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方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食用菌的制种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食用菌。
因此食用菌的制种,是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艺。
食用菌的菌种按培养阶段和来源的不同,可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种。
从食用菌的孢子分离培养或从组织分离培养、基内菌丝分离培养所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称为母种。
从母种扩大培养的菌丝体,称为原种。
从原种扩大培养直接用于生产上播种的菌丝体;称为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兹以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
塞好棉塞后,每10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如作为孢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
3.母种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母种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来消毒灭菌,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直式、卧式和手提式三种。
将配制好后的母种培养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消毒灭菌3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依靠提高蒸汽的温度来灭菌的,因此灭菌时,应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
否则,尽管压力表上的压力已达到要求,然而,灭菌锅内的温度却未达到所需的温度(表11)。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食用菌是指人类食用的真菌。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选育成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1.优良菌株的筛选:优良的菌株是选育高产、高品质、耐逆性强的食用菌的基础。
通过野生菌株、采集菌种或现有优良株系的筛选,选取菌株具有高产、耐逆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菌株进行人工杂交,以增加变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新的优良菌株。
例如,将高产菌株与抗病菌株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既高产又抗病的优良品种。
3.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辅助选择是通过生理和生化方法,利用菌株的形态、生长特性、营养需求、代谢产物等性状进行选择。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食用菌菌种选育。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到菌株中,增加其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4.连续培养和选育:通过连续培养和选育,可以选出适应培养条件和生产要求的菌株。
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逐渐降低菌株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提高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5.精细筛选和扩繁:通过对菌株进行精细筛选,选取具有理想特征的菌株,如高产、高品质、耐逆等。
同时,通过菌种的扩繁,可以使优良菌株得到大规模繁育。
6.田间试验和品种选育:选育出的菌株需要在田间进行试验,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如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
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筛选和培育适应不同地区和需求的优良品种。
7.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用菌的生态环境、野生资源及优良株系的研究,收集并保存多样的基因资源,为菌种选育提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总之,食用菌菌种的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
选育出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既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改善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育种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
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诱变育种方法有三个步骤:一是准备孢子悬浮液,将新鲜的食用菌无菌孢子移入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摇匀后即成孢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以每毫升含孢子106~109个为宜。
二是诱变处理,用诱变剂处理如紫外线处理,诱变处理应在暗箱内进行,箱内装15瓦紫外灯1支,悬挂于30厘米高处,诱变处理时应先开灯20分钟,使波长稳定,然后将悬浮液倒入直径为6厘米的无菌培养皿中,打开皿盖,照射0.5~1分钟。
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每毫升所含的活抱子数约在105~108个。
因此要得到单个菌落,必需先用无菌水将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稀释1000~10万倍。
然后取释释液0.2毫升涂布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在25℃下培养5~10天,这时就能在每个平板上得到数十个单菌落。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1、人工选择(1)品种资源的收集尽可能收集足够数量的有代表性的野生及栽培菌株。
(2)纯种分离采到菇(耳)后,应尽快以组织分离、菇(耳)木分离、单孢分离等方式获得纯种。
(3)生理性能测定对香菇等不同菌株间能产生拮抗反应的食用菌,可以通过在平板上进行拮抗试验,淘汰完全融合(基因型相同)的重复菌株。
同时在平板上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对温度的反应等加以测定,以便对其生理特性有初步了解。
(4)品比试验为了比较各野生菌株的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瓶栽、压块或段木栽培等方式比较各菌株的生产能力。
品比试验除应严格单收单记各菌株的产量外,还应对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等形态、生理和栽培特性进行详细记载,便于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食用菌的育种方法食用菌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1)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遗传变异,然后从群体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为:菌株→制备孢子悬液(活菌计数)→诱变处理(活菌计数并求出成活率)→涂布培养皿(观察形态变异的菌落并计算突变率)→排菌移植(初筛)→斜面传代(复筛)→试验、示范、推广。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遗传物质的细胞水平上的重组过程。
由于食用菌能产生有性孢子、因此原则上都可以像高等植物那样,通过有性杂交进行育种,从而获得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为:亲本菌株→分离单孢(用单孢分离器或平板稀释等方法获得单孢)→配对杂交(将各单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在平板上分别两两配对)→杂种鉴定(通过标记、回交等方法鉴别杂种)→初筛(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多数表现一般的菌株)→复筛→扩大试验→示范、推广。
(3)现代生物技术育种①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即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
它是用人工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后,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被导入的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符合人们预先设计的工程蓝图要求的新的品种或物种。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导言3-1自然选育定义:自然突变的结果:自然选育的特点:简单易行,可以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产量。
但自然选育的效率低,应该经常跟诱变选育交替使用,提高育种效率。
自然选育的一般程序:3-2诱变选育导言3-2-1诱变育种的原理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大类。
染色体畸变指的是,染色体或DNA片段发生缺失、易位、逆位、重复等。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中的碱基发生变化,即点突变。
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诱变剂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三大类。
表3-1所示。
3-2-2诱变育种的基本方式导言3-2-2-1出发菌株的选择进行诱变的出发菌株的性能,对提高诱变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选择出发诱变菌株的注意事项:诱变育种的程序:3-2-2-2诱变剂的使用方法|------单一诱变剂处理:对野生菌株处理有效。
诱变方法||------复合诱变剂处理:对经过多次诱变处理的老菌株。
复合诱变剂处理|----同一诱变剂多次处理|----两种以上诱变剂先后分别处理|----两种以上诱变剂同时或多次处理举例:青霉菌的选育。
3-2-2-3诱变剂的剂量选择诱变剂的剂量与致死率有关,而致死率又与诱变率有关。
因此,可用致死率作为诱变剂剂量的选择依据。
关系:诱变率随诱变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下降。
近年来处理剂量控制在致死率70-80%。
高剂量诱变的好处:A形成较纯的菌株。
(引起一些细胞核变异,同时引起另外一些细胞核被破坏,细胞死亡。
)B促使变异菌株稳定,不易产生回复突变。
(高剂量会引起细胞遗传物质发生难以恢复的巨大损伤。
)3-2-3突变菌株的筛选3-2-3-1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诱变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
已经广泛应用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
在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中,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一步发生了酶缺陷,合成反应不能完成,末端产物不能积累,因此末端产物的反馈调节作用被解除。
一、蕈菌:指具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及用眼可辨、用手可摘的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分类:使用蕈菌、要用蕈菌、毒蕈菌、其他蕈菌营养方式(养料的两个来源):活的生物体;死的生物体的有机物残体生长方式:寄生(非转性)、共生(菌根蕈菌)、腐生1、蕈菌的遗传学任务:研究蕈菌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规律及内在机理与实际应用。
蕈菌的研究内容:蕈菌的生活史、蕈菌的繁殖体制和交配型系统,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的遗传分析,细胞质遗传,杂种优势及其机理,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蕈菌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2、蕈菌育种学的任务:探究蕈菌育种的原理,确定适于蕈菌特点的技术路线和育种方法,以不断提高育种水平,更好地满足蕈菌产业的实际需求。
二、遗传:生物体通过各种繁殖方式将其性状传递给子代,使上下代之间在性状上保持稳定,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任何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后代的不同个体间在性状上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
三、担子菌有性繁殖的阶段:1、原生质融合(锁状联合)2、细胞核融合3、减数分裂担子菌的三个重要特征:从细胞形态、分化发育、遗传相结合的方面看:锁状联合、单核单倍体的担孢子、棍棒状的担子是担子菌的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有性繁殖的类型:1、同总结合(可自孕):指同一担孢子萌发的菌丝能够通过自身结合而产生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可分为初级(单核)和次级(异核双核)同宗结合。
2、异宗结合(不可自孕):指一个担孢子萌发所形成的单核菌丝需要和另一特殊类型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相结合,才能产生能形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的蕈菌。
可分为二极性和四极性异宗结合。
二极性异宗结合:一个担子产生的担孢子是两性的,它们之间的亲核性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只有含着相同基因的菌丝才有亲核性,才能相互结合,产生能形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的蕈菌。
种类有:滑菇、大菇、黑木耳四极性异宗结合:这类蕈菌的担孢子或初生菌丝有4种不同性,它们的亲核性决定于两对遗传基因,只有两类不同性菌丝能配合成具有这对遗传基因型的菌丝体时,它们才能相互结合,形成能结菇的双核菌丝体。
单孢子杂交:育出优质食用菌品种
农作物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杂交育种,像玉米、水稻等都是通过杂交手段选育出了新的优良品种,无论是在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上杂交育种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样,杂交优势在食用菌育种上也能得到体现,金杂19就是典型的通过杂交方式选育出的金针菇品种,食用菌杂交育种主要的方式是单孢子杂交,单孢子杂交需要一定的设备技术才能实现。
食用菌单孢子杂交育种操作步骤:
1、获取单核菌丝
要想获取单核菌丝首先要获取单孢子,准备10支装有灭菌水的试管,将取得的孢子接入第1支试管,摇匀,然后用灭菌后的吸管吸取1滴,滴入第2支试管,然后重复,直到第10支后镜检,确定视野里只有零星单个孢子存在。
然后,将第10支试管的孢子溶液,在无菌状态下接种到平皿上,在22℃下恒温培养,菌丝萌发后,镜检确定没有锁状联合,即获得了单核菌丝。
用同样方法,获得同一品种两个品系的单核菌丝,为保证成功率,每个品系尽量取得多个单核菌丝。
2、杂交亲和
将获得的两个不同品系的单核菌丝接入同一平皿培养基上,当菌丝交汇后观察,如果产生对峙现象,说明两个品系不可亲和,否则说明是可亲和的,取交汇后的菌丝镜检,如果存在锁状联合,说明杂技成功,选取交汇处菌丝进行扩
繁。
3、验证
将杂交成功的菌丝和用来杂交的两个亲本同时接到一个平皿上,如果产生对峙,证明杂交成功。
4、出菇试验
杂交产生的新品种,可以同时遗传两个亲本的优点,也有可能遗传两个亲本的缺点,因此只有大量的重复试验工作才有可能获得需要的优良品种。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食用菌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学科,它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通过育种来改良食用菌的性状,以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食用菌的遗传学研究,食用菌的育种技术,食用菌的种质资源,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生物技术等。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遗传学研究,育种技术,种质资源,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等。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改良食用菌的品质,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抗病性,改良食用菌的耐贮性,改善食用菌的口感等。
食用菌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对于改善食用菌的品质,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抗病性,改良食用菌的耐贮性,改善食用菌的口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食用菌遗传育种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食用菌的品质,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抗病性,改良食用菌的耐贮性,改善食用菌的口感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It uses genet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ible fungi to meet people's needs for edible fungi.The research content of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mainly includes: genetic research of edible fungi, breeding technology of edible fungi, germplasm resources of edible fungi, pest control of edible fungi, biotechnology of edible fungi, etc.The research methods of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mainly include: genetic research, breeding technology, germplasm resources, pest control, biotechnology, etc.The research results of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mainly includ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ible fungi,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edible fungi, improving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edible fungi, improving the storage resistance of edible fungi, improving the taste of edible fungi, etc.In short, genetic breeding of edible fungi 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and its research results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ible fungi,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edible fungi, improving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edible fungi, improving the storage resistance of edible fungi, and improving the taste of edible fungi.。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认识的逐渐提高,食用菌被广泛的种植,食用菌品种在生产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也逐渐被生产者所认识,因此,食用菌育种工作也被广大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所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对食用菌育种的研究进行了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育种;进展中图分类号:Q949.329+8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14.036张维东,谭笑,滕星,刘迎春,杨大海,凤鹏,姚丽影,谢江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124)yuan yi techan食用菌是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菌类总称。
据相关统计,我国有720种食用菌,其分属于143个属。
1食用菌育种目标的变化食用菌育种目标会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产生变化。
食用菌育种的基本目标,也是大多数作物育种的基本目标,就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食用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营养价值、口味、质地提出了要求,因此,也已经成为新时期食用菌育种目标之一。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也是当今食用菌的育种目标:一是为了使食用菌能够适应在更广泛的地方生产,需要拓宽食用菌菌丝发育和出菇的适宜温度;二是培育无孢子品种。
从以前的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一些食用菌的孢子会使菇农产生过敏症状,甚至一些食用菌孢子会造成菇农的呼吸系统病变,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面积的扩大,室内袋装栽培量也随之增加,菇农受到孢子影响的几率会越来越大,因此,培育无孢子品种已经成为生产者和育种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2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食用菌较常见的育种方法有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法、杂交育种法、原生质体融合法、诱变育种法、分子育种法等。
本文针对较常用的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法、杂交育种法和诱变育种法进行阐述。
2.1单孢分离和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就是将单个孢子分离开来,进行单独培养萌发菌丝。
食用菌育种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这食用菌育种方法!你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食用菌,它们的育种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呢!咱先来说说自然选育。
就好像在一群孩子里挑出最聪明、最厉害的那个,在自然界的食用菌群体中,找到那些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让它们繁殖后代。
这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然后把它的光芒传递下去。
还有杂交育种呢!这就好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优秀特质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更棒的新东西。
就像把跑得快的马和耐力强的马杂交,生出既有速度又有耐力的小马驹一样。
食用菌的杂交育种也是这个道理呀,让不同品种的优点汇聚在一起,培育出更优秀的品种。
再来看看诱变育种吧!这就像是给食用菌来一场特别的冒险,通过一些外界因素,比如射线啦、化学物质啦,去刺激它们,让它们发生变化。
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些让人惊喜的新特性呢!这就好比是给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还有原生质体融合呢!这可神奇了,把不同的食用菌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组合。
这就好像是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得到一种全新的色彩。
想象一下,那会产生多么奇妙的结果呀!那怎么判断培育出来的品种好不好呢?这可得仔细观察啦!看看它们长得壮不壮实,产量高不高,口感好不好。
这就像是选美比赛一样,要从各个方面去评判。
在进行食用菌育种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大意呀!要像照顾宝贝一样精心呵护。
要给它们提供合适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就像给孩子提供舒适的家一样。
而且,这育种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有耐心,得反复尝试。
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爬到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总之呢,食用菌育种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咱得好好研究,好好利用,让这些小小的食用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味和惊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学问呢!咱可得认真对待,让食用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你说是不是呢?。
食用菌育种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
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诱变育种方法有三个步骤:一是准备孢子悬浮液,将新鲜的食用菌无菌孢子移入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摇匀后即成孢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以每毫升含孢子106~109个为宜。
二是诱变处理,用诱变剂处理如紫外线处理,诱变处理应在暗箱内进行,箱内装15瓦紫外灯1支,悬挂于30厘米高处,诱变处理时应先开灯20分钟,使波长稳定,然后将悬浮液倒入直径为6厘米的无菌培养皿中,打开皿盖,照射0.5~1分钟。
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每毫升所含的活抱子数约在105~108个。
因此要得到单个菌落,必需先用无菌水将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稀释1000~10万倍。
然后取释释液0.2毫升涂布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在25℃下培养5~10天,这时就能在每个平板上得到数十个单菌落。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育种方法: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
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菌种的有效手段。
诱变育种主要是通过改变核酸分子而引起变异,而杂交则是通过2个或几个亲株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或重新组合而获得新性状的。
进行杂交时,亲代必需有标记。
凡同宗接合的食用菌,可用营养缺陷型来标记。
营养缺陷型是指在营养特征上表现某种缺陷的变异菌株。
它在不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的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我们可以把2个不同品种的营养缺陷型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如果它们能生长,即就意味着它们可能进行了杂交。
对于异宗接合的食用菌,可以利用菌丝的性别来进行杂交,取来自两种不同品系的单孢子分离物混合接种在一起,经培养后,凡出现双核菌丝的组合,并能正常结实,就证明能杂交。
食用菌育种方法就介绍到这里,通过杂交亲代的选择,就能得到融合亲代优点而除去亲代缺点的优良菌种,使生产水平大幅度地提高。