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1.77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高校教学改革是每一个专业所面临的课题。
就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是值得深思的。
文章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出发,着重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谈了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应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以适应其变化需要。
教改首先应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基本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逐步展开。
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应重视和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针对性地、灵活地、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我们的基本思路是:瞄准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商务的实用型人才。
该专业的设置,准确把握了这一需求,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定位要准确,操作性要强为了确保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科学性,首先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其成员主要来自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用人单位的老总、业务经理等。
就本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和产学研等进行探讨,确定本专业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我们认为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商务知识,较强的实用能力和较高的人品素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构建了以“英语语言能力+商务和贸易相关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任务驱动、阶段达标”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实现全面素质培养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大纲提出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目标要求,本专业三年共开设了四十余门课程,按性质分为四个部分: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今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近期的调查却发现,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改革,提升学生质量,以求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从现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问题。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84-02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从起步至今已历时二十余年,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外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英语专业更是为国人所看好。
然而商务英语专业近年来的发展却远没有达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一、研究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深化,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加入wto后的中国正在更深层次的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国际商务活动的日渐繁荣对商务英语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商务英语人才不仅应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相关的商务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综合业务能力,如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
但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很难满足这一新的需求,原因在于商务英语教学与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
商务英语以英语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实用性是其核心。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单项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能动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自我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学生们在就业时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给自己和用人单位带来很多麻烦。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有必要以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创新精神,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现教学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及创新摘要:新时期,在商务活动中对懂得商务英语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还存在教学观念陈旧、课程设置单一、双师型教师不足等问题,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强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落实创新,才能满足培养优秀商务英语人才的目标。
基于此,加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需要涉外商务人才也在持续增加,其需要有更强的英语外交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具体教学开展中存在一定不足,必须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基于此,加强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现阶段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传统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理念下,往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强行的传输给学生,而学生很多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在课堂上听讲、记笔记,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
基于这种观念,学生对老师存在畏惧感,即便在课堂中对老师的观念产生了质疑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影响课堂氛围,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在学习中也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限制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1.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目前,一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多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并掺入少量的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模式相对固定,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证整体教学效率,但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偏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对商务英语充满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奇思妙想,帮助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干扰,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明显限制学生兴趣,容易引起相反的效果。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发表时间:2013-07-10T11:32:51.387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6月供稿作者:商珍[导读] 广泛和深入的实现“专兼结合”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立层次合理的“双师”结构、专家型教学团队。
商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和对外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商务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里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应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商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方法并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对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和培养师资队伍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改革[作者简介] 商珍(1973-),女,汉族,广西横县人,从教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硕士,副教授,国际商务师。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6-0038-03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之后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到高校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中国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及国家多项政策优惠,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往来对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驻外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对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都在日益增加。
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经济区,“英语+国际贸易+东盟小语种”的应用人才缺口更为明显,这一切无疑给当地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商务英语专业所在区域现状的分析,结合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特色及优势,专业发展将坚持“英语+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形式,以会展、博览会为契机,以行业集团和学校的经济实体为载体,对外承接各类商务业务,对内构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应以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核心,努力培养出服务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创出培养人才的特色。
一、商学结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形式。
1、实行人才共育,加大校企合作领域一是成立和优化由企业一线的负责人或行业专家、商务英语专业的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二是加大校企双方相互兼职的力度;三是建立校企一体的经济实体——如外语服务公司管理董事会,企业人员和教师共同担任管理者。
2、实行过程共管,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一是教学过程共管;二是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三是教育资源共享;四是校企文化共融。
注重商务英语专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最终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3、实行成果共享,提高校企双方经济利益一是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二是相关企业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帮助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实行责任共担,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实行责任共担,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通过公司董事会,在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的指导下,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符合“校企合作、商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以及项目评估和反馈。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双模块课程结构以商学结合为主线,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概括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种能力”。
即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国际商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商务英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业务能力。
构建“双模块”(即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模块和国际商务业务能力模块)的职业专业能力课程结构,同时形成“双能”融通、“双证”结合的课程体系,“双能”即两种职业能力,“双证”即除了毕业证以外,还有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广泛的社会和专业职业岗位调研和商学结合的方式,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分析这些岗位实施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工作任务设计,在实践课程设计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行动体系的重构。
目前,按照工作过程开发的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有国际展会实训、商务英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等。
这些实践课程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实践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注重工作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二、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彰显“英语+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一)实施“商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方法,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助理或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商务实践,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的技术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为了更凸显人才培养特色,拟实施“三交替、两实、一制”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施“三交替”(教室和基地交替使用、角色—学生和员工交替变换、内容—商务活动和教学活动交替出现)、“两实”(实境教学和实地教学)、“一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习“上班制”)的实践教学方法,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际性的商务活动,锻炼其商务职场能力。
加强实践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大知识储备,增强综合能力,为学生确定了学习的主体并提供发展空间,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要呈现“双能、双证”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分析其主要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注重学生智能、技能的双重培养,形成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围绕“商务助理”和“外贸业务员”两种典型的职业岗位,制定“双能”,即两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同时要围绕两种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积极推行毕业证书与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突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证书、涉外秘书资格证书等。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拓展实训基地打造“两真”的实训环境,即校内仿真环境及校外真实环境,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场所,为有效实施商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平台。
主要做到几点:完善校内实训仿真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训内容与岗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对接;要大力引进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引进行业标准;完善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示范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依托行业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以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真实职业背景的实习场所。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基地企业的工作实际来选题,通过专业教师和基地企业业务骨干联合指导来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
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就业与岗位零距离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教学管理、过程监督、行业评判等进行教学评价。
逐步减少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商学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三、培养师资队伍,保证实践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一)采取“三双”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双”措施即双带头人制、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背景的复合型团员。
1、实行双带头人制专业双带头人的培养有利于专业的内涵建设,整合商务英语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资源。
培养两位有影响力的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一位是有丰富教学教改经验校内专任教师、一位是企业专家身份的兼职教师,课程负责人把握发展前沿和未来方向,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得教学团队成员较好地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精通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在地区、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2、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广泛和深入的实现“专兼结合”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立层次合理的“双师”结构、专家型教学团队。
聘请几名企业人员如商务翻译、商务助理、国际贸易业务员等做兼职教师,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教学队伍中,让教学团队多元化发展。
同时让团队教师参与到外语培训,企业培训,翻译服务,完成承接的任务,对学生的商务活动给予指导,鼓励全体教师取得各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力争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
3、双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招聘具有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如有行业经历的英语专长人员,或者本科商务或英语,硕士或博士英语或商务的毕业生,鼓励老师到企业深造或学历提升。
(二)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在于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研讨会,进行长、短期进修,举办讲座、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等方式,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聘请专家来院讲学和指导,加强横向联系等方式,拓宽师资队伍的科研视野,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鼓励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撰写论文,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打造标志性教学成果。
四、结语根据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对“外向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行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商务英语专业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仿真教学环境为平台实施实践教学,同时改进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的团队,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
在推进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有效实施商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教育部,200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M].教育部,2010.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05):4.4.商珍,刘杰英.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责任编辑:盛丹艳)(基金项目:1、本文系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北部湾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58);2、本文系2011 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中国-东盟为依托的高职应用外语类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JGA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