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
兵马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东侧1.5千米处的西杨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为古代墓葬的一种类型,面积为22780平方米。
1974年3月,兵马俑一号坑被发现;1976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部挖掘到二号坑;同年5月,三号坑被发现;1979至1994年,分批次开放一至三号坑。
兵马俑坑内主要为大量陶俑、陶马,陶俑是古代代替人殉的殉葬品,目前共发现约8000件陶俑、陶马,陶俑主要分为车兵、骑兵、步兵等。
1961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之一;200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6 秦陵兵马俑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产生时间及相关背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能用语言分析品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及艺术特色。
2.通过赏析、讨论和探究,领悟兵马俑雕塑的特点,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3.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拓宽视野,感悟雕塑艺术的生命力,养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态度。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能用语言进行品评鉴赏。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秦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艺术感受理解程度。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展示法、提问法等。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学具:铅笔、素描纸、剪刀、花泥、竹签等。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造趣,视频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屏息凝视一段视频(播放《秦兵马俑》视频剪辑)说到这个帝国的诞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这个帝国的创造者 ----秦始皇。
(PPT图片简介秦始皇)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秦陵兵马俑(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俑”吗?(PPt图片展示俑的内容)生:俑是以陶,木,石等为材料的雕塑品,目的是代替活人陪葬。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俑,陶马。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秦陵兵马俑在什么地方吗?(西安)下面我们就跟随考古学家的眼睛,一起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
出示PPT图片(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收集的有关秦岭兵马俑的文字资料,结合PPT图片学习兵马俑的几个特点:(1.)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2)兵马俑类型众多: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秦兵马俑教学目标:⒈认识8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⒈学生收集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⒉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理解课题1、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横贯东西的长城,游览了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西安看一看,知道去看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
(写课题,齐读课题)2、这兵马俑究竟有多壮观呢,我们先欣赏一下图片。
二、检查自学1、检查生字词2、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能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呢?(第3段)你能说说这段话的作用吗?(过渡段,承上启下,概括文章大意,中心句)哪个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呢?(2)哪些段落写了类型众多?(4-7)个性鲜明呢?(8)5、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呢?三、教学首尾段1、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写了兵马俑的什么呢?(地理位置、世界地位)作者一开始就怎样称赞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2、我们再来看看第9自然段。
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刚才大家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段中有一个词语跟“举世无双”的意思相近。
(绝无仅有)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珍贵、非常少有)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研读“规模宏大”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好方法呢?(1)列数字:那么多的数字展现在你面前,有什么好处呢?(2)作比较(3)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一段作者还采取看总分的结构。
兵马俑秦朝人民艺术的奇迹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宏大工程,也是秦朝人民艺术的奇迹。
它们被发现在中国陕西省的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兵马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数量之多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一、兵马俑的历史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始皇为了在死后得到永生,命令建造庞大的陵墓,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雄伟壮观、栩栩如生的表情、精细的工艺,为我们展示了秦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二、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 数量之多:兵马俑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根据考古数据,目前已经发现的兵马俑数量超过8000尊之多,每尊兵马俑都有独特的面貌和造型,如兵马俑将士、战车驭手、战马等。
2. 逼真的形象:兵马俑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面部特征和表情,逼真地刻画了当时士兵的形象。
他们的服饰、武器以及装备等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精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参考。
3. 表达精神:兵马俑就像是时间的见证者,展现出当时士兵的军事气概和队伍的纪律。
他们的刻画方式更多地强调纪律、一致性和军事规模,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和秩序的重要性。
三、兵马俑与秦朝人民兵马俑的发现是对秦朝社会风貌最为真实的展示,它们不仅是壮观的人民艺术作品,也是秦朝人民工艺水平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1. 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兵马俑的制作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工匠。
兵马俑的巧妙之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同时也突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奉献精神。
2. 表达人民对秦朝统一的支持: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兵马俑的制作是人民对秦朝统一的支持和赞美的体现,也彰显了秦朝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在兵马俑中,士兵和军官的形象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通过兵马俑的制作,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军事组织架构的详细情况。
四、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秦代时期令人震撼的兵马俑以及建筑漆器玉器十六幅艺术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秦代时期墓兵马俑人像雕塑艺术的出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秦代兵马俑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兵马俑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秦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时期。
秦朝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
秦始皇统一六国定鼎天下,秦虽历经十五载就匆忙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开创封建制度之功和为封建文化奠基之功,永昭史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秦代仪仗车马图,秦陕西咸阳三号宫殿遗址(泥底设色)在绘画方面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土壤,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
封建经济、文化以奴隶制时期无法比拟的速度飞速发展。
美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工艺等得到了全面发展。
据文献记载和少量遗迹,可知其规模是空前的。
秦代的绘画自公元前115年的张骞出使西域回国之时,在这个时间以前,可断定为中华民族美术的独立发展时代。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至于见之于著录的画家只有一个善画者名叫烈裔的西域人,这部分珍贵的资料,见于王子年《拾遗记》:“烈裔骞霄国人,善画。
”骞霄是西域的一国。
假使烈裔不是乌有先生,则他会将他的绘画艺术影响至中土,也未可知。
秦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
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43年前,中国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震惊世界的神秘地下军阵在陕西临潼重现世界。
1979年10月5日,位于陕西临潼骊山之北、渭水之滨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兴建在此东侧一点5公里处。
威名赫赫的秦帝国就这样露出了它绚烂的冰山一角:朱红、紫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桔黄、黑、白、赭……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军阵俨然,仿佛仍在守护着大秦帝国。
然而,这些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色彩”却只维持了几分钟,甚至只有15秒——须臾之间,颜料纷纷脱水、起翘、剥落。
1979年7月11日,兵马俑发掘现场“惊叹之余,你甚至连拍照的时间都没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
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厅一隅,夏寅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多数世人未曾见过、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多彩世界,一个中国考古工作者努力数十年还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中国色彩”的故事。
历史的颜色:五彩斑斓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西杨村,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碎片。
当年7月15日,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驻西杨村,随后兵马俑被发现。
当年的领队袁仲一今年已经85岁高龄、被称为“兵马俑之父”。
秦俑考古专家在发掘现场发掘清理跪射式弩兵俑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个来自秦朝的泱泱军团“势若彍弩,节如发机”,似乎只待一声令下,就将“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豁”,汹涌澎湃,触之者摧。
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突然重现世界,兵马俑那些令人窒息的“穿越”画面,那些承载了丰富历史的色彩以及它们的昙花一现,给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
国家地理杂志还原的彩色版兵马俑坑“每个兵马俑其实都有颜色。
经过两千多年的深埋,那些保存下来的颜料出土后15秒就开始变化,4分钟内就完全脱水、起翘、剥落,有的就遗留在泥层上。
”夏寅说。
1987年,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8年,兵马俑第一次大规模发掘的学术报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出版,其中多处提到了兵马俑为彩绘这一事实。
秦俑、汉俑和唐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俑类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1. 秦俑: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们是用陶土制成的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再现了秦朝时期的军事风貌。
秦俑规模宏大,制作精细,形象逼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艺术、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2. 汉俑:汉代陶俑是汉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多为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如舞女、侍仆、农夫等。
它们不再像秦俑那样强调军阵和战争场面,而是更注重表现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汉俑的制作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出现了彩绘、模制等新工艺。
3. 唐俑:唐代陶俑是唐代时期制作的用来代替人殉的人像,多为表现统治者生前的权势和享乐生活。
唐俑的种类很多,包括三彩俑、彩绘陶俑等,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明快。
唐俑的制作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运用了模具、雕刻等多种工艺手段。
总的来说,秦俑、汉俑和唐俑都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陵兵马俑(第八册)作者(来源):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陆莉莉发布时间:2008-03-16教学过程:一、激情示题师:同学们,看!(媒体:图片)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醒来,震撼了整个世界。
这就是——(指名读课题)“陵”字在这里要读准它的后鼻音。
和着鼓声,我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课题。
瞧,士兵们多得数也数不清,来,我们齐读课题,读出它的磅礴气势:读——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二、感知梳理1、师过渡: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陶制人像。
它们成千上万,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地下军阵,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要求:打开书本,自由、轻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然后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3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总-分-总”的结构。
)师评价:(出示第一句话。
)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出示第二句。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其实是写了兵马俑的两个特点,因此作者说兵马俑不仅——生读:规模宏大。
而且——生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文写它规模宏大是在第几小节?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在?因此这句话同时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最后一节中与课文开头“举世无双”相对应的词是“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的是它模拟的军阵排列“惟妙惟肖”。
4、同学们请看荧屏。
师引读句子:你们瞧作者在一开始就总起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三、研读积淀(一)学习第2小节1、师:兵马俑的规模究竟如何宏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读读第2节,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