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邹忌讽齐王纳谏
- 格式:doc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32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解|翻译在线看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yǒu )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编辑本段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形和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邹忌)晚上躺在床上并且思考这件事情,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畏惧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译: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察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1)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2)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3)修:长,这里指身高。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 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注释(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9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从容说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本文叙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齐相邹忌的妻、妾、客出于不同的动机,一致夸大邹忌的美貌,但邹忌却有自知之明。
他冷静地思考,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于是就拿这件事做比喻,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声中自我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主动地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
齐王接受了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政治效果。
文章短小精悍,一波三折,逻辑思维较强,是一篇融文言基础知识、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本文故事性强,篇幅短小,读来琅琅上口。
鉴于此,本教案把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教师领读、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中,感知和理解课文。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战国策》中的文章,在使学生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的同时,本教案把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和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将培养学生借助具体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劝谏技巧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针对本文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模式即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紧紧抓住一个“思”字,环环紧扣,贯通全文,从不同角度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将适时的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寓于学生浓厚的兴趣之中。
具体教学步骤包括:预习课文,初步感知→反复诵读,感悟理解→整理归纳,夯实基础→活动探究,深层思索四个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8.[妾]旧时男子除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9.[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10.[明日]第二天,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1.[孰视之]仔细地看他。
孰,同“熟”,仔细。
之,指徐公。
12.[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13.[美我]以我为美。
19邹忌讽齐王纳谏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战国策》。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鉴赏、背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认识到“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教学设想1.本文文字较浅易、生动,引导学生诵读成诵。
3.课堂检测,强化巩固。
●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
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5.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理清思路,归纳段意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板书)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王。
(分析问题)第三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解决问题)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把握重点语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的美相比,怎么样?“孰与”:同……比,怎么样。
“美”:漂亮,形容词。
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用如动词,“美”是“赞”的意思。
2.“孰”:古为“熟”的本字。
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3.邹忌修八尺有余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7厘米。
“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5厘米,约合五市尺。
4.“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窥”,必然是仔细的。
“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
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
”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举出。
能当面举出寡人的过错的,给重赏。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偶尔有提出批评建议的;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9.齐地方千里“方”:正方。
“方千里”就是“东西南北各千里”,即“纵横千里”。
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二、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三、课堂自测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②形貌昳丽..(光艳)③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④臣之妻私.臣(偏爱)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⑦时时而间.进(有时候)2.辨析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代词)孰.视之(仔细地,副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之(周详地,副词)3.“于”作介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A.副B.向C.对D.比E.跟F.在;给下面加点的“于”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客之美我者,有求于.(C)我也。
②……皆以美于.(D)徐公③皆朝于.(A)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F)朝廷⑤曹操比于.(E)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4.“于”和“是”连用,有:A.于是B.因此C.在这事上。
给下面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于是..(B)入朝见威王。
②于是..(A)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入落叶。
③吾父死于是..(C)。
5.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哪一个句子与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同?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吾与徐公孰美?答:这两个句子都有表比较的疑问代词“孰”(谁、哪个、什么),都有连接相比较事物的连词“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第②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词序。
6.对话的个性化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在回答邹忌提出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时,妻、妾、客人的回答有何不同?试结合他们的不同身份扼要回答。
※资料库一、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仪容很漂亮。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闲聊时,又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心里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二、作者作品《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背景材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四、助读材料1.刘向论《战国策》之成书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
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
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辅,除复重,得三十三篇。
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
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刘向《战国策·序》2.《战国策》之评价《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狂相轻倾之说也。
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李叔文《书〈战国策〉后》《战国策》之文章具有时代特点,其辩丽恣肆之文风,雄隽华瞻之文采,正是那纵横捭阖时代特点的体现,于文辞语言之运用方面达到新水平。
其影响后代文学者至大,特别是对辞赋、骈体文的产生起着促进作用。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先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史记》关于邹忌事迹的记载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
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