鹿祖先的颈部也就1米左右;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大象,它的祖先和老在泥里打滚的猪差不多大!在大厅的拐角处,我们的眼光被吸引了,这里有一个花的化石,这是一种叫做辽宁古果的被子植物,它生活在1亿2400万年前,它的发现将被子植物的起源大大地提前,它被喻为“世界上第一朵花”。 上了楼,我眼前出现了许许多多动物的标本,据说这是一位外国科学家捐献的。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豪猪、长颈鹿、美洲狮、狼、猎豹、山猫……。瞧,几只狒狒在偷鸵鸟妈妈的蛋,被发现了,鸵鸟张开翅膀抬起一条腿去踩狒狒,那些“小偷”吓坏了,灰溜溜地逃走了。

来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看到一系列的数字,我震惊了:自1600年以来的四百多年中,已有88种哺乳动物灭绝,133种鸟类灭绝。17世纪均匀5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到20世纪每2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将来20~30年中,地球上的生物将有25%处在灭绝的危险之中。由于人类的活动:猎杀、砍伐森林、开荒、城市建设、环境污染、战争,大量的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恐怕的事情啊!假如我们再不马上采取保护自然的行动,那我们人类也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就要天黑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然博物馆。我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但愿我们这一代不要再犯前人的错误,不要再让更多的生物灭绝,能够还地球一个美丽的大自然。游自然博物馆精选作文600字 在一个阳光绚烂的日子里,爸爸带我参观了浙江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里的展品可真丰富啊! 一走进大门,我们就看见那栩栩如生的泥塑鸟,仰着头,神情地站在那笼子里。鸟儿可漂亮了!色彩缤纷的羽毛,令人目眩。鸟笼两旁,还有着那充满生机的“小草”,碧绿碧绿的! 在第一展厅,看到的是各种恐龙的骨架化石……有剑龙.翼龙等。随后,我们看到的是海洋生物,有鲨鱼,海龟,海狮……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美人鱼”,它雪白中带点蓝色的皮肤可美丽了!一双大大的蓝眼睛嵌在脸上,真心爱! 离开第一展厅,我们上了二楼。二楼是由多个展厅合并而成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501号,它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演化之道等10个常设展区,展示陈列了来自七大洲的1100余件标本模型。 一进门,一个又高又大的恐龙骨架出现在眼前,还有许多恐龙骨架在它身旁。最有趣的就是起源之谜和演化之道里的非洲大草原。 进入起源之谜就看见“起源之谜”这几个大字。里面展出了墙象限仪和简仪,墙象限仪是十六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常用的天文仪器之一。它固定在纵贯南北的子午方向的巨大墙面上,借助瞄准器透过墙壁上方的孔读出天体经过地子午线面时的高度。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将张衡的浑天仪简化而来,因此得名。 走进演化之道的非洲大草原,只见那里有许多动植物标

本。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又高又大的长颈鹿了,往里走大象、斑马、小鹿出现在眼前,还有一只猎豹在撕咬小鹿,这些标本做得栩栩如生。 今天,自然博物馆让我发现了自然之美、领悟了自然的真谛。人类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保护好自己。 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家人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我们淋着大雨在排队,排了很久,终于顺利进馆了。 自然博物馆很大,但我对非洲馆印象更深刻。那里有很多的墙壁,墙壁上陈列着各种昆虫和动物皮,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蛇墙了,之所以叫蛇墙是因为上面有很多的蛇,有火赤炼,水赤练,还有乌梢蛇,水蛇等,花纹有斑斑绿绿的,也有斑斑点点的,唯独没有的就是蟒蛇。还有一面蜥蜴墙,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唯独没有的就是卡莫多巨蜥,此外,蜥蜴墙上还有很多乌龟,包括鳄龟,玛塔龟等,鳄龟长相像鳄鱼,蜥蜴和鳄鱼是近亲,所以把他们归在一起。我们还看到一面细菌墙,细菌强太恶心了,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细菌,蓝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而且都是不同形状,这些形状是不规则的,因为我觉得太恶心了,所以只瞄了一眼就跑走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啊,让我学到了很多动物学的知识,这真是一次很有收获的旅程啊! 今天,我和奶奶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一路上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听说里面有许多小动物。

大英博物馆网友攻略集锦

大英博物馆网友攻略集锦 1、读一本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行前必读。书里详细介绍了100件藏品(包括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做一份展品位置地图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文页面地图有展品位置地图,并且将展品在展厅大概的位置也标出来了(事后证明有的展品位置有变动,现场问工作人员就好)。红色圈是必看展品,黑色是选看的。 先从2号馆开始参观(也就是先进入grenville shop),进入一号馆,走到尽头从东楼梯上二楼,沿着二楼的路线参观完后从西楼梯下楼,沿红线尽头参观完之后在穿过中庭参观24、33、34号展厅。 3、租一个语言导览器 大人5磅,小孩3.5磅。 4、其他Tips 地铁“Holborn”站下车,可以抵达博物馆正门,推荐给初次游览者。“Rusell Square”站下车,抵达后门,进入后不是热门馆。 推荐:地图app:maps.me。简直是在英国找路的神器啊!重点是没有网络也能用!提前下载好全英国的离线地图(带路线),下地铁后用GPS定位当前位置,设置好终点,然后直接跟着导航走就行了。步行导航!超级方便!没有网络也能用! “最佳拍照地”:从正门进入大英博物馆,还未进入大中庭地时候,左手侧有一个大楼梯(就是通往欧洲展厅的楼梯),沿着楼梯上楼后会看到有一个面向大中庭的小窗口,从这个窗口就可以拍到经典照片啦。 5、参观路线和重点藏品 ?埃及:古埃及展馆,木乃伊展馆… ?中东:亚述王国…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巴特农神庙….(这些展馆里的展品体型比较大,看起来比较爽。而且这些展馆都集中在一个地区,可以一次性看完。) ?中国:中国展馆,中国瓷器展馆…(作为中国人,中国相关展馆还是应该看一下。尤其是“中国瓷器展馆”非常值得去,大名鼎鼎的“鸡缸杯”就存放在中国瓷器展馆。) ?其他主要展馆包括:欧洲,美洲(美国、墨西哥),非洲,印度,日本,韩国…这些展馆各有特色,如果有特别的喜好当然可以去看看。但如果时间紧张,也完全可以省略。不过有些展馆距离必去展馆非常近,所以也可以顺路去看一眼。 馆名后面的房间号可以方便大家在地图上查找该房间的位置。 (1)埃及馆(4号) 分两个场馆:古埃及馆和木乃伊馆。木乃伊馆跟中国馆比较近,可以看完中国馆后再进行参观。通常游客会先去古埃及馆。从正门进入大英博物馆后,向左

大英博物馆的大中庭Foster_Partners.pdf

1994 - 2000 6Sainsbury African Galleries Covent Garden sMarble Architecture Award – Joint winner in the ‘External Facings’ category, The London Borough of Camden Building Quality Awards – Highly Commended, RIBA Award ECCS European Steel Design Award National Heritage Museum of the Year Award 2000/2001 Camden Design Awards Civic Trust Award British Construction Industry Awards Major Project Category – Highly Commended,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s - 'Special Award' with Buro Happold (and Mace), DuPont Benedictus Awards, Special Recognition

The roof covers an area of 6,000m2 and weighs 800 tonnes (478 tonnes steel / 315 tonnes of glass). The 3,312 panels of glass are screenprinted with small dots on 50% of their surface - a technique called 'fritting'. The fritting filters ultraviolet rays and reduces solar gain. The courtyard is 96m long (length of fa?ade of Buckingham Palace) x 72m wide equivalent to the size of Wembley football pitch Loc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1e8220122.html,/maps?ll=51.51944,-0.12694 Area: 19 000 m2 Height: 33 m Opening Hours:The Museum is free to all visitors and open daily, 10.00-17.30
Closure of galleries will start 10 minutes before
the published closing time:
Saturday - Thursday, 17.20
Friday, 20.20
The Museum is closed on
1 January, 24, 25, 26 December. Website: https://www.doczj.com/doc/1e8220122.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