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用统计图描述数据》1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6.42 KB
- 文档页数: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统计学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认知和绘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去观察、分析和描述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难点: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统计图的相关教具,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学校运动会成绩,引入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2.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用恰当的统计图,直观、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学习重点】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习难点】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方法指导:扇形统计图是通过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是通过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学习笔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统计图有哪几类?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2.三种统计图的特征是什么?答:(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阅读教材P173~P17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图?答: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通过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如果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则选择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①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②扇形面积的比等于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之比;③扇形面积之比等于各扇形内数据个数之比.如果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则选择扇形统计图;(3)折线统计图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如果要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则选择折线统计图.1.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C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都可以 2.下表是2009年-2015年,某地每100户居民的私家车的拥有量: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私家车7121920273241如果要用统计图来反映这些数据,你认为应选用( A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以上都不对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3.八(4)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其中有13的同学打乒乓球,16的同学打篮球,15的同学跳绳,其余同学参加其他活动.如果要用统计图来反映,那么应选择扇形统计图.4.下表为100粒种子的发芽情况:天数1 2 3 4 5 发芽率10651555用统计图说明该种子的发芽率,可选择扇形统计图;说明种子某天发芽最多,可选择条形统计图;反映种子的发芽规律,可选择折线统计图.5.(怀化中考)小明种了一棵小树,为了了解小树生长的过程,记录了小树每周的高度,将这些数据制成统计图,下列统计图中较好的是( A )A .折线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D .不能确定6.据报道,全世界受到威胁的动物种类如下表所示,请你按照下面要求回答问题:全世界受到威胁的动物种类数动物分类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受到威胁的种类数约1100约1100约300约100(1)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略(2)你选择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它的优点是能看出各种受威胁动物种类及所占百分比.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其性能,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重点、难点) 2.培养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统计知识中的具体作用.一、情境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三种统计图的作用,三种统计图的能力可谓是“各有千秋”,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统计图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它们的特点,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统计图的合理选择【类型一】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区四月份第一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118,96,60,82,56,69,86.则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哪种统计图描述(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类型二】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图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小组共有学生多少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根据统计表制作一个形象的统计图.解析:(1)把表中的人数加起来即可;(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百分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小组总人数×100%;(3)由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即可.解:(1)该组共有学生1+2+4+3+2=12(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百分比:(4+3+2)÷12×100%=75%;(3)根据题意可知,此类情况最适合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复式统计图 【类型一】复式折线统计图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写下表.。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习目标:1.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2.由给出的条件制作出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3.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适宜的统计图;4.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知识要点:复式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内容:1.如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的活动工程统计图:〔1〕这是统计图;〔2〕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班打排球的人数多;〔3〕工程的人数两个班是一样多;〔4〕工程的人数两个班都较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1.如图是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折线图:〔1〕这是 统计图;〔2〕甲、乙两家商店销售量最多的月份是 ,最少的月份是 ;〔3〕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 ; 〔4〕这一年中 月两家的销售量是一样的;〔5〕 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但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了 等这些有力的促销措施使得 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高于乙商店的销售量。
议一议: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归纳总结】各种统计图的长处: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3.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4.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 。
所以我们在应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要根据 恰当地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选一选 %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粮食产量 比上年增长 43071 44347 48412 49000 4874538000 40000 42000 44000 46000 48000 50000 52000 520 25 -51.〔安徽省中考题〕如图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B.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C.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D.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互动探究:1.嘉禾花灯剧目丰富,根据老艺人口述记录的传统花灯剧目中,大戏有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40个,此外还有对子调40个。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评价质疑如何在课堂上表现得
更好?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中需要统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设计都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图形准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难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及体会统计、决策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纸、杂志及电视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问题展示:小华对2001年~2011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对同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数据:展示:调查项目194展示:调查项目2 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8以16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的统计图,它们的特点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对于调查项目1,若想表示各年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户数,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展示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师:对于调查项目1,要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很快地了解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合适?生: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合适.师:展示折线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生:逐年增长.师:哪一时间段增长较快,反映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师:对于调查项目2,用怎样的统计图较合适?生: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率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扇形统计图合适.师:常用的三种统计图,它们各自的特点也就是它们在描述数据上的优势,它们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二、巩固新知问题1:某报对本市特色在市民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市民对城市特色的评价.认可人数的百分22%10%18%46%4%你选用哪种统计图描述上述数据?绘制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你选择的理由.学生思考、画图、展示、分析.教师巡视、指导.问题2: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其1558111451(1)小王用两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的程度的情况,如图1.(2)小李用一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图2.师:哪种方法效果好?好在哪里?学生发表看法.师:小李的统计图称为复式统计图,用来表示多组同类数据,比用两幅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更易于比较.三、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我们学习了统计图的特点、统计图的选择,知道了统计图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来确定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比较统计图,理解各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2.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3.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2.请你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统计图?(在网上、书籍、杂志、报纸上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其他形式的统计图)3.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使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读者很快就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现在,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而迅速地反映出要表达的信息呢?本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板书课题)1.常见统计图的特点学生看课本的几个调查项目,针对画出的两幅统计图,回答课本思考中的三个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就必须明确各统计图的特点.我们所常见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交流后发表看法.教师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例题分析【例1】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人均GDP为125美元;1977年,人均GDP为1 000美元;1993年,人均GDP为2 000美元;1997年,人均GDP为3 000美元;2000年,人均GDP为4 180美元;2001年,人均GDP为4 500美元.请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此组数据.教师:你选用哪种统计图描述上面的数据?画出统计图,与同学们交流你选择的理由.学生:画出统计图,分小组交流,说出各统计图的特点,并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教师总结:1.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2.当既要知道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增减的情况时,应采用折线统计图.3.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时,应采用扇形统计图.【例2】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教学策略: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讨论结果.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某校上学方式分布条形图(2)扇形统计图(如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某校上学方式分布统计图巩固训练课本练习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明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更清楚地反映数据有很大的作用,处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好统计图.1.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2.当既要知道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增减的情况时,应采用折线统计图.3.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时,应采用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归纳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然后把这些条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的优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量的具体数目,即根据条形统计图就可以直接看出被统计对象的实际数值和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图(1)是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后,所绘制的条形统计图.(1)从这个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个家庭的收入情况.2.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它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即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看出被统计对象所占的比例.(2)如图(2)是三个年级为了迎北京奥运的捐款数,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年级捐款的比例数.3.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它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即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看出变化的趋势.一个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某种女鞋30双,现把售出的各种号码的鞋的数量用折线图表示〔如图(3)〕,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鞋号与销量的关系.(3)进行数据统计时,应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再结合数据的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而获取有用信息.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实验法;4.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张三90 80 85 88 93李四85 92 78 70 87王五88 85 90 93 78让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现这些数据。
2. 讲解统计图的概念讲解什么是统计图,统计图有哪些作用,以及常用的两种统计图:条形图和折线图。
3. 条形图的制作及分析1.在黑板上画出一张条形图,并讲解各部分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给定的数据制作自己的条形图,并分析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
4. 折线图的制作及分析1.在黑板上画出一张折线图,并讲解各部分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给定的数据制作自己的折线图,并分析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
5. 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以一组给定的统计图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
六、教学效果评估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练习制作条形图和折线图;2.对学生在分析和解读统计图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七、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2.《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董柏华,张苏华)。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还存在一些模糊和不清楚的地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
【教学设计】《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沪科版)《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本节课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第四节课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本章要求对数据能进行简单的处理。
本节课要求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统计图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变化情况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你觉得可以用什么表示呢?二、新课学习看下面的问题: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数量如下(单位:台):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甲20 15 11 11 10 9 112 13 15 16 18乙20 16 12 10 9 8 110 12 13 14 17为了比较这两家商店一年销售变化趋势,我们制作了折线统计图.把多组统计数据表示在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上,就得到复式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便于直观地比较多组数据在同一方面的不同的状况。
下面的统计图反映的是2019~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数据。
2019~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统计图(2)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837140219491657249222502662243632562952总额(亿美元)19981999200020012002出口总额进口总额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自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选择这三种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能力,并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能对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2.了解统计图表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重点、难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及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应用的各种统计图.如:气象站发布的青岛市2002年月平均降水量(条形统计图);学校卫生室对全校学生近视眼情况做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喜爱吃的蔬菜、学校的图书馆的藏书量、城市人口的数量(扇形统计图)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件事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就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常常会用到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统计图?说说看.其实生活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今天只研究三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你收集或制作的统计图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以上展示,我们发现,生活中有用扇形统计图的,有用条形统计图的,还有用折线统计图的.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三、认识统计图的特点.1.提出问题.刚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三种统计图,它们之间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结合你们的统计图,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结合事例说明它的特点.(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2.展示结果: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3.再提问题.在我们收集数据时,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图在我们对不同问题进行统计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答案】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四、练一练.今年植树节,安庆某中学组织师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了了解全校1200名学生的植树情况,随机抽样调查50名学生的植树情况,制成如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均不完整).(1)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抽样的50名学生植树数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并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中选择一个恰当的量来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的植树数量.【解析】(1)求出植树量为5棵的人数,进而求出对应的频率,补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即可;(2)根据题意得种3棵的有5人,种4棵的有20人,种5棵的有15人,种6棵的有10人,找出植树棵数最多的为4棵,即为众数,找出最中间的两个数,求出平均数得到中位数,求出平均每个学生植树的棵数,乘以1200即可得到结果.解:(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如下:植树量为5棵的人数为:50﹣5﹣20﹣10=15,频率为:15÷50=0.3,(2)根据题意知:种3棵的有5人,种4棵的有20人,种5棵的有15人,种6棵的有10人,∴众数是4棵,中位数是4.5(棵);∵抽样的50名学生植树的平均数是4.6(棵),∴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总体平均数是4.6棵,∴4.6×1200=5520(棵),则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植树约为5520棵.六、作业教材练习题。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教学任务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提供了2001~2011年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的数据表格和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两幅统计图,然后通过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两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对了解几幅统计图的特点.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怎样用统计图来描述现实中的数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分析(1)铺垫复习,启导引入(2)探究体验,归纳特点(3)应用拓展,合作实践(4)小结归纳,强化目标(5)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启导引入复习提问:(1)数据的收集相关知识点(2)数据的整理相关知识点目的: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当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初步形成对比意识,顺利过渡到本节的核心: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效果: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自然很容易就解决了第一环节中的两个问题,收到了理想的复习效果.同时又为引入新知识提供了途径.二、探究体验问题:小华对2001~2011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在同年级两个班100名同学中作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数据:调查项目12001~2011年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调查项目2 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020406080100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406080100200120032005200720092011对于调查项目1,小华同学画了两幅统计图,如下:1020304050604h以下4~8h 8h以上1020304050604h以下4~8h8h以上思考:(1)如果小华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很快地了解不同时期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情况,你认为选择哪一幅图比较合适?(2)对于调查项目2,用怎样的统计图较合适?(3)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优势.通过上述的几个思考,可以快速的帮助同学们了解几种不同的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几种不同的统计图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于调查项目一,学生可能会回答:生:我认为折线图比较合适,因为折线图能清楚的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师:对,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折线图清楚的反映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情况.对于调查项目二,学生可能会回答:生:我认为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事物的绝对数量. 师:不错,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时间的绝对数值的大小和变化.三、小结归纳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四、作业布置练习一第一题、习题5.3第一题。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3.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4.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图形准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及体会统计、决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纸、杂志及电视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统计图的选择.
问题展示:小华对2001年~2011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对同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数据:
展示:调查项目1
展示:调查项目2 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的统计图,它们的特点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
对于调查项目1,若想表示各年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户数,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展示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对于调查项目1,要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很快地了解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合适?
生: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合适.
师:展示折线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逐年增长.
师:哪一时间段增长较快,反映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对于调查项目2,用怎样的统计图较合适?
生: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率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扇形统计图合适.
师:常用的三种统计图,它们各自的特点也就是它们在描述数据上的优势,它们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
二、巩固新知
问题1:某报对本市特色在市民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市民对城市特色的评价.
特色认可人数的百分率
现代气息22%
传统风格10%
现代与传统兼容18%
特色不突出46%
无特色4%
你选用哪种统计图描述上述数据?绘制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你选择的理由.
学生思考、画图、展示、分析.
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2:
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
受教育程度人数时
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其他间
2000年第五次361111146339613570115581 2010年第六次893014032387882679911451
(1)小王用两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的程度的情况,如图1.
(2)小李用一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图2.
师:哪种方法效果好?好在哪里?
学生发表看法.
师:小李的统计图称为复式统计图,用来表示多组同类数据,比用两幅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更易于比较.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统计图的特点、统计图的选择,知道了统计图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