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著名著作,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7年创作。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中国长达4个月的旅行,以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深入接触。
书中大量描绘了红军的战斗生活、政治理念、组织结构以及领导人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面貌。
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国情: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包括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民族矛盾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国革命背景的途径。
2.红军长征: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从瑞金出发,经过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导人:斯诺在书中对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描绘,展现了他们的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革命理念。
4.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组织结构: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红军的军事制度,以及红军内部的民主生活。
5.红军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斯诺在书中描述了红军
推行的土地改革、工人运动等政策,以及红军在根据地开展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中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与国民党的斗争和合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性作品,以翔实的事实和生动的笔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为中国革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同时,该书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是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国辉煌历史的联想的词汇。
本文将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
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含义 红星是一个象征性的图案,通常被用来表示荣耀、胜利和希望。
当红星照耀中国,意味着中国人民在某个阶段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正在迈向辉煌的未来。
这个词汇常被用于描述中国革命时期,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来源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总结。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1日,即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在那一天,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红星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斗争的象征之一。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标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1. 中国革命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是因为中国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革命,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掌握命运的道路。
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红星也因为他们的奋斗而照耀着中国。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21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团结广大人民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红星能够持续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摘要: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介绍二、故事主要人物及其命运概述三、故事情节梗概四、作品的主题及意义正文: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介绍《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描绘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作品创作于1936年,正值中国国内政局动荡、民族危亡之际。
斯诺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当时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生活状况和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向全世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故事主要人物及其命运概述《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
作品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革命历程,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品质和为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风貌。
三、故事情节梗概作品以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历程以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斯诺还在作品中描绘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当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敌人斗争的英勇事迹。
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壮丽。
四、作品的主题及意义《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是揭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努力,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实记录,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英勇品质。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宣传材料,而且在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铭记革命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作用的文学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
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1、时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1936年,人们对中国红军、苏维埃等等提出过许多问题,由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回答问题的人都没有亲身到苏维埃统治的区域去过,所以没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革命文学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入调查,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1. 讲述作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的采访经历,包括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会面和交流,以及他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深入了解。
2. 详细描述了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奋斗历程,包括红军的起源、发展、壮大以及在长征中的艰苦历程。
3.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战略和策略,以及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影响。
4. 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调查,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公,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革命为人民争取权利和自由。
5. 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和政策,包括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除了以上内容,《红星照耀中国》还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个人品质和精神风貌。
例如,毛泽东的坚定信念、深思熟虑和卓越领导力,周恩来的忠诚、机智和卓越的组织能力,朱德的沉稳、坚韧和无私奉献,以及彭德怀的勇猛、果断和真诚。
这些领导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此外,《红星照耀中国》还通过讲述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
这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奋勇前进,不惜流血牺牲。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简介(实用版)目录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二、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三、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正文【一、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与意义】《红星照我去战斗》又称《红星照耀中国》,是我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报告文学。
该书创作于 1937 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背景,旨在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革命和红军的情况。
在当年,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生动史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以作者跟随红军长征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全面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同时,作品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书中的主人公们,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书中描绘了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朴素和亲切。
这些都使得《红星照耀中国》成为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
【三、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报告文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它不仅生动记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长征,而且向全世界真实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作品的出版,对于宣传中国革命、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学史上,《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报告文学形式,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壮丽,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描绘生动感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而且传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象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朱德在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二)有一件事情使我感到迷惑。
共产党人是怎样给他们的军队提供吃的、穿的和装备呢?象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是完全靠劫掠来维持生活。
我已经说过,我发现这种臆想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着手建设他们自己的自给经济,单单是这件事实,就能够使他们守住一个根据地而不怕敌人的封锁。
此外,对于中国无产阶级军队能够靠几乎不能相信的极少经费活下去,我也是没有认识的。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归纳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所见所闻?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6.《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8.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红星照耀中国》10个问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在世界各国,红色中国始终是一个谜。
他们在中国腹地战斗,因消息封锁而不为人知;长期被围困,他们的地区难以进入。
自1921年来,还没有记者去过那里,写过详实的报道。
有着多种传说,有的说他们不过是几千土匪罢了,有的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苏维埃,甚至连红军也不存在。
而与此相反的看法,则把他们看作是中国唯一的救星。
扩展资料: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扩展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1《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
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8.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
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一、填空题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
()、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3.《西行漫记》的作者()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
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
5.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和()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7. 埃德加·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和美国《》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
10.“斯诺通过与()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
11.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传奇人物()、邓发,直到那群向彭德怀索要路条的少先队员以及具有高度个人自尊的小通讯员(),个个写得栩栩如生,真实感人。
正是这群大大小小人物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
13. 有一次我同()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
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
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
我把棉袄裹紧。
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
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身上。
基础练习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