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八 WORD版含...
- 格式:doc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14
2021届高三语文周测注意事项:2021届高三每周考一次,整卷分数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00分钟。
答题卷要贴条形码。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7分1、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D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D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3、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吾从而师.之(《师说》) B与交友者异.之。
C.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D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B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D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B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C登泰山而小.天下 D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C位卑则足羞.(《师说》) D衡少善.属文(《张衡传》)7、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B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8、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A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B单于壮.其节(《苏武传》)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9、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吾)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10、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B(众人)列坐其次(《兰亭集序》)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1、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2、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相貌 B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互相C 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宰相 D伯乐学相.马(王充《论衡》): 驾驭13、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道谢 B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推辞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 D蔷薇花谢.即归来(杜牧《留赠》):凋落14、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实情 B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信用C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信用 D其信.然邪?其梦邪: 真实的15、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发生 B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经》:兴起C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王阁序》:兴致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兴办16、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鸿门宴》:幸运 B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宠爱C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皇帝到某处 D憙疾病,帝亲幸.视:皇帝到某处17、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施行B 又重之以修.能《离骚》善,美好C 修.禊事也《兰亭集序》:整饰 D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修:编撰18、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夫仲达以所能要.其君(陈亮《酌古论》):要挟、威胁 B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C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方法 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誓约19、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通“智”智慧 B君何以知.燕王:了解C 绝宾客之知.《报任安书》 :知情 D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掌管20、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纳、招引 B而致.千里(《劝学》) : 到达C 书问致.简,益用增劳《与朝歌令吴质书》:极、最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21、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质问 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本质、实质C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刑具 D性质.直,不饰容止质:质朴22、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治理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管理、治理C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治罪 D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研究23、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因……而判罪 B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坐下C 停车坐.爱枫林晚:由于、因为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因……而判罪24、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最终 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C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保全 D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25、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可烧而走.也:逃跑 B水出于山而走.于海: 奔向、趋向C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延伸 D走.虽不敏,庶斯达矣:仆人,自称谦辞26、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对敌人的蔑称 B时平原多盗贼.:强盗C 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伤害 D是天下之大贼.也:盗贼27、下列加点实词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B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相当于“之”C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D晋荐饥,使乞籴于秦。
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八古代摘要:1.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八古代概述2.古代语文周测卷的题目分布3.古代语文周测卷的难度分析4.如何准备古代语文周测卷正文:一、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八古代概述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八古代是一套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测试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古代文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测试卷涵盖了古代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对古代知识的学习需求。
二、古代语文周测卷的题目分布古代语文周测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阅读理解:选编自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材料,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诗词鉴赏:选取古代著名诗词,学生需要分析诗词的意境、手法等,并回答相关问题。
3.古文翻译:学生需要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根据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4.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古代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
5.作文:以古代题材为背景,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完成一篇文章。
三、古代语文周测卷的难度分析古代语文周测卷的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基本了解,又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和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要全面掌握古代文学知识,还需多加练习和总结。
四、如何准备古代语文周测卷1.加强古代文学知识的学习,熟读名著,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
2.多做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诗词鉴赏、古文翻译等方面的能力。
3.注重写作技巧,学会如何以古代题材为背景进行创作。
4.及时总结,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
总之,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八古代是一套很好的学习辅助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古代文学素养和能力。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2)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分)(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分)(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分)(5)请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4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建树 )。
(2)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nì míng( 匿名 )。
(3)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正襟危坐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4)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 任劳任怨 )。
3.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3分)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
权当文字游戏吧。
”C.班会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陷入了沉思。
D.今天是哥哥18岁的生日,妹妹端起酒杯说:“哥哥,今天是你的寿诞..,祝你长寿!”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
(去掉“选手”)B.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
2021高一天舟高考周测小卷语文答案《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
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
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
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
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
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
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遗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
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
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
”“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
徐凝《观钓台画困》:“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
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
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学案29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略语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
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
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佳作一:(2013·浙江优秀议论文)成熟与成俗我们从记事时起,就渴望早一天有一张长大而成熟的脸。
盼望成熟似乎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还没有成熟却早已“成俗”了。
这多么让家长焦虑老师着急啊!小学高年级同学有染发的,有的发型简直就像火鸡。
初中里有穿奇装异服的,家里有钱没钱都要配备手机,上网玩游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更有甚者,小学初恋、初中热恋、高中老恋,谈情说爱已经成为最时尚的“表演”。
这叫成熟吗?不,这是不折不扣的“成俗”。
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为了我们能够学有所成,父母们给我们创造的条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并没有达到父母期望的十分之一二。
学校教育环境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现代化教学设备早已升级,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不成才也不成人呢?真的值得人们深思。
社会影响是罪魁祸首。
家长和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远离社会,不要和不良社会青年为伍,这社会究竟在哪呢?远离也好隔离也罢,我们能够置身社会之外吗?显然不能。
大街上到处是穿得花里胡哨的青年男女,甚至我们的老师都穿得很有个性,我们的家长也有赶时髦的,我们当然就有了学习的榜样。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切割当然是不可能的。
思想教育苍白无力。
我们有思品课,品德教育并不少,为什么还是不能把那些“堕落”的人拉回来呢?不是老师不尽心,也不是学校不尽责,但思想品德教育成为隔靴搔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时代需要升级版的思想品德教育。
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周测八 2016.11(备注:按照新试题样式设计,仅供参考)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第八单元语言文字应用B卷真题滚动练一、选择题组(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
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
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它(),却又千金难买。
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
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__________。
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
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神奇一文不名异曲同工B.神妙不值一钱异曲同工C.神奇不值一钱不约而同D.神妙一文不名不约而同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B.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C.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D.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3.下列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语录体散文《论语》,孔子用这句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永不停歇的感慨。
B.《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揭示出生命长短的相对性。
“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C.《孔雀东南飞》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写出了由天色已暗到夜深人静的时间变化。
考案[二十三]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九)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肥城一中开学摸底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屩,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B.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C.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D.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解析】“穷巷掘门”为并列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C项。
高二语文周测(6)“慢生活”流行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
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
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
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
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
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
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
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
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
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11期)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考案[十八]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五)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江南水弄堂彭程①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
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
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
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
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②我此刻便是如此。
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③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
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④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
从此处到南门这段1.3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
这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⑤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
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
临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
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
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植,增添了不少生机。
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
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
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
考案[十九] 模块滚动训练周测卷(十六)散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2023·浙江A9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笛声胡念邦有一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
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
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一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
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
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菜的品尝。
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
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
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
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
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
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
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
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
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
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
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
杭州市2016年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毗邻(pí)山岚(lán)市侩(huì)前倨后恭(jù)B.氛围(fēn)靓妆(liàng)考量(liáng)酩酊大醉(dǐng)C.尺牍(dú)揶揄(yé)剽悍(piāo)提纲挈领(qì)D.摒弃(bìng)悚然(sǒng)翘首(qiáo)剑拔弩张(nǔ)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文采蜚然而又言简意赅,没有一丝拖沓累赘,显示了深厚的语文功底。
B.梅里雪山矗立在天边,巍峨挺拔,神秘莫测;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清澈的溪流。
C.街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戴着一定皱巴巴的帽子,帽沿耷拉在前额上,眼袋松弛下垂,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D.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常常模仿动物的某种结构和功能,如苍蝇的平衡棒发明了振动螺旋仪,根据鱼的形状发明了船及汽车的流线形造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传道教祖师张道陵曾在鹤鸣山修道,但因为四川有两座鹤鸣山,以至他到底在其中的哪座山修道,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重情重义,推崇知恩图报、一诺千金、舍生取义;那种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人,历来为人们所不耻。
C.媒体认为,俄罗斯对土耳其实施的制裁是把双刃剑,它虽然给土耳其的经济以打击,但也会影响本已疲软的俄罗斯经济。
D.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方案终于要粉墨登场了,3月9日,人社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方案将在年内公布,并征求公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