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我不怕》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我不怕》含反思大班教案《地震我不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地震我不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
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教案:地震来了我不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的定义、原因和影响,掌握地震的应对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能在地震发生时果断采取正确的自救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面对地震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地震的定义和原因2.地震的影响3.地震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地震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地震的威力和紧急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形象地展示地震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一次地震的经历,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故事。
2.出示一张地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内容。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资料,简要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并展示地震的影响。
2.解释地震对建筑物、人员和环境的破坏性,引起学生的警觉和重视。
第三步:地震应对知识(20分钟)1.向学生介绍地震应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室内、室外的不同应对方法。
2.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震应对方法进行详细解说。
第四步:情境模拟(30分钟)1.将教室以地震发生的场景转化,让学生在模拟地震中体验应对的紧迫感和难度。
2.规定时间内,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采取相应的自救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五步:总结和归纳(10分钟)1.请学生总结他们在情境模拟中所采取的自救行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2.教师进行小结,强调正确应对地震的重要性,并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自救行动是否正确、果断。
2.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震应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配合度,评价他们对地震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地震的预测和减灾方法,提高自身对地震的认识和抵抗能力。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案反思摘要:一、引言二、地震来了我不怕教案反思概述1.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3.学生反馈4.教学反思三、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策略1.知识传授2.技能培养3.心理建设四、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实践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互动2.提高学生参与度3.创设情境教学4.结合现实生活案例五、结尾正文:【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教育学生掌握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地震来了我不怕”这一教案进行反思,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案反思】1.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遇到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来临时的征兆。
随后,讲解了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如寻找安全空间、保护头部、正确撤离等。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震中英勇救人的事迹,培养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勇敢担当。
3.学生反馈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地震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在遇到地震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学生在互动环节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地震来临时的应对策略。
4.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地震应对措施。
然而,课堂互动和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策略】1.知识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应对措施以及自救互救技巧。
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对地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技能培养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模拟地震来临时的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如何寻找安全空间、保护头部、正确撤离等。
地震来了我不怕大班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震的基本知识。
2.如何保护自己在地震中。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如何让幼儿掌握保护自己在地震中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或图片资料。
2.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展示。
3.相关绘本或读物。
4.幼儿园安全演练道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幼儿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和恐惧感,激发他们对于自我保护意识的认识和重视。
例如:播放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安全有我”公益广告片;展示某次大型灾难现场照片等等。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地震?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如果地震来临,我们应该怎么做?2.通过幼儿园安全演练道具,让幼儿亲身体验如何正确躲避地震,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
(二)教学内容1.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3)地震的分类和等级。
(4)常见的地震带和震源分布。
2.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1)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如何预防和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3.掌握保护自己在地震中的方法(1)在室内时如何保护自己?(2)在户外时如何保护自己?4.通过相关绘本或读物,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地震的知识和应对方法。
例如:《小鸟听到了吗》、《小熊学安全》、《小豆豆与大灾难》等等。
5.通过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展示,让幼儿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和危害。
(三)课堂练习1.通过PPT或图片展示,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回答问题。
(1)图片展示不同等级的地震照片,让幼儿根据震级的不同判断哪些地震更危险?(2)PPT展示地震中的建筑物倒塌情况,让幼儿想想如何避免这种情况?2.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1)“保护自己”游戏:老师模拟地震情景,幼儿需要迅速找到安全的位置躲避,并用手掌保护头部。
一、教案主题:地震我不怕——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镇定的品质,增强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什么,地震的原因。
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如何判断地震来临,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3. 地震逃生技巧:如何正确逃生,避免危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2. 主体环节: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如躲到桌子下、保护好头部等。
3. 实践环节:模拟地震逃生场景,让幼儿实际操作,掌握逃生技巧。
4. 总结环节: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巩固幼儿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问答、填空等方式,检验幼儿对地震知识的掌握。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模拟地震逃生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面对地震时的情绪和态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地震相关图片,展示地震时的场景。
2. 视频:地震发生时的实况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地震。
3. 安全手册:地震安全知识手册,用于教学参考。
4. 模拟地震道具:如震动桌、安全三角区等,用于实践环节。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知识。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地震安全知识,示范逃生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模拟地震逃生场景。
4. 互动讨论:鼓励幼儿提问、发表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地震安全知识: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措施,如躲到桌子下、保护好头部等。
3. 示范逃生技巧:教师示范地震逃生技巧,让幼儿跟随模仿。
4. 模拟地震逃生:组织幼儿进行模拟地震逃生,检验逃生技巧的实际运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我不怕》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及其相关学问。
2.把握地震时应当实行的避难措施。
3.提高幼儿的灾害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
二、教学准备1.地震模拟垫。
2.拍打声音效果器。
3.漫画故事《地震来了》。
4.幼儿园的防震避灾手册。
三、教学内容1.导入老师先问孩子们谁知道什么是地震,有哪些地方会发生地震。
然后通过拍打声音效果器,营造出一种细小的震动感,带领幼儿体验地震时的感觉。
2.呈现老师通过漫画故事《地震来了》,向孩子们认真讲解地震的原因、种类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让孩子们知道地震的威力,明白本身应当如何应对地震。
3.探究老师让孩子们察看幼儿园的防震避灾手册,让他们了解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应当怎样躲避,以及需要做哪些准备,例如躲到桌子下面,快速撤离等,同时也要明白不可任意逃跑和乱跑。
4.实践老师通过地震模拟垫让孩子们模拟地震,让他们亲自体验在地震中应当实行的避难措施。
同时,老师也向孩子们传授简单的自救方法,如搭救生通道等。
5.反思老师引导孩子们反思,询问孩子们在模拟地震时都有些什么体会,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地震,总结那些避难措施最佳。
同时激励孩子们提出其他反应,以便加强以后的教学。
四、教学方法1.神经语言法。
2.实践教学法。
3.课堂讨论。
五、教学感悟1.孩子们对于地震学问和自救意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进行深度的学习。
2.祸害教育常规化的开展,对于孩子们识别风险、削减祸害损失,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3.地震是一种不可预知的自然祸害,做好防备和应对措施,才是最紧要的。
大班健康:地震来了我不怕(五篇)第一篇:大班健康:地震来了我不怕大班健康:地震来了我不怕活动目标: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与自救知识。
2、感知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知识的flash动画、PPT。
活动过程:一、出示地球仪,引出话题,了解地震的危害。
T: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C:地球仪)T:对了。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是银河系中最美的星球,但是地球也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毁灭能力,能使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夜之间完全毁灭。
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吗?告诉你们,这就是地震。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些关于地震的图片,请你们看完后告诉我图片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看PPT:地震的危害)T:谁来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地可真仔细,地震时,会使房屋倒塌,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会使地面裂开大缝;会使汽车被压扁;很多的建筑物都会受到破坏,人在地震中也会受到伤害甚至被压死,看来地震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T:小朋友们,当你看到了地震的情景和地震中的灾民,你觉着现在的心情怎么样?C:我觉着心里很难过……T:在大地震中,你们看见许多小朋友受伤了,他们的房子没了,爸爸妈妈没了,家也没了,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C:我想对他们说……T:小朋友们可真有爱心,相信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帮助,灾区小朋友很快就会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看课件,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
T: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了地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危害,那么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谁能在录像里找到答案?(幼儿看录像:地震的形成)T:你找到答案了吗?教师小结:地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动,是地球表面的震动,它与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地球表面有许多的板块,当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得太紧,就会造成板块的滑动引起地震。
三、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
大班《地震来了我不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地震,明确本能反应和安全自救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自救能力,提高他们遇到地震时的应急反应和自救意识。
3.能够采取合理的避险措施,学习正确的紧急求救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地震的强度和震级2. 地震应急处理•地震发生时的本能反应和安全自救意识•合理的避险措施和正确的紧急求救方法3. 教学活动•课前调查:了解幼儿家庭或身边是否发生过地震,有无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动画片,让幼儿感受地震的来临和产生的危害。
•制作安全自救包,让幼儿体验安全自救的流程,提高自救意识和能力。
•地震应急处理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习正确的避险措施和紧急求救方法。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地震动画片的播放播放适合大班幼儿的地震动画片,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等教具,引导幼儿感受地震的来临和产生的危害。
2.地震的基本知识授课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幼儿传授地震的基本知识,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定义、基本特点、原因、地震带、强度和震级等。
3.制作安全自救包教室中摆放相关材料,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安全自救包,提高自救意识和能力。
4.地震应急处理游戏老师与幼儿在教室内进行地震应急处理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习正确的避险措施和紧急求救方法。
四、教学评价1.评价幼儿是否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评价幼儿制作安全自救包的情况,如包内内容是否齐全,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评价幼儿在地震应急处理游戏中表现的情况,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正确的避险措施。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认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自救意义,提高幼儿的自救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为以后遇到地震做好了充分准备,有效的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护意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安全意识基础。
地震我不怕——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
2. 培养幼儿在面对地震时保持冷静、勇敢、合作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应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如何正确躲避,如何正确逃生。
3. 地震后的应对:如何进行自救,如何寻找食物和水,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地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情景。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地震发生时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地震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
3. 游戏互动:通过地震逃生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地震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幼儿对地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
3. 安全自我保护方法: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躲避和逃生。
4. 地震后的应对:讲解地震后的应对方法,让幼儿了解如何进行自救,如何寻找食物和水,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
5. 游戏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地震逃生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地震时的安全自我保护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地震逃生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地震安全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地震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对地震的信心。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对地震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地震预警信号: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发布的地震预警信号及颜色等级。
2. 家庭地震应急计划:教育幼儿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地震应急计划,明确安全逃生路线和集合地点。
3. 地震演练:定期组织幼儿园地震演练,让幼儿熟悉应急逃生流程。
七、教学方法1. 视频播放:播放地震预警信号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各种预警信号的含义。
2. 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人共同制定家庭地震应急计划。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地震我不怕》与
反思
大班课程计划《地震我不怕》包括反思安全主题教学活动适用于大班,让孩子知道如何避免地震,避免恐慌,避免安全的地方,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让孩子了解基本知识地震,培养孩子们的共同关心.情绪,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来看看幼儿园班《地震我不怕》对课程计划的反思.
活动目标:
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地震的基础知识.
2,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避免安全的地方,知道必要的逃生技能.
3.培养孩子彼此关心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并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图像数据,《小蟾童》地震灾害减灾科学卡通,《地震生存手册》图片漫画版6.
2,一些道具:枕头,书包,洗脸盆,毛巾等.
活动程序:
首先,引入谈话,引起幼儿的注意.
老师:'儿童,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可怕而悲惨的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么严重的事情. “
其次,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并以震撼的地震情景介绍该主题.
三,围绕视频和孩子们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告诉孩子这是地震.)
2.老师总结:在地震中,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开裂.道路被扭曲,汽车被砸碎,房子倒塌后,房子里的一切都被压碎了,有时候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在发生地震时教育幼儿,不要惊慌,及时躲藏.
老师:'孩子们,虽然地震很厉害,但孩子们不能恐慌.地震开始时,地面开始震动,有一段时间可以逃脱.如果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它就不会受伤. “
引导孩子们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孩子们解释地震.如何回应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立即扑灭火灾.
2.不要惊慌于在户外跑步.
3.打开门,确保出口.
4.对于户外场合,保护头部,避免危险.
5.按照百货商店或剧院工作人员的指示行事.
6.汽车停在路边,禁止控制区域.
7.务必注意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或海啸.
8.在避难期间徒步旅行并至少携带物品.
9.不要听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孩子们观看地震特别动画《小蟾童》,让孩子们通过动画形式了解地震,并巩固防震减震的方法.
6.地震演习.
七,活动延伸:
学习孩子们的歌曲《震前动物有预兆》,使用简单明了的动物形象让孩子在地震前知道一些迹象.
活动反映:
孩子们是第一个感受到地震和第一次地震演习的孩子.这是非常新颖和有趣的,每个孩子都非常热情.他们没有如何应对地震的经验.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回应和逃避,但在这项活动之后,幼儿有安全知识和技能逃脱.个别幼儿的适应能力需要提高,智力不高,能力未达到预期水平.此外,个别儿童的技能较低,将来需要锻炼.
小百科全书:地震开始发生的位置称为源,源头正上方的地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中最严重的地面振动称为极端地震带,极端地震带通常是震中所在的区域.地震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可能导致火灾,洪水,
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并可能引发海啸,山体滑坡,坍塌和地裂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