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社交礼仪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2.53 KB
- 文档页数:1
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穿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防止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费事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那么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践约,不能超时。
践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誉〞,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
几乎任何需要费事别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亲密的朋友。
关于涉外礼仪培训基本内容礼仪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体现人涵养的部分。
那么关于涉外礼仪培训基本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涉外礼仪培训基本内容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日常礼仪在西方国家,用正餐的时间比中国要晚。
请柬上注明两个时间:晚7:30到场,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场,8:00晚宴开始。
在此情况下,可在上述两个时间之间到场。
如果请柬上只写一个时间,便应在该时到场。
晚宴开始前通常备有淡酒,一般是鸡尾酒或雪梨酒。
这时,应邀的宾客边饮酒,边走动,与人交谈,等到宣布晚宴开始时便步入餐厅入座。
1.座次安排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西方国家中唯一拥有圆桌的乃是神话中的亚瑟王。
亚瑟王是英国的一位传奇性的国王,他在西欧神话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国的地位。
虽然根据神话所说,亚瑟王是英国国王,但大多数关于他的故事却载于法国及法国文学著作之中。
亚瑟王有一个圆桌,这样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谁也不感到比别人低人一等:他们的等级都是相同的。
2.感恩祷告千万注意!还不到用餐的时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时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饭前感恩祷告,为所用饭食而感谢上帝。
这种祷告可用任何语言进行,而时常用拉丁文。
在此场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则应起立,否则不用起立,仍坐原位。
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双手合十。
感恩祷告时间不长。
3.用餐器皿(刀、叉、勺、盘、杯)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为数甚多。
据悉,全人类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国,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继续使用,他们净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国将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样。
在英国和美国,刀不放在刀架上。
但在美国有另一个关于用刀的习惯。
那就是,在菜盘中切割食物,然后将刀放在菜盘左边,再将叉子转到右手。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一种行为标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涉外礼仪根本内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涉外礼仪根本内容一、根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1〕驾驭出席宴请的时间。
依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驾驭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那么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国际社交礼仪之涉外服务礼仪常识旅游接待人员带着盒装的纯丝手帕,到机场迎接来自意大利的游客。
欢迎词致得热情、得体。
在车上他代表旅行社赠送给每位游客两盒包装甚好的手帕,作为礼品。
没想到车上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游客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
特别是一位夫人,大声叫喊,表现极为气愤,还有些伤感。
旅游接待人员心慌了,好心好意送人家礼物,不但得不到感谢,还出现这般景象。
中国人总以为送礼人不怪,这些外国人为什么怪起来了?分析:在意大利和西方一些国家有这样的习俗:亲朋好友相聚一段时间告别时才时送手帕,取意为“擦掉惜别的眼泪”。
在本案例中,意大利游客兴冲冲地刚刚踏上盼望已久的中国大地,准备开始愉快的旅行,你就让人家“擦掉离别的眼泪”,人家当然不高兴,就要议论纷纷。
那位大声叫喊而又气愤的夫人,是因为她所得到的手帕上面还绣着菊花图案。
菊花在中国是高雅的花卉,但在意大利则是祭奠亡灵的。
3、要掌握宗教知识在一次印度官方代表团前来我国某城市进行友好访问时,为了表示我方的诚意,有关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就连印度代表团下榻的饭店里,也专门换上了、舒适的牛皮沙发。
可是,在我方的外事官员事先进行例行检查时,这些崭新的牛皮沙发却被责令立即撤换掉,酒店人员很奇怪为什么?分析: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而印度教是敬牛、爱牛、奉牛为神的,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当请印度人坐牛皮沙发。
涉外服务礼仪之各国习俗二、印度习俗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
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表示由衷的欢迎;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社会重男轻女,*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晚上忌说蛇,忌用左手递接东西;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以下是的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涉外礼仪重点常识大全”,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二、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3、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是可以在室内穿戴的。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
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I'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
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
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信守约定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一、见面礼节在中国,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握手,表达欢迎和友好的意愿。
而在某些国家,如日本,鞠躬是更为常见的礼节。
在握手或鞠躬时,要面带微笑,眼神直接接触,以显示诚意。
同时,注意姿态放松、自然,不必过于紧张。
二、服饰仪容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着装应得体,符合场合的氛围。
男性应着西装,女性则可以选择套装或晚礼服。
颜色上,深色系更为庄重。
此外,注意保持衣物整洁,避免有明显的褶皱。
仪容方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化过于浓重的妆容。
三、言谈举止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涉及敏感话题。
同时,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清晰、简洁。
在倾听对方发言时,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不随意打断。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增强沟通效果,如点头表示理解。
四、场所礼仪在不同的场所,如办公室、宴会厅、会议室等,礼仪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在办公室中要保持安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在宴会厅中要注意座位安排和用餐规矩;在会议室中则要注意发言顺序和时间控制。
五、礼品赠送在某些场合下,如国家元首访问,互赠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选择礼物时,应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同时,礼物的包装要精美,附上适当的卡片,写明寓意和祝福。
在赠送时,要表达出真诚的祝福和心意。
六、餐饮习俗在涉外交往中,了解对方的餐饮习俗非常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例如,在西方国家,餐具的使用和餐巾的折叠都有一定的规矩;而在中国,餐饮礼仪则更加注重主客之间的互动和谦让。
七、社交活动在涉外交往中,社交活动是增进友谊和了解的重要途径。
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守主办方的规定和礼仪要求。
例如,参加舞会时要注意着装要求和舞伴的选择;参加茶话会时要注意座位安排和交流方式。
八、国际礼仪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国际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涉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亲吻礼较为常见,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较为罕见。
又如,在一些国家鞠躬是常见的致意方式,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更倾向于握手致意。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一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穿白袜子。
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
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袖子上的商标要拆掉。
中国人穿西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就是袖子上的商标一般不拆掉。
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
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
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
涉外礼仪常识教案篇二第一:接受对方。
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
第二:重视对方。
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
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
有人也重视他找人家毛病。
那天一个同志跟我讲了,说金老师你挺精神,但你有个问题,你背比较驼。
我说我没办法,我这出过车祸,我腰直不了。
“那你牙比较黄。
”把我气坏了,我说“我又不咬你,关你甚事?”你不能让人家不高兴。
我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要“坐、请坐、请上坐”?欣赏,为什么要使用尊称?欣赏。
第三:赞美对方。
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
涉外交往礼仪基本知识涉外交往礼仪基本知识涉外礼仪是指在外事交往中,对外宾表示尊重和友好的礼仪形式,包括街道礼仪和庆典礼仪等。
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涉外交往礼仪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1.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女士优先”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关心女士、保护女士、照顾女士,并且还要为女士排忧解难。
国际社会公认,唯有这样的男子才具有绅士风度。
当男士给女士让座时,女士不要过于谦让,更不能把座位再让给其他男士,避免尴尬。
2. 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1)握手礼。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
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
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
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
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
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
又称合掌礼。
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关于涉外礼仪培训基本内容涉外礼仪培训是指为了帮助个人或组织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娴熟、得体地表达自己,接待来访的外国朋友以及更好地适应外国环境而进行的培训。
下面将介绍涉外礼仪培训的基本内容。
1.国际交往礼仪:包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尊重和适应不同的习俗和风俗,熟悉国际礼仪规范等。
2.宴会礼仪:学习宴会的礼仪流程、座次安排、用餐礼仪、酒水选择和对应的敬酒仪式等。
在宴会中,与外国客人的交流和处理尴尬场景的技巧也是培训的重点。
3.接待礼仪:学习如何高效地接待外国客人,包括接机、接站、陪同参观、交通工具和酒店预订安排等。
同时,还需学会与外国客人进行礼貌而亲切的交流,关注客人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4.商务礼仪:学习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包括商务会议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名片交换礼仪和商务社交礼仪等。
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提升专业形象,增加商业机会。
5.形象管理:涵盖仪态端庄、仪表整洁、言谈举止文雅、礼仪仪表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中,以示范和实操为主,为个人提供提升形象的建议,帮助其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自信、专业的形象。
6.跨文化沟通: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技巧。
了解他人文化的礼仪和谈话方式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冲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和理解。
7.穿着礼仪: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和搭配技巧,保持得体的形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着装习惯也是需要考虑的,学习如何根据场合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服装。
8.日常礼仪: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
这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用餐礼仪、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
9.礼仪修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包括自我管理、修身养性、自信心培养等。
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至关重要。
以上是涉外礼仪培训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提升国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如下:1、维护国家利益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
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2、基本要求:仪表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3、行为举止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4、说话语气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5、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6、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下面是一些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对方文化涉外交往时,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
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背景,遵循他们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对方文化可以建立良好的互信和友好的交往关系。
2.注意言行举止涉外交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言辞要文明礼貌,尽量避免使用有争议或冒犯性的词语。
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冒犯对方。
3.注意穿着和仪容仪表在涉外交往中,要注意穿着得体和仪容仪表。
衣着要适合场合,并符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仪表要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并避免使用过多的香水或香水。
4.注意约定和守时在与外国人约定会面或活动时,要尽量提前安排好时间和地点,并严格遵守约定。
如果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出席,要提前告知对方并表示诚挚的歉意。
守时和对约定的尊重是涉外礼仪中的重要方面。
5.关注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在涉外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对方国家的用餐习惯,并尽量遵守。
吃饭时要尊重对方,避免大声嚼食和发出各种噪音。
如果不了解其中一种食物或应该如何使用餐具,可以询问对方或观察周围人如何做。
6.尊重对方的隐私在涉外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不要过多询问对方的私事,也不要在公开场合或社交媒体上公开对方的私人信息。
对于涉及敏感话题或争议话题,要谨慎表达意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7.重视礼物和赠送送礼是涉外交往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送礼时,需要注意礼物的选择和送礼的时间。
礼物应该符合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并表达诚挚的祝福。
在收到礼物时,要表示感激并及时给予回应。
8.注意身体接触和姿势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避免过度的身体接触。
在握手时要注意握手的力度和时间,以免给对方造成不适。
同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显得自信得体。
9.尊重对方的称呼和头衔在称呼对方时,要尽量使用对方所习惯的方式。
如果不确定对方的称呼,可以询问对方或使用较为常见的称呼。
一、涉外礼仪----基本原则题目:1、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维护形象,入乡随俗,不必过谦,关心有度,女士优先。
2、怎样维护自身形象?形象涉及的要素一是,外在的形象。
比如说,仪表,表情,举止,动作;二是,内在的形象,指的是受的教育,道德素质,文化修养。
有生活知识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得有滋有味,而且在社交应酬中,他比较容易跟交往对象找到共同话题。
国人在国际交流中,维护形象最重要的,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干净整洁。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遵守秩序。
第三点是要充满自信。
在弱国,小国,穷国人民面前,不能嚣张放肆,平等相待,在大国,强国,富国面前,也不能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3、热情有度,培训课程讲到有哪三个度?1、关心有度,不要对他个人隐私、个人行为加以过多的关注。
你即便就是给他提一些建议的时候,最好用那种设问句,就是商量的口气,不要用祈使句。
2、“帮助有度”,有一些帮助的做法,在外国人眼里,可能就是管了闲事了。
譬如人家的行李你可不可以拿,需不需要你帮助拿,你得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我能帮你忙吗?你然后才可以。
3、“距离有度”,请你注意如果跟外国友人不是兄弟、姐妹、夫妻的话,尽量避免身体接触。
国际交流,我们大体上讲四种情况。
第一种“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就是半米以至小于半米,甚至无穷接近,那是夫妻、恋人、家人或者我们对老弱病残孕照顾的时候,帮助他,搀搀他,扶扶他,但是你注意,你跟一个正常关系的外国友人千万不要到这种距离,到这个距离犯了大忌。
第二个“交际距离”,就是半米到一米半距离。
这个在国内交往中应该是一种常规的距离,所以我们又把他叫常规距离,就是平常说的一步。
跟人家保持一步左右距离。
第三种“礼仪距离”又叫做表示尊重的距离,就是一米半到三米之间,这样的话表示尊重。
第四种“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
这个公共距离多远呢?三米之外。
这一般是在公众场合,和不认识的人应该保持的距离。
4、女士优先在西方的含义?在西方社会被理解为“男人的一种基本教养”。
涉外社交礼仪基础知识
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
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
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1.外事无小事。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
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
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
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
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
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
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
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
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
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
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
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
的1/3。
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3.尊重隐私。
4.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
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
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
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
教养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